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复习课件(打包4套)(新版)湘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复习课件(打包4套)(新版)湘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12-06 08:55:41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1.人口的数量:2011年10月底,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
2.人口的增长特点及原因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3.人口自然增长率
(1)人口自然增长率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①出生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②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③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口数减去死亡人口数)与总人口之比。
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总结 当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大于0时,表示人口增加,数值越大,表示人口增长越快;当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0时,表示人口既不增加,也不减少,也就是人口停止增长;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时,表示人口减少,数值越大,表示人口减少越快。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
2.人口密度
(1)概念:用来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单位是“人/千米2”。
(2)公式: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3.世界人口分布规律及原因 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世界的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产生的问题2.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为了解决人口问题,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人口政策,以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实行控制生育的政策;人口增长过慢或者人口不断减少的国家,则采取措施鼓励生育。提升点一提升点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人口分布既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也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1.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土壤、矿产资源等,该因素的影响在不断减小。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如下表所示。提升点一提升点二提升点一提升点二2.社会经济因素
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方式、交通运输条件、文化教育状况等。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3.政治文化因素
政治因素、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科技发展水平、人口政策、历史因素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甚至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提升点一提升点二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密度的区别 P48
1.1650年世界人口是5.5亿;1800年世界人口是9亿;2010年世界人口是69亿;2025年,估计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
2.1999年世界人口是60亿,1974年是40亿,1999年世界人口是1974年的1.5倍;2025年,估计世界人口约是1999年的1.3倍。
3.1650年至1800年,世界人口增长较为缓慢;1800年至今,世界人口增长迅速。
4.世界的人口基数庞大,人口的增长速度较快,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资源、环境、社会等各方面能够承载的压力,呈现了“人口爆炸”的现象。P50
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01%-0.71%=0.3%。故2010年该地人口自然增长率是0.3%。
2.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越慢;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越快。
P51
1.中国的人口密度约是140人/千米2;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约是2.84人/千米2;中国人口分布最为稠密,澳大利亚人口分布最为稀疏。
2.人口密度在100人/千米2以上的有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和南北美洲的东部地区等,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适合人类的居住。人口密度在10人/千米2以下的地区主要有非洲北部、亚洲北部、青藏高原地区、北美洲北部、两极地区、亚马孙平原地区等,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P52
1.城市建设用地、工业建筑等占用了大量耕地资源。
2.某种意义上是正比关系,即人口越多,水资源危机相对越严重。
P52~53
1.由于城市有较好的生活条件、较好的教育医疗条件、较多的就业机会,故出现了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现象。
2.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乱砍滥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过度开采,资源浪费;战争频繁,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交通拥挤,大气和噪声污染;过度捕捞,水产资源枯竭;人口无节制增长,生活贫困等。
3.一个国家的人口也并不是越少越好,如果一个国家人口数量过少,增长过慢,会带来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故一个国家人口的增长应该与环境、资源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课件6张PPT。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世界不同人种的划分
1.划分依据: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具体包括肤色、眼色、毛发、头型、脸型等。
2.三大人种: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三大人种的特征及其分布 知识点一知识点二提升点世界人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在人种形成和进化的过程中,环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同人种的体质特征都是适应当地环境的结果。
1.黑种人主要生活在气温较高的热带地区,他们皮肤黝黑,便于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减少对皮肤的伤害;鼻子低而宽,体毛较少,便于散热。
2.白种人多分布在寒冷的中高纬度地区,他们的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长,可以使冷空气较缓慢地进入肺部;体毛稠密,可以御寒。
3.黄种人分布在温带地区,因此体质上具有上述二者特征的过渡性。P55
1.2.美洲的黑人是殖民主义时期作为黑奴被贩卖过去的廉价劳动力。课件11张PPT。第三节 世界的语言与宗教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世界的语言
1.世界上的主要语言
(1)数量:目前世界上共有2 000多种语言,其中大约30%的有文字,70%的没有文字。?
