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上第三章地球全章教案[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第三章地球全章教案[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12-15 21:00:00

文档简介

科学华师大版第一册第3章第1节
课 题 3.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日 期 2005.10
设计者 慈溪市匡堰初级中学 孙文涛
重点难点分析 对于地球的形状学生都已经知道,关键是如何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出发更科学更生动的来了解地球的形状。通过课件让学生更形象的接受。利用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成功的例子生动的教育学生的爱国激情以及对未来地球和宇宙发展的展望。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包括资料的查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地球上的生物,也了解了一些组成我们生物世界的微观世界。当我们抬头的时候,看到的是一片茫茫的宇宙,那时候,你的脑海中会想些什么呢?你对宇宙和地球有什么疑问吗? 让学生讨论回答: 1、宇宙有多大,中心在哪里? 2、有没有外星人,星星离地球远吗?3、……
课堂探究 一、地球的形状 1、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1)古代中国人——浑天说,盖天说,天圆地方 (2)古代印度人——地球是个大圆盾,由大象(一个民族的象征)驮着在龟背上。 (3)古代巴比伦人——大地是个空心山 (4)古代希腊人——地球是圆的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对?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是圆的,我们中国人也拍到了第一张从太空看到的地球。但如果你古代人,他们没有走出过地球,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下,你可以通过那些现象去判断地球的形状呢? (1) 画书本上P76右图,用纸船模拟地球仪实验:老师演示,全班一起观察,讨论:P83:在地球仪表面移动的纸船,慢慢的从下到上开始消失,而纸船上的桅杆则不会消失,这个和帆船消失远去的原理一样,证明地球是圆的。(2)发生月食时,它的边缘呈弧形。(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教师画图说明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壮举有力的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2、看地球外貌,让学生自己分析了解地球。可以每一排派一个代表,描述地球的外貌特征——形状,颜色,陆地,海洋和大气(通过各种从太空拍摄的图片进行讨论) 3、现在认识的地球的形状: 经过精密的计算,我们发现,地球实际上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一个椭球体,并不是正圆的(形成的原因:地球的自转)【实验】:弄一个木杆,然后在上面装上两个象纸风车一样的纸片,然后旋转,发现上下两端变扁。地球的形状也是因为同样的原理形成。 二、地球的大小但为什么我们看上去它还是圆的呢?(因为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和地球的两极方向的半径6356千米想比,只长了22千米,仅差0.33%,所以,肉眼看不出。) 由地球的赤道半径算出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理解4万千米的长度:课后练习2:一个人日行50千米,绕地球赤道一圈要走800天——环游地球80天。) 三、人类了解地球的历程 大航海时代的哥伦布和麦哲伦,以及我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都对地球的认识做了很大的贡献。 四、我们的地球家园 地球只有一个,人类已经意识到地球上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虽然已经开始探索外太空(插入我们载人航天的事例和对外太空探索的简单计划),但毕竟这个探索的时间是相当长的。 外星人来到地球,在进入大气层前,会看到什么呢?【图片】伊拉克油田上空的黑烟;洪水冲过留下的黑色痕迹;沙漠化留下的一片黄色土地——这就是我们的绿色地球吗?爱护地球,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因为,地球只有一个! 全班分两大组讨论,竞争看谁讲的例子更多,更有说服力,同时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太阳和月亮的东升西落;远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驶来的帆船,船帆先出现。学生实验模拟月食现象:假如地球是方的,月食现象将是怎样的?假如地球是圆的,月食现象将是怎样的?总结地球的外貌学生计算地球周长和表面积课后通过网络或书籍更详细地去查阅有关人类了解地球的历程以及地球的现状。
课外探究 课外作业请你对怎样爱护我们的地球写一篇短文,并寄给我市的环保部门向他们提出自己的建议。
PAGE
1科学华师大版第一册第3章第4节教案
地图
慈溪市匡堰中学 初一科学备课组
1、 教学目标 :
认知目标:了解地图的“语言”;介绍常用的图例。
技能目标:初步掌握在地图上识别方向、量算距离;
初步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亲自绘制平面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教学流程:
引入:我们已经知道,在地球仪上可以寻找地理事物和确定地理位置。但它携带不方便,所以,我们要用到地图。何为地图呢?
