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7张PPT。第七单元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知识与技能
(1)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三国协约,三国同盟,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
(2)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的长时间矛盾与冲突,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相关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根据历史事实得出结论的能力。在课堂上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阐述自己观点的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回顾一战前世界的发展趋势与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的事实,从“大事件”与“长时间”的不同角度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以凡尔登战役为例,揭示战争的残酷,帮助学生分析战争给世界带来的空前灾难,也可以适当联系当前世界上局部战争的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受到此前长时间国际局势的影响,说明任何事情都不是偶然的、孤立的,它的发生与发展都有其理由和影响。具体到一战,它给人类发展与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帮助我们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为避免战争贡献自己的智慧。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创新,向人类展示着美好的发展前景。但是,人类文明如此巨大的进步,并没能消灭战争。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一战爆发的原因二、一战的经过三、一战的性质和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资本主义--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用以剥削雇佣劳动、榨取剩余价值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为资本家所占有,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就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它的基本特徵是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主要内容是通过夺取领土或建立经济、政治霸权而凌驾于别国之上。帝国主义可能衍生出 殖民主义、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帝国主义一词带贬意。垄断组织出现,推行帝国主义材料:英 德 法 美 比 较 表 二据材料回答:①表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国家实力与所占殖民地面积出现了不成比例的现象②这一问题会产生什么影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争夺 霸权和殖民地③矛盾的实质是什么? 德国人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不愿把任何人挤到阴暗的角落,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长皮洛夫德国想
要什么?一、战争爆发的原因 1、2、3、4、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分割 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争夺巴尔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三国协约第一次
世界大战两大集团对峙局面出现1882年1907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
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同盟国 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 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协约国美国、比利时、英国 澳大利亚
加拿大 印度 纽芬兰 新西兰
南非共和国 英国 法国 意大利王国
葡萄牙 中国
大战爆发前的巴尔干半岛,这里火药味最浓。萨拉热窝1、奥匈帝国想吞并塞尔维亚。
2、奥斯曼帝国统治力下降。
3、亚欧交界处,地理位置特殊,民族众多,一直是欧洲强国想要变成自己殖民地的地方。一战为什么首先在巴尔干半岛爆发?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分割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直接原因(导火线)
1914年6月,萨拉热窝刺杀事件一、战争爆发的原因—萨 拉 热 窝 事 件 1914年6月28日,一个阳光灿烂的夏日星期天,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的大街上,发出两响震惊世界的枪声,正在此地访问的奥匈帝国皇太子遇刺身亡。斐迪南大公的访问,带有明显的挑衅性,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了他。这就给奥匈帝国的出兵带来了口实。于是,德、奥便以此为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萨拉热窝事件,点燃了巴尔干这个火药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奥匈帝国皇储
斐迪南大公奥匈帝国皇帝
佛兰茨?约瑟夫萨拉热窝事件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比
在萨拉热窝刺杀斐迪南大公后被捕二、一战的经过(1914年7月—1918年11月)一战的爆发
欧洲战场及其战线
(重大战役)1914年7月,奥匈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西线东线南线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马恩河会战马恩河会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军队同德军于1914年和1918年在法国马恩河地区进行的两次会战。马恩河会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发生在法国境内马恩河地区的一次重要战役。1914年8月,德军同法、英军队在法国边境展开激战,双方共投入350万大军。由于法国坚决抵抗,马恩河战役使德军包抄法军的计划失败,德国在西线速决战略破产索姆河会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时间发生在1916年7月1日到11月18日间,英、法两国为突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到法德边境,于是在位于法国北方的索姆河区域实施作战。双方伤亡共计130万人,是一战中最惨烈的阵地战,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坦克投入实战中。索姆河会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双方伤亡约134万人,其中英军45万余人,法军34万余人,德军53.8万人。英、法军未达到突破德军防线的目的,但钳制了德军对凡尔登的进攻,进一步削弱了德军实力。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国企图一举击败法国的战略目标再次遭受挫折,损失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又无法及时弥补。它标志着德国军事进攻的能力已从顶峰跌落,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协约国手里。法军一直在要塞碉堡以机枪、迫击炮、强力弹弓(发射手榴弹)对抗来袭的德军。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参战兵力众多、伤亡惨重。凡尔登战役法军损失54.3万人,德军损失43.3万人,故此役有“绞肉机”、“合组织防御的经验,成为大战后各国修建要塞工事的依据。这次决定性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意志帝国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马克沁重机枪马克沁重机枪,中国称赛电枪,该枪为英籍美国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于1883年发明,并进行了原理性试验,1884年获得专利。马克沁机枪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成功的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自动武器。在一战爆发的时候,真正认识到机枪重要性的只有德国,当时,德国陆军装备的马克沁机枪超过12500挺。索姆河战役是机枪史上最令人惊心动魂的战例。1916年7月,德国人以平均每百米一挺马克沁MG08机枪的火力密度,向40公里进攻正面上的14个英国师疯狂扫射。一天之内就使6万名英军士兵伤亡。机枪的杀伤力和血腥气在这一天达到了顶点。 凡尔登战役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
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
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
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马恩河会战时, 德军在法国香槟地区作战 日德兰海战(1916.5.31—6.1)英国损失较大,被击毁战舰14艘,15.5万吨,死亡6090人。德国损失战舰11艘,6.1万吨,死亡2550人。但德国未能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英国仍牢牢的控制着制海权。阵容强大的德国舰队日德兰海战中,德舰队首先开火,英国舰队迅速投入战斗。新式武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投入使用的德国飞机在凡尔登战役中德军使用的氯气弹英军坦克挖壕据守的德国士兵法军的运兵车队影响一战结果导火线 一战的背景HOME战中大战德军一个小分队使用火焰喷射器向法军阵地发起进攻。 协约国士兵带着防毒面具等待着进攻的命令。1916年军用物资短缺,德国
士兵用抓到的老鼠改善伙食。3.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5.大战的结束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一战以同盟国战败告终 4.扩大:二、一战的经过(1914年7月—1918年11月)美国参战
