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度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教案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_2018学年度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教案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2-04 20:2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产生的影响;匈牙利事件;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概况;东欧剧变的经过。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实质,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综合和判断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分析东欧剧变的三个阶段及实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指导学生观察地图,从中发现问题,进一步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东欧剧变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因为社会主义的发展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它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还不成熟,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还相当薄弱。另外,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敌视、遏制甚至企图颠覆社会主义国家,也给社会主义的发展制造了障碍。因此,东欧剧变只能说明苏联模式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失败,这是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一次挫折。
通过分析东欧剧变,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于发展生产力,不搞好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就没有生命力。
重点
匈牙利的改革。
难点
东欧剧变的原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指导学生观察地图《1985年东欧》和《今天东欧的行政区域图》。教师提问:通过两幅地图的对比,大家发现有什么样的变化?教师总结: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东欧的变化比较大,原来的民主德国不存在了,与原联邦德国合并成一个统一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的国名变成了匈牙利共和国,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名变为罗马尼亚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更名为波兰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变为保加利亚共和国,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改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分裂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分裂为塞尔维亚共和国、黑山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六部分。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本课标题: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
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
学生自学,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习题。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A、匈牙利的改革
1.匈牙利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相继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时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一个增加到了十几个。东欧各国在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制订了统一的经济发展计划,开展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但各国教条式地照搬苏联经验,使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导致市场供应紧张,人民生活水平并未得到应有的提高,有的国家如波兰、匈牙利甚至还有所下降。在此情况下,发生了匈牙利事件。
教师提问:匈牙利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组织学生看《苏联坦克开进布达佩斯》的图片,学生思考,这幅图说明了什么?
教师提问:匈牙利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教师总结:匈牙利事件后,社会主义工人党政府总结了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教训,对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局部改革和调整。
2.匈牙利改革
教师提问:匈牙利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教师提问:这次改革的结果如何?
(生: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经济上:降低积累率,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国家取消对合作社和国营农场的指令性计划,改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在工业方面也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
教师总结:这些改革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城市职工中一部分人收入增加,农业持续发展。1984年粮食人均产量达1500公斤,居世界前15名,但匈牙利领导人对国际经济形势的恶化估计不足,未能及时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又没把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减下来,而是以大量外债和补贴来维持危机行业和居高不下的人民消费水平,结果外债负担越来越重。到1988年初已经达到160亿美元,人均外债1500美元,居东欧国家之首。同时,财政赤字增加,通货膨胀严重,物价不断上涨,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除匈牙利外,其他国家也都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但都成效不大。80年代。东欧各国经济每况愈下,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从1989年起,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
B、东欧剧变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思考:
东欧剧变是如何发生的?
(生:根据所搜集的资料介绍波兰、南斯拉夫、民主德国等国剧变的情况)
教师提问: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介绍,我们是不是能够比较一下四个国家在剧变过程中所具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言总结)
教师总结:
相同点:(1)因经济困难导致政治危机。(2)面对动荡的政局,执政的共产党、工人党妥协让步,实行政治多元化、多党制,使反对派得以扩大势力。(3)反对派最终得逞,取得了政权。
不同点:反对派夺权的方式不同,波兰等大多数国家是通过和平方式,民主德国是通过并入联邦德国的方式,罗马尼亚是通过流血冲突的方式实现的。
教师提问: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什么?
东欧剧变的实质是指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生:可回忆苏联解体的实质)
东欧的剧变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各国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教师提问:东欧发生剧变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总结:东欧发生剧变的重要原因是照搬了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调节的作用,使经济发展缺乏活力,造成经济发展迟缓,落后于周边的资本主义国家,引起人民的不满,失去人民的信任,严重脱离了群众。
东欧剧变也有外部因素,首先是苏联方面。二战后,苏联对东欧国家的高压控制,使苏联与东欧国家之间矛盾不断加剧。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对东欧各国的执政党产生了很大冲击。其次是西方的影响。“和平演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战略,东欧是一个突破口。
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互动课堂”习题。
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本课我们学习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的情况。东欧剧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请同学们课下进行思考。
六、开放练习,拓展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课时作业”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