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常见的动物》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这一分类策略;
分类的特征必须具有稳定性。
对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上堂课的自然界的物体可分为生物与非生物,生物又可分为动物与植物的复习,初步理解分类的思想。
通过对熟悉的事物人的分类,了解分类的依据特征必须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通过对常见动物的分类得出自然界的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并理解逐级分类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分类的思想,并能从生活过渡到生物的分类,又从复制再生物的分类学习应用到生活中。
对分类的思想产生兴趣并能主动的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且掌握它。
【教学重点】 分类思想的建立;生物逐级分类思想的建立。
【教学难点】 分类的思想建立及掌握。
【教学模式】 观察、讨论、实验、讲授。
【教学仪器】 1)学生实验的器材:调查表格 2)教师器材:多媒体。
【教学过程】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根据物体的特征做过一些分类。例如:自然界中的物体,根据能否生长、能否呼吸、是否需要营养等特征,将它们分为生物与非生物;根据是否能自己制造养料分为动物与植物。那么分类到底是什么概念,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需要让我们去分类呢?先来看一个例子:无论是逛超市还是逛商场,我们总能很快的找到自己想要买的东西。除了指示的标志外,对于商品的分类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思考个别补充回答完成 问2:根据什么进行分类呢? 通过前面知识的回忆初步理解分类的思想A1:答: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更有条理,更容易认识、发现、研究事物等等。A2:根据事物的某一特征分类。
分类思想的建立 用投影展示P.35的四张图。①根据是水生还是陆生:水生动物:_______陆生动物:_______②根据是否有羽毛:有羽毛的动物______没有羽毛的动物_____③根据______可分为……④……3.引导学生归类出动物可分为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 学生观察四幅图。四人小级进行讨论完成投影片展示的表理解分类的方法有许多种,但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
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 提问:1、说出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特征: 脊椎动物 ︱ 无脊椎动物︱练习1、鱼、青蛙、蛇、鸡、猫属于什么动物?Q1:指出他们各自独有的特点?同学讨论2分钟提问:脊椎动物还可以再分吗? 看书P.36,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可进行适当的讨论后再回答。归类出脊椎动物的基本特征。对于第二个问题可以自由回答,并由学生自己来点评。
逐级分类 以物体的分类为例,用幻灯片展示逐级分类的思想 学生观看,在头脑里对逐级分类的思想进行初步的建模。
活动 活动:分组讨论第一组讲鱼类的主要特征第二组讲两栖类的主要特征第三组讲爬行类的主要特征第四组讲鸟类的主要特征第五组讲哺乳类的主要特征 5分钟后,开始交流。大家一起归纳脊椎动物的特点。 然后给时间让学生对这个框架图进行认真的分析,完成前面本小组没有参与的其他类的思考题和讨论题。 学生举手进行小结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1.表格2.鳃是鱼类呼吸的器官,功能是呼吸鳍是鱼类游泳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主要器官,功能是运动侧线是鱼的感觉器官,有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3.下列各项中对两栖类的两栖理解正确的是( )A 幼体生活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B 有时生活在水中,有时生活在陆地C 幼体生活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或水中4、具有恒温、卵生特点的是哪一类动物________5、具有变温、陆地上卵生特点的是哪一类动物___________6.下列哪项属于鱼类( ) A衣鱼 B木鱼 C鲸鱼 D鲨鱼 E 鳄鱼 F 娃娃鱼 E墨鱼 G 虾 H 甲鱼7、鸟的身体结构中哪些是与飞行相适应的?体呈流线型,骨骼轻且较长,骨中空,充满气体,用肺呼吸,且气囊可协助呼吸8.树状分类表
活动 一起猜:你最喜爱的脊椎动物 找出一种你最习惯的脊椎动物,然后归纳这种动物的特征。然后请小组里的同学向你提5个问题,如图2-18,看提问的同学能不能猜到你最喜欢的动物。 然后派几名代表上来,下面同学说出一种动物,然后写在黑板上,上来的同学面对大家,问大家问题,大家只能回答是或不是,有或没有,对或不对。看上来的同学能不能猜出。 老师在一边提醒,从脊椎动物按特征逐级进行分类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逻辑的思维推断。
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
【教后感】
课前,通过网络参考了不少国外的教学模式,对于生活中的分类思想的教育,汲取了一些想法。同时结合脊椎动物分类这个重点,运用框架式教学,基本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因为是理科创新班,学生的学习态度好,能很好的配合老师,如果换成其他班级,那本节课的教学肯定要进行不小的调整。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老师引导在本节课中充分的反应了出来。但由于内容教学,时间比较紧张,课后需要学生花时间对脊椎动物的分类进行巩固。最后要求学生将观察生活坚持到底,做到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