1、 地图:以各种不同的图示符号(如符号、文字、颜色等),将地球表面的地 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后,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师:地球表面是个球面,而地图却是个平面,如何把球面上的信息准确 地体现到平面上去?
实验观察:经纬网地球仪在平面墙上的投影。
2、 画学校平面图:
师:小明的爸爸要到学校去开家长会,爸爸问小明:“班主任老师的办公室在哪里?家长会在哪里开?”又有一次,小明碰到其他学校的同学问他:“校长室在哪里?”小明想,如果在校门口传达室对面的墙上有一幅学校平面示意图就方便了。现在请大家画一幅学校平面图草图。
学生活动、绘图。
师:大家的草图画好了,现在同学们组成四人一组,把自己绘制的草图向组内其他同学展示,并思考两问题:①找一找同学之间绘制的草图有没有不同这处,有哪些不同之处?②为什么会绘出不同的地图?
学生活动、回答。
师:同学们已经发现了这么多不一样的地方,如果小明的爸爸看这些地图一定会感到很吃力。那么,怎样才能画出一幅比较规范的地图,让他更容易看懂呢?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刚才所说的概括起来就是,平面图上应标明比例尺、图例和方位,这些内容被称为地图的“语言”。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提供几个关于地图“语言”的小知识。
3、 地图“语言”。
展示有关地图“语言”的小知识,要求学生根据小知识中的内容,开展小组 竞赛,完成竞赛题。
小知识一 比例尺
人们把地图上的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又叫“缩尺”。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
①线段式:| 0 | 100 | 200千米
②数字式:1:10000000或1/10000000
③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
竞赛题:
1、小明家到学校的实地距离是1000米,在地图上表示为1厘米。①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②可以用哪几种方式来表示此比例尺?如何表示?
2、比较书本中的两幅图,完成下表:
北京市政区图 中国政区图
地图比例尺大或小
地图表示的范围大或小
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详细或简单
小结: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因此,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师:校园中有各种地形物——教学楼、体育场、道路……等等,如何在平面图上表 示?
小知识二 图例和注记
在地图中用图例说明各种符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或 数字叫注记。
竞赛题:从书中的地图上找出有哪些常见的图例?
课件:“常用地图图例”。让学生识别。
师:如何正确表示校园内各种地形物的方位呢?
小知识三 地图上的方位
述:地图上的方位包括方向和位置。
常用的三种定向方法:
1 经纬网定向法:以经纬线划定方向,用经纬网定位置。(最精确)
2 指向标定向法:用方向标指示北方(看箭头指的方向)。
3 一般定向法: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
竞赛题:下列哪幅图中A点在B点正北方向。
师:同学们现在能不能运用上面学到的知识,把学校平面图重新画一张,使之更规 范,更易读懂。假如学校长440米,宽300米。教学楼、住宿楼、行政楼等图例可选用不同方框来表示。先画学校大门和围墙,大门朝南的。 学生完成后,请各小组挑选出最满意的平面图向全班展示。
学生自学:现代技术与地图测绘、形形色色的地图。
4、思维训练:读北京动物园平面图(课后练习)。科学华师大版第一册第3章第2节教案(2课时)
地球仪
慈溪市桥头中学  何群列
1、 教学目标:
1. 学会运用地球仪和地图上的经纬网定方位。
2. 知道地球自转形成的地轴、两极和自转方向。
3. 知道经线、经度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纬线、纬度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4. 知道地球上的五带和划分的依据、气候特征。
5. 通过小地球仪的制作和运用,初步形成地球球面坐标的立体空间观,地球自转、公转的运动观。
2、 教材简析:
地球仪是常见的文化用品,也是重要的教具和学具。通常把地球仪作为立体地图来运用。在上一节教材中将地球仪作为地球的模型,静态地表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本节教材侧重开发地球仪的仪器功能,其重点是经纬网的应用。难点是东西半球划分方法。本节教学内容共分两课时:第1课时为教学目标的1、2、3;第2课时为教学目标的4、5。
3、 本节教材的结构图解:
4、 教学方法:
 自主 ·结合 ·探究
5、 教具:
教学(演示用)地球仪、文具(学生用)地球仪、挂图、幻灯片或多媒体光
盘、制作小地球仪演示材料若干
6、 教学过程:(一)
〔引入〕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从多方面论证了地球形状和大小。今天我们来直观地了解地球。
〔课题〕第二节 地球仪
〔自主学习指导〕
   1.什么是地球仪?
