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上第一章 星空巡礼[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第一章 星空巡礼[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12-08 00:32:00

文档简介

科学华师大版第一册第1章第3节
最近的恒星——太阳
慈溪市三北中学 周冠军 ()
[设计意图]
突出新科学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
【教学目标】:
1. 了解太阳的大小、温度、能量和表面活动。
2. 了解太阳与地球和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3. 了解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变革和发展。
【方法与过程】学生收集有关太阳文字、图片、动画、影视材料。鼓励学生试写科幻故事,并找机会展示学生的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太阳活动类型、周期及对地球的影响
难点:太阳活动的物理现象
【教学手段】教师引导,辅助多媒体课件,学生积极参与,探讨
【教学过程设计】
目标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万物生长靠太阳”。“地球的热量源泉是太阳”。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描述太阳。太阳由什么所组成的?离地球有多远?对人类的影响有那些?这就是本节课要学的内容。 描述对太阳的感受。
太阳概述 1.出示太空拍摄的太阳照片。引导学生用一段话描述对太阳的新感受。2.归纳:据科学研究,太阳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普通恒星。3.介绍太阳概况:(1)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2)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是地球的109倍)(3)表面温度约6000摄氏度。(4)中心温度达1500万摄氏度。(5)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叙说对太阳的新感受。计算太阳光到达地球的时间。
太阳大气的外部结构及太阳的活动 引导学生读太阳的剖面图。 介绍太阳大气层结构特征与太阳活动:从里——外1.亮度、密度减小厚度增大温度升高。2.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珥;日冕——太阳风。 3.归纳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为:黑子和耀斑 读图活动笔记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引导学生读太阳黑子的数量变化图。归纳: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2.列举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事例:(1)扰乱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2)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3)南北极地区形成极光。(4)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人类的生活。(5)太阳活动危及星际航行。3.播放太阳活动的影像资料。 讨论归纳提高对太阳活动的认识。
日心说与地心说 简单介绍哥白尼的生平和他的日心说 课后阅读并调查有关哥白尼和日心说的资料
小结( 最近的恒星-----太阳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要了解以下问题
1、 太阳有多大?离地球多远?太阳为什么会给我们送来光明和温暖呢?
2、 它的表面结构怎样?它的表面如何活动?
3、 要是失去了太阳,我们的世界将会怎样呢?
4、 太阳是不是宇宙的中心?
一、听音乐,欣赏太阳!
二、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是一个燃烧着的庞大 球(填“气体”或“固体”或“液体”),每秒放出 焦耳能量,这种能量叫 ,但到达地球的只有 (填“一小部分”或“大部分”或“一半”),给我们送来光明和温暖
2、自编后羿射日的故事。
3、太阳的质量是地球的 倍,它的半径将近 Km,体积是地球的 倍。
事实上,太阳系99.8%的质量都集中在太阳上
4、日地之间相距约 Km ,算一算太阳光到达地球需 秒钟?(光在宇宙中每秒可以走3×105Km)。若乘坐350 Km/h的宇宙飞船日夜不停的向太阳飞去,至少需 年才能到达。
5、想一想:太阳能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三、太阳活动的方式
1、太阳表面结构从内到外依此为 、色球层、日冕层。我们平时看到的就是
,其温度约为 ℃。另外两层在日食时可以看到。
2、太阳表面活动方式
(1)日珥:发生在 层
(2)太阳黑子:发生在 层,黑子的多少,标志太阳活动的强弱
3、听有关太阳黑子的录像,回答下列问题。
(1)用 可以清楚的看到太阳黑子。
(2)黑子数出现最多的年份称为黑子 (或峰年)。
(3)太阳黑子周期平均为 年
四、想一想:太阳在恒星世界里,不论亮度、大小都是那么的普通,但是,由于它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因此,对于地球和人类而言,太阳的重要性是其他恒星无法比拟的,想一想,若没有了太阳,地球将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五、自学:比较两大学说的创立和发展。告诉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科学观?
