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晚记
一、熟记字音
根深蒂(dì) 固孜孜(ī)不倦汲(jí)取 锲(qì)而不舍 不言而喻(yù) 持之以恒(héng) 丁肇(hào)中 朱熹(ī) 格物致(hì)知 袖(iù)手旁观 彷(páng)徨(huáng)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怡(yí)情 傅(fù)彩 藻(ǎo)饰 矫(jiǎo) 学究 鄙(bǐ) 诘(jié)难 味同嚼(jiáo)蜡 滞(hì)碍 睾(gāo)肾 吹毛求疵(cī) 要诀(jué) 狡黠(iá) 伦(lún)理 狂妄(wàng)自大 咬文嚼(jiáo)字 豁(huò)然贯通 开卷(juàn)有益 玄(uán)虚 诓(uāng)骗拜佛(fó) 省(ǐng)悟 脊(jǐ)梁 慨(ǎi)叹 诬蔑(miè) 濒(bīn)临 祈(qí)祷(dǎo) 渺(miǎo)茫21教育网21教育网
二、识记词意。
1.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2.模式: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3.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
4.素材:指还没有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创意:创造性的见解或者意见。
5.汲取: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6.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获得知识。
诚意:心意诚实。/正心:端正心性。/修身:修养自己的品德。/齐家:整顿管理家政。
7.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8.怡情:使心情愉快。/傅彩:(给言辞)增添光彩。
9.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10.矫:做作,不真实。学究:迂腐的读书人。/练达:阅历多而通达人情世故。
11.范:衡量、检验的意思。/鄙:看不起。
12.诘难:诘问,为难。涉猎:粗略地阅读。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13.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14.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15.滞碍:不通畅。阐证:阐述论证。
16.吹毛求疵: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17要诀:重要的诀窍。
18不求甚解:原指读书需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在个别字句的理解上多费力气。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1·cn·jy·com
19.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20.豁然贯通:一下子完全搞通了。豁然:开阔或通达的样子。
21.前仆后继: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仆:倒下。
22诓骗:说谎话骗人。诓:骗。
23.污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三、熟记文学常识。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作者:罗迦?费?因格,美国实业家。
2.《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选自《散文选刊》作者: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7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1·cn·jy·comwww.21-cn-jy.com
3.《四书》: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
“四书”。
4.《“格物”和“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知至”。
5.《大学》中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成为南宋理学家基本纲领的一部分。www.21-cn-jy.com2·1·c·n·j·y
6.王阳明:即王守仁,初名云,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明代哲学家、教育学家。
7.《短文两篇》《谈读书》,选自《世界散文随笔精品文库?英国卷》,作者弗朗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2·1·c·n·j·y【来源:21·世纪·教育·网】
8.《不求甚解》,作者马南邨,原名邓拓。
9《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选自《且介亭杂文》
披沙拣金
一、了解有关议论文的文体知识。
(1)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进行分析、论证,以表达作者 的思想、观点和见解的文章。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证和论据 论点: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观点和主张。 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二、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四种: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来源: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 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21·世纪*教育网21*cnjy*com
名言警句
【读书(书籍)名言】
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
4.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5.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6.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德伯里
7.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作文实战
(2015重庆中考语文B卷)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在600字左右;④凡涉及考生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21cnjy.com
(1)有了亲人朋友的参与,操场、考场、校园……更具魅力,晨曦、晚霞、春天……别具韵味。因为携手,我们的生活更精彩。#21cnjy.com2-1-c-n-j-y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
题目:我们携手走进????????????
