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同步备课资源第13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讲解+课堂练习+测试6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同步备课资源第13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讲解+课堂练习+测试6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03 16:57:42

文档简介

【学习要点】
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课堂探讨☆
要点一: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探究活动】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教师释疑】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分论点必须体现中心论点
【讨论明确】
【课堂提升】
阅读商志强的《历史像条棉被》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①历史像条夏天的棉被,时不时就得翻出来晒晒。
②国人爱翻案。先是张艺谋在《英雄》中塑造了心怀天下和平的秦始皇,接着又有某些专家在教书中把岳飞、文天祥“清除”出了民族英雄的队伍。现在,轮到李鸿章了,在央视热播的《走向共和》中,李中堂从卖国贼一跃而成为忧国忧民的能臣干将。
③历史毕竟不是被子,可以翻过来掉过去。对有些事,越是翻案,人们就越糊涂,就算是大学历史系教授,也未必能说得清。前不久,偶然看了几集《孝庄秘史》,才发现当年的大清摄政王多尔衮也成了有情有义的好汉。在我的记忆中,多尔衮的名字似乎总与什么“扬州十日”“嘉定屠城”之类的惨剧联系在一起。连韦小宝都知道啊!这样的人也能翻
④我并不是要把所有的翻案文章一概否定。为秦始皇翻案,不能算错,对李鸿章大人也应该手下留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李中堂提的吧,在“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晚清,这就是进步。开办实业,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新式军队,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开创了中国近代许多第一。这不是一顶卖国贼的帽子就能压住的。至少,李鸿章绝不是历史课本中描述的那种跳梁小丑。
⑤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飞行员操作失误导致班机坠毁,自然罪责难逃;但如果是飞机引擎本来就有毛病呢 风雨飘零的晚清,就像一架缺零件少机油的战机,坠落是必然的,责任并不能完全推到“飞行员”李鸿章的身上。当然,并不是说李鸿章就能从一个卖国贼一步跨到民族英雄的行列,李中堂自有李中堂的局限。公平而论,李鸿章倒并非是一个坏得毫无道德和良知的人,李鸿章只是一个“重实利者”。
⑥历史应该得到尊重。有关中国近代的史书,永远藏着一条鞭子,它把历史人物驱赶成两队,一列是神灵,一列是魔鬼。大忠大奸各归其列,只是不见了人的影子。关于李鸿章,比较普及的知识是他是卖国贼。一个人的一生,浓缩为谈判桌前的卑怯;一个细节,遮掩了一个人的一生。不是神灵,必然是魔鬼,人人得而唾之。直到出现《走向共和》,李中堂仍然不是神灵,但即使他是魔鬼,却血肉丰满。他媚上,他签约,他宣扬任人唯亲;不过,他不乏政治家的韬略,也有鲜明的政治主张,说明他有自己的政治抱负。
⑦“共和”的蓝图,几乎可以用数学方式,测量出它的长宽高,堂堂正正载入史册。每一段历史,她的总体格局,像大江,像长城,在哪里拐弯,在某处奔腾,显而易见,不可篡改。而对“蓝图”的施工者,显然不适合用数学方式去评判,去记载。
⑧多少年来,一直被评判的英雄史观,其实是被很多人当成了研究历史的工具,他们崇尚归类法,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人,好人必然被描绘成英雄,英雄必然修成正果,必然成为神灵,被供奉,被膜拜。
⑨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追述态度,表现出对历史的尊重程度,惟有披露人的血肉,才能对历史有真实地考察。对李中堂们,我们需要的是尽可能接近真实,不是给了他血肉就是“翻案”。甚至,不必非要把他们塑造成英雄,他们就是在某个位置上书写了一段历史的人而已。他们的得失,使我们对历史有更多的认知,对未来有更多的借鉴,对做人有更多的警示。
⑩我们自己,正这样生活着,等待后人评说——最好不是上天堂,也不入地狱。
1.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2.文章第②段和第⑥段都引用了《走向共和》中李鸿章的事例,分别有什么作用 (4分)
3.请根据以下材料,结合文章观点,评析曹操这个历史人物。(4分)
曹操在《观沧海》中写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诗句;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赢了袁绍;曹操借“鸡肋”事件杀了杨修;曹操的救命恩人陈宫,是真君子,与曹操是两路人,却因“宁死不肯归附”曹操而最终为曹操所杀。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惊骇(hái)
荣膺
斤斤计较(jiǎo)
苦心孤诣(hǐ)
B.炽痛(chì)
焦灼
炯乎不同(jiǒng)
张惶失措(cuò)
C.睥睨(pì)
救济
长途跋涉(bá)
孜孜不倦(ī)
D.啜泣(chuò)
污秽
周到如砥(dǐ)
相形见绌(huō)
2.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B.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
C.第一位参加航天飞行的“平民”——37岁的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虽然没有实现上两次“太空课”的愿望,却以自己探索太空的勇气,为全世界上了惊心动魄的一课。
D.我再三向他解释事情的原委,可他就是不听,真是不言而喻。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各题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1.认真阅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2.文章首段引用鲁迅、哈佛大学的事例的作用是什么?(3分)
3.读文归纳填空:“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一是要不断追求;二是要勤勉;三是
;四是
。(2分)
4.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30分3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12分)
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潮汛
惯例
轻而易举
持之以恒
B.妖饶
涣散
断章取义
弥留之际
C.繁衍
干燥
无与伦比
各行其事
D.亵读
端详
怒不可遏
脍炙人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阅读短文,注意汉字这个特点,注意易字,仔细辨析。D“饶”应为“娆”。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他游刃有余地驾驭着镜头下的线条、颜色、光影、结构和空间,这使很多其他摄影家望尘莫及。
B.成功必须经过努力,没有人是一蹴而就的。
C.我不确定我能否去打保龄球,到时我会见风使舵的。
