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同步课堂培优测试卷
第六单元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单选题
1.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是由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它们都是固体 B.它们的密度小
C.疏松多孔、表面积大 D.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21·世纪*教育网
2.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所作的字画至今仍不褪 ( http: / / www.21cnjy.com )色,是因为墨汁中的碳( )
A.具有可燃性 B.在常温下稳定
C.具有氧化性 D.具有还原性21cnjy.com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所以两者混合在一起形成的是纯净物
B.金刚石和石墨燃烧后都能生成二氧化碳,证明它们都是仅由碳元素组成的
C.石墨能导电,木炭有吸附性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的差异是由于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不同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4.碳的单质中,质地较软, ( http: / / www.21cnjy.com )常用作电极的是( )
A.金刚石 B.活性炭 C.炭黑 D.石墨21*cnjy*com
5.下列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金刚石和石墨都能导电 B.金刚石很硬,石墨很软
C.金刚石和石墨都很名贵 D.金刚石和石墨的外观很相似
6.金刚石和石墨都是( )
A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金属光泽的无色透明晶体 B.电的良导体
C.非常坚硬的物质 D.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
7.用墨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多年而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褪色,这是由于碳( )
A.具有还原性 B.具有可燃性
C.常温下性质稳定 D.不溶于水
8.下列有关C6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C60是一种单质 B.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C.C60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0 D.C60是一种化合物【出处:21教育名师】
9.试管中有黑色粉末,加热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变成红色固体,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黑色粉末是( )
A.氧化铜 B.四氧化三铁和木炭粉
C.氧化铜和木炭粉 D.氧化铜和二氧化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0.下图是金刚石、石墨、C 60、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这四种物质都很软,可作润滑剂
B.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C.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 2
D.这四种物质的结构中都是每个碳原子连接3个碳原子
二、填空题
1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质______。在点燃条件下,碳跟充足的氧气反应生成________,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当氧气不充足时,产生较多的________,化学方程式是_____ _______,这两个反应都______热。【版权所有:21教育】
12.研究物质通常从组成、结构、性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途等方面来进行。以石墨为例,从结构上:石墨由碳原子按层状排列;从组成上:______;______;______。
13.将黑色粉末A、B混合装入试管中加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热,生成红色固体C,同时放出无色气体D。加热A并通入D时只生成一种气体E。根据上述内容:
(1)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B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写出A和B,A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题
14.下表列出了1 cm3活性炭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吸附的常见气体的体积。试分析活性炭吸附气体的体积跟气体的哪些性质有关 ?哪些性质的气体易被活性炭吸附 ?
H2 NH3 CO2 O2 N2 Cl2
气体沸点/℃ -252 -33 -78 -183 -196 34
吸附气体体积/mL 4.5 178 97 35 11 494
15.李洋同学在实验室用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单质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 ( http: / / www.21cnjy.com )2Cu+CO 2↑。他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有一氧化碳(CO)产生。
查阅资料:一氧化碳(CO)是一种有毒气体,具有可燃性,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2·1·c·n·j·y
实验验证:
(1)点燃A处酒精灯,数分钟后发现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变红,该红色物质是____ __。
(2)装置B中发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______。
(3)C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说明有______气体生成,证明李洋同学的判断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
(4)李洋同学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应产生CO;
②原因二:反应C+2CuO ( http: / / www.21cnjy.com )2Cu+CO 2↑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产生了CO;
③原因三:……
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学反应原理: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在设计装置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因此要在装置C处添加________________装置。
四、计算题
16.现有含杂质为15%的氧化铜160g ( http: / / www.21cnjy.com )(杂质不参加反应),要将其还原为金属铜,至少需要碳多少克 (相对原子质量:C—12;0—16;Cu—64)【来源:21cnj*y.co*m】
答案与解析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C
【解析】物质的物理性质除了与组成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元素种类和数量有关外,还决定于这种物质的结构.构成物质的微粒间以怎样的方式排列,这是物质结构的基本内容之一.本题可从这方面进行思考.按照这一思路同样可以解释氧气(O2)和臭氧(O3)、白磷和红磷、足球烯(C60)和金刚石、石墨等物质的有关问题.21教育网
4.【答案】D
5.【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的不同。
6.【答案】D
7.【答案】C
【解析】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分接触都不易发生变化,墨的主要成分是碳,故用墨绘制的字画常年不褪色。www.21-cn-jy.com
8.【答案】D
9.【答案】C
10.【答案】C
【解析】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能作润滑剂,A项错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碳单质,B项错误;四种物质都由碳元素组成,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C项正确;从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不同的碳单质中,每个碳原子连接的碳原子数目不同,D项错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1.【答案】稳定 二氧化碳 C+O 2 ( http: / / www.21cnjy.com )CO 2 一氧化碳 2C+O 2 ( http: / / www.21cnjy.com )2CO 放
12.【答案】石墨由碳元素组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 从性质上看:石墨具有润滑性(或导电性或常温下的稳定性等)(说明:写任一条均可) 从石墨的用途上看:润滑剂、电极、铅笔芯、碳素墨水等(说明:写任一条均可)www-2-1-cnjy-com
13.【答案】(1) C CuO Cu CO 2 CO
(2) C+2CuO ( http: / / www.21cnjy.com )2Cu+CO 2↑ C+CO 2 ( http: / / www.21cnjy.com )2CO21·cn·jy·com
14.【答案】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沸点等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的气体越易被吸附。
15.【答案】(1) Cu或铜
(2) 石灰水变浑浊
(3) CO
(4) C+CuO ( http: / / www.21cnjy.com )Cu+CO↑ 或CO 2+C ( http: / / www.21cnjy.com )2CO
(5) 尾气处理或点燃尾气或尾气收集2-1-c-n-j-y
【解析】(1)根据化学反应“C+2CuO ( http: / / www.21cnjy.com )2Cu+CO 2↑”,可判断红色物质为金属铜。(2)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一氧化碳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说明反应有一氧化碳产生。(4)原因一是木炭(C)与氧化铜(CuO)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Cu)和一氧化碳(CO);原因二是木炭(C)与新生成的二氧化碳(CO 2)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CO)。(5)为了防止一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污染大气,可增加尾气收集装置或将生成的一氧化碳点燃。21*cnjy*com
16.【答案】19.2 g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