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 认识信息技术的组成 教学设计 (3)

文档属性

名称 任务一 认识信息技术的组成 教学设计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桂科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7-12-04 17:0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任务一 认识信息技术的组成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作为初中信息技术的第一课,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做进一步的提高,目的是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信息和信息技术,并形成整体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能够体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主要包括两大块:1、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铺垫性内容,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2、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主要是描述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则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将技术的发展寓于信息文化的发展之中;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都会给人们带来负面的影响。这一块的内容都是教学重点,后两者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 三、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五、教学难点: 1、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引导法,师生一起小结等等。 七、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信息的四个特征?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这一节。首先,请大家阅读本节开头的一则新闻: 问题:上面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信息及其信息技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师活动: IT(Information?Technology) 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了五次的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只选择两点来讲解,其余的在下节课通过因特网、学生间互助、探究来学习)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教师活动: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实际上是从操作系统这个成面上来讲的。讲解DOS和WINDOWS的区别。(简单介绍) DOS: DOS实际上是DiskOperationSystem(磁盘操作系统)的简称。顾名思义, 这是一个基于磁盘管理的操作系统。它是命令行形式的,靠输入命令来进行人机对话,并通过命令的形式把指令传给计算机,让计算机实现操作的。因此,作为用户的我们要记忆大量繁锁的命令,那样才能用好计算机。 WINDOWS:用的是GUI——鼠标/图形用户界面 人机交互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以可视化的图形方式来呈现交互。 举例子:查看文件,复制文件,删除文件 (1)WINDOWS如何实现(学生演示) (2)DOS下如何实现(教师演示) 通过讲解、分析,让学生逐步感受到从DOS到WINDOWS是越来越好的人机界面。 ①虚拟现实技术 应用:建筑领域、外科医生、军事领域 ②语音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 应用:语音输入法、无人值守电话服务、专用语音直接翻译机。 ③智能代理技术 OFFICE助手 可通过网络进一步了解相关概念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壁纸、个性化签名(QQ)、个性化铃声 认真看书上第九页资料 3、越来越高的性价比 教师活动:请同学注意观察教材第九页的表。 学生活动:认真看书上的表 教师活动:从本张表你看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师生小结: 年份越来越来大,性能越来越来好,价格越来越来低。 (三)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辩论:信息技术的利与弊 解释三种观点: (1)做作业时,我从网上拷贝别人文章,不就是自己的了吗? (2)上网就是聊天、灌水,还能做些什么? (3)在网上,谁也不会知道我是谁?我说什么或做什么都无关紧要。 实践: 利用因特网,查找有关“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等的相关资料,下节课提问。 八、教学反思: 1、教材所涉及面广,内容多,如果不进行取舍,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老师滔滔不绝,学生不知所云。因此,精心的备课,有目的的取舍。对老师而言,不会疲惫于没完没了的讲解,学生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何乐而不为?例如,在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时,我只讲了“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和“性价比”,而其它的则要求学生在下节通过因特网来辅助完成。 2、如何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在讲到“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这一内容,我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以辩论的形式,分别列举信息技术(网络,电视)的优,缺点,学生能将大部分的优,缺点叙述出来,但本节课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明辨是非,真正合理使用信息资源。这还需要从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对学生加以正确指导。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