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课时同步试题(打包5套)新人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课时同步试题(打包5套)新人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12-04 14:38:48

文档简介

第1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1.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落向地球时,物体受的重力大于它静止时受的重力
B.因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故重力一定和地面重直
C.重力就是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D.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也不论是怎么运动,受到的重力都是一样
【答案】D
【解析】在地球附近,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G=mg,与受不受其它力无关,与运动状态也无关,故A错误,D正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但不一定与地面垂直,故B错误;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压力的施力物体是物体,不是同一个力,故C错误。
2.以下关于物体受力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物体竖直向上抛出,物体离开手后向上运动,是由于物体仍受到一个向上的力作用
B.甲打乙一拳,乙感觉疼痛,而甲未感觉疼痛,说明甲对乙施加了力,而乙对甲未施加力的作用
C.“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受到了力而弯曲,但未见到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
D.磁铁吸引铁钉时磁铁不需要与铁钉接触,说明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答案】D
3.关于物体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的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它一定在物体上
B.任何球形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其球心上
C.物体只在重心处受力,其它部分不受力
D.物体悬挂静止不动,则物体的重心必与悬点在同一竖直线上
【答案】D
4.关于重力和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B.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直接测量
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D.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答案】A
【解析】重力是指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故A正确;天平测量的是物体的质量,故B错误;重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下,故C错误;重心位置与质量分布情况和物体的几何形状都有关,不一定在物体上,故D错误。
5.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B.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
D.重心的位置跟物的形状有关
【答案】D
【解析】重心在效果上可以看作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集中点,不能说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故A错误;物体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比如均匀圆环的重心在环外,故B错误;任何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而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故C错误;重心位置由两个因素决定:物体的形状和物体内质量分布,故D正确。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重心的理解能力,要紧紧抓住一般物体的重心与两个因素有关:物体的形状和物体内质量分布.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6.关于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受到重力,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
B.向下运动的物体受重力,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
C.受重力的物体对地球也有吸引力
D.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那个点
【答案】C
【解析】无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选项A错误;无论是向下运动的物体还是向上运动的物体都受重力,选项B错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受重力的物体对地球也有吸引力,选项C正确;物体的重心是物体重力的作用点,并不就是物体上最重的那个点,选项D错误。
7.甲、乙两拳击运动员竞技,甲一拳击中乙的肩部,观众可认为甲运动员(的拳头)是施力物体,乙运动员(的肩部)是受力物体,但在甲一拳打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是一种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的特殊情况
B.尽管乙避开了甲的拳头,但乙仍受到甲的作用力
C.甲的拳头是施力物体,空气是受力物体
D.甲的拳头、胳膊与自身躯干构成相互作用的物体
【答案】D
【解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存在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只要有力产生必然存在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甲运动员击空了,但在其击拳过程中,其拳头、胳膊与躯干的相互作用系统内由于相互作用而产生力;故选D。
8.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单个孤立物体有时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B.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成对出现的
C.知道力的大小和方向就完全知道一个力
D.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中,如果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则不是施力物体
【答案】B
9.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个矢量
B.力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
C.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可能存在力的作用
D.一个受力物体可以不对其他物体施力
【答案】A
【解析】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个矢量,选项A正确;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传递,故B错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在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如万有引力,故C错误;有力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故D错误。
10.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挂在绳子上的物体,它所受到的重力就是悬绳上拉它的力
B.地球上的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
C.物体受到的重力就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
D.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重力大小为mg,所以只要m一定,它的重力大小就保持不变
【答案】C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个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方所受重力都相等
B.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C.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球球心
D.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答案】D
【解析】根据万有引力知识得知,同一个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方重力加速度不同,根据:G=mg可知重力不相等,故A错误;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只有在两极、赤道是垂直向下的,其他地方不是垂直向下,故B错误;重力的方向只有在两极、赤道是指向地球球心,其他地方不指向地球球心,故C错误;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故D正确。
12.关于重力的大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悬挂在竖直绳子上的物体,绳子对它的拉力一定等于其重力
B.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一定等于其重力
C.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运动状态无关
D.向上运动的物体所受重力可能小于向下运动的物体所受重力
【答案】C
13.关于重力、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风筝升空后,越升越高,说明风筝的重心相对风筝的位置也越来越高
B.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的时候,其重心相对身体的位置不断变化
D.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
【答案】C
【解析】风筝升空后,越升越高,但是风筝的重心相对风筝的位置不变,选项A错误;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的外部,选项B错误;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的时候,其重心相对身体的位置不断变化,选项C正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选项D错误。
