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 认识音频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是河南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第一章《多媒体素材的获取与加工》第5节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使用正确的方式获取数字化音频信息,并能够对获取的音频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表达和交流。同时把提升本部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体验音乐在信息表达交流中的独特魅力。【学情分析】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信息技术能力,同时本节课又是一节实践课,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能够恰当的进行教学设计,学生一定会在教师指导下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学目标】1、了解音频信息获取方式与录制过程2、熟练使用录音机进行声音编辑。3、体验音频信息在表达、交流中的运用效果。【重难点】重点:掌握声音采集、编辑和合成的一般方法。难点:高质量地采集声音【教法学法】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探究法其中任务驱动法主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组织方法,以一个总的任务贯穿其中。而探究法用在具体的问题分析上,如让学生自主探究:这个作品中包含了哪些元素?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室,投影屏幕课前准备1、整理关于音频的相关知识材料2、准备音频素材,如音频范例、背景音乐等3、准备采集音频的工具教学过程一、获取音乐的方式有哪些?二、介绍音乐的不同格式的优缺点,体会不同格式的音质不同。三、完成音频作品,要求如下:1、主题:我想说(形式不限,可以说话,可以唱歌,可以朗诵···)2、包含元素:你自己的声音、背景音乐3、整体和谐、统一设计思路:提出总体学习任务,并给出清楚明确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给学生发挥的空间,满足个性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1、采集自己的声音并保存2、选择音频制作工具3、选择背景音乐4、加工制作设计思路:学生不应该只是在教师的提示下,机械的重复各种操作,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他们自己的主动思考,在学会知识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这个环节也是对本节课的整体规划。1、采集声音利用录音机对全班学生的声音进行采集学生课前浏览过关于音频采集的知识,可以了解到常见的数字化音频采集方式包括以下三 种:(1)计算机上的软件录制声音(2)带有录音功能的MP3进行录音(3)专业的录音设备进行录音2、拓展学习介绍不同音频软件进行学习(1)欣赏高质量的音频采集素材,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2)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尽可能提高音频采集的质量设计思路:及时根据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给予知识性帮助,让学生知道,高质量的音频采集效果是怎样的,我们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做到最好。这个环节主要是为学生以后的后续学习提供支持,本节课不再重新采集音频。教师进行简单的示范演示打开音频文件——去除不需要的内容——提高音量——增加淡入淡出效果——添加背景音乐——保存教学反思本课中,教师的作用是引领、帮助和指导,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和实践为主,虽然学生的操作还很生疏。但是,就整个学习过程而言,学生能够认真学习,能够知道如何对音频进行初步的加工和合成。成功之处:1、以学生为中心安排教学(1)给学生做的时间,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时间自己操作,减少教师的讲解和演示(2)给学生想的空间,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音频作品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背景音乐、合成方式,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他们的创造力。2、情境的创设实现引起注意,激发动机、促进迁移的功能。通过播放音频,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创作动机,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音频作品由哪些部分组成。不足之处:1、由于硬件关系,本节课的没有进行全体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2、在录歌以及操作中部分学生有点放不开。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