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东汉的兴亡》【教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三课《东汉的兴亡》【教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2-04 09:00:14

文档简介


《东汉的兴亡》
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第三单元第十三课。上承接西汉大一统的鼎盛局面,下启三国群雄争霸,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光武中兴”;第二部分为“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第三部分为“黄巾起义”。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光武中兴、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政、黄巾起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相似措施和作用的对比,掌握比较法的运用。知道一个朝代的盛衰决定力量在于人民群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从而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提供很好的范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光武中兴和黄巾起义的对比学习,认识到朝代的兴衰和治国方略息息相关,培养唯物主义史观,正确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教学重点】
光武中兴的措施及作用,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和影响,黄巾起义。
【教学难点】
1、总结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与黄巾起义的关系;
2、总结东汉王朝走向衰亡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刘邦建立西汉之后,经过历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统治时期的繁盛局面,但是到了西汉末年贫富分化,社会矛盾激化;特别是在王莽篡权之后,实行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改革,引起社会混乱,农民起义、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这个时候正需要一位有作为的人安邦定国、重整朝纲,终于就出现了一个这样的人建立了东汉政权。
进入新课:
(一)光武中兴
1.阅读教材,讲述东汉政权的建立(包括背景、时间、人物、都城);?
2.东汉建立之初,当时统治者(光武帝)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出现了怎样的盛世局面??
3.光武帝以“柔术”治天下与西汉时“休养生息”政策有什么异同?
(1)相同点:从背景和目的看,统治者都吸取了前朝亡的教训,为缓和阶级矛盾,维持统治,也是为扭转经济凋敝,社会动荡的局面而采取的对策;从措施上看,主要是减轻农民负担,来恢复发展生产,但得利最大的还是豪强地主;从效果上看,都出现了盛世局面;
(2)不同点:光武帝着重解决奴婢问题,重视吏治整顿,重视文化教育;光武帝的“柔道”滋养了豪强地主势力,使东汉政权潜伏着隐患。而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则为汉武帝的“有为”和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阅读教材,回答:?
(1)外戚、宦官各是什么人?他们为什么能够专权??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什么后果?东汉后期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不堪。?
2.材料: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这首民谣体现了百姓们不畏强权,勇于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且不卑不亢,视死如归的精神。
(三)黄巾军起义
1.阅读教材回答问题(黄巾起义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领导者、口号、结果)??
材料一??“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这是当时的一首民谣。想一想,这首民谣反映出民间什么样的情绪??
材料二?《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
(2)?为什么黄巾起义会得到天下响应??
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三、课堂练习:
1.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A.光武中兴???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文景之治?
2.东汉的首都在(???)?
A.长安???B.洛阳???C.大泽乡???D.巨鹿?
3.(??)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A.大泽乡???B.军阀???C.黄巾???D.外戚?
4.“光武中兴”出现在(???)?
A.西汉中期????B.东汉初期???C.东汉中期???D.东汉末期
5.动摇了东汉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的是(???)?????A.黄巾起义???B.州牧割据???C.宦官专权???D.光武中兴?
答案:?
A???B???C???B???C
课件11张PPT。学习目标123知道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及黄巾起义。?通过比较“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共同原因和作用,基本掌握历史比较法的运用方法。通过对光武中兴原因出现原因分析,认识王朝的兴亡与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息息相关。从而培养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课程导入汉光武帝 西汉末年贫富分化,社会矛盾激化;特别是在王莽篡权之后,实行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改革,引起社会混乱,农民起义、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这个时候正需要一位有作为的人安邦定国、重整朝纲,终于就出现了一个这样的人建立了东汉政权。新课讲授一、光武中兴1、西汉灭亡:
?(2)标志: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王莽: 公元9年称帝,改国号为“新”。即为历史上的“新”朝。
(1)时间:公元9年;(3)结果: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新课讲授2、东汉的建立:(1)建立者:刘秀(光武帝);(2)时间:公元25年;(3)都城:洛阳。汉光武帝对于面临的困境,他又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巩固他的政权?新课讲授3、光武中兴:(1)措施: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2)结果:( 治世局面)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新课讲授如何评价汉光武帝刘秀? 虽然刘秀利用农民起义,重建汉朝;但他结束了西汉末年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并以非凡的胆识,采取以柔治天下、注重文治的方略,巩固了东汉王朝,在位三十余年间,创造了光武中兴的业绩。这是应该肯定的。新课讲授二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政治状况:????????2、表现: 右图是东汉和帝以下各帝即位年龄,能发现此表中的问题吗?这个问题会导致什么后果?皇权衰弱、朝政混乱、东汉的衰败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把持朝政;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新课讲授3、结果: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这是来自中国国家博物的东汉陶院落模型。在这个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新课讲授三、黄巾起义1、原因: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自然灾害频繁发生;2、时间:184年;3、领导人:张角;
4、创立组织:太平道;5、经过: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新课讲授6、结果: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