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一、知识点梳理
(一)七七事变
1.卢沟桥事变又称 ,爆发于 ,它标志着 从此爆发。
2.在抵御日军对北平、天津发动的大规模进攻中,国民党二十九军副军长 、一三二师师长 等指挥部队奋勇抵抗,先后为国捐躯。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3.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工农红军改编为 、 ,奔赴抗日战场。
4. 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三)淞沪会战
5.日本发动 ,大举进攻上海;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会战打破了日本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四)南京大屠杀
6.日军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中国人民达 人以上。
7.日本大举进攻上海;之后,又攻陷中国首都 。国民政府迁往陪都 。
二、重点突破
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是在( )
A.九一八事变后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
C.卢沟桥事变后 D.南京大屠杀后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分析与归纳能。九一八事变后,日寇侵略东北,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答案】故选C。
2. 抗战期间,造成蒋介石集团政治态度两面性的原因是( )
A.日本不改变侵华方针
B.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C.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的壮大
D.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相互作用
【解题思路】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政权采取不抵抗政策,不准东北军抵抗。原因:一方面是集中力量“围剿”红军;一方面是由其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本质决定的。卢沟桥事变后,国民政府对日态度由不抵抗转变为抵抗。转变原因是:中共倡导并为之积极努力的统一战线政策;西安事变促使蒋介石态度转变,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威胁到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蒋介石态度的转变并不是爱国心的觉醒,而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被迫为之。
【答案】故选D。
3.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事变的先后顺序是( )
①九一八事变 ②八一三事变 ③卢沟桥事变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解题思路】本题为排序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判断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确定首尾的序号。依据史实可知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可排除C、D;而八一三事变发生在卢沟桥事变之后,可排除A。
【答案】故选B。
4.学了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某班同学出了一期板报。下列板报内容,最能反映日军野蛮暴行的是( )
A.难忘九一八 B.血染卢沟桥 C.南京大屠杀 D.血战台儿庄
【解题思路】日军在侵华战争中,大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其中南京大屠杀是无数暴行中最典型的一个,在这次屠杀中,日军杀害中国军民达三十万人以上,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性和残暴性。
【答案】故选C。
5.(1)观察如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A.“九一八事变”发生地B.“一?二八事变”发生地(2)据图指出,卢沟桥事变前中国面临怎样的形势?
【解题思路】(1)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和识记能力。九一八事变发生在东北沈阳,故上面的方框应该填写A;“一?二八事变”发生在上海,故下面的方框应该填B。 (2)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卢沟桥事变发生前,中国遭受日本不断地侵略,民族危机不断深重,从图中的一二八事变和一二?九运动即可得出结论。
【答案】(1)上框A,下框B。(2)日本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深重。
6. 读图,回答问题。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1)请你分别说出图片大屠杀的制造者。(2)大屠杀纪念馆向我们见证了制造者怎样的本性?(3)我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什么时候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解题思路】(1)本题考查南京大屠杀的制造者。仔细观察图片可知反映了日本法西斯制造的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在南京及附近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进行了长达六周之久的血腥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据统计遇害者达三十万人以上。(2)本题考查法西斯的本质。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在南京及附近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进行了长达六周之久的血腥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据统计遇害者达三十万人以上。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战争初期日本军队在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大屠杀纪念馆向我们见证了法西斯凶残的本性。(3)本题考查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相关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12月13日确定为国家公祭日,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为了让后人牢记历史,并从苦难的痛感中,倍加珍视和平,不断推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中日两国应以史为鉴,共创未来。
【答案】(1)德国法西斯;日本法西斯。(2)凶残的本质。(3)12月13日。
三、基础过关
1.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柳条湖事件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大刀进行曲》是流传甚广的抗战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歌曲中的“鬼子们”指的是什么人?( )
A.英国侵略者 B.日本侵略者 C.法国侵略者 D.泛指一切侵略者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后,工农红军被改编为( )
A.中国人民解放军 B.中国人民支援军
C.工农革命军 D.八路军和新四军
4.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被迫迁都至( )
A.武汉 B.北平 C.重庆 D.西安
5.南京大屠杀中屈死的中国人达( )
A.3万多人 B.30多万人
C.10多万人 D.300多万人
6.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1)九一八事变 (2)七七事变 (3)西安事变 (4)八一三事变
A. 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
7.“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句诗反映出的一个重要历史信息是 ( )
A.七七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华北事变 D.一·二八事变
8.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性抗战的开始,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
A.中国军队开始抵抗 B.国民政府正式宣战
C.引发了全民族的抗战 D.日本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
9.右图反映的事件是( )
A.南京大屠杀
B.济南惨案
C.皇姑屯事件
D.旅顺大屠杀
10.在中国人民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之际,有一位同学想实地考察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大规屠杀中国人民的史实,他最应该去的地方是(? )
A.上海??????? B.南京????????
