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知识与技能
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时间与标志,认知其建立的历史作用;了解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基本过程,认知其对战争转折的作用;了解诺曼底登陆及其作用;知道德国投降的时间;了解中途岛战役的结果对太平洋战争的影响;了解加速日本投降的各种不同因素及日本的投降日期;认识二战造成的后果及其深远影响。
通过对一系列影响二战进程的重大事件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通过批判日本社会存在的对二战的错误论点,培养学生依据历史事实,评判相关历史论点正误的能力;通过分析二战后果与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从指出苏美加入反法西斯战争,推动战争出现转折,引入新课;从解决“动脑筋”问题的过程中,引出法西斯一再得手的主要原因是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缺乏有效合作,再转入第一点的学习;从反法西斯同盟中大国之间的合作,引入雅尔塔会议的学习;然后,转入了解击败德国法西斯的军事过程,了解斯大林格勒战役及其作用,诺曼底登陆及其作用(切入“动脑筋”的活动);再转入了解日本法西斯的覆灭过程(切入“动脑筋”的活动);最后对二战的结果与影响进行分析和概括。
本课主题多,知识点分散,要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衔接。还要注意学生活动时,相关的课外史实不宜增加得太多。另外,本课中各知识点所含的分析内容较多,教师注意启发学生配合,教师的引导分析要言简意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让学生树立加强国际合作,对付国际邪恶势力的意识;通过了解法西斯覆灭的过程,树立人类正义事业一定会战胜邪恶势力的巨大灾难的了解,增强学生追求和平和珍惜和平的情感。
重点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及启迪。
(2)对雅尔塔会议的评价。
难点
怎样理解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播放《拯救大兵瑞恩》片段后教师讲述这部美国巨片是以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为背景的雄壮诗篇,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国家的败亡。那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如何取得胜利的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由此导入。
(生:看影片片断)
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
学生自学,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习题。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A、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总是屡屡得手?
(生:结合上节课内容学生小组讨论,然后交流、发言)
发言后,教师总结:从二战前的30年代开始,英、法、美等国就推行一种纵容法西斯侵略扩张的绥靖政策。具体表现在英法的“不干涉”政策,美国的中立法等。由于它们特别是英法的纵容,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致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屡屡得手。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基础是什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有何作用、意义?
学生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
形成的基础: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野蛮、凶残的侵略战争,给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法西斯国家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也是英、美等国最大的威胁。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要联合起来共同对敌,这是建立反法西斯联盟的基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终于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形成的标志:1942年1月,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它们保证全力对法西斯国家作战,互相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和议和。这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作用和意义:参加反法西斯联盟的各国有彻底击败法西斯的共同目标,并且承担了义务,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成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不断壮大,改变了力量的对比,成为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有力保证。
2.雅尔塔会议及其作用
引导学生看书,了解雅尔塔会议的有关内容:
(1)时间
(生:1945年2月)
(2)地点
(生:苏联的雅尔塔)
(3)参加者
(生: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三国首脑)
(4)内容
(生:决定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教师提问:雅尔塔会议上美苏之间还有什么协议呢?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生:根据教材小字内容,了解美苏之间的秘密协定)
教师总结:美苏之间的秘密协定,显然损害了中国的利益,由此可见,雅尔塔会议进一步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然而又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B、最后的胜利
1.斯大林格勒战役
多媒体展示《斯大林格勒战役示意图》,让学生依据图示介绍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基本过程。
(生:指图介绍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过程)
提问:德军为什么要进攻斯大林格勒呢?
教师点拨:莫斯科战役的失败,德国已无力向苏联发动全面进攻,因此,它集中了150万兵力在苏联南线发动了夏季攻势,其中以50个师的兵力重点进攻斯大林格勒。目的是包抄莫斯科,改变德军在苏德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最后征服苏联。斯大林格勒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苏联重要的工业城市,又是伏尔加河南北交通的枢纽,是连接莫斯科和盛产石油的高加索的交通要道。希特勒的目的,是要切断苏联的这条交通命脉,从东南方向包围和夺取莫斯科,同时夺取巴库油田和顿巴斯的煤,以加强德国的战争经济。因此,斯大林格勒的得失关系着战争全局的命运。
多媒体展示罗斯福致斯大林的贺信:“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生:德军经此战役后,元气大伤。从此,德军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苏军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由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鼓舞了正在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各国人民,巩固并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促使法西斯集团内部发生了瓦解,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变。因此,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2.诺曼底登陆及法西斯德国的战败
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讲述诺曼底登陆的过程。
(生:讲述诺曼底登陆)
组织学生讨论“动脑筋”的问题:“有人说,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是什么意思?”
(生:结合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讨论)
教师归纳: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这是区别于苏德战场的另外一个欧洲战场,所以被称作欧洲第二战场。
多媒体展示彩图《苏军攻克德国国会大厦》,结合课文内容,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在什么时候结束?
思考,回答问题:
(生: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3.日本法西斯的覆灭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组织讨论:日本在什么背景下投降?
根据教材内容,总结日本投降的各种因素。
(生:(1)中国等亚洲各国人民的进攻。(2)美国投掷原子弹。(3)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组织学生讨论“动脑筋”“日本有人认为,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你怎么看?”
(生: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20世纪30年代,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法西斯国家的对外扩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国家,但日本的法西斯分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而不是受害者。日本人民同其他遭受侵略国家的人民一样,才是战争的受害者。
C、二战的后果及影响
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总结二战的影响。
(生:1.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2.二战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互动课堂”习题。
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改变了双方的力量对比,斯大林格勒等战役的胜利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折,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1945年5月和9月德日相继投降。二战给参战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同时也深刻影响着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世界未来的发展。
六、开放练习,拓展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课时作业”习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