D.对于学习上的小问题,他总是不以为意,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答案】C
不甚了解。因此,考生在备考前,一定要识记一些成语,方法是:一定要具体了解成语的意义,尤其是它使用的语言环境,这样才能正确使用成语。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选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3分)
①广博的知识,则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不断积累才能打下相当的基础。
②马克思在许多专门学问上的成就,正是以他的广博知识为基础的。
③这不是非常明显的例证吗?
④专门的学问,如果努力学习,深入钻研,就可能有些成就。
⑤有了这个基础,要研究一些专门问题也就比较容易了。
A.①⑤②③④ 
 B.②③①⑤④
C.④①⑤②③ 
  D.④②⑤①③
【答案】C
【解析】
排列。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面这段文字中划线的两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任选一句修改。(3分)
为整治“中国式过马路”的交通乱象,(1)福州警方将全面整治并排查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2)交警通过增设护栏等措施来解决行人横穿道路,保障非机动车、行人出行安全。
我选
句,修改后的句子:
【答案】(1)福州警方将全面排查并整治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2)交警通过增设护栏等措施来解决行人横穿道路的问题。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的语病类型的分析,常见的语病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要求学生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识记常见的语病类型。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
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
高闰清
①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可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阅读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愉悦。正如高尔基所言:“文学可以帮助人了解他自己;提高人的信心,激发他追求真理的要求;在灵魂中唤起羞耻、愤怒和英勇,和卑俗作斗争,并想尽办法使人变得高尚有力,使他们能够以神圣的美的精神鼓舞自己的生活。”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下,倘若静下心来,欣赏一篇好散文,就会享受到惬意之美;朗诵一首好诗歌,就会领略到意境之深远;阅读一部好小说,可以体会到情节之感人、知识之丰富、思想之深刻。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
②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鲁迅曾说:“由纯文学上言之,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即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可以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丰硕。文学话语具有蕴藉属性,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本身,还是属于操作层面的文本,都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细致的描述与动人的讲述,让昔日文学的旧面孔顿时变得和蔼可亲,唤醒人们已然枯萎的内心感受,让读者沉迷其中,流连忘返,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舒展。其实,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并非难事,阅读任何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到动情之处,或怦然心动,或潸然泪下;到“山重水复”之处,遇“柳暗花明”之感。
③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通过其文学作品中的呐喊和宣言,形象跃然纸上,无不体现了人性坚强的一面……其实,诸多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像保尔柯察金、鲁宾逊、觉慧、觉民等等,都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鼓励着读者去积极适应新环境,增强心灵的力量。
④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做人游刃有余、潇洒自在,当属“从心所欲不逾矩”者。然而,生活的规范像是一条绳索,时刻在束缚着思想的自由,让心灵不能自由呼吸,进而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文学作品如一座人生的灯塔,可以照亮人生,拨开心灵的迷雾,引导前行。#
⑤在文学作品中,不乏追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知音,让读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正如凯瑟琳所说“我爱它(小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深思熟虑后会发现: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就可以回答“我是谁”这个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问题,进而找到心理的最佳平衡点。
⑥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享受自由与快乐,实现自我的越越。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汪清泉,能净化人的心灵,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欣赏,让读者从或恶或善的人物形象身上区分美与丑、好与坏、真与假,从或悲或喜,或成或败的命运中感悟人生要义,进而激发出对生命的敬意。
⑦一位大家曾说过,经典文学作品要“讲出一些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唐代的华美诗章、宋代的婉转词作、明清的瑰丽小说,至今仍是社会文化的宝贵财富和社会生活的必然需求。文学无国界,只要能给人以深刻启迪的,让人们能够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作品,都应该学会欣赏。希望文学作品不断地给读者带来一股心灵的正能量,让他们的心灵始终沐浴着缕缕阳光。
