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管理文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分类管理文件的方法。2、学会复制、剪切、粘贴文件。3、学会移动文件。4、学会删除文件。5、通过整理电脑文件,提高学生对电脑的操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学重点:管理文件的方法教学难点:移动文件的三种方法。教学准备:教材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广播控制系统、办公软件环境),教学资源(课件、素材、实例)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件展示图片:(1)图书馆摆放整齐的书架;(2)超市整齐的货架(3)家中收拾整齐的碗柜;???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有趣而又整洁的玩具架。2、总结:整齐有序的物品不仅能愉悦身心,还能方便物件的查找。3、课件展示两个文件夹:文件夹一(Download1):里面的文件杂乱,图片、音乐、视频文件混乱杂再一起,很多文件是用杂乱的英文命名。文件夹二(Download2):里面的文件排列有序,图片、音乐、视频文件各有各的文件夹,而且各个文件夹命名一目了然。4、总结:电脑中的文件跟生活中的物件相类似,只有摆放整齐有序才方便今后使用。5、揭示课题:第7课??管理文件。二、复制、剪切、粘贴文件1、提问:如果要将文件夹一(Download1)整理成文件夹二(Download2),需要哪些操作?2、课件总结:整理文件需要做的工作有:(1)将文件分类存放;(2)给文件取见名知意的名字;(3)删除不要用的文件。3、过度:将文件分类存放要用到新的操作即复制、剪切、粘贴。我们来试试吧。4、给学生下发打字成绩的文件夹,教师介绍:学校组织三年级学生进行了一场电脑打字比赛。现在我们的任务是将这些文件整理好,老师已经建立了相关的文件夹,讨论一下,接下来我们需要做什么操作?5、提出任务:自学课本p39上的复制、粘贴的操作,完成分类存放任务。6、请学生示范操作;(1)单击选中要复制的文件;(2)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上选择“复制”7、找出相应文件夹并定位鼠标。右击鼠标选择“粘贴”,将文件粘贴到相应的位置。8、课件提示:复制、剪切、粘贴的操作原理很相似,根据刚才学生的示范试试以名次为分类标准,将文件剪切到相应的文件夹。9、学生操作,教师指导。三、移动文件1、出示课件并讲解:移动文件还有很多种方法,我们可以用鼠标一次性选中多个文件进行移动。2、打开初始的打字成绩的文件夹,教师演示按住鼠标左键不放,选中多个文件进行移动。3、课件强调:要按住鼠标左键不放,移动鼠标。4、下发打字成绩的初始文件夹,让学生试试第一个方法。5、布置任务:小组合作,试试课本41页上的如何用Ctrl键和上档键Shift选中并移动多个文件。6、学生再次练习所学操作。7、请相应的小组汇报演示。8、教师适当点拨并强调操作要点。四、删除文件1、提问:刚才有同学不小心将所有的文件放错了位置,现在想删除掉,如何删除呢?2、请相应的学生上台演示。3、学生根据演示操作练习。教师强调:删除文件之前要确认文件可以删除。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五、创新活动1、出示课件:复制、剪切、粘贴文件的快捷方式。2、让学生使用快捷方式试着进行复制、剪切、粘贴,看看有何不同。3、让学生思考并说一说:移动文件与复制文件的区别。4、教师课件总结。六、评价与总结1、我们这节课学习了管理文件的方法,说一说:管理文件有哪些注意事项?今天学会了几种移动文件的操作,它们都有什么特点?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心得体会。3、指导学生填写课堂评价表。21教育网
《管理文件》教学反思《管理文件》这节课主要讲了文件的复制、移动、删除等操作,在掌握这些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整理文件与文件夹,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即做事要有条理。这是一节很重要的课,学生虽然一直在与文件、文件夹打着交道,但是学生还没有从理论上分清楚文件与文件夹的一些操作,包括一些名词,学生还不能够将它们组合到一块儿。因此,讲这一节课在学生已有一定关于文件和文件夹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是很有必要的。这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不易理解,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适当地举出生活中学生容易接受的例子。而我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把这些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同一个生活情境中,由情境引入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来解决问题。文件的复制与移动是难点,我能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理解两者的区别。但是在学生操作时,我还发现有些问题:1.学生运用右键菜单进行文件的移动和复制操作时,容易在选定区域外单击,找不到剪切和复制命令,在教学时要强调选中。2.学生在操作时,选中多个不连续的文件或文件夹时,需要按住ctrl键,但学生容易出现复制出很多个文件或文件夹,需要提示按住ctrl键时,不能移动文件或文件夹。反思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师应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及帮助者”。这在给教师提出全新的挑战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我认为,一堂成功的信息技术课应注意以下几点把握:1.对教材编写意图的把握:应能够抓住教材重点,明确教学目的,不应为创造而创造、刻意更改教材内容,要做到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和谐一致。2.对学生经验及认知规律的把握: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选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完成有趣的学习任务,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发现”需要和创造的“成就感”,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特体验,放手让学生做,实现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