14.炮弹发射后在空中飞行,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炮弹只受重力作用,方向沿竖直方向向下
②若炮弹的质量是m,则其重力大小为mg
③炮弹在飞行中还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其方向不断发生变化
④炮弹在飞行过程中还受到大炮对它的推力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炮弹发射后在空中飞行,若不计空气阻力,只受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因此只有A选项正确。
15.如图所示,“马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高度智慧、丰富想象、浪漫主义精神和高超的艺术技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飞奔的骏马之所以能用一只蹄稳稳地踏在飞燕上,是因为
A.马的重力较小
B.马蹄大
C.马的重心在飞燕上
D.马的重心位置和飞燕在一条竖直线上
【答案】D
16.关于力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
【答案】A
【解析】力的本质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A正确,C错误;力有接触力和场力两种,物体间不一定要接触,B错误。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测量,天平是用来测量质量的仪器,D错误。
17.2016年1月22日以来,持续的中到大雪和北方来的寒流影响,古都南京全城开启冰冻模式,道路积雪积冰严重,市民出行受到影响。质量为3 t的汽车,以40 km/h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已知橡胶轮胎与普通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6,与结冰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2(g=10m/s2),汽车的重力为
A.3×102 N
B.3×103 N
C.3×104 N
D.3×105 N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汽车的质量为,则重力为:,故C正确,ABD错误。
18.(多选)下列关于重力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重心受到重力的作用
B.同一物体在不同纬度上所受的重力大小不同
C.在宇宙飞船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即不受重力的作用
D.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答案】BD
19.(多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由相距一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答案】BCD
【解析】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故A说法正确;例如磁铁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故B说法错误;力不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磁铁是通过磁场发生作用,故C说法错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推乙,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故D说法错误。
20.(多选)下述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完全由力的大小决定
B.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不论作用点在什么位置产生的效果均相同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一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D.力的作用效果一定会使物体运动
【答案】ABCD
【解析】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共同决定,故A说法错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作用点作用在不同位置产生的效果不一定相同,故B说法错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形变和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不一定同时出现,故C说法错误;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或者使物体发生形变,故D说法错误。
21.(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个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B.没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照样可以独立存在
C.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D.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这个力不是另外的物体施加的
【答案】AC
22.(多选)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
B.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必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C.把一物抬到高处,其重心在空间的位置也升高了
D.背跃式跳高运动员,在跃过横杆时,其重心在身体之外
【答案】CD
【解析】重心只有在作用效果上的一个点,该点并不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故A错误;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果规则形状物体的质量分布不均,则不在几何中心,故B错误;把一物抬到高处,物体位置升高,其重心在空间的位置也升高了,故C正确;用背跃式跳高运动员,在跃过横杆时,身体是弯曲的,其重心在身体之外,故D正确。
23.(多选)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B.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都属于短程力
C.只要确定了力的大小和方向,那么这个力就完全确定了
D.画某力的图示时,选定的标度不同,那么表示这个力的长度也不同,但箭头的标向是相同的
【答案】BD
【解析】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如果这几个力的合力为零,运动状态不变,故A错误;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都属于短程力,万有引力作用和电磁作用是长相互作用,故B正确;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三要素都确定,才能说明这个力完全确定,故C错误;画某力的图示时,选定的标度不同,那么表示这个力的长度也不同,但箭头的标向是相同的,故D正确。
24.(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抛向空中的球,在空中运动时受到重力和抛力的作用
B.卡车拉着拖车前进,卡车施加给拖车的力是动力,而拖车施加给卡车的力是阻力
C.冰球被击后在冰面上滑行,滑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冰面对它的阻力作用慢慢停下来
D.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
【答案】BC
25.(多选)关于物体的重心,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B.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任何物体都可以用悬挂法确定其重心位置
C.将物体悬挂起来平衡时重心必在悬挂点的正下方
D.在任何地点1 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都等于9.8 N
【答案】AC
【解析】重心有可能在物体外,比如:质量均匀分布,圆环的重心在圆心的位置,就在圆环的外面,故A正确;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不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故B错误;用一绳子把一个物体悬挂起来,物体处于完全静止状态,此时根据二力平衡可知,拉力和重力一定在一条直线上,所以悬线的方向一定通过重心重心的,重心必在悬挂点的正下方,故C正确;各地的重力加速度不一定等于9.8 m/s2,所以在任何地点1 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也不一定都等于9.8 N,故D错误。
26.(多选)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有些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些物体的重心在物体外
C.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和物体的形状有关
D.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一定通过重心
【答案】BCD
【解析】物体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与物体的形状和物体内质量分布有关,如圆环、空心球它们的重心在中间的空心部位上,故A错误,BC正确;把一个物体悬挂起来,物体处于完全静止状态时,物体的重力与绳子的拉力平衡,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所以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绳子的延长线上,故D正确。
27.(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力可能有两个施力物体
B.力的三要素相同,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未必改变
D.物体发生形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答案】CD
28.(多选)有一些质量分布与厚度都均匀的铝板,其中有圆形,半圆形,还有一个是如图所示的月牙的形状,紫珠根据圆形和半圆形铝板的重心位置,就能正确的判断图示月牙状铝板的重心位置,那么紫珠判断的重心可能在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答案】CD
【解析】质量分布与厚度都均匀的圆形铝板,其重心在B点,现挖去一个圆心在A的圆,形成月牙状,其重心必在B点下方,根据挖去圆的半径大小与位置,月牙状铝板的重心可能在C也可能在D,故选CD。
29.铝密度是2.7×103 kg/m3,现有一块体积为25 cm3的铝块,它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答案】0.675 N
【解析】试题分析:先根据m=ρV求出铝块的质量,再根据G=mg求解重力。
铝块的质量为:m=ρV=2.7×103×25×10–6=0.067 5 kg
则重力为:G=mg=0.675 N
30.如图所示,把一个直立于水平面上的边长为a的正方形匀质薄板ABCD绕C点翻转到对角线AC处于竖直位置,其重心位置升高了多少?
