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要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在阅读的同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理解生词的方法,读懂句子、读懂自然段,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与习惯,落实年级段的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感受神话故事丰富的想象,激发阅读的兴趣。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能自学字词,读通课文。但学生往往注重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忽视对语言表达的关注。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读书,边读边想,边读边议,边读边展开想象,抓住关键句段进行品词析句,利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读懂课文,完成新课标对于阅读教学的要求: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悟方法,在读中欣赏提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味、想象,读懂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记生字词,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理解重点词语意思。
难点:通过对课文的讲解,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派样学生的想象力。
教法与学法
品读赏析法:理解词语含义,从而使学生获得丰富,充实的感受;角色演绎法:引导学生把自己当做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想象画面激活法。
课前准备
学生学习准备:预习课文,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教师教学准备:
①制作多媒体课件。
②在课前交流中,了解学情,沟通师生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猛、缓、丈”等十个生字,会写“暗、降、肢”等七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通过初次阅读文本与学习文本,了解故事大概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感受神话故事丰富的想象力。
二、教学过程
导入
师:现在,我国的科技非常发达了,当我们想要研究太空、宇宙的时候,可以借助科学工具。可是在我国古代,科技不发达,人们无法得知天与地是怎么形成的,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打雷下雨,所以,他们就把答案寄托在神仙身上,并编成一些有趣的故事,因此,就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神话故事”,这就是神话故事的由来。(PPT播放神话故事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他们吗?
师:他们都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在古代中国神话中,还有一位巨人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
生:盘古。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坐端正伸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课题)注意盘字的笔顺。先写点,再写横,一笔一划,把字写工整。(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由熟悉的神话引出陌生的神话,学习就在这兴奋中轻松开始了。)
检查预习,解决字词(预习课文是学生上每一课前必须做的准备,有利于在课堂上更快,更轻松的掌握新知识;扫清字词障碍,有利于接下来的文本学习)
(字词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三个环节:读带拼音读要求认读的字;不带拼音读重点词语;提示拼音,学生练习书写要求会写的字。形式多样,避免识字教学的枯燥乏味。)
初读课文,概括全文
师:
大家都预习的非常成功,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老师想请五位同学读一读课文。其他小朋友我们有更重要的任务,认真倾听,看他们读得对不对,还要边读边想,想象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指名五位同学接读课文,老师纠正个别字音。)
师:通过自己的预习,就能把课文读得这么流利。陈老师送给大家一个字!(做棒的动作)(设计意图:指名读,有利于发现个别问题,便于老师给予及时的指正。学生表现后,老师要及时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能不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学生找到这句话,老师强调这种能概括全文的句子或者段落称为“中心句”或者“中心段”。(设计意图:时刻渗透做阅读的方法)
师: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能不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生:课文最后一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师:这一句概括了整篇文章的内容,我们叫它——中心句。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继续引导学生找出本句的关键词“创造”,学生试着自己理解。)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创造吗?
生:就是做。
师:有这么点意思。
生:做的意思。
师:你们是一样的,相信随着我们深入学习,你们对这个词会有更深的理解。
(设计意图: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中心句的认识入手开始走进这一篇神话故事,看似平淡无奇的环节,但却犹如一棵树的根基,托起了整节课的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研读文本,赏析品位
(设计意图:在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之后,开始细读文本,推敲字词,深刻感受神话故事的有趣生动)
师:深入学习课文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带着问题来读书。围绕着盘古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生:盘古是怎么创造宇宙的?
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先把它写上。(板书问题)
生:盘古之前是怎么创造宇宙的?
师:这个问题还可以问得更加清楚一些。就是说,盘古在创造之前——
生:盘古创造宇宙之前,宇宙是什么样子的?
师:这个问题很好,我也写在黑板上。
生:宇宙后来是什么样子的?
生:没有人类的宇宙是怎么样的?
师:也就是说,为什么有盘古这个人?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文本。(“深入学习课文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带着问题来读书。”这也是学习方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渗透,随时渗透学习方法,以求达到以点概面的教学。)
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盘古创造宇宙之前,宇宙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在文中找答案。(设计意图:三年级的阅读,大部分的答案都是在文本中,所以要训练学生在文本中找答案的能力)
生:盘古创造宇宙之前,宇宙是混沌一片的。
师:对啊,什么叫做混沌?
生:非常乱。
生:乱七八杂。
生:看不清。
师:遇到不懂的词语,我们还有一个好办法,就是查字典。(时刻渗透学习方法)我们看看字典上对混沌是怎么来理解的。自己读一读(投影出示创造的词语解释,生自由读字典上的意思。)
师:根据课文的内容,应该选择哪个解释?
生:1。
师:是不是理解了混沌的意思了?
