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骨骼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能针对人体骨骼提出问题;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根据问题的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多方面的作用。积极参加锻炼,注重个人保健。
2.科学探究: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能够通过看、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www.21-cn-jy.com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骨骼是人体的骨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
2.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人体骨骼的资料及骨骼模型。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教师展示:有关骨骼变形、损伤的图片。
学生观察后谈感想。
教师总结引入课题,并板书课题。(16、骨骼)
二、探究交流
1.提出问题
谈话:你想研究骨头的哪些问题?(人的身体有多少块骨头?骨头有什么作用?是怎样长成的?人身体的骨骼分为哪些部分……)21cnjy.com
2.猜想假设
各个小组大胆猜想,自由交流。汇报时鼓励有创新思维的同学。
3.制定方案
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我们的猜想呢?
学生汇报:上网查资料、数人体骨骼图、问医院的大夫、数人体骨骼模型图、观看人体骨骼的X光照片。……
4.分组探究
根据学生制定的方案,分组探究并做好记录。师参与其中并指导。
*探究人体骨骼的构成
(1)交流搜集到的资料,知道人体有206块骨组成,人体的骨架叫做骨骼,教师指导骨和骨骼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交流搜集到的资料,研究人体骨骼分为头骨、躯干骨、四肢骨三大部分;
(3)了解人体主要骨骼的名称:躯干骨又分为胸骨、肋骨、脊柱;四肢骨又分为上肢骨、下肢骨。
(4)指认身体骨骼的各部分。
(5)做人体拼图游戏。
把课本最后页面的人体骨骼模型分不同部分剪开,尽量细化,并重新拼贴好,看哪一组最快为胜。
小结:人体内骨骼系统中的数量由年龄决定。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约有275块骨,而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206块骨。因为,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些骨会合并在一起。例如,婴儿刚出生时,其头盖骨分为许多块独立的骨,随着人体不断地生长发育,独立的骨合并在一起,形成了较大的头盖骨。
*探究体验骨骼的作用
(1)师:建筑工人造房子时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支撑的作用)
让学生站立,体验骨骼的支撑作用。
(2)引导小组学生原地做几个动作,如:原地跑,原地跳等,体验骨骼的运动作用。
(3)观察人体骨骼模型,摸自己的躯干骨 、头骨,交流体验骨骼对内脏、大脑的保护作用。
小结:骨骼是人体的骨架,骨骼具有支撑人体、保护人体内部器官和运动的作用。
*探究骨骼的保健与营养
(1)观察课本47页三幅不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
讨论交流:会对骨骼造成什么损坏?怎样保护骨骼?
小结:不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会造成骨骼变形。要保护骨骼,应经常参加适量的体育锻炼活动;要保持正确的坐、立、行姿势;还要注意补充必须的营养如钙、蛋白质、磷等矿物质。21教育网
(2)了解科学的补钙方法
请小组内阅读课本47页资料。
三、自由活动
各小组选一名代表,互换到其他小组内,让其他小组的成员发令,指出自己身体各部分骨骼的名称,并说出它们的作用。21·cn·jy·com
四、拓展创新
课下查资料探究:人的足部有多少块骨组成?足弓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