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知识与技能
知道参加巴黎和会的三巨头;了解《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国际联盟的建立;认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构成和涉及的地理范围;理解所谓“新秩序”的内涵;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认识《九国公约》的实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国际关系的作用。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理解和认识国际关系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作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提出帝国主义战胜国在战争结束后会干什么的问题引入新课。对与会国的不同地位、《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的构成、国际联盟的建立等问题,应让学生自学完成。通过学生的集中活动,结合著名政治家对凡尔赛体系的评论,完成对凡尔赛体系的讨论和评价。师生互动,讨论和分析《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影响;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历史原因;《九国公约》的实质;并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做出整体评价。
建议对一些问题进行实质性的揭示,尽量通过启发诱导学生去完成。对一些分析评价问题,教师应在归纳学生答案的基础上,进行更加明确和精辟的分析,以使学生形成准确的认识。利用好教材提供的欧洲格局变化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性质、作用的正确认识;通过了解中国在两次会议上的遭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励学生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而努力学习。
重点
(1)《凡尔赛和约》及凡尔赛体系。
(2)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主要条约——《九国公约》。
难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投影出示“福煦车厢”并指导学生读导入框内容,导入新课。
(生:看投影,读导入框内容)
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
学生自学,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习题。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A、战后的“新秩序”
1.巴黎和会的召开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自然段,并结合课本插图《巴黎和会“三巨头”》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巴黎和会何时召开?帝国主义召开巴黎和会的目的是什么?
(生: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召开了巴黎和会)
(2)巴黎和会“三巨头”指什么?
(生:巴黎和会“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组织学生讨论: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什么在会上处于完全无权的地位?
指导学生从中国国情和帝国主义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两方面加以说明。
2.《凡尔赛和约》与凡尔赛体系
(1)《凡尔赛和约》
(2)凡尔赛体系
结合课本《签署(凡尔赛和约)》插图指导学生识记和约签订的时间。
明确时间:1919年6月。
指导学生结合插图《德国军用飞机被肢解》阅读教材内容,然后将学生分成五组,从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方面对《凡尔赛和约》的内容进行分析、讨论。
(生:分组讨论分析《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学生分析、讨论后,教师将五个小组的情况加以汇总,同时向学生点明:领土和军事方面的严厉规定,将会激起德国的复仇情绪。
指名朗读教材第15页小字内容,了解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屈辱地位,并回忆中国五四运动爆发的相关知识。
(生:读教材内容,明确巴黎和会有关中国问题的规定与中国五四运动爆发的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什么是凡尔赛体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应侧重讲明凡尔赛体系的概念:1919~1920年,协约国在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之后,又分别同奥、匈、土、保签订了一系列合约,由这些和约构成的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再分割的体系,被称作凡尔赛体系。
投影出示下列材料:“一位当代美国史学家说:战胜国在瓜分战败国殖民地的同时,创造出殖民统治的新理论。”结合教材内容,讨论:凡尔赛体系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欧洲》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两幅历史地图,比较两幅地图中欧洲各国疆域的具体变化,以加深对“欧洲统治的新秩序”的理解。
引导学生讨论教材中的“动脑筋”的问题:想一想,法国元帅福煦和列宁为什么对《凡尔赛和约》分别作出“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和“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评价?
(生:学生分小组讨论,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总结:因为依靠《凡尔赛和约》所建立的一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是极不稳固的,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3.国际联盟的建立
投影出示《日内瓦万国宫》图片,结合教材内容。学习国际联盟建立的有关知识。
(生:成立时间:1920年1月;国际联盟被英法控制)
教师适当补充美国没有加入国际联盟的原因:建立国际联盟的主张,首先是由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因为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包括国联盟约在内的《凡尔赛和约》,所以美国没有参加,最后国联成为英、法操纵的工具。
B、对亚太地区的“安排”
1.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尖锐矛盾与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召开了巴黎和会,为什么还要召开华盛顿会议呢?”
教师予以明确: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矛盾表现在对中国的争夺,美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阅读教材小字内容,了解《四国条约》、《五国条约》的内容。
(生:简单了解两个条约的内容)
2.《九国公约》
投影出示材料:“毛泽东指出: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结合课文内容思考:毛泽东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评价?
(生:讨论问题,整理个人答案,组内交流:
事实说明,《九国公约》并没有尊重中国的主权,仅改变了侵略中国的方式。美国通过排挤日本而获利,但激化了美日矛盾)
教师指出:《九国公约》表面上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实际上是肯定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它打破了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独霸中国的局面,便利了美国在中国扩大侵略势力。中国是华盛顿会议“安排”的最大受害国。
3.华盛顿体系
阅读教材,思考:什么是华盛顿体系?它有什么影响?
(生:回答问题)
教师指出: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战胜国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基本完成了对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
指导学生讨论:对比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时间、地点、操纵者、涉及的地域方面有哪些不同?
(生:列表对比二者的不同)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指导学生看课文,总结什么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生:看课文,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完整概念:由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构成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互动课堂”习题。
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帝国主义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体系是战胜国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对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它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六、开放练习,拓展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课时作业”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