C.北京??????? D.广州
11. 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所在地迁移的顺序是( )
A、广州—武汉—南京—重庆 B、广州—南京—武汉—重庆
C、广州—武汉—重庆—南京 D、广州—南京—重庆—武汉
四、能力拓展
1. 材料一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三 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作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材料二、三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四 廖承志认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黄埔军校的办学方针。并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
(2)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两度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3)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据材料二、三,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引用材料中的原文回答)
(4)以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成果或意义,说明材料四中的观点。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全中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全国上下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我们要求全国人民,用全力援助神圣的抗日自卫战争!我们的口号是: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领土流尽最后一滴血!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紧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材料二:1937年12月,日军占领某地以后,进行了灭绝人性的烧杀抢掠“大竞赛”。在持续六周的屠杀中,被害的中国人达30万以上。日军滔天罪行磬竹难书,震惊了世界,被中外舆论称为“现代史上破天荒的残酷记录”、“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摘自人民网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所示通电发表的历史背景和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主张。(2)材料二反映了日军的哪一暴行?
3.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勿忘国耻,以史为鉴,振兴中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 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材料三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内容,请你说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并举出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3)材料三中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意义?
(4)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百年的国耻。但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为侵略战争翻案,针对日本“右翼分子”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行为,请谈谈你的看法。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一、知识点梳理
1.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 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2.佟麟阁;赵登禹。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八路军;新四军。
4.八一三事变;淞沪。
5.30万。
6. 南京;重庆。
二、重点突破
三、基础过关
1.C。本题考查卢沟桥事变的相关史实。1937年7月7日,日军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故选C。
2.B。本题考查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的知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据题干材料“抗战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可知“鬼子们”指的是日本侵略者。故选B。
3.D。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故选D。
4.C。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知识。1937年,日军攻陷中国首都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故选C。
5.B。本题考查了南京大屠杀。日军占领南京在六周之内,屠杀中国军民三十万人以上。故选B。
6.A。本题考查事件的先后顺序。①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②七七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③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④八一三事变发生于1937年8月。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①③②④。故选A。
7.A。本题考查卢沟桥事变的知识。从诗句:“宛平城、卢沟桥”可知,这是卢沟桥事变的事实,即七七事变。所以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七七事变。故选A。
8.C。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这也标志着我国全国性抗战拉开了序幕。故选C。
9.A。本题考查的是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史实。日寇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中,我国遇难同胞人数。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日军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中国军民三十万人以上。故选A。
10.B。本题考查的是南京大屠杀的知识。1937年12月,日军攻陷中国首都南京,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在日军占领南京后的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故选B。
11.A。本题考查国民政府所在地迁移的相关史实。北伐战争前,国民政府所在地是广州,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1927年4月、7月,蒋介石、汪精卫制造反革命叛变,分别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1927年9月,“宁汉合流”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合流,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进逼南京,1937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将重庆作为陪都。因此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国民政府所在地迁移的正确顺序是广州、武汉、南京、重庆。故选A。
四、能力提升
1. 解析:(1)本题考查国共两次合作及黄埔军校。材料一显示办学方针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材料体现“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2)本题主要考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材料二体现“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战新局面的到来。(3)本题考查百团大战。材料三中体现“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人”可见战争的规模和范围很大,可知为百团大战。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不畏强敌,不怕牺牲”。(4)本题考查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成果或意义。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贡献在于发动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国共第二次合作的贡献在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故答案为:(1)办学方针: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2)合作原因: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百团大战;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4)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国共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2.解析:(1)本题考查日本全面侵华和卢沟桥事变,可以结合通电发表的时间。依据题干“平津危急!华北危急”,特别注意“平津危急”,使平津危急的事件指的是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同时结合通电发表的时间(1937年7月8日)判断出历史背景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依据题干“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联系课本知识课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主张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2)本题考查南京大屠杀相关知识,注意识记。依据“1937年12月,日军、在持续六周的屠杀中,被害的中国人达30万以上”等信息判断是南京大屠杀。
答案:(1)背景: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等;主张:实行全民族抗战等;(2)南京大屠杀。
3.解析:(1)本小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据材料“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得知,时间和9月18日有关,地点是沈阳.1931年9月18日,沈阳北郊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被炸,这就是日本有预谋制造的柳条湖事件,却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2)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后,日本加快了侵华的速度,1937年7月7日,制造了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标志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七七事变发生后,1937年7月底,平津相继沦陷.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的抗战。1937年9月,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的胜利。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著名的徐州会战开始.在山东台儿庄,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3)考查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意义。依据课本知识,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了,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4)考查了对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行为的看法。主观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答案:(1)九一八事变。(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3)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