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8-11-05 23:1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案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吴建微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生都知道生物是能够适应环境的,为了适应环境有各种不同表现。
2.初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的基本含义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 3.激发学生兴趣,并培养学生在观察现象时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练习使用温度计
情感目标: 5.体验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6.体验热爱生命,保护环境资源以及保护生态系统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 重点
1.探究蝎子在沙里藏身的理由,各种生物的适应性
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3.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 难点
沙土加热实验,探究生物适应的理由
三、教学准备
1.CAI课件
2.录象: 昆虫的保护色,中国自然保护区
3. 实验器材:灯,干沙子,温度计2支,烧杯
四、教学安排
课时:1 – 2课时
教学设计:
设疑:提问→实验→讨论、归纳,再设疑→讨论、分析→归纳
五、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六、教学过程
引入:观看录象: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问:看了录象,同学有什么启示呢?
生:动物有保护色;动物植物都能适应环境……
引言: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有动物、植物,它们分别生存在不同的环境中,我们知道,在地球上,生活着许许多多的生物,它们和周围的环境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那么,地球上的生物是如何的多姿多彩,它们又是如何适应它们所生存的环境?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内容。
引出课题: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 讲:许多同学家里可能都种过花,不知大家注意过没有,如果我们把房间里的一盘花移到窗台边,一段时间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讨论回答:花会向一侧弯
问:植物为什么向一侧弯呢?
学生讨论回答:……植物向光性
课件: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植物的向光性”。
师进一步引导:植物还能向肥,向水生长(演示图片)
2、 问:动物又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生:变色龙通过改变自己的颜色来适应环境;蝗虫的体色;……
(1) 动物行为的适应性
演示课件,有趣的现象:白天,沙漠中的蝎子往往要往沙地里钻,把自己藏在数厘米深的沙里。
设疑问:蝎子为什么把自己埋在沙里?
生:蝎子怕光;沙漠表面温度高,躲在沙子深处凉快点;白天蝎子出来可能会被敌人捕杀……
师:接下来我们就用已学过的科学探究的方法来探究一下蝎子为什么把自己埋在沙里。
建立假设:沙子表面温度高,深处温度低,蝎子躲在沙子深处为了避暑。
探究实验:用碘钨灯加热烧杯中的干细沙,过3钟后分别测量它们的表面温度和不同深度的温度。(干细沙是模拟沙漠,碘钨灯模拟太阳光)
明确:实验用具,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记录
(实验需要5钟左右,先开始实验操作,利用中途时间讨论,预测结果,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好记录,同时复习温度计的使用)
收集事实证据:记录沙子表面温度和深处温度。
结论:蝎子的行为原来是为了适应沙漠中环境的变化。
过渡:动物除了通过行为来适应环境外,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适应环境呢?
生:变色龙通过改变自己的颜色来适应环境,
(2) 动物体色的适应性
观看录象:昆虫的保护色
讨论:这些动物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适应环境
学生讨论:保护色、拟态、警戒色
老师介绍动物的“伪装”:
① 演示图片:青蛙、变色龙、白熊、蝗虫、雷鸟等,了解动物的保护色——动物具有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以便捕食或躲避天敌,从而适应环境,称为保护色。
② 演示图片:竹节虫、枯叶蝶等,了解拟态——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
的外形或色斑,与其它生物或环境非常相似的状态,称为拟态。
③ 演示图片:黄蜂、竹叶青、黄釉等,了解警戒色——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通告警告天敌来保护自己,从而适应环境,称为警戒色。
问:你还能举例说说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吗?
如:骆驼,壁虎的爬行,猎豹的奔跑等
小结:植物的向光性,动物的保护色等,都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后而逐渐形成的适应性特征。生物生存总是要适应环境的,虽然它们的方式方法不一样。目前在地球上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以不同的方式适应着环境,也包括我们人类自己。
第二课时
(2)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讲: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少生物,恐怕谁也难以说清,科学家的统计也只能给我
们一个近似的答案(约500万种)。而当今世界的生物物种正在一天天减少却是
确凿无疑的。一直以来,人们在不停的利用各种生物资源,来享受生活、保持
健康和方便生活。地球上每24小时,就有150—200种物种永远告别我们这个
星球。一个物种灭绝不仅对那个物种来说是一个悲剧,对人类来说也是一个悲
剧,而众多物种的灭绝,最终可能造成人类的大悲剧。
1. 生物的多样性
我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居世界第八,北半球第一位,有许多特有的珍稀动物和植物种类。
讨论: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哪些珍稀动物吗?它们现在怎样生活?
