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3节教案
月球与月相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的基本情况以及月球的自转和公转;2、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3、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和朔望月;4、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重点:月相形成的原因和月相的变化规律
难点:月相形成的原因和月相的变化规律;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指导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学法指导:动手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准备大小不一的玻璃弹子若干个,一个大容器(如塑料盆)中装上2厘米厚的沙子(或面粉等);一枚1元的硬币,4枚1角的硬币。一个手电筒、一个排球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课题 多媒体直接出示本节教学、 简洁明了,
学习课题及目标。 节约时间
完成第一个 多媒体展示月球的基本情况, 小组合作、讨论 直接获得知识
目标:了解 提问:你对月球还有哪些了解? 交流。 拓展激发兴趣
月球的基本 多媒体展示环形山,设问: 活动:做一做玻璃弹子 通过活动得到
情况 月球上的环行山为什么看起来 下落沙面的实验。 感性认识,增
彼此都不同?指导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后交流 强记忆,激发
(多媒体出示活动步骤及问题) 兴趣。
完成第二个 依flash课件讲解月球的自转和 课件直观形象
目标:了解 公转,并出示相关知识。 易于学生理解
月球的自转和 指导学生活动(多媒体出示活 活动:在地球上看不到月 进一步理解月球
公转 动步骤及问题) 球的另一面(即背面)的 的运动。
模拟实验。
教师说明:时间计量单位—月 直截了当,便
及“月大”、“月小” 于掌握。
探究并理解月 创设情景:连续多日夜晚观看月 课件直观形象
相变化形成的 球,发现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和 易于学生理解
原理,掌握月 相貌经常变化,引出月相。并说
相变化的规律 明月相与朔望月的关系。多媒体
演示。
指导学生活动(多媒体出示活 分组活动:一人持手电筒为 通过活动得到
动步骤及问题) 太阳,一人持排球为月球, 感性认识,增
一人为地球(观测者)模拟 强记忆,激发
月球运动进行活动。 兴趣。
课堂小结:归 多媒体出示本节主要内容,并指 就本节内容进行回顾、练 小结简洁明了,
纳本堂课内容 导学生进行练习。 习,整理。 练习利于巩固。
并说明月相与
农历的关系。
日食和月食学案
一、日食的概念: 地球上某些地区有时会看到 表面全部或部分被 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日食.
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日食这种现象
请你建立猜测和假设: 。
设计实验方案:见课堂活动
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并记录。
作出解释:产生原因是由于 遮蔽太阳光,使月球背光一侧形成了长长的 。当 运行到 与 之间,并且三个星球 或 时, 挡住了我们观察的视线,就产生了日食现象。
日食的三种现象:
(1)月球挡住了全部的太阳光时,发生 。
(2)月球挡住了部分的太阳光时,发生 。
(3)月球挡住了中间的太阳光时,发生 。
从产生原因上看发生日食时,日、地、月三者应处于怎样的位置?
二、月食的概念: 有时候我们看到 的现象,叫做月食。
月食的形成是由于 而形成的。
月食有哪两种类型?
发生月食时,地球应位于哪一位置?
三、月食和日食有什么区别?请列表说明。
科学华师大版第一册第2章第3节教案
月球与月相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日食和月食形成的原因,过程和类型;
2、知道日食和月食的差异,认识日食和月食是很普通的天文现象;
3、知道人类飞向宇宙的历程和人类对月球和行星的探测;
重点: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分类;
难点: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日食和月食的区别
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想象,逐渐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学法指导:动手实验、探究、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写有“太阳”、“月球 ”字样的圆纸片,手电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日食和日食的成因 直接出示日食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实验 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日食,简单扼要
引导学生活动中注意:“月球”开始遮住“太阳”到“太阳”再次露出的全过程的变化。 活动:同桌两人一组;1)将“太阳”贴在一同学头上并让他站立不动;2)另一人右手握拳并贴上“月球”,站于“太阳”对面一定距离处;3)用左手掩住自己一眼,另一眼为地球上的观察者;4)使右手从右侧向眼前移动至左侧,观察所见到的对面圆纸“太阳”的情况;5)两人互换。 活动简单易做,能激发学生兴趣;不需器材,不限场地;“日食”的全过程十分明了。
日食的类型 多媒体展示日食的的类型并作适当说明 依据多媒体展示,回想刚才活动,落实每一类型到活动所见。 结合活动和多媒体,使抽象思维和感性认识结合起来。
适时小结 说明日食是由于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遮住了太阳光所致。 适时小结,点明并强调日食的成因。
月食和月食的成因 活动:重做刚才实验,把两人相对而站改成同向站立,并让作“太阳”的同学手持手电筒作“太阳”;另一人仍以头作地球,拳为月球逆时针转。体会月食和月食的成因,然后交流。 有了前面日食的基础和活动,学生对月食及其成因的得出不会太难,同时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增强学生信心和兴趣。
引导学生交流,让学生共同归纳出月食和月食的成因。
日食和月食的区别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日食和月食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教师可作适当补充。 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小组的观点,选出发言人进行交流。 经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增进对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相互合作及发言能力。
人类飞向宇宙的历程和人类对月球和行星的探测 多媒体展示人类飞向宇宙的历程和人类对月球和行星的探测,并作简单介绍。 观看多媒体图片、声像,了解并感受人类飞向宇宙的历程和人类对月球和行星的探测所带来的成就感。 多媒体图片、声像强烈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成就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小结和巩固 出示本节学案 完成学案的任务 回顾、练习、巩固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