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16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16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2-05 20:1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明朝三部科学巨著,指导学生对课本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

标要

了解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的概况;掌握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基本情况;明朝古典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

时目

1课时

桥突

通过出示材料、学生讨论探究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多媒体课件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及过程
群体智慧设计
个性化批注
新课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中国的最后的科技、文艺辉煌——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二.感知求疑1.学生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巨著作者内容地位《本草纲目》李时珍全书190多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
000多个;还附有1
100多幅药物形态图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天工开物》宋应星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农政全书》徐光启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明长城和北京城(一)明长城1.朗读课文(79页“明朝建立以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这段文字)2.抢答问题:长城修筑的目的和起止点?答案提示:(1)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2)起止地点: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3.学生读教材回答问题修筑长城的影响提示: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二)北京城1.图片展示朗读课文(80页“明朝北京城……”到“皇家建筑群”两段文字),提问:营建紫禁城的基本情况。答案提示:明朝的北京城是明成祖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小说和戏剧
1.学生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书名作者
特点《三国演义》罗贯中描写了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战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施耐庵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西游记》吴承恩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歌颂了孙悟空的正义精神和反抗精神2.读教材简短的介绍:明代戏剧的代表作的基本概况。答案提示:汤显祖的《牡丹亭》,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三、课堂总结通过学习明清的建筑和科学技术,我们感知到明清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大体出于领先地位,然而没落的封建制度和至高无上的皇权思想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导致了中国的落后,一直延续到鸦片战争的爆发。这段科技发展史值得反思。四.巩固练习完成基训的练习题
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掌握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宋应
星与《天工开物》,知道徐光启与《农政全书》。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
了解在我国明朝时期,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
展。①通过对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的学习了解,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无比的创造力,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②通过对三位科学家刻苦钻研、勤奋好学、不甘平庸、敢于进取精神的学习,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使自己的努力付诸于行动。③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三国
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得出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了解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学反思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大体处于领先地位。然而,一群怀揣着理想,几十年如一日的反复研究写成著作的学者们,在当时既不受世人的重视,更遑论受当政者的青睐了。通过材料的分析学生会感受到科学工作者落寞的背影,更认识到没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科技发展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