1、填表
地心说 日心说
创立者
主张
时间
2、比较两大学说的创立和发展告诉我们科学发展的道路是 的(填“曲折”或“笔直”)
科学的发展变化是 (填“无止境的”或“有止境的”)
六、作业:作业本和方法丛书中相应的练习。科学华师大版第一册第1章第1节
观天认星
慈溪市掌起中学 虞国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观天认星》
教学目标:
1. 科研课题与技能目标
(1) 了解星空的视运动及其变化现象
(2) 学会辨认恒星和行星
(3) 通过使用星图及实际观测了解四季星空
(4) 使用星图和望远镜认识若干著名的恒星和星座
2. 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树立自信心,使之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形成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的良好的独立思维习惯,积极参与科学问题的讨论,并勇于发表或交流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
实地观察星空变化,学会辨认恒星和行星
教学难点:
使用星图及实际观测了解四季星空
教学方法:
通过探究、合作、交流方式导入新课内容
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程应突出体现探究、合作与交流,使科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在科学知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使学生的科学学习内容富有趣味性,实用性。本教案的设计力图能很好地完成以上科学教育理念。
1. 看一看:让学生看一看同一天空不同时间里星空图样是不是相同;看一看不同的季节,在同一时刻站在同一空地上,星空图样是不是相同?
2. 议一议:根据观察,交流一下星空是不是静止不动的,星空中出现的星星是不是随春夏秋冬的交替而变化。
3. 辨一辨:根据观察,辨别恒星和行星。
4. 读一读:通过多媒体有关资料,星空划分的历史及四季星空。
5. 动一动:使用星图和望远镜认识几个最重要的恒星和星夜。
教学用具:
多媒体、小型天文望远镜
第一课时 课内:看星图认星星
教学过程:
1. 星空的变化
(1) 课前让学生自己去观测天空
(a) 晴朗的夏天夜晚,站在灯光暗弱的空地上,连续观测星空数小时,你所见到的星空图样是不是相同的呢?
(b) 问家长,在不同的季节,在同一时刻站在同一空地上,所见到的星空图样是不是相同的呢?
(2) 课前让学生通过看星空,问家长后,你知道“日月如梭,斗转星移”指的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讨论后,得出下列结论:
(a) 巨大的天穹象一个球(天体),星星都好像镶嵌在上面
(b) 星星都不会动,浩瀚的天空在绕一根轴自东向西地旋转着,星辰东升西落,这就是星移。
(c) 一场空中有一颗星星的位置几乎不变,这就是北极星。古人说:夜间朝着象饮水瓢(勺子)的星座柄端的那颗星走就可以走到北方,这颗星指的就是北极星。
(d) 人们早已发现,在不同季节晚上的同一时刻观看星空,发现星空中出现的星星随春夏秋冬的交替而变化,称为四季星空。
教师出示多媒体:(1)星空转动(coolsky软件)(2)四季星图(baidu网站,搜索四季星空图),结合多媒体显示及书本图片,讲授星空的二大变化——斗转星移。
2. 恒星和行星:
(1) 人们在观测星空时,发现星空在不断地变换着它的图样,星星各不相同,但星空中绝大多数星星不同的相对位置似乎总是保持不变,这些星星称为恒星(star)。
(2) 让学生根据平时所看到过的资料,相互合作讨论一下,恒星有什么明显的特征。
恒星的特征:相互之间位置几乎不变,发光发热。
通过阅读书本,让学生了解“几乎不变”中“几乎”的含义是指什么,实际上恒星并非静止不动,只是由于它们距离地球太遥远,不借助于特殊的天文仪器,人们很难发现它们在星空中的位置变化。
(3) 同学们有时仔细观察星空,就会发现,有几颗亮晶晶的星星却每晚改变着自己的位置,在天空中穿行,它们 就是行星。
让学生根据平时观察和看到过的资料,相互合作讨论一下,行星有什么特征?(教师可在Baidu搜索行星资料,介绍给讨论的学生查看)。行星的特征,相对于恒星的位置时刻改变,不发光、热。
(4) 除了肉眼能看到的6000多颗像太阳这样的恒星之外,人们用肉眼只能看到五颗亮行星:中国五行——金木水火土。
3. 星图和星座:
(1) 把观察到的星空图像描绘下来——星图
(2) 多媒体显示古今中外的天文学家,通过长期的观测,根据星星在天空中的位置绘制了许多星图(star map)
