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朵杏花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6-25 20:2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朵杏花
教材分析:
   本课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篇课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清新流畅,适合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自学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读准本课的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清本文的脉络,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出示投影片(第一自然段第二举、第五自然段第三句,第十六自然段第二句)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1.注意点。
  2.学生用钢笔描红。
 五、布置作业。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2.组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运用各种形式来朗读课文,深入体会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 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
  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第三段,总结全文,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进行片段写作练习。
 一、复习。
  指名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第一、二段。
 二、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三、通读全文,总结课文,指导应用。
  1.自由朗读课文。
  2.从竺可桢爷爷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今后在学习上、生活上准备怎样做?
  学生讨论后回答。
  3.小结。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4.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四、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五、练写片段指导。
  仿照课文第二段,练写片段,题目是《买菜》
  1.读课文第二段,总结这一段中对话集中时记录的形式特征。
  (1)每人说一段话便独立成一个自然段。
  (2)可写提示语,也可不写。
  2.同桌之间分角色练说。
  3.将自己与别人的对话创造性地记录下来注意书写格式。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析疑。
  5.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六、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奇怪)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高兴)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激动)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自豪)地说:“刚才。”
    竺爷爷(半信半疑)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肯定)地说:“是。”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