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习题
基础过关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每个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B.一片森林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C.农田中的全部生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2.下列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池塘中全部的鱼 B.麦田中全部的小麦
C.竹林中的全部的竹叶青蛇 D.沙漠及沙漠上的全部生物
3.微山湖是江北最大的淡水湖,有“日进斗金”的美誉,下列关于微山湖的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微山湖中的水 B.微山湖中的荷花 C.微山湖中全部鲤鱼 D.微山湖
4.草履虫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5.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这主要是因为( )
A.生产者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 B.生产者总是被其他生物捕食
C.生产者都是绿色开花植物 D.生产者自身消耗的能量最少
6.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于( )
A.植物 B.动物 C.细菌、真菌 D.太阳
7.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袋等难以降解的垃圾袋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缺少生产者
C.没有消费者 D.分解者很少
8.如图所示是2011年“水是生命”国际大学生海报比赛的金奖作品。
全幅作品呈沙漠的颜色,图幅上端有一浅滩水域,周围围满了各种动
物:袋鼠、麋鹿、鹤……乃至人类。下列说法错误的( )
A.作品的创意是曾让人类引以为豪的地球,却再也没有第二个绿洲
B.画面的震动感,在于一种大和谐中包藏的尖锐的残酷
C.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上述生物都是生产者
D.作品中蕴含了光的反射等科学原理
9.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代表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蝉 螳螂 黄雀 B.蝉 螳螂 黄雀
C.太阳 蝉 螳螂 黄雀 D.树 蝉 螳螂 黄雀
10.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关系是( )
A.草食动物﹥肉食动物﹥植物 B.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
C.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 D.都不一定
11.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铅、汞等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下列各项中能够表示某食物链中生物体内有害物质数量关系的图示是( )
12.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青蛙杀光,蝗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列曲线图来表示的是( )
A B C D
13.下列措施中、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
A.减少生物的种类 B.减少生产者的数量
C.增加生物的种类 D.增加消费者的数量
二、综合训练
1.如图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A、B、C代表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请分析回答:
(1)若A、B、C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则该图所示的生态系统称为__________。
(2)图中A是________者,B是_________者,它们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食物链________。
(3)C是__________者,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_________和 __________。从图中分析可知,C对生态系统的物质__________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拓展应用
1.右图为一农业生态系统,玉米、鸡、猪、人组成的食物网,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的秸秆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此生态系统一共有_____条食物链,写出其中最短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再次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____________。该农业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比较,其自动凋节能力较________(填“强”或 “弱”)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1.C【解析】考查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组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一片森林包含着这个区域中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而农田中的全部生物仅仅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所以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2.D【解析】生态系统的判断应同时包含生物和非生物两部分,池塘全部中的鱼、麦田中全部的小麦、竹林中的全部的竹叶青蛇只有生物,缺少非生物,只有D沙漠及沙漠上的全部生物同时具有生物和非生物两部分,能构成生态系统。
3.D【解析】微山湖中的水属于非生物因素;微山湖中的荷花和鲤鱼属于生物,缺少非生物因素。微山湖具备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4.B【解析】 绝大数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
5.A【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仅供给了植物自身,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只有一部分生产者被其他生物捕食,藻类植物、苔藓都属于生产者。
6.D【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中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供给了植物自身,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因此,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
7.D 【解析】南极气温低,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所以南极分解者较少,难以分解粪便等物质,易造成环境破坏。
8.C【解析】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全幅作品呈沙漠的颜色,只有一浅滩水域,周围围满了各种动物,既反映出人类活动破坏了绿州,也反映出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面临残酷的生存斗争。上述动物全部是消费者。作品中的不同色彩,蕴含了光的反射等科学原理。
9.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食物链的表示。绘制食物链时,起点是生产者,后面依次是各级消费者,箭头表示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指向捕食者。
10.C 【解析】生态系统中植物数量最多、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
11.B【解析】本题考查有毒物质随食物链的流动特点。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能分解也无法排出,故会沿食物链逐级积累,因此,生产者体内的有害物质含量最少,一级消费者兔体内的有毒物质比草体内的多,二级消费者狐体内的有毒物质最多。
12.C【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水稻 蝗虫 青蛙,如果将青蛙杀光,蝗虫会失去天敌的控制,数量会增加,随着蝗虫数量会增加,水稻的数量会相对减少。由于受食物的限制蝗虫数量会先增加后减少。
13.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因素。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选项中增加生物的种类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综合训练
9.(1)生物圈 (2)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 (3)分解,细菌,真菌,循环
【解析】(1)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2)A能吸收水和无机盐,并能利用二氧化碳,为B提供食物,因而A为生产者。C能分解A和B并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因而C是分解者,B为消者。A和B之间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分解者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他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水和无机盐,从而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环循。D 食物链的起始端必须是植物(即生产者),各成分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两端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书写时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三、拓展应用
1.(1)3 玉米 人 (2)分解者 (3)弱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构成了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端是生产者。图中有三条食物链:玉米→鸡→人,玉米→人,玉米→猪→人,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玉米→人。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部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本题中,玉米属于生产者,鸡、人、猪属于消费者,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属于分解者。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