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六节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有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资料、制订计划、团结协作进行活动的实践能力。
2.具有初步的观察、记录、分析、综合、类推等科学探究的专项技能。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2.了解器官、系统、个体间的关系,说出人体的层次结构。
3.初步建立生物体具有不同层次结构与层次组成的理念。
4.初步会用这种理念认识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观点。
2.能倾听不同的意见,并依据科学事实修正自己的观点。
3.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具有分工协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作用。2、初步建立“生物体具有不同结构的和层次”的理念,并以此认识客观世界。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结构和层次”的理念,并以此认识客观世界。
教学准备:
课外小组的同学收集资料、分工协作,排演“消化系统如何工作”的短剧并练习所用的阅读材料。教师准备好“消化系统如何工作”的演示课件、实例分析所用的水果,建立学习小组(四人为一组:操作员、记录员、记时员、总结发言人,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发言代表本小组的看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展示人体模型:(引发兴趣)使学生对人体躯干内部器官有直观的认识。
提出问题:1、人吃的食物哪去了?(器官进行消化吸收)2、根据模型指出哪些器官参与了食物的消化吸收?
设疑过渡:哪些器官参与了这个过程?又起了什么作用?
二、参与消化吸收的器官及其作用
提出问题:1、人体中哪些器官参与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
2、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作用吗?
解决问题:1、学生游戏(部分表演、部分观看、记录)。
2、小组交流,完善记录。
3、汇报、评价、归纳结论。
三、消化器官如何协调工作、构成系统
提出问题:1、这些器官形态结构不同,那么他们适于发挥的具体作用也不同。为什么把这些器官都称为消化器官?
2、食物通过这些器官的顺序能否改变或不经过一些器官?
解决问题:1、课件展示:模拟消化系统过程。
2、根据回答进行总结:这些器官协调合作,按着一定的顺序完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吸收这项生理过程。器官构成系统。
四、人体的八大系统及关系
提出问题:1、人体除消化吸收以外,还有许多生理活动。人体各个器官根据不同的生理活动划分分为不同的系统。你还知道人体有哪此系统?
2、八大系统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板书总结(解决问题1)和实例分析(解决问题2):我请一个同学吃桔子,其他同学仔细观察(模仿)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系统参与?各系统之间有什么关系?
归纳结论: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相互关联、协调统一、协同工作,构成了人体。
五、人体(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练习:结合我们上几节课对细胞、组织及本节课对器官、系统的学习,你能否解释书上第104页上的图片的含义?
归纳结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六、层次与结构
过渡:在人体中,一些结构有机结合成系统,各个系统又有结合成上一级系统,以此类推,存在着这样的结构和层次。不仅仅人体存在结构层次,广阔的宇宙也具有结构层次关系。
活动一:根据阅读材料进行讨论,形成结论:地球→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活动二:(通过全班讨论)你能发现身边的物体也存在着这样的层次结构吗?形成主要观点:我们发现身边的任何物体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有着一定的层次和结构。用“联系的”、“层次和结构”的观念去认识客观事物,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事物。
附:有关消化系统如何工作” 的游戏
游戏准备 :
课下组织同学收集消化系统组成及作用的资料,由学生自己编写游戏对话并进行排练,十二个同学分别扮演消化系统的各器官;各器官的头饰;白菜(充当食物);菜刀、打蛋器等器具;小烧杯若干(内有液体充当消化液);两个标牌(标有食物、空气)
游戏对话:
口腔:(水果刀、打蛋器)HELLO!大家好!我是口腔,在我的内部有人体最坚硬的器官——牙齿,它能将性质不同的食物切、撕、磨成食物的碎屑,在舌的搅拌和品尝下,食物……
唾液腺:(小烧杯内有液体)(唾液)慢着!我是唾液腺,我无时无刻不在工作,我是能分泌一些液体就是大家所说的唾液,俗称口水。食物进入口腔后,由于我的存在才便于吞咽,并有杀菌的作用,还能将食物中的淀粉初步分解。
