第二章物质的转化与材料利用第2节 物质转化的规律第3课时[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物质的转化与材料利用第2节 物质转化的规律第3课时[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03-07 16:4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课时
三、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自然界中的物质也在不断的发生互相之间的转化,如石灰岩地区溶洞的形成过程。
溶洞的形成原因: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斯拉夫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
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形。
实验:蛋壳的变化
1、将一只生鸡蛋放到盛有稀盐酸的容器中,观察到的现象:蛋壳表面附着气泡
2、2分钟后,将生鸡蛋从酸中取出,用水冲洗干净,蛋壳发生了什么变化
表面变得更粗糙
1、 将鸡蛋继续放在稀盐酸中,
10分钟后取出,用水冲洗干净,
蛋壳发生了什么变化
现象:蛋壳几乎消失
解释上述现象:
CaCO3 + 2HCl ====CaCl2 +CO2↑+ H2O
读图:物质转化规律图,
讨论物质转化的规律
图中反映了六个相互衍变关系和十大成盐规律:
(一)、两条纵线:
金属 → 金属氧化物 → 碱 → 盐
1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2Ca+O2==2CaO
②金属氧化物+水→碱(可溶性碱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CaO+H2O==2Ca(OH)2
③碱+酸→盐+水
Ca(OH)2+2HCl==CaCl2+2H2O
非金属 → 非金属氧化物 → 酸 → 盐
④非金属+氧气→非金属氧化物
C+O2===CO2
⑤非金属氧化物+水→酸
CO2+H2O==H2CO3
⑥酸+碱→盐+水
H2CO3+Ca(OH)2==CaCO3 +2H2O
(二)、两条横线:
①金属+非金属→盐
2Na+Cl2===2NaCl
②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盐(现初中不做要求)
CaO+SiO2===CaSiO3
③碱+酸→盐+水
NaOH+HCl==NaCl+H2O
④盐+盐→新盐+新盐(反应物必须全溶,生成物有↓)
NaCl+AgNO3==NaNO3+AgCl↓
(三)、两条交斜线:
⑤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CuO + H2SO4==CuSO4 + H2O
⑥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
CO2 + Ca(OH)2 ==CaCO3 ↓ +H2O
(三)、两条交斜线:
⑦碱+盐→新碱+新盐(反应物必须全溶,生成物有↓或↑)
2NaOH+CuSO4==Na2SO4+Cu(OH)2↓
⑧酸+盐→新盐+新酸(反应物盐可溶者不溶于水必溶于酸(碳酸盐溶于酸)生成物有↓或↑)
H2SO4 + BaCl2==BaSO4 ↓+2HCl
(四)、两条弯线:
⑨金属+酸→盐+氢气(排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氢以前的金属和稀盐酸、硫酸反应)
Zn +2HCl==ZnCl2+ H2↑
⑩金属+盐→新盐+金属(前换后,反应物盐可溶,K、Ca、Na太活泼不能用)
Fe + CuSO4=Cu + FeSO4
以钙为例,分析:Ca CaO Ca(OH)2 CaCO3的变化。
2Ca+O2==2CaO
CaO+H2O==2 Ca(OH)2
Ca(OH)2 + CO2==CaCO3 + H2O
以碳为例,分析:C CO2 H2CO3 Na2CO3的变化。
C+O2===CO2
CO2+H2O==H2CO3
H2CO3+2NaOH==Na2CO3 +2H2O
设计制备ZnSO4 的4种方法。
Zn + H2SO4 ===== ZnSO4 + H2↑
ZnO + H2SO4 ===== ZnSO4 + H2O
Zn(OH)2 + H2SO4 ===== ZnSO4 + 2H2O
ZnCO3 + H2SO4 ==== ZnSO4 + CO2↑ + H2O
【课后反思】
八圈图能概括大部分的化学反应,但是这个图还是适合学生自学,相当于对自己已学知识的总结,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是初中的化学的重要内容,这节课的内容也是对以前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总结和提高。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要讲清几个典型反应规律的反应条件,再次提醒学生记住溶解性表。鸡蛋在盐酸的实验由于鸡蛋的质量较大所以一浮一沉的学习不是非常明显,所以教师在实验时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板书设计】:
第2节 物质转化的规律
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非金属+氧气 非金属氧化物
S + O2 ===== SO2
P + O2 ===== P2O5
C + O2 ===== CO2
N2 + O2 ==== N2O5
2、非金属氧化物 + H2O 酸
CO2 + H2O ====H2CO3
SO2 + H2O ====H2SO3
N2O5 + H2O ====2HNO3
P2O5 + H2O ====2H3PO4
二、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一)金属游离态 金属化合态
1、金属 + 非金属(不包括氧) 盐
Fe + S FeS
2 Na + Cl2 2NaCl
2Fe + 3Cl2 2FeCl3
1、 金属 + 氧气金属氧化物。
2Ca + O2====2CaO
3、某些金属氧化物 + 水 碱
CaO + H2O =====Ca(OH)2
Na 2O + H2O =====2NaOH
B aO + H2O ===== B a(OH) 2
CuO + H2O不反应
(二)金属化合态 金属游离态
1、碳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反应,碳能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
C + 2CuO CO2 ↑+ 2Cu
2、CO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
C + CO2 2CO CO +CuO Cu + CO2
3、氢气也能将金属氧化物变成游离态金属
CuO + H2 Cu + H2O
4、用CO还原氧化铁(生铁的冶炼)
3CO + Fe2O3 2Fe + 3CO2
(铁矿石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
三、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金属
盐+金属
非金属
碱性
氧化物
酸性
氧化物
+O2
+O2




+H2O
+H2O
H+ +
+OH-
无氧酸盐
含氧酸盐
盐+水
盐+盐
盐+酸
盐+碱
盐+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