(3) 多媒体显示四季星图。说明在中国古代把星星分成28星宿,在现代国际天文学上把整个天空的星星划分成88个组,并以动物命名,称为星座。星图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4) 找星座、看特征:
(a) 大熊星座:勺子、尾巴下垂 (b)小熊星座:勺子、尾巴上翘
(c)仙后座:皇冠(W) (d) 天鹰座:展翅的雄鹰(风筝)
(e) 天鹅座:飞翔的天鹅(斜十字) (f) 天琴座:竖琴(方形)
(g) 猪户座:开步张弓(H形)
(5)找一找几颗恒星:
北极星——小熊星座,四季星图中小熊星座的变化情况。
北斗七星——大熊星座,四季星图中大熊星座的变化情况,半柄的指向与四季变化情况有什么联系。
织女星——天琴座
牛郎星——天鹰座
4. 阅读“北斗七星和北极星”
5. 利用晚上去寻找一下北极星,以北斗七星的斗口一侧的两颗星作为指针,用一打假想的线把它们连接起来,并且再沿斗方向延长十倍,就可能找到北极星。
6. 课堂作业:
(1) 星空移动及四季星图
(2) 恒星、行星的特征
(3) 星图及星座的划分
第二课时 活动与实验指导
1.第一个活动:按星图认星星
活动目的:
(1)了解什么是星图以及如何看星图。
(2)在星图上辨认出北斗七星,北极星。
(3)在星图上了解恒星在天空中的图样结构一一 星座,并在星图上找出大熊座,小熊座和猎户座等四季著名星座。
活动步骤: -
(1)寻找北极星:教材中的图1.1.2和图1.1.3给出了八幅星图。图中给出了北纬15度所看到的四季星空,它可以满足我国南北方大部分地区的观测需要,但对于我国北部纬度较高地区的观测者,可能看不到靠近地平线的星座。图中,圆圈代表地平圈,东南西北方向直接标在圆圈四周,圆圈中心代表观测者的天顶,每个星座都标有中文名字。民间流传的认星歌说:"认星先从北斗来,由北往西再展开。"因此,先从认识春季星图的北斗七星开始,再用下面的四季星图逐步指导学生看图认星.
春季星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北方天空的大熊星座,它主要由七颗亮星组成一个勺子形状,就像我国古人盛酒的用具"斗",故称为北斗七星。其中四颗星组成斗勺,三颗星组成斗柄。引出了北斗七星,就是找到了大熊座。
为了在四季星图上认识北斗七星,首先要求学生利用春季星图找到北斗七星,然后再指导学生在夏、秋、冬三季星图上分别找出北斗七星,并把四季的北斗七星图勾画出来,与下面的古籍记载相比较:
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
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但是,必须向学生强调指出,此说法只适用于北半球的观测者。
将四季星图与教材中图1.1.3的星图1相比较,顺着北斗七星斗口的两颗亮星联线的延长线(大约为两星联线的5倍距离处),很容易找到北极星和小熊座。北极星是小熊座中最亮的恒星,它总在北方天空,离北天极I。左有。黑夜里找到北极星,就可确定南北方向。
夏季星空中最适宜观测的星座之一是小熊座。夏夜,当我们的视线向北方看去,会发现小熊座里有七颗星排成一个"小北斗",其中斗柄端点的那颗亮星就是北极星。因此,先指导学生在夏季星图中找到小熊座和北极星,而后,再要求学生自己在其他三个星图中找出小熊座和北极星。
猎户座是冬季星空中最容易辨认的星座,其中四颗亮星组成四边形,四边形的中央横排着三颗星,这就是民间所说的"三星"。另外,在三星的下方竖着三颗差不多连在一起的星,它们的中间看起来模糊不清,那就是著名的猎户座大星云。据此,可以引导学生在冬季星图上找到猎户星座。
(2)教你认星座:在图1.1.3中给出了5幅星座图,其中星图2-5是春夏秋冬四季星空中的主要星座和亮星。在晴朗的夜晚,可以组织学生到远离城市灯光的郊外去,站在空地上,面朝南方,向头顶方向观察,就可以指导学生辨认相应季节的主要星座。
由于户外观察受天气、场地和安全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我们还在教材内加入了在室内辨认星座的活动。这个活动的材料和步骤都比较简便,可组织学生按教材上的方法逐步进行。活动中的注意事项有两点:
(1)所用的手电筒光线除透过所戳的洞外,其余地方要密封好,不要漏光,所用的教室(或
房间)遮光性要好,不要太亮。
(2)图1.1.3中的星图方向与图1.1.2中的星图方向一致,因此活动中所制的星座图片和粘贴在电筒上的星座的南北方向不要搞反了。
2.第二个活动:小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
活动目的:
(1)了解小型天文望远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学习使用小型天文望远镜观测著名的恒星。
活动步骤:
(I)由于各学校选购的望远镜型号各不相同,因此要求教师在安装使用前仔细阅读望远镜所附的说明书。