(选自2013年4月《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选文第①段中引用高尔基的话,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①引出论点:文学作品能激发心灵的正能量(1分);②同时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是论证更具权威性(或更具说服力)。(2分)。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第⑥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比喻论证(2分)。把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比作是清泉的净化作用,形象生动地论证了“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的观点,化抽象为具体,便于读者接受(或通俗易懂)。(2分)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3分)
我爱它(小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
【答案】(3分)欣赏小说不在于其语言的精美或情节的离奇(1分),而在于其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的精神(1分),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知音,让读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1分)。
【解析】试题分析:阅读所示文段,抓住本段第一句,从阅读小说重在对人的精神滋养之方面分析说明。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4.仔细阅读文章第③段,请简要分析本段的论证思路。(3分)
【答案】(3分)本段首先提出“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的观点,(1分)接着就列举屈原、韩愈、文天祥、林则徐等鲜活的历史人物通过他们的文学作品发出意志坚定的宣言(1分)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对人的鼓励进行充分论证(1分)。(只回答举例论证,没有回答举什么例只给1分。)
【解析】试题分析:“论证思路”即是作者的论证过程,一般分三个步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根据文段内容概括这三个步骤的内容,即如何提出观点,如何分析证明,如何归纳。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 雪》广为传诵。依据文意,用文中的某个观点简要分析这首词是如何激发读者心灵的正能量的?(5分)
【答案】答案示例一: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毛泽东《沁园春 雪》上阕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更有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让人流连忘返,身心愉悦。
答案示例二: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毛泽东《沁园春 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
原”的动态描写,活泼奔放,拟人句“欲与天公试比高”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大自然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引起读者的共鸣,激发读者对自然、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
答案示例三:在文学作品中,不乏追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知音,让读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激发读者奋发向上,争做时代的“风流人物”。
(以上三点答到一点,意对即可。运用文中观点正确2分,阐述3分,观点与阐述要一致。)
【解析】
试题分析:回顾所学《沁园春
雪》的思想内容,从热爱祖国河山或担当社会重任某一点上来谈作品的“正能量”。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惊骇(hái)
荣膺
斤斤计较(jiǎo)
苦心孤诣(hǐ)
B.炽痛(chì)
焦灼
炯乎不同(jiǒng)
张惶失措(cuò)
C.睥睨(pì)
救济
长途跋涉(bá)
孜孜不倦(ī)
D.啜泣(chuò)
污秽
周到如砥(dǐ)
相形见绌(huō)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中应是“惊骇(hài)苦心孤诣(yì)”;B中应是“迥乎不同(jiǒng)张皇失措(cuò)”D中应是“周道如砥(dǐ)相形见绌(chù)”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B.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
C.第一位参加航天飞行的“平民”——37岁的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虽然没有实现上两次“太空课”的愿望,却以自己探索太空的勇气,为全世界上了惊心动魄的一课。
D.我再三向他解释事情的原委,可他就是不听,真是不言而喻。
【答案】D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各题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1.认真阅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案】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2分)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文章首段引用鲁迅、哈佛大学的事例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①引出中心论点,②作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分,每个要点1分)
【解析】试题分析:议论文特殊语句和语段的作用的答题方法:(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读文归纳填空:“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一是要不断追求;二是要勤勉;三是 ;四是 。
【答案】做什么都要有“争创一流”的意识;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或:把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意对即可,2分)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对比论证。把“优秀的人”与“平庸的人”的不同认识加以对比,强调突出了“优秀的人”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的观点。(答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也给分;
只答道理论证不给分。论证方法1分,作用2分,共3分。)
试题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以及作用是议论文常考的题型。解答此类题型,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论证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者文段的分论点来分析作用即可。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学习要点】
