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课件+教学设计+音频+前置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伯牙绝弦》课件+教学设计+音频+前置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04 19:35:06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5、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从哪些语句中,你能读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善哉, !”志在 ,钟子期曰 :“善哉, !”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警世通言》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5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初步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
2.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前置学习:
认读课文生字;
熟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搜集有关俞伯牙和钟子期的资料。
课前
1、组内交流预习中问题。
2、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俞伯牙和钟子期的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初解绝弦
同学们,人生苦短,知音难求,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读到的《伯牙绝弦》。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够再次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喜欢文言文特有的味道。板书课题,“绝”是什么意思?(断绝)“绝弦”呢?既然是割断琴弦,为什么不用伯牙断弦,而用绝弦呢?
我们一起来追溯“绝”的小篆写法,(出示:),右下是古代跪坐的人形,右上的是“刀”,左偏旁(糹)是一束丝(不是一根丝),“人”用“刀”把一束“丝”全部割断,一丝不剩。(课件)
伯牙弹的是古琴,古琴有七根弦,七根弦全断了,就叫“绝弦”。这也表明伯牙从此再也不弹琴了。再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指导读文
? 1、 ?课前读课文的情况怎么样?请展示给大家。(指名读)及时指出学生读不好的停顿。出示停顿的全文,学生再练习读。
课文中有四个“善”字,前两个是“擅长”的意思;后两个则是在表扬伯牙琴弹得好。
课文中还有两个表示感叹的语气词“哉、兮”。你在表扬别人时,会用怎样的语气?(赞叹。我们可以把音拖长些)指名读这句话。
再读课文。
2、通过预习,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伯牙绝弦》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总结、表扬学生。)(板书:伯牙 子期)
两个人是“知音”。 “知音”是什么意思?知己不是一般的好朋友。在古文里,“知”经常表示“熟悉”、“了解”的意思。“知音”就是相互了解很深。
(出示图画,说说哪是伯牙,哪个是子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伯牙和子期的外貌(衣着、神态)
一个是一身长袍,羽扇纶巾,还是晋国的上大夫的伯牙;一个是青布包头,两截布衫,楚国的一个打柴樵夫的子期。
看到这样的场景,你有什么疑问吗?是啊,身份、地位悬殊这样大的两个人,是什么让他们成为知音呢?
三、细读品味
?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相关语句。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1)这句话中有两个叠音词:峨峨,指山非常高;洋洋,广大。《伯牙绝弦》最早出自《列子汤问》,当时的“江”就是指长江,“河”就是指黄河。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大体意思。
(3)、现在,伯牙在弹琴,让我们一起陪子期欣赏 (播放高山流水曲目的“高山”部分。)子期听懂了,他的眼前出现了一座什么样的泰山?(气势宏伟、高大巍峨、挺拔险峻、高耸入云)你的描述正是伯牙所弹的,正是子期听到后眼前出现的景象。带着你的想象读这句话。指名读,及时评价。
(4)、伯牙低首拨弦,琴声又起,洋洋流水似乎从他指尖奔涌而出。(播放“流水”部分)。你仿佛看到——
(学生接,然后读出来。)
不论伯牙志在高山还是流水,子期都能懂得。真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啊!
(5)、积累语言:
伯牙的琴声里除了高山流水,还会有什么?能否用文中的语句格式叙述出来?(如,皎皎兮若明月,依依兮若杨柳等等)
也就是说,无论伯牙弹什么,子期都能懂得。这是真正的知音啊!再读这句话。
伯牙是当时最出色的琴师。他在士大夫中操琴,没有人听懂他的峨峨高山,没有听懂他的洋洋江河,没有人听懂他的皎皎明月,没有人听懂他的依依杨柳。孤独的伯牙终于遇到了懂他的子期,一个所念,一个必得,心有灵犀,真为知音!
师生分读。男女读。
四、情感升华
1、好不容易觅得知音,两人却要洒泪惜别。他们相互约定第二年的八月十六再相会。谁知,当伯牙兴冲冲地赶到楚国,见到的却是子期的坟墓,——。(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假如是你,会是怎样的心情?请带着这种心情读这句话。
2、音乐是伯牙的生命,琴是他的至爱,但是没有了知音,弹与谁听?于是,伯牙——再读句子。
这样的心痛是要一字一字读出来的。范读。再读。
3、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出示诗歌学生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
4、伯牙绝弦的故事成为人们交友的楷模。让我们再读全文,感受他们的情深。
五、回归拓展
1、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2、搜集古今交友名句或表现真挚友情的故事。
板书:
伯牙绝弦
伯牙 知音 子期
所念 必得之

《伯牙绝弦》前置性预习提纲
1.读:把课文读正确、流畅,有感情更棒。
2.写:认真写字,把要求会写的字在田字格里认真写一写。
给带点的字注音 ①伯牙善鼓琴( )②善哉( )③峨峨兮若泰山( ) ④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⑤乃破琴绝弦( )
试着给下列句子划分正确的停顿。
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②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③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⑤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伯牙绝弦( )②伯牙善鼓琴( )
③志在高山( )④善哉( )⑤峨峨兮若泰山( ) ⑥峨峨兮若泰山( )⑦洋洋兮若江河( )
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