学生回答:熊猫、扬子鳄、金丝猴等等
2. 我国珍稀动植物资源
老师简述:
1 珍惜动物:
大熊猫:孑遗动物,习性,外形特征
朱寰鸟:“东方魂宝”,产地,习性,特征
扬子鳄:活化石,产地,习性,特征
② 珍稀植物:
珙桐:鸽子树,特征
银杏:公孙树,千年寿命,白果是种子
水杉:活化石
银杉:“植物中的大熊猫”,活化石
桫椤:唯一幸存的木本蕨类
观看录象:我国珍稀动植物资源丰富,但有些动植物濒临灭绝。
问:你从刚才的录象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讨论:生物资源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环境污染,乱砍乱伐,人类的猎捕......
老师小结:大多数生物的灭绝主要是丧失了栖息地而造成的。
讨论:1. 为了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化,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2. 你知道我国现有哪些自然保护区?
3. 在日常生活中你能为保护动植物资源做些什么?
学生讨论……
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谈感想,给学生渗透保护生物多样化,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使学生了解我国生物资源,体验热爱生命,热爱国家的情感,增强公民的责任感。
3. 保护生物的多样化——可持续性发展
小结: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大自然是和谐的链条,在这个链条上各种生命
环环相扣,一物制约一物,谁也无法独领风骚。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是有一定意义的。如果人类随意地改变自然链条上的某个环节,失去了制约的某种生物,就可能变得疯狂起来,或者使大量的生物灭绝。
因此,维持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化,它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呼吁“善待生物,也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
(三)课堂练习
1. 企鹅背面的黑色与深色海水一致,这种体色属于[ ]
A.拟态 B.保护色 C.警戒色 D.变态
2.下列属于警戒色的是[ ]
A.北极熊的体色与环境 B.蚱蜢与野草的颜色相似
C.杜鹃的卵和别的鸟的卵模样似 D.黄蜂腹部具有黑黄相间的条纹
3.下列哪种动物的体色不属于保护色?[ ]
A.避役(俗称变色龙)随环境改变的体色
B.鲤鱼背部为暗褐色,腹部为白色
C.眼镜蛇颈部竖立时,显露出的眼镜状斑纹
D.蟒的体表所具有的暗淡相间的斑纹
4.西藏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这种与环境适应的现象叫做 [ ]
A.保护色 B.警戒色 C.拟态 D.变异
5.许多种鸟具有保护色,但也难免常被嗅觉发达的兽类所捕食,对此最好的解释为[ ]
A.这些马不适应环境 B.被食的鸟是警惕性不高的
C.适应是绝对的 D.适应具有一定限度和相对性
6.枭蝴蝶翅下有大斑点,其颜色和形状与猫头鹰的眼睛十分相似,能吓退捕食者,采蝴蝶的这种适应现象在生物学上叫( )
A.适应性  B.警戒色  C.保护色  D.拟态
7.水葫芦是一种从国外引进的植物,引入后,很快在部分水域上蔓延,并威胁水中其他生物生存。这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D.生物只能适应环境,不能影响环境
七、 板书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等
2. 动物行为的适应:如蝎子在沙里藏身
3. 动物的“伪装”——保护色、拟态、警戒色
(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 生物的多样性
2. 我国珍稀动植物资源
3. 保护生物的多样化——可持续性发展
八、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请你描述你熟悉的生物1 – 2 种,他们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2.课内作业:课本P82 1 、2 、3题,以及作业本上的作业
3. 课外作业:网上查询珍稀动植物资料,了解它们的分布,数量,目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