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课堂探讨☆
要点一: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探究活动】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教师释疑】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分论点必须体现中心论点
【讨论明确】
1.本文的中心论点: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
2.分论点:三点:一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二是“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三是“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课堂提升】
阅读商志强的《历史像条棉被》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①历史像条夏天的棉被,时不时就得翻出来晒晒。
②国人爱翻案。先是张艺谋在《英雄》中塑造了心怀天下和平的秦始皇,接着又有某些专家在教书中把岳飞、文天祥“清除”出了民族英雄的队伍。现在,轮到李鸿章了,在央视热播的《走向共和》中,李中堂从卖国贼一跃而成为忧国忧民的能臣干将。
③历史毕竟不是被子,可以翻过来掉过去。对有些事,越是翻案,人们就越糊涂,就算是大学历史系教授,也未必能说得清。前不久,偶然看了几集《孝庄秘史》,才发现当年的大清摄政王多尔衮也成了有情有义的好汉。在我的记忆中,多尔衮的名字似乎总与什么“扬州十日”“”“嘉定屠城”之类的惨剧联系在一起。连韦小宝都知道啊!这样的人也能翻
④我并不是要把所有的翻案文章一概否定。为秦始皇翻案,不能算错,对李鸿章大人也应该手下留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李中堂提的吧,在“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晚清,这就是进步。开办实业,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新式军队,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开创了中国近代许多第一。这不是一顶卖国贼的帽子就能压住的。至少,李鸿章绝不是历史课本中描述的那种跳梁小丑。
⑤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飞行员操作失误导致班机坠毁,自然罪责难逃;但如果是飞机引擎本来就有毛病呢 风雨飘零的晚清,就像一架缺零件少机油的战机,坠落是必然的,责任并不能完全推到“飞行员”李鸿章的身上。当然,并不是说李鸿章就能从一个卖国贼一步跨到民族英雄的行列,李中堂自有李中堂的局限。公平而论,李鸿章倒并非是一个坏得毫无道德和良知的人,李鸿章只是一个“重实利者”。
⑥历史应该得到尊重。有关中国近代的史书,永远藏着一条鞭子,它把历史人物驱赶成两队,一列是神灵,一列是魔鬼。大忠大奸各归其列,只是不见了人的影子。关于李鸿章,比较普及的知识是他是卖国贼。一个人的一生,浓缩为谈判桌前的卑怯;一个细节,遮掩了一个人的一生。不是神灵,必然是魔鬼,人人得而唾之。直到出现《走向共和》,李中堂仍然不是神灵,但即使他是魔鬼,却血肉丰满。他媚上,他签约,他宣扬任人唯亲;不过,他不乏政治家的韬略,也有鲜明的政治主张,说明他有自己的政治抱负。
⑦“共和”的蓝图,几乎可以用数学方式,测量出它的长宽高,堂堂正正载入史册。每一段历史,她的总体格局,像大江,像长城,在哪里拐弯,在某处奔腾,显而易见,不可篡改。而对“蓝图”的施工者,显然不适合用数学方式去评判,去记载。
⑧多少年来,一直被评判的英雄史观,其实是被很多人当成了研究历史的工具,他们崇尚归类法,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人,好人必然被描绘成英雄,英雄必然修成正果,必然成为神灵,被供奉,被膜拜。
⑨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追述态度,表现出对历史的尊重程度,惟有披露人的血肉,才能对历史有真实地考察。对李中堂们,我们需要的是尽可能接近真实,不是给了他血肉就是“翻案”。甚至,不必非要把他们塑造成英雄,他们就是在某个位置上书写了一段历史的人而已。他们的得失,使我们对历史有更多的认知,对未来有更多的借鉴,对做人有更多的警示。学#
⑩我们自己,正这样生活着,等待后人评说——最好不是上天堂,也不入地狱。
1.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答案】历史应该得到尊重。
【解析】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文章第②段和第⑥段都引用了《走向共和》中李鸿章的事例,分别有什么作用 (4分)
【答案】第二段中李鸿章的历史事例是论证“国人爱翻案”的观点,(2分)第六段中李鸿章的事例是从反面论证了不应该把历史人物简单分为两类,而不见“人的影子”。(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论证方法与作用分析答题方法:具体如下: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这里学生分别进行分析,表述合理即可。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请根据以下材料,结合文章观点,评析曹操这个历史人物。(4分)
曹操在《观沧海》中写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诗句;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赢了袁绍;曹操借“鸡肋”事件杀了杨修;曹操的救命恩人陈宫,是真君子,与曹操是两路人,却因“宁死不肯归附”曹操而最终为曹操所杀。
【答案】历史需要尊重,要客观、全面、真实地评价历史人物。(1分)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了曹操宽广的胸怀和宏伟的抱负,官渡之战表现了他杰出的军事才能;(1分)杨修之死和陈宫之死表现了曹操的奸诈,心狠手辣。(1分)曹操作为历史人物,不能简单地把他归为好人坏人,他只是某个阶段的历史人物而已,他的得失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对做人有更多的借鉴和警示。(1分)(说明:观点1分,结合曹操正反事例分析2分,总结概括1分。)
【解析】
辣”。
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0分3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12分)
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潮汛
惯例
轻而易举
持之以恒
B.妖饶
涣散
断章取义
弥留之际
C.繁衍
干燥
无与伦比
各行其事
D.亵读
端详
怒不可遏
脍炙人口
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他游刃有余地驾驭着镜头下的线条、颜色、光影、结构和空间,这使很多其他摄影家望尘莫及。
B.成功必须经过努力,没有人是一蹴而就的。
C.我不确定我能否去打保龄球,到时我会见风使舵的。
D.对于学习上的小问题,他总是不以为意,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3.选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3分)
①广博的知识,则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不断积累才能打下相当的基础。
②马克思在许多专门学问上的成就,正是以他的广博知识为基础的。
③这不是非常明显的例证吗?