【答案】
31.红孩、紫珠等同学在看体育比赛时,发现“背越式”跳高比“跨越式”跳高好得多,请你参考右图的描述,探究一下这个问题,说说为什么是这样的。
【答案】见解析
【解析】“背越式”跳高与“跨越式”跳高相比较,在跳过相同高度的横杆时,重心升高要低一些,对运动员来说容易做到,有助于跳高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所以说“背越式”跳高要优于“跨越式”跳高。
第2节 弹力
1.(多选)一木块静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
B.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木块发生了弹性形变
C.木块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
D.木块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木块发生了弹性形变
【答案】BC
【解析】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了向上的形变,要向下恢复原状,木块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向下的形变,要向上恢复原状,故BC正确。
2.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两端各受20 N拉力的作用,弹簧平衡时伸长了5 cm(在弹性限度内),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所受的合力为40 N
B.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200 N/m
C.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400 N/m
D.根据公式k=F/x,弹簧的劲度系数k会随弹簧弹力F的增大而增大
【答案】C
3.(多选)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就是它对水平面的压力
B.压力、支持力、绳中的张力都属于弹力
C.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形变程度越大,弹力越大
D.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
【答案】BCD
【解析】物体由于发生形变后而对和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有关,而弹力的方向总是由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引力;而压力是由于形变引起的;二力不是同一种力,故A错误;压力、支持力、绳子中的拉力均是由于形变而引起的,都属于弹力,故B正确;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形变程度越大,弹力越大,故C正确;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故D正确。
4.如图为一轻质弹簧的长度和弹力大小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判断,错误的结论是
A.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 N/m
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 N/m
C.弹簧的原长为6 cm
D.弹簧伸长0.02 m时,弹力的大小为2 N
【答案】A
5.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1;改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弹簧受F1、F2两个力的作用时的弹簧的长度,分别由胡克定律列出方程联立求解即可。由胡克定律得,式中x为形变量,设弹簧原长为l0,则有,,联立方程组可以解得k=,C正确。
【名师点睛】在利用胡克定律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式中x为弹簧的形变量,不是弹簧的长度,这是同学常出差的一个地方。
6.静止的车厢顶部用细线竖直悬挂一小球,如图所示,小球下方与一光滑斜面接触。关于小球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线对它一定有拉力作用
B.细线可能对它没有拉力作用
C.斜面对它可能有支持力作用
D.斜面对它一定有支持力作用
【答案】A
7.如图所示,一根弹簧其自由端B在未悬挂重物时指针正对刻度5 N,在弹性限度内,当挂上80 N重物时指针正对刻度45 N.若要指针正对刻度20 N,应悬挂的重物是
A.40 N
B.30 N
C.20 N
D.不知弹簧的劲度系数,无法计算
【答案】B
【解析】因为弹簧的形变量和其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故,解得F=30 N,故B正确。
8.如图所示,倾角为30°、重为80 N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一根弹性轻杆一端垂直固定在斜面体上,轻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重为2 N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沿轻杆向上,大于2 N
B.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为80 N
C.小球对轻杆的作用力为2 N,方向竖直向下
D.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2 N,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答案】C
9.如图1所示,所有的球都是相同的,且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甲球放在光滑斜面和光滑水平面之间,乙球与其右侧的球相互接触并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丙球与其右侧的球放在另一个大的光滑球壳内部并相互接触,丁球是一足球,一学生将足球踢向斜台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关于这四个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
B.乙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
C.丙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
D.丁球(足球)与斜台作用时斜台给足球的弹力方向先沿v1的方向后沿v2的方向
【答案】C
【解析】对甲乙丙三球运用假设法和平衡法,假设甲球受斜面的弹力则甲球就不能平衡了,假设乙球受右面球的弹力,乙球将向左运动,假设丙球不受由侧球的弹力则丙球将向右下方滚动,故A,B均错C正确;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故D错。
10.如图所示,A、B两个物块的重力分别是GA=3 N,GB=4 N,弹簧的重力不计,整个装置沿竖直方向处于静止状态,这时弹簧的弹力F=2 N,则天花板受到的拉力和地板受到的压力有可能是
A.3 N和4 N B.5 N和6 N
C.1 N和2 N D.5 N和2 N
【答案】D
11.为了探究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李强同学选了甲、乙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出如图所示的图象,从图象上看,该同学没能完全按实验要求做,使图象上端成为曲线,图象上端成为曲线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甲、乙两根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________N/m、________N/m。若要制作一个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弹簧________(填“甲”或“乙”)。
【答案】超过了弹簧的弹性限度 66.7 200 甲
12.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并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所挂钩码的重力相当于对弹簧提供了向右的恒定拉力。实验时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绳子的下端,每次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
(1)有一个同学通过以上实验测量后把6组数据描点在坐标系中,请作出F–L图线。
(2)由此图线可得出该弹簧的原长L0=________cm,劲度系数k=________N/m。
(3)试根据该同学以上的实验情况,帮助他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不必填写其实验测得的具体数据)____________。
(4)该同学实验时,把弹簧水平放置与弹簧悬挂放置相比较:
优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5 20
(3)
(4)避免弹簧自身所受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6)弹簧与桌面及绳子与滑轮间存在的摩擦造成实验的误差
13.有两根相同的轻弹簧a和b,劲度系数均为k,现将它们按如图甲所示连接,下挂质量均为m的两个小物体,此时两根轻弹簧总长为l。若将两个物体按图乙所示方法挂在两轻弹簧上,则两根轻弹簧的总长为多少?