生:理解了。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有一天盘古醒了,他是怎么创造宇宙的呢?我们先来找一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藏在哪些自然段里?
生:第2自然段。
生:2——4自然段。
师:对,二三四自然段都是写盘古怎样创造的。我们先来读读第二自然段,这个自然段写了盘古干什么。(指一名同学读)(自然引出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引导学生找出本短的一些关键字词)
师:这个自然段写了盘古干什么?
生:这个自然段写了盘古让天和地分开了。
师:他是怎么做的?读给大家听听。
生: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师:说得很好。你们知道什么叫抡起吗?
生:就是拿起。
师:为什么不用拿,而用抡?咱们读读,做做,感受一下。孩子们,做做什么是拿起?(生做拿起的动作)
师:读读书上的语句,做做盘古的动作。(生做动作,读。)
师:你感受了什么?
生:我觉得那把大斧头是很重的,所以用抡。
师:你感受到了斧头的重。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抡起大斧头跟拿起大斧头不同。用的力气不同。抡起是这样子的(生做动作),拿起是这样(生做动作)。
师:用这么大的力气是为了——
生:把天地劈开。
师:是的,这个“抡”字多用劲啊!从一个“抡”字上,我们就能感受到盘古在开天地的时候很用力。带着这种力量再来读读这句话。(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读这段话,想象一下,你就是盘古大神,你想劈开眼前的黑暗。谁来试试?
生:(读)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朗读也是有方法的。我的方法就是在对关键字的理解中渗透的,看似是小细节,却最是能达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充分了解内容的基础上朗读课文,可以感同身受的将自己的情感带入文中)
师:通过他的读,老师感受到了他的决心和力量,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力量和决心一起读这句话。
生:(齐读)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师: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PPT展示这段话)
生: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师:你发现了什么?(提示学生找反义词)
生:轻和重是反义词,清和浊也是反义词,上升和下降也是反义词,天和地也是反义词。
师:真棒!火眼金睛,一下字就发现了四组反义词。还有发现吗?
生:我发现缓缓和慢慢是一组近义词。
师:告诉我们?
生:很慢。
师:刚才有同学们发现了四组反义词,这些反义词把天和地分开的过程给写清楚了。我们在读时候就要关注这些反义词。这次女同学来读上半句,男同学来读下半句,要通过你们的读,让我们看到天和地就是这样分开的,也可以加上动作来读。
(女生读: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男生读: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师:地是重而浊呀,应该读的厚重一点。我们再读一遍。
(生读)
师:在天地分开之前,这轻而清,重而浊的东西全部都——
生:混沌一片。
师:现在能够理解混沌了吗?今后再遇到不懂的词语,我们可以用这样结合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渗透学习方法)
师:孩子们,盘古一把斧头就分开了天地,这个过程可以用一个成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来概括。想到什么词儿没有?
生:力大无穷。
师:还有吗?你想想,天地被劈开了——
生:开天辟地。
师:前所未有的壮举,来,咱们把这个词写在书上。(学生做记录)(时刻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
第三自然段
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又做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自然段。(PPT展示第三自然段,学生齐读)
师:找到了吗?盘古还做了什么呢?(指一位学生读课文中的相关句子)你可以做一下这个动作吗?(生做动作)我们一起来做这个动作好吗?(学生全体起立,做头顶着天,脚蹬着地的动作)这个动作可以用哪个成语来表示?
生:顶天立地。
师:真好,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已经矗立在你的心间。我们也把这个词积累下来,写在这个自然段的旁边。(生书写)
(设计意图:“开天辟地”“顶天立地”这两个词语就是从《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中衍生出来的,所以,把这两段的内容浓缩为这两个词语十分重要,我相信,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而且这词和这场景会深深刻在他们的脑海中。)
师:盘古顶天立地的动作做了多久呢?是一年吗?十年吗?一百年吗?
生:不是。不知过了多少年……
师:是呀,盘古顶天立地的动作做了不知多少年,直到天地成形他才累得倒了下去。盘古辛不辛苦?我们陪不佩服他?
生:辛苦!佩服!
师:盘古倒下后,他的创造之路停止了吗?
生:没有。
盘古倒下之后,身体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继续。
五、作业布置(语文教学要全面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作业布置也要多样化)
1、在一号本上认真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前七个生字。
2、将《盘古开天地》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同学听。
阅读推荐:阅读选读课文第五课《神笔马良》。
六、板书设计(根据新课标要求,本科板书,我作如下设计,力求简单明了,直观大方,又能概括文章脉络)
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创造
宇宙
顶天立地
教学反思
本次讲课,课前准备比较充分,所以教学过程还算自如流畅。本课属于神话故事,内容有趣简单,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所以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课堂氛围十分活跃。总之,这次的讲课相比上次的古诗教学要成功。但是还是有很多不足,仍需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