(2)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步骤和方法,组装和调试望远镜。在预备知识中,我们己介绍过,一般天文望远镜主要有地平式和赤道式两种。对于地平式望远镜,调试时一定要使望远镜的地平轴与当地的地平面一致。通常所用的小型望远镜大都是地平式装置,调试时,必须注意使望远镜的支架安装在接近水平的地面上,寻星镜的光轴应与主光轴平行。在调试前,仔细阅读使用指南和参考教材图1.1.12。
(3)使用望远镜观测亮恒星和星座的方法步骤,已在教材中列出,可指导学生按照教材要求进行活动,并随时检查和调整望远镜中的星象位置。
(4)要求学生记录所观测的亮星(如北斗七星、北极星等)的大致方位,以定出星象在天球上的位置。保存并积累这些资料,便于今后进行比较。
注意事项:
活动结束后要拆卸好望远镜的组件,并妥为保存。特别要向学生指出:在安装或拆卸望远镜时,一定要做到轻拿轻放,慢而准确,避免发生碰撞,确保安全。
PAGE
1华师大版科学第一册第1章第5节教案
太阳系小天体
慈溪市凤湖中学 华迎春
课题 第一章第5节  太阳系小天体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行星的发现及其性质。2.了解彗星的构成和特征,认识哈雷彗星。3.了解流星和陨星,知道小行星和陨星对地球的撞击。4.培养学生破除迷信、崇尚科学。
重点难点 太阳系小天体的组成及其基本特征、运动规律。
课程资源准备开发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资料的收集、查找。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多媒体展示:太阳系组成及其运动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与卫星,请大家对照图片,说出九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的排列顺序。学生看图,思考,回答。那么,除了前面已学过的天体外,还有没有其他天体存在?它们是哪些天体?其实,在太阳系中除了九大行星之外,还存在许多小天体,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它们吧。(二)讲授新课板书:&5 太阳系小天体1.小行星(1)看一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太阳系全图、小行星的图片以及课本P51两副图片。(2)读一读:结合四副图片,请同学们细细阅读课文P51—53,多媒体展示任务。① 小行星和大行星有什么相同点? ② 小行星和大行星有什么不同点? ③ 小行星是如何命名的?④ 第一颗小行星和“中华”小行星的发现情况?⑤ 中国科学家在小行星研究中有哪些贡献?我们应该向科学家学习哪些优秀品质?(3)比一比:分组讨论。看哪个小组归纳的好。根据学生的回答作一定的补充,比如小行星的大小、形状、成份,小行星是怎样产生的等知识。2.彗星彗星好像是位形象怪异的不速之客,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这个尾巴模糊糊的,像一个扫帚,因此它也被称为扫帚星。在历史上,人们常把它的出现看成是某种不祥之兆,彗星真的是颗灾星吗?事实并非如此,其实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这种特异的天象还是有规律的。(1)概念:拖着尾巴的星星(2)组成: 彗核:是冰物质,包括(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成的冰)形成的大冰球。 彗发:靠近太阳时,彗核的冰物质受热而部分汽化。 彗尾:受太阳风的吹拂,彗发中的部分被吹成彗尾。(3)彗星运动:绕太阳自东向西转,(画图关键是彗尾的朝向始终背对着太阳),遇到太阳风,离太阳越近,彗尾越强。也就是说,扫帚尾巴越明显,说明太阳风越强,说明太阳活动越频繁(黑子数量多),旱涝灾害严重。(4)彗星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大小和形态是随其离太阳的距离而变化的,不象其它天体那样有着固定的大小。(5)哈雷慧星:介绍我国是最早记录和观测彗星的国家。请学生阅读哈雷慧星小资料和视图,并提问:①哈雷慧星多长时间回归一次?(76年)②下一次回归大概是什么时间?(2052年)3.流星大家见过流星吗?你是否曾对着流星许过愿呢? 当流星划破夜空时,是否真的预示着有一个人离开了这个世界?其实,流星和彗星一样都是普通的天文现象。展示:狮子座流星雨请学生阅读,思考,回答。什么是流星体?什么是流星?什么是陨星? (1)流星体:在太阳引力束缚下绕日运动的微小星体。(2)流星:有些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时摩擦生热,产生一划而过的发光现象。(3)陨星:较大的流星体未燃烧完而落到地面的部分。陨石和陨铁:陨星中,主要由石质构成的叫陨石;主要由铁质构成的叫陨铁。 (三)小结本节通过学习了太阳系小天体小行星、彗星和流星的特征及其运动规律,帮助我们了解了一些基本的自然现象,培养了我们破除迷信,崇尚科学的思想。 (四)思考与讨论恐龙灭绝的原因可能是什么?2.如果彗星和小行星撞击地球,将会出现什么景象?⒊ 我们有哪些办法能防范这些天外来客的袭击?科学华师大版第一册第1章第2节