咽:(标有食物、空气的标牌)我紧紧跟在口腔的后面。不!口腔的后端就是我,我的名字叫咽,我能将进入的物质进行分类(举标牌)空气前行,食物后行。
食道: 我来了!我来了!咽的后面就是我――食道。我长约25厘米和它们相比我的身材苗条、娇小。依靠我的肌肉蠕动将食物运送给下面的大胖子。
胃:大家多给留点地儿,没办法,消化器官中我最胖。见谅、见谅,我头接食道的部位,人们管它叫贲门,脚连小肠的部位,人们管它叫幽门。依靠我的蠕动可将进入的食物进行消化,在我的体内可储存食物4至5小时,所以每隔5小时左右,人们需进食一次。
胃腺:(小烧杯内有液体)我长期定居在胃内,我是开口于胃壁的一些小管道,我分泌的液体(举小烧杯)叫胃液,进入胃内去发挥作用。依靠我分泌的胃液可将食物中的蛋白质进行分解消化。
小肠:大家好!本人……啊!本器官名叫小肠,盘踞在人体的腹腔内,我的本领可大了!我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有食物进来了,有食物进来了。肝脏、胰腺、肠腺(在)开始工作了。
肝脏: 小烧杯(内有液体)我叫肝脏,我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我能分泌胆汁。我分泌出来的胆汁虽然没有消化酶,却能把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间接帮助消化。
胰腺:(小烧杯内有液体)我叫胰腺,位于胃的后方,能分泌胰液,我分泌的胰液是最具消化力的。是因为它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分解脂肪、淀粉、蛋白质等多种物质。
肠腺:(小烧杯内有液体)我叫肠腺,散生在小肠粘膜中,能分泌肠液,于胰液、胆汁共同完成消化作用。
肝脏、 胰腺、肠腺(合): 我们都将液体注入小肠,别不把我们当回事,没有我们的共同作用,人们准得消化不良。
小肠:不错、不错,它们的工作是消化分解食物,我要好好的进行营养物质的吸收。啊!好香啊!好痛快!
大肠: 终于轮到我了,我都快等不及了,我姓大,名肠,叫大肠,我虽然没有小肠长,可我比它粗壮多了。看!我够健美吧。好东西都被小肠吸收走了,我总是捡小肠的剩,将小肠中剩余物质中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吸收走,其它的物质送给下面的臭大将军。
肛门:谁在叫我?谁在叫我?大家好!我是一个很尽职尽责的,不怕脏,不怕臭为人体消化事业不惜牺牲自己名誉的消化器官。食物中不被我兄弟姐妹们所吸收的物质都被我以粪便的形式排除了体外。我是食物消化吸收过程中最后的出口,我的名字,大家都知道吗?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生物知识为基础,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系统与其他物质系统一样,是有层次的、遵循共同的规律;同时,引领学生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方法认识周围纷繁复杂的世界。
设计思路
消化系统如何工作的游戏及课件的设置意在让学生学会合作、自主参与学习。游戏能使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各器官及其作用。课件的演示能使学生全面、整体地认识消化系统工作的过程,对器官有机协调构成系统加深理解。设计(学生吃桔子)实例,并通过分析,意在使学生明确多个系统有同协调构成生物体。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分析,意在使学生将“生物体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层次”的认识理念类推到认识任意客观事物,并通过运用,使学生学会一种思考问题、认识事物的方法。
这节课是以本章生命科学领域的知识为起点进一步与地球宇宙、物质科学的内容整合,初步形成一个跨学科的认识方法,而初一的学生认识水平较低,主要侧重于对现象的观察和认识。因此内安排上要注意基础性、形象性、发展性。特别设计多名同学协作排演的“消化系统如何工作”的短剧。短剧形象生动,不时引发其他同学的呼应和笑声。课堂气氛活跃。进而又用课件再现了消化系统工作的过程,使学生们在愉快宽松的氛围中学习了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作用。并为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结构和层次的理念;并以此认识客观世界”做了水到渠成的铺垫,用两个设问和一个动作演示的分析,使学生突出理解“器官有机协调构成系统,系统有机协调构成人体”。最终,结合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形成思考问题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我在实践中更深入理解了科学课的课程思想,同分科课课程比,它试图超越学科的界限,统筹设计,整体规划,强调了各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联系整合,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环境,根据统一的科学概念、原理和各领域知识之间的联系,来建立开放性的知识体系,便于形成知识的迁移,课堂真正成为创设各种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从中体验学习乐趣,展示成果,学生个性发展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