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6北宋的政治课件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6北宋的政治课件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2-05 20:3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第6课 北宋的政治北宋的建立方式、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及其影响,了解科举制在宋朝的发展和作用。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时间:建立者:都城:东京(开封)建立事件: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960年赵匡胤1、宋朝的建立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2、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宋太祖和后继者按照先南后北的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阅读P29相关史事“杯酒释兵权”
思考:为什么宋太祖要这么做?宋太祖担心大将拥有兵权会危及他的统治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背景: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的稳定,宋初统治者牢记这个教训。为了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1)军事方面:(2)行政方面:在中央,削弱宰相权力;分割宰相的军政、 财政大权;
(3)地方(财权)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设置通判分知州的权利;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影响: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1.重文轻武的政策
(1)宋太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出现,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祖赵匡胤二、重文轻武的政策宋太宗赵光义(2)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3)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2.重文轻武的影响影响:
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和财政支出沉重。北宋建立巩固960年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强化集权 削兵权材料一 “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陈桥驿兵变,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杯酒释兵权,夺取手下大将的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材料二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强化集权 削兵权在中央,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个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把地方的财政收归中央。重文轻武 社会安材料三 北宋通过改革,采取了以文立国的国策,实行文人统治。宋太祖把科举制度作为人才选拔的基本制度。重文轻武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和社会的安定。促进了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