【答案】
第3节 摩擦力
1.如图所示,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Q相连,从滑轮到P和到Q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Q与P之间以及P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拉Q使它做匀速运动,则F的大小为
A.μmg B.2μmg
C.3μmg D.4μmg
【答案】D
【解析】将P、Q看为一个整体,受两绳相等的拉力F0和地面向右的摩擦力f及拉力F作用,做匀速运动,有F=2F0–2μmg;再对Q隔离,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得F=F0+μmg。由以上两式联立解得F=4μmg。故选:D。
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的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滑行,长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1,木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μ2,若长木板仍处于静止状态,则长木板受地面摩擦力大小一定为
A.μ2mg B.
C.μ1mg D.
【答案】A
【名师点睛】木块m相对M向右滑动,受到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m对M有向右的滑动摩擦力,故M有向右滑动的趋势,受到地面向左的静摩擦力。
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工件置于水平放置的钢板C上,二者间动摩擦因数为μ,由于光滑导槽A、B的控制,工件只能沿水平导槽运动,现在使钢板以速度ν1向右运动,同时用力F拉动工件(F方向与导槽平行)使其以速度ν2沿导槽运动,则F的大小为
A.等于μmg B.大于μmg
C.小于μmg D.不能确定
【答案】C
【名师点睛】明确工件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注意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是和物体的相对运动相反,正确判断出工件所受摩擦力方向,然后根据其运动状态即可正确求解该题。
4.用一个水平推力F=kt(k为恒量,t为时间)把一重为G的物体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整墙上,如图所示,从t=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随时间t变化关系是中的哪一个
【答案】B
5.一皮带传动装置,轮A、B均沿同方向转动,设皮带不打滑,A、B为两边缘上的点,某时刻a、b、O、O'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如图所示。设该时刻a、b所受摩擦力分别为fa、f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a、fb都是动力、而且方向相同
B.fa、fb都是阻力,而且方向相反
C.fa若是动力,则fb一定是阻力,两力方向相反
D.fa若是阻力,则fb一定是动力,两方向相同
【答案】D
【解析】皮带传动装置有两个转动轮,应分别为主动轮和从动轮。主动轮受到皮带对它的摩擦力是阻力,从动轮是靠皮带所带动,皮带对它的摩擦力是动力。由于题意未告知两轮的主、从关系,所以fa、fb一定一个是动力,一个是阻力,无论转动方向如何,两轮的主、从关系怎样,fa、fb的方向将一定是相同的,都向上或都向下。故选:D。
6.如图所示,A是主动轮,B是从动轮,它们通过不打滑的皮带转动,轮的转动方向如图所示,B轮上带有负载,P、Q分别是两轮边缘上的点,则关于P、Q所受摩擦力的判断正确的是
A.P受到的是静摩擦力,方向向下
B.P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方向向上
C.Q受到的是静摩擦力,方向向上
D.Q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方向向下
【答案】C
【解析】P点位置在与主动轮接触的皮带上,轮子带着传送带运动,故传送带相对轮子有向上运动的趋势,但没有相对滑动;故P点受到的是静摩擦力;P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上,故A错误,B错误;Q点位置在与从动轮接触的皮带上,轮子是在传送带的带动下运动的,没有打滑,故受到的也是静摩擦力,因皮带向上的运动,故Q相对于皮带有向下的运动趋势;故Q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上;故C正确、D错误。
【名师点睛】P所在的为主动轮,即轮子带着传送带运动,故传送带相对轮子由向后运动的趋势,Q所在的轮子为从动轮,即轮子是在传送带的带动下运动的,故可知摩擦力方向。
7.如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A. B.