(2)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木匠背着重病的妻子,走在山路上。路边有个山里的小怪物,正在埋一个坏掉的木偶,哭得很伤心。木匠过去叮叮当当几下,就把木偶修好了。见小怪物不哭了,他收起工具,背起妻子,又要继续赶路。忽然衣角被拉住了,小怪物踮脚摸了摸他妻子的脉,高兴地说:“这个我知道怎么修!”【来源:21cnj*y.co*m】
晨读晚记
一、熟记字音
根深蒂(dì) 固孜孜(ī)不倦汲(jí)取 锲(qì)而不舍 不言而喻(yù) 持之以恒(héng) 丁肇(hào)中 朱熹(ī) 格物致(hì)知 袖(iù)手旁观 彷(páng)徨(huáng) 21·世纪*教育网
怡(yí)情 傅(fù)彩 藻(ǎo)饰 矫(jiǎo) 学究 鄙(bǐ) 诘(jié)难 味同嚼(jiáo)蜡 滞(hì)碍 睾(gāo)肾 吹毛求疵(cī) 要诀(jué) 狡黠(iá) 伦(lún)理 狂妄(wàng)自大 咬文嚼(jiáo)字 豁(huò)然贯通 开卷(juàn)有益 玄(uán)虚 诓(uāng)骗拜佛(fó) 省(ǐng)悟 脊(jǐ)梁 慨(ǎi)叹 诬蔑(miè) 濒(bīn)临 祈(qí)祷(dǎo) 渺(miǎo)茫21教育网【来源:21cnj*y.co*m】
二、识记词意。
1.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2.模式: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3.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
4.素材:指还没有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创意:创造性的见解或者意见。
5.汲取: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6.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获得知识。
诚意:心意诚实。/正心:端正心性。/修身:修养自己的品德。/齐家:整顿管理家政。
7.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8.怡情:使心情愉快。/傅彩:(给言辞)增添光彩。
9.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10.矫:做作,不真实。学究:迂腐的读书人。/练达:阅历多而通达人情世故。
11.范:衡量、检验的意思。/鄙:看不起。
12.诘难:诘问,为难。涉猎:粗略地阅读。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13.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14.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15.滞碍:不通畅。阐证:阐述论证。
16.吹毛求疵: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17要诀:重要的诀窍。
18不求甚解:原指读书需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在个别字句的理解上多费力气。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21·cn·jy·comwww-2-1-cnjy-com
19.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20.豁然贯通:一下子完全搞通了。豁然:开阔或通达的样子。
21.前仆后继: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仆:倒下。
22诓骗:说谎话骗人。诓:骗。
23.污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三、熟记文学常识。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作者:罗迦?费?因格,美国实业家。
2.《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选自《散文选刊》作者: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7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版权所有:21教育】
3.《四书》: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
“四书”。
4.《“格物”和“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知至”。
5.《大学》中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成为南宋理学家基本纲领的一部分。www.21-cn-jy.com
6.王阳明:即王守仁,初名云,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明代哲学家、教育学家。
7.《短文两篇》《谈读书》,选自《世界散文随笔精品文库?英国卷》,作者弗朗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21·世纪*教育网
8.《不求甚解》,作者马南邨,原名邓拓。
9《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选自《且介亭杂文》
披沙拣金
一、了解有关议论文的文体知识。
(1)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进行分析、论证,以表达作者 的思想、观点和见解的文章。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证和论据 论点: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观点和主张。 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21*cnjy*com
二、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四种: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21cnjy.com21cnjy.com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 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2·1·c·n·j·y
名言警句
【读书(书籍)名言】
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
4.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5.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6.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德伯里
7.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作文实战
(2015重庆中考语文B卷)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在600字左右;④凡涉及考生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21教育网
(1)有了亲人朋友的参与,操场、考场、校园……更具魅力,晨曦、晚霞、春天……别具韵味。因为携手,我们的生活更精彩。#【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
题目:我们携手走进????????????
(2)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木匠背着重病的妻子,走在山路上。路边有个山里的小怪物,正在埋一个坏掉的木偶,哭得很伤心。木匠过去叮叮当当几下,就把木偶修好了。见小怪物不哭了,他收起工具,背起妻子,又要继续赶路。忽然衣角被拉住了,小怪物踮脚摸了摸他妻子的脉,高兴地说:“这个我知道怎么修!”
