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观察生物
第三节 常见的植物
杭州市下城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高级教师 杨丽娟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完《常见的动物》这一节后,已经初步具备生物分类的思想,在生活中认识一些常见的植物,初步了解花、种子、果实、叶、茎、根等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校园中又有可以利用的植物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感性材料;教学重点是区别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并尝试用一定的方法对植物进行分类;教学难点是区别果皮和种皮、孢子与种子的区别、对校园中的常见植物进行分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有种子植物和没有种子植物的主要区别;能说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区别以及相关代表植物的名称;能说出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的主要区别以及相关代表植物的名称;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熟悉逐级分类的基本方法;通过认真观察,积极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合作与交流;体验成功探究的乐趣;体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三、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准备一些实物:请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常见的果实和种子,教师也准备一些实物,如带球果和球花的松枝和松子、白菜、带花的一些植物标本、蕨类植株、苔藓植物(如葫芦藓)、藻类植物(如水绵、海带、紫菜);准备一些调查:学生通过分组活动,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并进行记录,完成“小组调查报告”;准备一些挂图;准备一些实验器材:放大镜、显微镜、解剖刀。
(二)设置情景,发散思维。
1、播放一段关于植物世界的录像——五颜六色的花朵,硕果累累的果树,一派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感受植物的多样性、植物在自然界的地位及植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2、分小组进行讨论,尽量多地说出常见的植物的名称,以及这些植物的繁殖方式;然后小组汇报,老师纠正学生认知上的偏差,确认学生说的哪些是植物,哪些不是植物。
(三)学习植物的各类群。
1、引导学生观察采集来的植物,分别确认它们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在辩认中,学生会发现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具有这些结构,为植物的分类打下基础。
2、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讨论:你平时所吃的蔬菜和水果中哪些是果实?苹果、豌豆和松树的种子,它们有哪些不同?你能举例说明“果壳”并一定全是果皮吗?哪些是种皮,哪些是果皮?如,葵花子的瓜子壳是属于果皮,而西瓜子的瓜子壳是种皮,又如银杏无果皮,而有种皮;得出结论:有种子的植物包括二大类,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的、裸露的植物称为裸子植物;师生共同举一些常见的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如几种常见的裸子植物:松、水杉、柏、苏铁、银杏;几种常见的被子植物:郁金香、睡莲、玉兰、西瓜;讨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各有哪些共同特征?归纳如下表。
比较项目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举例 白菜、苹果、水稻等 松、柏、铁树等
结构 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有根、茎、叶、花、种子,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
生活环境 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 生活在陆地上
3、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通过播放录像、观察实物、小组合作等方式讨论这三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生殖方式等,具体如下表。
比较项目 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 藻类植物
举例 蕨、胎生狗脊 葫芦藓或地钱 水绵、海带、紫菜
生活环境 在树林、田野、河流边的阴湿环境中 在树干、墙头或其他潮湿的环境中 池塘和海洋中
形态结构 有根、茎和叶 有茎和叶 无根、茎、叶
生殖方式 用孢子生殖 用孢子生殖 也可用孢子生殖
(四)学习植物的分类
1、 请学生试着把桃、松、白菜、蕨、地钱、海带等植物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展示学生的分类结果,并适当地评价。
2、 展示课本中的植物分类表,请学生填空白处,并说明理由。
3、 阅读“林耐与生物分类”,了解人和白菜在生物分类等级上所处的位置。
4、 练习:请你用你已学会的分类方法对下列生物进行分类:虎、梨、马尾松、螺、蕨、乌龟、葫芦藓、蛔虫、海带、鲢鱼、鹰、青蛙、蚯蚓、海蜇。
四、评价建议
1、有的同学把小麦、东瓜、柏树归为一类,把紫菜、水绵、睡莲归为另一类,他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根据生活环境是水生的还是陆生,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2、探究实验: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请设计实验方案。
建议:首先提出假设,然后分小组对每个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验证,主要运用对照实验法,要注意控制变量。
3、试着为校园中的一些植物挂牌,鉴定植物的种,并标明这些植物所属的科等。
建议:引导学生查找植物分类方面的书,学习根据植物的花、果等器官鉴定植物的方法。
五、拓展资料
1、分类的基本单位。
在植物分类学中分类的基本单位称为种(Species)。林奈(Linne)认为种是类似性状的组合,种内的个体能够受粉产生后代,不同种的个体是不能杂交和产生后代的。林奈承认种的客观存在性是正确的,但是他认为种是固定不变的,是上帝创造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达尔文(Char1es Darwin)提出生物界进化论以后,推翻了把种看做永恒不变的观点。他认为物种发展是变化的,一些物种能够产生另一些物种,但是他把种看成是相似个体的聚合,否认了物种的实际存在是不恰当的。因此,在分类学中认为种是植物界的分类基本单位,是客观存在的,是适应自然环境而形成的,同种的个体起源于共同的祖先,是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它是代表许多基本上普遍相似(尤其是较稳定的繁殖器官,如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植物体,在一般的条件下不能与其它种杂交,就是杂交后也不能形成正常能育的后代。但是由于植物有很长的发展历史,种类又多,生长环境差异又大,因此一个种的判定要应用形态学、解剖学、细胞学、植物地理学、生理免疫学、化学等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其中形态学是首要的。
2、植物的分类系统。
由于植物在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许多植物的类群已经灭亡,所遗留的痕迹只有在地层的化石中存在,而化石材料又残缺不全,因此,在编制植物分类系统时存在很多困难。目前多采用下述系统:
(一)低等植物:
1.藻类(Algae)
(1)绿藻门(Chlorphyta)
(2)不等鞭毛藻门(Heterokontae)
(3)硅藻门(Bacillariphyta)
(4)褐藻门(Phaeophyta)
(5)红藻门(Rhodophyta)
(6)蓝藻门(CYanophyta)
2.菌类(Fungi)
(7)细菌门(Bacterla)
(8)粘菌门(Myxomycophyta)
(9)真菌门(Eumycophyta)
3.地衣类(Lichenes)
(10)地衣门(Lichens)
(二)高等植物:
(11)苔藓植物门(Bryophyia)
(12)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
(13)种子植物门(Spemaiophyla),分裸子植物亚门(Gymnospermae)和被子植物亚门(Angiosperlmae)。除上列系统外,也有将藻类植物列为一门。而将藻类中的6个门降为纲,蕨类植物门中的各纲独立为门,将裸子植物亚门和被子植物亚门独立为门等分类系统。
3、植物分类检索表
植物分类检索表是鉴定植物种类的重要工具资料之一,因为通过查阅检索表可以帮助我们初步确定某一植物的科、属、种名。常见的植物分类检索表有定距式(级次式)、平行式和连续平行式三种,在此介绍定距式检索表:将每一对互相区别的特征分开编排在一定的距离处,标以相同的项号,每低一项号退后一字。如:
1.植物体构造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胚。(低等植物)
2.植物体不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体。
3.植物体内含叶绿素或其它光合色素,自养生活方式……………………藻类植物
3.植物体内无叶绿素或其它光合色素,寄生或腐生………………………菌类植物
2.植物体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体……………………………………地衣类植物
1.植物体构造复杂,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胚。(高等植物)
4.植物体有茎和叶及假根………………………………………………苔藓植物门
4.植物体有茎、叶和根。
5.植物以孢子繁殖……………………………………………………蕨类植物门
5.植物以种子繁殖……………………………………………………种子植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