C. D.
【答案】A
8.如图所示,重物A、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质量分别为m1、m2、m3的物体分别通过细线跨过定滑轮水平系在重物A、B上,已知m1>m2+m3,A、B保持静止。现将m3解下放在物体A的上方,发现A、B仍处于静止。关于A、B间的摩擦力f1和B与桌面间的摩擦力f2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1变大,f2不变
B.f1变大,f2变大
C.f1变小,f2不变
D.f1变小,f2变大
【答案】D
【解析】开始时:A物体保持静止,水平方向上所受合力为零,即向左的拉力和B物体给A物体向右的
【名师点睛】由于A、B都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对A、B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列式即可求解,注意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无关。
9.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质量为m的小物块放在长木板的左端,现用水平恒力F向右拉小物块使它在木板上向右滑动,木板仍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μ1mg
B.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μ2Mg
C.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μ2(M+m)g
D.如果增大恒力F,木板将会滑动
【答案】A
【解析】M对m的摩擦力f=μ1mg,对M分析,在水平方向上受m对M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和地面的静摩擦力,两个摩擦力平衡,所以地面的摩擦力等于μ1mg,故A正确,B,C错误;增大恒力F,M对m的滑动摩擦力不变,则m对M的滑动摩擦力不变,M仍然静止,故D错误。
【名师点睛】先对m分析,得出M对m的摩擦力,再对M分析,根据M平衡得出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
10.某人在平直公路上骑自行车,见前方较远处红色交通信号灯亮起,他便停止蹬车,此后的一小段时间内,自行车前轮和后轮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分别为和,则
A.向后,向前 B.向前,向后
C.向后,向后 D.向前,向前
【答案】C
【解析】停止蹬车,自行车自行前进的过程中,前后轮所受摩擦力均为阻力,阻碍自行车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故前后轮所受摩擦力均向后,故ABD错误,C正确。
11.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长方形物体A、B、C叠放在水平面上?水平向右的恒力F作用在B上?三个物体共同沿水平面匀速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对A的摩擦力水平向右,大小为F
B.B对C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F
C.C对B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F
D.A与B间、B与C间、C与水平面间都不可能是光滑的
【答案】C
12.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的沿水平方向的力,物块A和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关于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和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能μ1=0,μ2=0 B.可能μ1≠0,μ2≠0
C.可能μ1≠0,μ2=0 D.一定有μ1=0,μ2≠0
【答案】B
【解析】先以A为研究对象,A做匀速运动,合力为零,由平衡条件分析可知,A不受摩擦力,否则水平方向上A的合力不为零,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分析可知,地面对B一定有摩擦力,故B正确。
【名师点睛】物块A和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合力均为零,分别以A和整体为研究对象,研究A与B间、B与地间的摩擦力。
13.木块A、B分别重50 N和60 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 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 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 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所示?力F作用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 N
B.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 N
C.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 N
D.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 N
【答案】C
14.如图所示,轻绳两端分别A、C两物体相连接,mA=1 kg,mB=2 kg,mC=3 kg,物体A、B、C及C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轻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可忽略不计。若要用力将C物拉动,则作用在C物上水平向左的拉力最小为(取g=10 m/s2)
A.6 N B.8 N
C.10 N D.12 N
【答案】B
【解析】当物体C恰要向左运动时,拉力F最小。取物体A为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上有。以物体A、B、C整体为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上有。
15.质量为的长木板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质量为的木块A放在长木板B上,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现加大小为F的水平拉力拉木块A使其沿着B运动,而木板保持静止,这时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A.F B.