④专门的学问,如果努力学习,深入钻研,就可能有些成就。
⑤有了这个基础,要研究一些专门问题也就比较容易了。
A.①⑤②③④ 
 B.②③①⑤④
C.④①⑤②③ 
  D.④②⑤①③
4.下面这段文字中划线的两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任选一句修改。(3分)
为整治“中国式过马路”的交通乱象,(1)福州警方将全面整治并排查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2)交警通过增设护栏等措施来解决行人横穿道路,保障非机动车、行人出行安全。
我选
句,修改后的句子: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
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
高闰清
①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可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阅读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愉悦。正如高尔基所言:“文学可以帮助人了解他自己;提高人的信心,激发他追求真理的要求;在灵魂中唤起羞耻、愤怒和英勇,和卑俗作斗争,并想尽办法使人变得高尚有力,使他们能够以神圣的美的精神鼓舞自己的生活。”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下,倘若静下心来,欣赏一篇好散文,就会享受到惬意之美;朗诵一首好诗歌,就会领略到意境之深远;阅读一部好小说,可以体会到情节之感人、知识之丰富、思想之深刻。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
②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鲁迅曾说:“由纯文学上言之,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即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可以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丰硕。文学话语具有蕴藉属性,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本身,还是属于操作层面的文本,都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细致的描述与动人的讲述,让昔日文学的旧面孔顿时变得和蔼可亲,唤醒人们已然枯萎的内心感受,让读者沉迷其中,流连忘返,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舒展。其实,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并非难事,阅读任何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到动情之处,或怦然心动,或潸然泪下;到“山重水复”之处,遇“柳暗花明”之感。
③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通过其文学作品中的呐喊和宣言,形象跃然纸上,无不体现了人性坚强的一面……其实,诸多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像保尔柯察金、鲁宾逊、觉慧、觉民等等,都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鼓励着读者去积极适应新环境,增强心灵的力量。
④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做人游刃有余、潇洒自在,当属“从心所欲不逾矩”者。然而,生活的规范像是一条绳索,时刻在束缚着思想的自由,让心灵不能自由呼吸,进而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文学作品如一座人生的灯塔,可以照亮人生,拨开心灵的迷雾,引导前行。
⑤在文学作品中,不乏追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知音,让读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正如凯瑟琳所说“我爱它(小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深思熟虑后会发现: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就可以回答“我是谁”这个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问题,进而找到心理的最佳平衡点。
⑥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享受自由与快乐,实现自我的越越。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汪清泉,能净化人的心灵,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欣赏,让读者从或恶或善的人物形象身上区分美与丑、好与坏、真与假,从或悲或喜,或成或败的命运中感悟人生要义,进而激发出对生命的敬意。
⑦一位大家曾说过,经典文学作品要“讲出一些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唐代的华美诗章、宋代的婉转词作、明清的瑰丽小说,至今仍是社会文化的宝贵财富和社会生活的必然需求。文学无国界,只要能给人以深刻启迪的,让人们能够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作品,都应该学会欣赏。希望文学作品不断地给读者带来一股心灵的正能量,让他们的心灵始终沐浴着缕缕阳光。
(选自2013年4月《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选文第①段中引用高尔基的话,有什么作用?(3分)
2.第⑥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3.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3分)
我爱它(小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
4.仔细阅读文章第③段,请简要分析本段的论证思路。(3分)
5.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 雪》广为传诵。依据文意,用文中的某个观点简要分析这首词是如何激发读者心灵的正能量的?(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