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动物的食物与摄食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测定不同食物中的能量,了解“热量价”的含义,知道食物中蕴含能量。
2、说出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3、列举不同动物的捕食器官及捕食方式,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适应其生存环境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4、知道牙齿的种类,能描述牙齿的结构,阐明保护牙齿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热量价的概念,食物所含的营养素及其作用,动物的捕食结构与环境的适应性,牙的结构和分类,形成龋齿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
由实验或课件测得各种食物的热量价,同时引出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四、教学准备:课件、实验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热量价
引入:我们每天每时每刻都要消耗能量,对吗?
问:一天中进行不同的活动时,消耗的能量一样吗?
师:如书写时每千克体重每小时消耗的能量约为1.68千焦,打乒乓球时约为18.40千焦。那你计算一下你上一节课需要消耗多少能量?上一节体育课呢?
问:这些消耗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食物
问:这些食物是怎样变成能量的呢?
生:呼吸。
归纳:食物在体内发生氧化反应,与在体外燃烧有相似之处,都能放出能量。但食物在体内的氧化更缓慢、更复杂,属于缓慢氧化。
问:同样质量的不同食物中所含的能量也一样多吗?究竟哪种物质能提供更多的能量呢?
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测得食物中所含的能量?
引出实验,观察教材136页,指出:
(1)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2)选用的食物应该是容易燃烧的,食物种类应具有典型性,如富含糖类的、富含脂肪的、富含蛋白质成分的等等,以便进行比较。
(3)1毫升水每升高1度,需要吸收4.2焦的热能。
(4)为比较不同物质所含能量的多少,对实验原料应进行必要的称量。
讨论:食物(生物)氧化与非生物氧化或燃烧有什么不同?食物的缓慢氧化有什么好处?
归纳:本质是相同的,进行的方式大不一样,细胞内生物氧化是在常温、PH值中性或近于中生及水环境中进行,是在一系列酶、辅酶和中间电子受体等的作用下是逐步完成的,因而能量是逐步释放的。这样就使细胞不致因能的骤然大量释放而受到损伤,也使释放的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结论:从实验中可知,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通过实验,知道食物中蕴含能量。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能量叫热量价。据营养学的测定,蛋白质的热量价为16.7千焦,糖类的热量价为16.7千焦,脂肪的热量价为37.7千焦。
板书热量价的概念
思考并讨论:食物除了提供给我们能量外,还能提供给我们什么?
归纳得出:食物除了提供给我们能量外,还为我们提供了组成身体所必须的各种物质,使我们能正常生长和发育。
(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师:食物可以提供我们能量,是因为食物中含有可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也称营养素),各种食物提供的能量不是,正是由于构成食物的营养素成分及含量各不相同。
引出问题: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哪些?哪些营养物质可提供能量呢?
学生先阅读教材第138-140页,完成下列表格:(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教师边分析补充,逐个讲解,突出重点,最后利用练习加以巩固)
营养素 存在于哪些食物中 主要的生理功能 过量或缺乏症
糖类 大米、小麦、马铃薯 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
蛋白质 牛奶、鸡蛋、鱼 细胞生长及修补的主要原料,也能提供能量 消化不良
脂肪 花生、猪肉、核桃 贮备能量 ————
水 水果、黄瓜 构成细胞、运输养分和废物 ————
无机盐 —————— 不能提供能量,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缺锌-味蕾功能下降,食欲减弱,缺碘:甲状腺肿
维生素 —————— 参与人一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 夜盲症、脚气病、坏血病、佝偻病等
粗纤维 —————— 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及时排便 ————
补充说明:
(1)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三类物质都有两方面的作用,既能作为人体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的原料,又能提供人体各项生理活动和保持体温所需的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以供给原料为主;糖类是供给人体生理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以供给能量为主;脂肪是人体内贮备的能源物质,以贮能为主。
(2)一般来说,动物性食物(如鸡、鸭、鱼、禽蛋等)蛋白质含量较丰富,而植物性食物中豆类植物蛋白质含量较高。蛋白质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反而会导致消化不良。
(3)熊是恒温动物即使冬眠时也需要保持自身体温的恒定,同时还要维持心跳、呼吸等生命活动,因此,熊在冬眠状态下仍然需要不断消耗能量。但熊在冬眠时不进食,只有消耗脂肪来提供能量,所以冬眠后明显瘦许多。
(4)蛋白质、糖类、脂肪能提供能量,水、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不能提供能量。粗纤维是人体不能消化吸收的物质,却可辅助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5)水在人体中的含量最高,约占2/3,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水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还有参与人体各种生理活动和体内物质运输的作用。
(6)并不是每种食物都含有上述七类营养物质,在一些物质中含有较多的其中几类营养物质,而另一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其他几类营养物质。
引导学生得出:养成“合理摄食,均衡膳食”的健康的饮食习惯。
巩固练习:见投影。
第二课时:
复习:1、热量价的概念
2、食物所含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提出问题:人体通过摄取食物来获得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和能量,那么动物如何获得营养和能量呢?
引出:
(三)动物的摄食:
师:各种动物捕捉食物的手段各不相同,他们的食性也多种多样。捕食者以各种手段捕捉食物,而被捕食者也有各种办法保护自身,因此,各种动物具有自己特有的捕食方式和捕食器官。
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讨论不同动物摄食器官、摄食方式与环境的适应性。
1、海葵:利用口周围许多的触手来捕食小鱼虾和别的小动物;
2、昆虫:捕食器官叫口器。根据图可知,口器分为蝶类的虹吸式口器、蝗虫的咀嚼式口器、蜜蜂的嚼吸式口器、苍蝇的舐吸式口器、蚊的刺吸式口器。
3、鱼类:以滤过方式获得食物。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各种动物都有其特有的捕食方式和捕食器官。
思考:鱼有哪些结构特点与它在水中捕食相适应?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鱼的体色大都是腹部白、背部深使水下和岸上的生物不容易发现;有鳍作为运动器官能快速游动;有侧线能感知方向和水流;肉食性的鱼类口内有齿;用鳃呼吸能长时间生活在水下等等。
思考:你还能举出更多具有特有捕食器官、捕食方式的动物吗?
学生回答
根据课件介绍:特有的捕食器官如青蛙倒生反卷的舌;啄木鸟的喙;猫有可伸缩的钩爪和发达的犬齿;螳螂的捕捉足。特有的捕食方式如蜘蛛织网捕虫、蛇类头部具有感受红外线刺激的器官能通过红外线定位进行捕食等。
(四)人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牙
1、作用:牙是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食物在口腔中经牙齿的切碎、磨烂进入胃。
2、分类: 乳牙:20颗,在学龄前逐渐脱落,换上恒牙 切牙
尖牙
恒牙:脱落就不会再长出来 磨牙
3、结构:分牙冠、牙颈和牙根三个部分。牙的结构中最坚硬的部分是牙釉质,最主要的部分是牙本质(牙质)
4、常见的牙病:龋齿,俗称蛀牙,是青少年中发生率很高的牙病。
5、读图说说龋齿发生的原因和危害:微生物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酸性物质,从而引起龋齿。
6、保护牙的健康: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小结:
巩固练习:见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