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06 08:5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且介亭杂文》周树人豫才浙江绍兴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者简介毛泽东称“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立论、驳论驳论:用正确的观点披露或驳斥 错误的观点,从而进一步阐明和确立正确的观点。1、论证方式一、驳论文知识一、驳论文知识2 、驳论方法 (1)、驳论点法直接驳间接驳(2)、驳论据法(3)、驳论证法3、批驳方式先破后立、边破边立、先立后破4、驳论文写作思路 树靶子 打靶子 摆敌论
论点 驳敌论
论证 立观点 证明自己
观点 不像一般的议论文那样地说理,而是用文艺性的笔调,形象化手法来议论说理。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特点:
1、篇幅短小,取材广泛。
2、敏锐迅速,泼辣犀利,战斗性强。
(像匕首、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血路)
3、冷嘲热讽、幽默风趣。
4、说理生动、议论生动。杂文: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
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
然向沈阳进攻,蒋介石下令不许抵
抗,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不到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就占领了我东北三省。而“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多次向国联申诉,要求制止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但国联采取了袒护日本的立场,哀求国联无效后,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求神拜佛,怀古伤今。有些甚至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针对上述情况,鲁迅为了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写下了这样一篇文章——时代背景 词语解释①怀古伤今:
②慨叹:
③诓( )骗:
④渺茫:
⑤前仆后继:
⑥为民请命:
⑦省(xǐng)悟:
⑧玄虚之至:
⑨自欺欺人: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今天的现实。
有所感触而叹息。欺骗。本课是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前面的人倒下去,后面的人继续跟上来,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Kuāng 代表人民的利益,替人民说话。醒悟,觉醒。玄妙空虚到了极点。玄虚,空虚,不真实。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1— 5)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2、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3、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一)驳: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二)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6——9)精读课文,讨论交流第一部分:1、作者开篇树立的靶子是什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2、支持这个错误观点的论据是什么?3、面对靶子,作者是如何直接”打靶子”的?1自夸“地大物博”信“地”
信“物‘不是自信2望“国联”信他也不是自信3求神佛自欺更不是自信失掉他信力发展自欺力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偷换概念4、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文中反复承认“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与后文的批判有什么关系?先确认敌论据的真实性,但这真实的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为后文的驳论证奠定基础。☆揣摩第1段话,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不能。“总”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洋洋自得、自我炫耀的样子;“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形象,仰人鼻息之状跃然纸上;“一味”则是深陷而不能自拔,沉迷于其中顽固不化的样子。这三个副词准确地写出了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极富讽刺意味。5、提问:文中“他信力”“自欺力”加引号起什么作用 起讽刺否定的作用。 6、提问:“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这里的“新生路”指什么? 新生路指相信自己的力量,号召全国民众团结起来抗日救亡。 仿拟的修辞手法因为这部分文字道出了“求神拜佛”的实质,展示了作者无私无畏的精神。7、第四段有一部分加点的文字,国民党检查管曾删掉这段文字,想想为什么被删去?这段文字有何作用?精读课文,讨论交流第二部分:一、品读6——8段。1、作者自己的论点是什么?提出哪些论据来加以论证的?2、采用怎样的论证方法?
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论据:有过去和现在的事实为证
(从古至今都有满怀自信的“中国的脊梁”)
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列举事实证明 ,热情歌颂从古到今有自信力的“中国的脊梁”,从而彻底驳倒对方。(这是间接反驳)3、文中“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 你是如何理解的?能不能举例说明?作者强调他们在当时和现在有什么实际意义?指默默无闻、努力工作的广大劳动人民。
如毕升、祖冲之、李时珍、詹天佑等人指那些不怕牺牲、不计得失、忠于祖国的人。
如岳飞、文天祥、戚继光、林则徐等人指同情人民,为人民鸣不平、伸张正义的人。
如屈原、关汉卿、海瑞等人指历尽艰辛、英勇献身、追求真理的人。
如商鞅、谭嗣同、玄奘、法显等人“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4、提问:作者为什么赞扬他们“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是比喻的说法。指“脚踏实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这些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是中国的主流,是中国的希望。 ☆联系背景,说说文中“这一类的人们”指的是谁? 指坚持抗战和民族解放的人们。 5、这一类没有失掉自信心的人现状如何? (l)从人数上看:何尝少呢? (2)从特征上看: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地战斗。 (3)从处境上看: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这句话批驳敌论证的什么毛病? 批驳敌论证以偏概全的毛病。 结 论阅读最后一段,思考:1、本文的结论是什么?2、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要看地底下
作用:照应题目,作出回答1、“状元宰相”指什么?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2 、“地底下”指什么?美化伪装,欺骗宣传。3、“脂粉”的意思是什么?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4 、“筋骨和脊梁”比喻什么?指变革社会的积极力量 . 因为它来自民众,故称“地底下”,在当时,这股力量指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力量。体会比喻义作者写作思路 树靶子 打靶子 立观点 摆出敌
论点 驳斥敌
论证 证明自己
观点 归结论(一)摆敌论点论据
(1—2)论据论点两年前:不 久:现 在: 自夸“地大物博”希望国联求神拜佛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二)反驳直接反驳
(3—5)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间接反驳
(6—8) 论点 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论据古今埋头苦干的人有确信, 不自欺 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前仆后继的战斗舍身求法的人文章结构内容 (三)结论: (9)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看地底下脊 梁 本文义正辞严地批判了当时对抗日前途悲观的亡国论调,驳斥了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走狗文人诬蔑中国人民失掉自信力的无耻谰言,表达了作者对中国革命前途的信心。文章主题1、鲁迅为什么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自主、合作与探究只有称得上“脊梁”的人才算是真正意义的中国人,为人民着想,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永远也不会失掉自信力。评价中国人应该去评价这部分人,在当时只有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的抗日军民才能算是“中国的脊梁”,而不是开头提到的哪些拓


伸历史新时期,我们应该怎样做好“中国的脊梁”?我们作为中学生,应当扩大知识面,深入了解从古到今具有民族气节的英雄人物事迹,在伟大精神熏陶下塑造心灵,并且不断丰富知识,增长才干等。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2、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了失信力了.3、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4、中国人现在是发展着“自欺力”所有中国人有人: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御用的文人中国人:全体中国人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的文人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的文人品读语句,辨析下列加色词语的含义5、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
人的脂粉所诓骗6、这就是中国的“脊梁”7、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的中国人少数顽固分子之外的中国人民脂粉指美化伪装,欺骗宣传。指脚踏实地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御用的文人8、要自己去看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1、完成课后的“思考与练习”。 布置 作业 ①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2、运用事实和道理论证驳斥以下论点②读书不如经商 打麻将益智再见!3、在和平年代我们应当怎样去爱国?课后去设计一个以“爱国”为主题班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