银河系
慈溪市三北中学 周冠军 ()
【设计意图】:本节教材侧重介绍银河系的基本情况,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培养学生形成强大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整个教学过程联系人类探索宇宙以及我们自身生活的影响实际,突出了新课程的教育思想。
【教学目标】:
了解银河系的构成、大小与形状。
了解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地位。
了解银河系以及河外星系在宇宙中的地位
认识宇宙的无限,培养正确的宇宙观
[方法与过程]
通过查资料、读图讨论
[教学重点、难点]
银河系的大小 天文单位与光年的换算
[教学手段]
师生共同参与讨论、讲解;
【教学过程设计】
目标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在夏末、秋初的晴朗夜晚,你到空旷的场地上去遥望星空,就会看到一条淡淡的光带从东北向南横贯天穹,宛如奔腾的河流一泻千力。这真的是天空中银色的河吗?? 描述对夜晚星空的感受
银河系的组成 课件展示 美丽的银河讲述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回忆和讨论是否看到过银河
银河系的形状 1.出示银河系的照片。引导学生用一段话描述对银河的新感受。2.介绍银河系图象正面形状侧面形状 叙说对银河的新感受。
银河系的大小 着重介绍天文学上常用的距离量单位 介绍银河系的质量、年龄和自转引导学生在银河系的正面和侧面寻找太阳讲解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天文单位与光年的换算在银河系中寻找太阳笔记
河外星系 介绍河外星系的概念银河系在宇宙中的地位宇宙的无限和浩瀚 讨论归纳提高对河外星系的认识。
小结
PAGE
1科学华师大版第一册第1章第4节
课 题 1.1.4行星与卫星 课时 1-1 范市中学 方梅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系的总体构成。(2)了解九大行星及其卫星的概况和运动特性。
重点难点分析 对九大行星和卫星的了解。
教法 启发引导、观察、综合
学法 观察、活动、比较、综合、归纳、合作交流
教具 多媒体
预 设 学 预 设
引入:(1)太阳系是否只有太阳?(2)行星和恒星的区别? 新课:太阳系是由太阳连同绕它旋转的九大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以及万千小天体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太阳位于这个家族的中心,太阳系的最大范围约可延伸到1光年以外。(强调一下行星与卫星的不同)二、行星与卫星(一)对照图1.4.1和小资料,回答以下问题九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排列顺序?九大行星的分类?九大行星的分类特征?九大行星按质量从大到小排列顺序?太阳系中没有卫星的行星?太阳系卫星最多的行星?有多少颗?太阳系中共有多少颗卫星?有光环的行星有哪些?光环最美丽的行星是哪个?光环是由什么组成的?表面有大红斑的行星是哪个?肉眼能看到最亮的行星?有白色的极冠和纵横交叉的“运河”的是哪颗行星?除了天然卫星外,天空中有没有其他的卫星。(二)(多媒体)介绍九大行星和卫星(重点介绍金星、红星、木星、土星)(三)九大行星的共同特征 卫星的共同特征板书:1.1.4行星与卫星一、太阳系行星与卫星作业:自制太阳系示意模型作业本A方法指导丛书 还有行星、卫星、彗星等。恒星:能自己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行星:本身不发光不发热。学生总结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属于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属于类木行星学生作答、总结类地行星:距离太阳较近,体积、质量均教小,卫星数目少或者无,无光环。类木行星:距离太阳较远,除冥王星外,体积、质量均较大,卫星数目较多,有光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和冥王星。