1917年美、中等国对德宣战德国:实现世界霸权,企图建立“中欧帝国”,还要摧毁英国的海上霸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
奥匈帝国: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
英国: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在西亚肢解土耳其帝国。
俄国: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日本:是为了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和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进一步侵略中国。
意大利:瓜分北非沿岸和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地中海地区建立霸权。
美国:为了捞取战利品,夺取战后世界霸权。主要交战国参加一战的目的 加速一战结束的事件:1美国、中国对德宣战,参加协约国;2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各交战国的国内革命运动频繁。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一九一八年奥匈帝国瓦解,同年十一
月,德国发生起义,十一日,德国宣
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
失败宣告结束。福煦将军的车厢——《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签字处 在巴黎和会上,德国代表在接受凡尔赛和约文本时说:“有人要我们承认我们是战争的唯一祸首,我本人承认,那就是欺人之谈”。 “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的(即侵略的、掠夺的、强盗的)战争。”
——列宁你知道吗?三、一战的性质和影响一战的性质
一战的影响 一战是帝国主义矛盾发展的产物,是其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结果,所以,这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概况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果影响战中大战导火线 一战的背景HOME一战的结果 及后果2.一战的影响(1)给参战国带来巨大灾难
(2) 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欧洲走向衰落,美、日兴起。
(3)战争为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创造了条件,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出现高涨的新局面。大战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德国战败,割地赔款;
奥匈帝国彻底瓦解;
英法虽取得了胜利,但在战
争中元气大伤,受到削弱。 美国在战中牟取暴
利,一跃成为经济强国削弱的一方 增强的一方 导火线 HOME战后帝国主义奴役掠夺战败国和宰割弱小国家的《凡尔赛和约》等分赃条约,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关系,但没有消除它们之间的根本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第一次世界大战争已经成为了历史,今天的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一些什么启示呢?以史为鉴 拒绝战争、珍爱和平一战期间,中国发生了
哪些与一战有关的事件?提示
中国发生的重要事件:日本出兵山东,抢占胶济铁路和青岛,并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段祺瑞政府对德宣战。中国政府对德宣战,是在日本的操纵下为满足日本借世界大战加紧侵略中国的需要被动卷入大战,对主权不独立的中国没有实质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俄国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促使中国民众迅速觉醒。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终于导致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中国的历史从此翻开新的一页。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争夺殖民地、世界霸权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三国同盟:德、奥、意三国协约:英、法、俄一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性质:危害及深远影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根源:实质:课堂小结帝国主义战争不一定。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这是正义的斗争,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性质完全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不对.即使塞尔维亚人民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参加战争的,但是也不能改变战争的非正义性,主要的参战国都是帝国主义国家,它们都是为了争夺更多的市场和原料。因此塞尔维亚参展不能改变一战的非正义性。
2、1914年7月,德皇威廉二世借口“千载难逢的机会”向塞尔维亚宣战。这个“机会”是指
A.三国同盟成立 B.三国协约成立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C】1、“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萨拉热窝事件????????????
B.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D.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B】练一练1、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 )
A 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B 反法西斯战争
C 资产阶级革命 D 民族解放战争A2、 一战的转折点是( )
A 凡尔登战役 B 日德兰海战
C 马恩河战役 D 索姆 河战役A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战中协约国的对手始终是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
B 一战的导火线是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
C 马恩河战役是一战中最惨烈的一次战斗,被称为“绞肉机”
D 1916年,中国、美国对同盟国宣战B6、 下列哪一项有因果关系( )
A 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
B 欧洲殖民主义扩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 日本大化改新——日本明治维新
D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第一次 世界大战 D7、毒气首次被应用于战争的是( )
A 日本侵华战争 B 拿破仑战争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第二次世界大战 C3.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英日同盟”的缔结
B.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
C.法、俄军事协定的缔结
D.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的签订
4?下列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这是两大帝国主义集团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
②这场战争是欧洲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③这场战争为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
④这场战争使国际关系出现了新的政治格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DD3、 一战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
A 同盟国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B 美国参战增加了协约国的实力
C 意大利退出同盟国,参加协约国方面作战 D 协约国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D4、一战中,下列哪一国最早退出战争( )
A 意大利 B 奥匈帝国
C 俄国 D 德国 C 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对德奥作战,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协约国进行的战争具有一定的正义性。? B 列强之间的关系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C 意大利要帮助塞尔维亚实现民族独立。? D 意大利的背信弃义导致了三国同盟的分裂。B4、一战期间,英国一位战场记者向国内通讯社发回战况报道, 他可以选择的快捷通讯工具有
①.有线电话 ②.电报 ③.电子邮件 ④.无线电话
A. ①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④【C】3、下列有关一战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源在于萨拉热窝事件
B.中国参加同盟国一方作战
C.战场上使用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
D.正义的一方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C】有人说,一战是帝国主义的争夺战争。你认为依据是什么呢?()
A.交战双方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B.战争的深层次原因是英德两国矛盾成为了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
C.主要交战过都是为了瓜分世界,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
D.后期兴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