(2)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知识点一知识点二2.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知识点一知识点二3.相关语言的特征
汉语是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知识点一知识点二易错点拨 1.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易产生混淆。
2.巴西属于拉丁美洲,但通用的语言是葡萄牙语,而不是西班牙语,此处易产生误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世界的宗教
1.信仰宗教的人被称为教徒,世界上有超过半数的人信仰宗教。
2.世界的三大宗教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一知识点二提升点一提升点二人种、语言与宗教的分布 提升点一提升点二三大宗教的建筑风格 P57
1.世界上广泛使用的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和阿拉伯语六种语言。由于历史上英国的殖民地遍及全球,因此英语的影响也波及世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现已超过4亿。
2.答案不唯一。如,英语。因为英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
P59
西亚——伊斯兰教——图3-14
欧洲——基督教——图3-15
东亚——佛教——图3-16课件11张PPT。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聚落的形态
1.定义: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2.聚落的形式及其主要区别3.城市聚落
(1)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系列城市问题,例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破坏等。
(2)措施:加强管理和保护,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知识点一知识点二4.乡村聚落:规模较小的叫做村庄,较大的叫做集镇。乡村民居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
名师点拨 聚落的发展过程
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全世界大约有一半人分布在城市。5.民居建筑 易错点拨 聚落的基本形式是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这里的乡村聚落,误认为是农村聚落。乡村聚落包括农村聚落、牧村聚落和渔村聚落等不同类型,故乡村聚落和农村聚落是从属关系。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世界文化遗产的种类: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古镇、古村落和古代的宫殿、神庙、园林和陵墓等。
2.聚落的作用:作为人类宝贵财富的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3.保护措施
(1)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的侵蚀。
(2)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
(3)避免过度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等。知识点一知识点二4.世界重点保护的文化遗产
(1)意大利: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古城得到较好的保护。
(2)中国:云南丽江、山西平遥等古城,以及皖南古村落、福建土楼等民居也得到妥善的保护。提升点一提升点二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提升点一提升点二环境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1.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1)气候寒冷的地区,聚落的墙体一般比较厚,窗户较小,建筑物低矮,这样便于保温,如我国北方的传统民居;气候炎热的地区,聚落的墙体薄,门窗较大,建筑物高大,便于通风散热,如我国西南地区的民居。
(2)降水多的地区,屋顶的坡度大,便于雨水下泄,如我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降水少的地区,屋顶坡度小,或者为平顶,如我国新疆地区的建筑都是平顶。提升点一提升点二2.人文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1)政治因素:历代统治阶级为了政治的需要,能够改变聚落的规模和位置,如为了开发一个地区而进行大规模的移民,就人为造就了许多聚落。
(2)生活习惯:中国人习惯大家一起生活,因此聚落建筑物离得很近;欧美等西方国家,人的独立性很强,建筑物都离得较远。
(3)宗教文化:宗教文化对于聚落有很大的影响,信仰某个宗教的地方,其聚落的建筑风格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如信仰基督教的地方,其建筑风格具有明显的教堂色彩。P60
略。
P61~62
1.环境质量下降,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等。合理控制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
2.(1)人口数量增多,密度增大,房屋的密集度增大。规模不断扩大,农舍、牲畜棚圈发展成住宅区。
(2)房屋的密集度继续增大,高度增高。具有大片的住宅、密集的道路。
(3)由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变为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产业活动。
(4)这些地区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地势较平坦。P63
1.主要与当地的气候有关系。
2.东南亚传统民居多采用双层木楼或竹楼的建筑方式,是因为当地气候湿热;北非的传统民居窗户小、墙体厚,多采用石材和泥土等建筑材料,主要是适应当地炎热、多风沙的环境。
P65
1.第一种做法不对。因为古代建筑物是人类历经漫长社会发展创造的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历史时期的建筑物和艺术品能保存下来的是很有限的,在许多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得到空前的重视,我们也应该树立这样的意识。
第二种做法正确。这种做法可以避免过度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适当地限制人数是保护石窟艺术的重要措施。2.赞同“修旧如旧”。旧建筑独特的风格和结构等可以成为凝固的“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修旧如旧”就是为了保持其原有的整体风貌和文化底蕴;旧建筑是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承载了传统的文化和精神,“修旧如旧”是为了保留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和继承;传统文化是相对稳定的,具有民族的特色,“修旧如旧”是为了保护传统文化的特色,利于保持文化的多样性;继承是创新的基础,“修旧如旧”并不排斥在尽可能保持原貌基础上的创新。
赞成“整旧如新”。文化的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应该有所淘汰和创新;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文化的发展,就必须有新的创意,引进新的元素,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附加值;把历史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有利于文化的创新;赋予老建筑、老传统以新创意、新精神,有利于革故鼎新,使文化在发展中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