水星和金星土星(23颗)66颗木星、土星、天王星土星学生有很多答案,(小石块和小冰块)木星金星(启明星)火星人造卫星学生加深印象总结:(1)形状都接近于球形;(2)自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发亮;(3)都在不停地自转,同时还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4)除了水星和金星外,其它行星都有数量不等的卫星。总结:(1)卫星自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发亮;(2)大多数卫星也像大行星一样在近圆形的椭圆形轨道上绕着各自的主行星旋转。学生小结科学华师大版第一册第1章第3节教案
最近的恒星——太阳
慈溪市观海卫中学 李稳庆
【教学构思】
整节课自始至终体现出交流、合作、探究的精神。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猜想、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构建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探究课题】
●新课标下,教师如何真正实现角色的转变?
●教学中,如何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情感目标】
●爱国主义精神的渗透
●亲近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意识
【教学步骤】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师] 今天来了这么多老师听课,大家都有点紧张,轻松一下,听个故事吧!
播放Flash《大话东游》 (注: 两小儿辩日的改编版)
★设计意图 故事对七年级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通过故事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故事中设计了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走入新课。
2、 场景中认识太阳
场景1 [师] 2400年前小朋友提出了如此深奥地问题,你能提出有关太阳的哪些问题呢?
[生] (1)太阳活了多少年?还能活多少年?
(2)太阳为什么会燃烧?会不会停止燃烧?
(3)太阳的温度有多高?
(4)太阳有多大?又有多重?
(5)太阳离我们有多远?
(6)太阳是恒星还是行星?
●●●●●●
       ★设计意图 充分锻炼学生提问的能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创造一个学生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板书 太阳--------离我们最近的恒星
1 能自己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场景2 [师] 畅想我国能否直接发射神舟X号测量早晨、中午时太阳离地球的距离呢?为什么?
[生] (1)太阳温度太高无法靠近
(2)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太遥远
(3)太阳能巨大,辐射太强
★设计意图 在学生对有关太阳常识的掌握基础上,拓展学生视野。通过分析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板书 2、太阳的表面叫光球,光球的温度约6000℃
3、日地平均距离是1.496χ10⒏km
4、太阳向外发出巨大的能量,每秒钟发出的总能量3.86ⅹ10⒉⒍ 焦
场景3 [师] 古代就有一个伟大梦想的人-------夸父
播放Flash《夸父追日》
[师] 夸父跨跃时空,今天来到慈溪,借他一辆轿车。
算一算:假设夸父开轿车以100Km/h的速度奔向太阳需 年才能到达?
[师] 太阳与地球遥遥相望,简介《大话东游》中有关太阳与地球在早晨、中午的距离关系及其大小、温度有差异的原因。
场景4 [师] (据课件)这是假想中的天平,据该图你发现太阳、地球之间哪些量不同?
[生] (1)质量
(2)体积
赛一赛:第一组:右盘中放入多少个“地球”才能使天平平衡?
第二组:有多少个“地球”大的泥团能捏成太阳大的球体?
∽板书: 5、太阳的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
6、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动手计算能力,培养科学素养,通过比赛建立竟争意识。
3、 探究中了解太阳
探究 1 展示课件:
[师] 你认为以上太阳的照片与你平时看到的太阳有什么最大的不同呢?