C. D.
【答案】C
【名师点睛】先对A受力分析,受重力、长木板的支持力和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再对长木板受力分析,受到重力、小滑块的对长木板向下的压力、小滑块对其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地面对长木板的支持力和向左的静摩擦力;然后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
1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水平面上的木板上向左滑行,滑行时木板静止,木板质量M=3m,已知木块与木板间、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则在木块滑行过程中,水平面对木板的摩擦力大小为
A.4μmg B.3μmg
C.2μmg D.μmg
【答案】D
【解析】木块对木板的摩擦力大小f=μmg,方向水平向左,木板在水平方向受木块的摩擦力和地面的摩擦力平衡,则水平面对木板的摩擦力f′=f=μmg。故D正确,ABC错误。
17.A、B、C三物块分别为M、m和m0,作如图所示的联结,绳子不可伸长,且绳子和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若B随A一起沿水平桌面做匀速运动,则可以断定
A.物块A与桌面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0g
B.物块A与B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0g
C.桌面对A,B对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同,合力为m0g
D.桌面对A,B对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反,合力为m0g
【答案】A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了物体的平衡以及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问题;要知道整体法与隔离法是受力分析中常用方法之一,应灵活应用;同时要注意受力分析要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同时进行分析,此题是常规题目,难度不大。
18.如图所示,木板B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木块A放在B的上面,A的右端通过一不可伸长的轻绳固定在直立墙壁上,用水平力F向左拉动B,使B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这时绳水平,张力为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F
B.木块A受到的是静摩擦力,大小等于T
C.木板B受到一个静摩擦力,一个滑动摩擦力,合力大小等于F
D.若木板B以速度2v做匀速运动,则拉力仍为F
【答案】D
【解析】根据整体法,由于地面对B有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因此T19.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M上叠放物体m,两者间有一条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整个装置相对地面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对m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B.m对M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C.地面对M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D.地面对M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答案】B
【解析】以m为研究对象,压缩装填的弹簧对m有向左的弹力,由平衡条件得到,m受到向右的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M受到m对它向左的摩擦力,故A错误,B正确。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根据平衡条件得到,地面对M没有摩擦力,故CD错误。
20.(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不等的两个物体A、B。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一起向右运动,滑轮及细绳质量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物体B所受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左
B.物体B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向左
C.物体B所受的摩擦力一定随水平力F的增大而增大
D.只要水平力F足够大,物体A、B间一定会打滑
【答案】BCD
21.如图所示,物块P静止在水平面上?分别对它施加互相垂直的两个水平拉力F1、F2时(F1>F2)物块将分别沿F1、F2方向滑动,对应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分别是f1、f2,若从静止开始同时施加这两个水平拉力,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是f3?则比较这三个摩擦力的大小,有f1______f2,f1______f3?
【答案】(1)= (2)=
【解析】三种情况下,物体所受的支持力都等于物体的重力,根据f=μFN,三种情况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
22.如图,人重600牛,木块A重400牛,人与A。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现人用水平力拉绳,使他与木块一起向右匀速直线运动,滑轮摩擦不计,求:
(1)人对绳的拉力;
(2)人脚给A的摩擦力方向和大小?
【答案】(1)100 N (2)静摩擦力方向向右 大小100牛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人脚对木块的摩擦力方向向右,大小为100 N
23.如图所示,物体A重40 N,物体B重20 N,A与B,B与地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体B用细绳系住,当水平力F=32 N时,才能将A匀速拉出,求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答案】0.4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应用平衡条件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注意A对地面的压力并不等于A的重力,而等于A、B总重力。
第4节 力的合成
1.关于共点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同,方向相反,这两个力是共点力
B.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是一对平衡力,则这两个力是共点力
C.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几个力,如果它们的作用点不在同一点上,则这几个力不一定是共点力
D.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几个力,如果它们的作用线可以汇交于一点,则这几个力是共点力
【答案】A
2.(多选)一件行李重为G,被轻绳OA和OB吊在空中,OA绳和OB绳的拉力分别为F1、F2,如图所示,则
A.F1、F2的合力是G
B.F1、F2的合力是F
C.行李对轻绳OA的拉力方向与F1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D.行李受到重力G、OA绳拉力F1、OB绳拉力F2,还有F共四个力
【答案】BC
【解析】行李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OA绳拉力F1、OB绳拉力F2,三个力的作用,F1、F2的合力是F,而在受力分析中,分力和合力不能同时并存,AD错误B正确;行李对轻绳OA的拉力方向与F1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等大反向,C正确。
3.(多选)两个力F1和F2间的夹角为θ,两个力的合力为F。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F1和F2大小不变,θ角越小,合力F就越大
B.合力F总比分力中的任何一个力都大
C.如果夹角不变,F1大小不变,只要F2增大,合力F就必然增大
D.合力F可能比分力中的任何一个力都小
【答案】A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合力与分力关系的理解能力。合力与分力是等效的,合力的范围在两个分力之差与之和之间。二力合成时,夹角越大,合力越小。