【答案】参考例文:
我们携手走进春天
盼到了,盼到了,春天终于来了。
春伴着如烟、如雾、如纱的细雨,悄然地来了,给大地母亲换上了一件充满朝气的新衣。
草儿,在微风的吹拂下,伸了个懒腰,直起了经受过一冬的考验的身子。在一阵阵春雨的哺育下,吸足了养分,换上了一件嫩绿的衬衫,显得越发可爱了。www-2-1-cnjy-com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春,正是百花齐放的好时节。在山上,在郊外,在公园,在花坛,无处不见花儿。清晨,你瞧,花姑娘正在抓紧时间“洗脸”呢!“洗完脸”好打扮自己,去参加“比美大赛”呀!它们都在春的召唤下纷纷竞相开放,争芳斗艳,把大地母亲装扮得美丽无比!21*cnjy*com
娇气的“柳姑娘”,在春风的召唤下,摆动着长发似的修长而柔软的枝条,枝条上那带黄色的嫩绿的柳丝,像眉毛似的,使“柳姑娘”变得更加婀娜多姿,百般迷人!( 万景文学 www.wan-jing.com )
调皮的白杨,被春雨一洗,当起了老汉,它那交错的树枝上挂着的“松毛虫”似的杨絮絮,真好像老汉长长的胡须!【来源:21cnj*y.co*m】21·cn·jy·com
大概春天是个“传令兵”吧!春风轻轻一刮,远在南方的大雁便纷纷飞到了北方。褐色的大雁整整齐齐的排成一个“人”自形或“一”自形,在南方老家瓦蓝瓦蓝的天空飞翔!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随着大雁回到了故乡,它们尖尖的小嘴,在人们还没看清怎么回事时就捉住了一只只小虫子。
在田野里,春天的太阳融化了积雪。青绿青绿的麦苗随风飘摆,金黄金黄的油菜花引来了大批蜜蜂。农伯伯挽着裤脚,背上箩筐,来到地里,开始了辛勤的春耕。因为,春天是播种的季节!
春,对于我们这一代,是一年里的早晨,是竞技厂上的起跑线,是刻苦学习的好机会!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版权所有:21教育】2·1·c·n·j·y
和谐
天空的和谐不在于一轮太阳的明媚,而在于片片白云的飘逸。
夜晚的和谐不在于一盘明月的清辉,而在于点点星光的辉映。
花园的和谐不在于一枝玫瑰的娇艳,而在于朵朵鲜花的绽放。
音乐的和谐不在于一段乐曲的激昂,而在于节节音符的完美契合。
和为贵,谐为美。
“和谐”,在古希腊语中原意是将不同的事物连接或调和在一起,通常用于音乐表示将不同的音调调和在一起成为音阶。在中国古代典籍《易经》中,“和”是大吉大利的征象;在《尚书》中,“和”被用以描述家庭、国家、天下等系统内部治理良好、上下协调的状态。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和”具有和谐、和平、和睦、和气等内涵。2-1-c-n-j-ywww.21-cn-jy.com
对于我们,诚信可以创造和谐,礼让可以带来和谐,团结互助,共同面对风风雨雨时我们紧握的双手更闪耀着和谐之光。幸福是彼岸,和谐是架在其上的一座桥,只有每个人都铺一块桥板,大家才都能到达彼岸的幸福。因为一个人之所以幸福,并非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如果每个人都乐于付出自己的双手,那你定会拥抱到更加美好的明天!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其实对抗又何尝不是一种和谐,在竞技赛场上,所有人互相拼争,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最终的胜利。我并不多么喜欢当年的湖人王朝,为了赢球而堆积球星,却不注重球队内部的分工协作,相反,当初普遍不被看好的活塞却在总决赛中击溃了大牌球星云集的湖人,活塞并没有什么天价合同,靠的只是球队五个人的和谐共处,大家各有所长,共同向着同一个目标迈进,而非各自为政,最终成功属于他们,这便是和谐的力量,和至美,谐至贵。21*cnjy*com2-1-c-n-j-y
在我国古代,文人雅客对于和谐的见解也各有千秋。在陶渊明眼中,“一箪食,一壶酒,在陋室”,这便是人与自然最大的和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对和谐的最好诠释。21*cnjy*com
诸葛亮说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至远。”这是个人和谐的最高境界,心如止水,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出处:21教育名师】【出处:21教育名师】
苏轼欲乘风归去,在对亲人的浓浓思念之中,又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他用自己的旷达为自己的心灵营造了一份和谐,一份美好 ……
和为贵,谐为美。
【解析】
产生“和谐”。
【考点定位】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