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欧洲启蒙思想
一、选择题
1、博马舍(1732—1799)是法国著名剧作家,在其著名作品《费加罗的婚礼》中,剧中出身低微的主人公费加罗为追求爱情质问荒淫的伯爵:“就因为你是个大贵族,你便自以为是个大天才啦!……只凭着门第、钱财、高官、爵位,你便这般得意忘形!其实你何德何能,配有这么多的享受……至于我嘛,本是一个小小的老百姓,混在芸芸众生之中,然而,我为谋生自立施展的手段和显露的见识,比起统治西班牙一百年的还要多。”作品的思想意义在于(
)
A、弘扬人文主义,肯定人生价值
B、呼吁自由平等,宣传理性思想
C、挑战教皇权威,倡导宗教改革
D、树立公平正义,反对贫富分化
2、批判君权神授理论,又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早期启蒙思想家是(
)
A、培根
B、霍布斯
C、洛克
D、孟德斯鸠
3、国家主权高于“人们所能想象到的一切价值和一切意义”、“人所有的一切价值,一切精神的实在只能经由国家而有之”、“个人的最高义务即在安守其职责,作为国家的好公民”。以上文字体现了(
)
A、霍布斯的国家学说
B、洛克的分权思想
C、孟德斯鸠法学理论
D、卢梭人民主权论
4、“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如不得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于这种状态之外,使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这是17世纪英国的一位思想家的言论。这位思想家是(
)
A、洛克
B、恩格斯
C、伏尔泰
D、卢梭
5、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义务的议事机构,其二为行政机构部分……其三为审判技能。”在这一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
A、洛克
B、孟德斯鸠
C、伏尔泰
D、卢梭
6、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他们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民主共和
D、主权在民
7、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及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服从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
A、君主立宪的观点
B、三权分立的学说C、社会契约的理念D、天赋人权的思想
8、有人用英国格言“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来形容资产阶级民主宪政的特点,其强调的核心问题是(
)
A、魔鬼与圣人的区别
B、民主与宪政的关系
C、魔鬼与圣人的数量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二、非选择题
1789年的法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历史学家称之为“大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革命爆发前,西哀耶斯发表了被誉为“圣经”般的小册子《什么是第三等级?》。在书中,他呐喊道:“第三等级是什么?是一切。”
(1)西哀耶斯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呐喊?(2分)
材料二: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当路易十六的臣下向他报告这一事件时,国王吃惊地问道:“这不是造反吗?”臣下回答道:“不,陛下,这是一场革命。”
(2)为什么说这是“革命”?(3分)
材料三: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
(3)为什么说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A
4、A
5、B
6、D
7、C
8、D
二、非选择题
(1)第三等级深受压迫,没有社会地位;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权利,改变现状。发展资本主义。
(2)攻占了象征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或推翻封建专制统治;资产阶级要求掌握政权,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3)他们是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他们的思想是反对教会和封建专制,要求自由民主;他们的思想推动法国革命的到来。
攻占巴士底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