4.如图所示,大小分别为F1、F2、F3的三个力矢量恰好围成一个闭合的三角形,且三个力的大小关系为F1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A图中三个力的合力为2F1,B图中三个力的合力为0,C图中三个力的合力为2F3,D图中三个力的合力为2F2,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F15.(多选)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的作用,下列几组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的是
A.3 N,4 N,8 N B.5 N,2 N,3 N
C.1 N,5 N,10 N D.10 N,10 N,10 N
【答案】AC
【解析】A选项中3 N和4 N之和小于8 N,故合力不可能为零,A符合题意;B选项中满足任意两力之和大于等于第三个力,任意两力之差小于等于第三个力,故合力可能为零,B不符合题意;C选项中1 N和5 N之和小于10 N,故合力不可能为零,C符合题意;D选项中满足任意两力之和大于等于第三个力,任意两力之差小于等于第三个力,故合力可能为零,D不符合题意。
6.如图所示,将足球用网兜挂在光滑的墙壁上,设细绳对足球的拉力为F1,墙壁对足球的支持力为F2,当细绳长度变短时
A.F1、F2均不变
B.F1、F2均增大
C.F1减小,F2增大
D.F1、F2均减小
【答案】B
7.(多选)如图所示,一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重力为G的物体在一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若斜面的倾角为θ,则
A.F=Gcos θ
B.F=Gtan θ
C.物体对斜面的压力N=Gcos θ
D.物体对斜面的压力N=
【答案】BD
8.一根轻质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G,现把一重力为G的物体系在绳的中点,两手先并拢分别握住绳的两端,然后缓缓地左右对称地分开,若想绳不断,两绳间的夹角不能超过
A.45°
B.60°
C.120°
D.135°
【答案】C
【解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可知绳两端的拉力F1、F2的合力等于G,如图所示,两个力的合力不变始终为G且夹角在逐渐变大,故两个力逐渐变大,两侧绳子的拉力F达到了最大G,则由这两侧的力在竖直方向的分量之和等于重力G得,解得,故C正确。
9.(多选)两个质量相等的物块通过轻绳绕过两个光滑的定滑轮处于如图所示的静止状态,AB与水平方向成45°角,过A的水平线与过B的竖直线交于C点,现给AB的中点O施加一外力F,使O点缓慢地向C点做直线运动,则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的方向总是指向C
B.F的方向在不断地变化
C.F在不断地增大
D.F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AC
【名师点睛】本题关键是明确点O的受力情况,根据平衡条件分析,注意三力平衡时,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共线。
10.如图所示,6个力的合力为F1,若去掉1 N的那个分力,则其余5个力的合力为F2。则关于F1、F2的大小及方向表述正确的是
A.F1=0,F2=0
B.F1=1 N,方向与1 N的力反向,F2=0
C.F1=0,F2=1 N,方向与4 N的力同向
D.F1=0,F2=7 N,方向与4 N的力同向
【答案】C
11.图中甲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在测量同一组数据F1、F2和合力F的过程中,拉橡皮条结点到达的位置O不能变化
B.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时,拉力方向必须竖直向下
C.F1、F2和合力F的大小都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D.为减小测量误差,F1、F2方向间夹角应为90°
(2)某次操作时,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拉力的大小为________N。
【答案】(1)AC (2)4.0
【名师点睛】该实验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即一个合力与几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可以互相替代,明确“理论值”和“实验值”的区别。明确实验原理,了解实验误差的存在以及具体的实验操作细节,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正确解答
12.橡皮筋也像弹簧一样,在弹性限度内,伸长量x与弹力F成正比,即F=kx,k的值与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长度L、横截面积S有关,理论与实践都表明k=YS/L,其中Y是一个由材料决定的常数,材料力学中称之为杨氏模量。
(1)有一段横截面是圆形的橡皮筋,应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测量出它的杨氏模量Y的值。下表为橡皮筋受到的拉力F与伸长量x的实验记录,请在图乙中作出F–x图象。
拉力F/N
5.0
10.0
15.0
20.0
25.0
伸长量x/cm
1.60
3.20
4.80
6.40
8.00
(2)由以上实验可求出该橡皮筋的k值为________N/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某同学在家中用三根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来探究合力的方法,如图所示,三根橡皮筋在O点相互连接,拉长后三个端点用图钉固定在A、B、C三点。在实验中,可以通过刻度尺测量橡皮筋的长度来得到橡皮筋的拉力大小,并通过OA、OB、OC的方向确定三个拉力的方向,从而探究求其中任意两个拉力的合力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只需要测量橡皮筋的长度,不需要测出橡皮筋的原长
B.为减小误差,应选择劲度系数尽量大的橡皮筋
C.以OB、OC为两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必与OA在一条直线上且长度与OA相等
D.多次实验中即使O点不固定,也可以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答案】(1)图略 (2)3.1×102 (3)D
【名师点睛】对胡克定律,在里的x是形变量(即伸长或缩短的长度);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中是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即两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单独作用效果相同,从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3.滑板运动是一项非常刺激的水上运动,研究表明,在进行滑板运动时,水对滑板的作用力N垂直于板面,大小为kv2,其中v为滑板速率(水可视为静止)。某次运动中,在水平牵引力的作用下,当滑板和水面的夹角θ=37°时(如图所示),滑板做匀速直线运动,相应的k=54 kg/m,人和滑板的总质量为108 kg,试求:(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 37°=0.6,忽略空气阻力)
(1)水平牵引力F的大小;
(2)滑板的速率。
【答案】(1)810 N (2)5 m/s
14.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有一块竖直的挡板,挡板和斜面之间有一个重20 N的光滑圆球处于静止状态。求:球对斜面和挡板的弹力大小。
【答案】球对斜面的弹力 N 球对挡板的弹力 N
第5节 力的分解
1.(多选)关于力的分解,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8 N的力可以分解为两个8 N的分力
B.8 N的力可以分解为两个4 N的分力
C.8 N的力可以分解为13 N和6 N的两个分力
D.8 N的力可以分解为16 N和7 N的两个分力
【答案】ABC
2.吊床用绳子拴在两棵树上等高位置。某人先坐在吊床上,后躺在吊床上,均处于静止状态。设吊床两端系绳中的拉力为F1、吊床对该人的作用力为F2,则
A.坐着比躺着时F1大
B.躺着比坐着时F1大
C.坐着比躺着时F2大
D.躺着比坐着时F2大
【答案】A
【解析】吊床对人的作用力与重力等值反向,所以躺着和坐在时,F2不变。坐在吊床上时,吊床两端绳的拉力与竖直方向上的夹角较大,根据共点力平衡有:2Fcos θ=G,θ越大。则绳子的拉力越大,所以坐着时,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较大,则绳子的拉力较大。故A正确,B、C、D错误。
3.如图所示,起重机将重为G的重物匀速吊起,此时四条钢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60°,则每根钢索中弹力大小为