[生](1)喷火焰
(2)中间发黑
∽板书 太阳的表面特征
1 日珥:太阳表面出现的喷发现象
2 太阳黑子
[师] 介绍日珥并将其比喻为耳环、耳朵、挤青春痘,将黑子比喻为脸上的雀斑、美人痣等
★设计意图 欣赏中观察,观察中总结,总结中幽默,幽默中活跃,活跃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使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化。
探究 2 [师] 猜想太阳中间为什么会“黑”呢?
[生] (1)“黑”的一块不会发光
(2)温度低
展示课件;
(1)“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2 ) ⊙ 是什么字?
[师] 你认为以上是古人对太阳哪个特征的描述呢?
[生] (1)日珥
(2)黑子
★设计意图 不同的解释,展开了同学想象的翅膀,也正好提供了一个评价、交流的平台,锻炼学生推理、阐述、自我评价、交流合作的能力。同时通过对古代文明的探究,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探究3 展示课件:
太阳黑子的年平均数与年份之间的图画。
探究:太阳黑子活动的规律有哪些呢?
[生] (1)黑子活动不稳定
(2)周期11年
(3)推测下次峰年及谷年
★ 设计意图 探究过程使学生逐步深入地研究太阳黑子多角度,更细致地研究问题,同时感受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喜悦,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探究4 展示课件:
加拿大某繁华城市的照片
[生] 提出问题:繁华都市为什么一片漆黑呢?
[师] 介绍太阳黑子对电力系统的破坏及损失。
[师] 招聘卫生健康、科技、生活三个不同频道的播音员,直播黑子对人类方方面面影响的新闻。
★设计意图 使学生对黑子有更具体,更深入更生活地了解,同时通过角色转变,使学生对未来人生历程,有一个小小的设计。
[师] (明天)我国航天史上又迎来一大鼓舞人心的事是什么呢?
[生] 发射神六
[师] 为什么选择在这段时期内呢?
[生] 影响因素,太阳黑子活动弱
[师] 简介:2003年神五发射成功后不久,太阳黑子活动非常活跃,已达30年来最强,杨利伟躲过一劫,太阳黑子活动的11年周期可能缩短。
★设计意图 与时政接轨,使课堂有时代气息。
4、 问答中亲近太阳
问1   你认为后羿射日留下一个太阳是幸运还是遗憾?
[生]  幸运
问2   用生活中利用太阳的实例证明你的观点
[生] (1)晒衣服
(2)太阳能热水器
(3)带来光明
●●●●●●
问3   假如你是建筑师,你将从哪些方面设计合理的大楼,充分利用太阳能,为我们创造节约型社会尽微薄之力?
[生] (1)楼顶用太阳能电池板
(2)玻璃更大一些,采光更好
●●●●●●
问4    若后羿射落了最后一个太阳,我们的生活将怎样?
     [生] (1)黑暗
     (2)寒冷
     (3)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氧气,我们将死亡
●●●●●●
★设计意图  锻炼学生的资源整合能力,生活创新能力,建立热爱自然的态度。
∽板书 太阳与地球、人类、生物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5、 活动中感受太阳
  活动1  快速阅读课本中的小知识
★设计意图   让学生学会阅读、查阅、了解科学发展,培养尊重科学的态度
  活动2  给每人发一个X胶片,观看太阳
★设计意图  亲近自然,使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实践中寻求新的发现,建立科学的求知方法。
6、 小结中认知太阳
7、 作业
1、查阅:日心说与地心说及哥白尼的有关资料,并与同学交流阅读体会。
2、探究实验:给一盆水中倒入一些墨汁,通过墨水中太阳的像,观测太阳的黑子(阐明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
优点: 
1、引入巧妙,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轻松步入新课。
2、整个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较好。
3、创设了不同场景,各种平台,给学生畅想、猜想、体验、计算、思维、观察、认知、分析的机会,使学生从多角度提升自己。
4、 走出教室,体验科学魅力,亲近自然的方式是一个创新。
缺点:
1、把控不好时间仓促,使课不具备完整性。
   2、整堂课的设计仍建立在课本上的逻辑基础之上,尽管丰富了手段,总让我感到没有打破传统的设计框架,没有结构设计上的创新。
   3、与学生的互动方式太单一。
【本人希冀】
有很多设计不周全,太老套的地方愿各位专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多多批评、指正。
(宅) 0574--63616456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