A. B.
C. D.
【答案】D
【解析】如图所示,研究其中一根钢索,其拉力可分解为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两个力,故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解得。
4.架在A、B两根晾衣杆之间的均匀铁丝在夏、冬两季由于热胀冷缩的效应,铁丝呈现如图所示的两种形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夏季铁丝对晾衣杆的拉力较大
B.冬季铁丝对晾衣杆的拉力较大
C.夏季晾衣杆对地面的压力较大
D.冬季晾衣杆对地面的压力较大
【答案】B
5.如图所示,A、B两球完全相同,质量均为m,用两根等长的细线悬挂在O点,两球之间连着一根轻质弹簧,静止不动时,两根细线之间的夹角为θ,则弹簧的弹力为
A.2mgtan θ
B.mgtan θ
C.2mgtan
D.mgtan
【答案】D
6.体育器材室里,篮球摆放在如图所示的球架上。已知球架的宽度为d,每个篮球的质量为m,直径为D,不计球与球架之间的摩擦,则每个篮球对一侧球架的压力大小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以任意一只篮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设球架对篮球的支持力N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由几何知识得:,根据平衡条件得:,解得:,则得篮球对球架的压力大小为:,故选项C正确。
【名师点睛】以任意一只篮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根据几何知识求出相关的角度,由平衡条件求解球架对篮球的支持力,即可得到篮球对球架的压力;本题关键要通过画出力图,正确运用几何知识求出N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再根据平衡条件进行求解。
7.水平横梁的一端A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一小滑轮B,一轻绳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挂着一质量为m=10 kg的物体,并与横梁夹角为30°,如图所示,g=10 m/s2,则滑轮受到的作用力为
A.50 N
B.50 N
C.100 N
D.100 N
【答案】C
正确。
8.叠罗汉是一种二人以上层层叠成各种造型的游戏娱乐形式,也是一种高难度的杂技。如图所示为六人叠成的三层静态造型,假设每个人的重量均为G,下面五人的背部均呈水平状态,则最底层正中间的人的一只脚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约为
A.0.875G B.0.75G
C.1.25G D.1.5G
【答案】C
【名师点睛】受力平衡的题一定能做出来,一般用到整体法或隔离法,应用隔离法时注意顺序是层层剥皮,也就是由上到下,由外到里。分别应用平衡条件即可。
9.滑滑梯是小孩子很喜欢的娱乐活动。如图所示,一个小孩正在滑梯上匀速下滑,则
A.小孩所受的重力与小孩所受的弹力大小相等
B.小孩所受的重力与小孩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C.小孩所受的弹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与小孩所受的重力大小不相等
D.小孩所受的重力和弹力的合力与小孩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答案】D
10.一人通过箱带拉着一个旅行箱前进,拉力是12 N,箱带与水平面夹角是30°,则拉力的水平分力为________N,竖直分力为________N.
【答案】(1) (2)6
【解析】水平方向上的分力,竖直方向上的分力为。
11.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倾角为θ,有两个相同的小球1和2,分别用光滑挡板A、B挡住,挡板A沿竖直方向,挡板B垂直于斜面,则两挡板受到小球的压力大小之比为________,斜面受到两个小球的压力大小之比为________。
【答案】(1) (2)
【解析】对第一个图中的小球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得出挡板和斜面受到小球的压力大小,再对第二个小球受力分析可得出挡板和斜面受到小球的压力大小,从而求出大小之比。
对球1受力分析,受到水平向右挡板给的弹力,斜面给的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竖直向下的
12.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时,恰好能匀速下滑。现用水平力F推动木块,如图所示,使木块恰好沿斜面向上做匀速运动。若斜面始终保持静止,求水平推力F的大小。
【答案】
【解析】
由木块恰好匀速下滑,易得μ=tan θ.又木块受力如图所示。根据正交分解法和力的平衡条件知在x、y方向上的合力分别为零,则有:,.解以上两式可得:,即。
13.如图所示,楔形物体倾角为θ=30°,放在水平地面上,轻质硬杆下端带有滑轮,上端顶有重1 000 N的物体,硬杆只能沿滑槽上下滑动。不计一切摩擦,求作用于楔形物体上的水平推力至少多大才能将重物顶起?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