   2.地球仪的主要构件有哪些?
   3.通过对地球仪运动的观察,你了解到了什么?
   4.什么叫经线、经度?经线有什么特点、经度怎样划分?
   5.什么叫纬线、纬度?纬线有什么特点、纬度怎样划分?
   6.什么叫本初子午线?地球的东西和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7.人们是怎样划分低、中、高纬度地区的?
   8.什么叫经纬网?它有什么意义?
 〔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边回答、老师边讲解和演示、挂图或多媒体演示播放〕――总结
1. 地球仪是仿照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制成的地球模型。地球仪也是一种仪器。
2. 地球仪主要有地轴、地图(球面)、经纬线(网)(球面上)等构成。
(1) 地轴:地球自转时,旋转围绕的轴叫做地轴。其特点是:地轴通过地心并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地轴与地球底座(桌面)成66.5度角。
(2) 两极:地轴通过地心并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端叫北极(N),另一端叫南极(S),合称两极。其特点是:当地球自转或公转时,两极的位置和方向始终不变。(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 在地球仪上方向的识别方法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地图的有关知识本章第四节再学)
3. 通过地球自转的演示观察,发现了:
(1) 地球自转运动的地轴,并由地轴定两极,由两极定经线。
(2) 地球自转过程中除两极外,球面上各点在空间作大小不一样的圆周运动,而最大的圆是赤道,其他与赤道平行的圆便是纬线圈。
(3) 进一步复习和扩展了: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是66.5度倾角;地球表面朝向北极的方向为北,朝向南极的方向为南;地球表面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为东,逆着地球自转方向为西。
4.在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在南北两极相交;所有经线的长度都基本相等。国际上规定:经度为360°,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称为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除0°和180°经线外,其他度数的经线都有两条,从0°经线向东的180°为东经(E),以西的180°为西经(W)。(东西经180°重合)
5.与赤道平行的线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不相交(平行);0°纬线即赤道最长,为4×104Km,南北纬90°最短(极点);规定纬度分为180°,除0°纬度线外,其他度数的纬线都有两条;以赤道(0°纬线)为界,赤道以南的叫南纬(S),以北的叫北纬(N),各为90°。
6.地球仪上以赤道划分南北两半球;以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两半球,――这样可以避免把欧洲和非洲大陆分割在东西两半球上,所以造成东半球不全是东经(0°~20°W),西半球不全是西经(160°E~180°E),或者说东经度不全在东经,西经度不全在西经。
7.我们把30°N~30°S之间称为低纬度;30°N~60°N、30°S~60°S之间称为中纬度;60°N~90°N、60°S~90°S之间称为高纬度。
8.用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的网叫做经纬网。经纬网能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课堂练习〕课本P87Ex1.、2.、3.(教师作适当点评)
 〔简介〕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赤道纪念碑。
 〔课堂小结〕――本课时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1.复习本课时学习内容。
     2.完成作业本A第3章第2节(一)
六、教学过程:(二)
〔从课堂练习引入〕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地理位置(习题附)。
〔自主学习指导〕
1. 请在地球仪上找出四条特殊的纬线。并简要说出其作用和意义。
2. 地球上可划分为几个温度带?
3. 各温度带有什么气候特征?
〔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边回答、老师边讲解和演示、挂图或多媒体演示播放〕――总结
1. 地球仪上四条特殊的纬线是:23.5°N的北回归线、23.5°S的南回归线、66.5°N的北极圈线、66.5°S的南极圈线.它们分别是太阳直射、太阳斜射、有无极昼极夜现象和地球上五带的分界线.
2. 地球上可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它们是:热带(23.5°N--23.5°S)、北温带(23.5°N--66.5°N)、南温带(23.5°S--66.5°S)、北寒带(66.5°N圈内)、南寒带(66.5°S圈内).
3. 各温度带的特征是:热带,阳光直射,获得的光热比其他地方多,天气终年炎热;温带,没有太阳直射机会,但获得的光热比寒带多,比热带少,四季变化明显;寒带,获得的光热比其他地方少,气温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简介]广东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芬兰〞圣诞老人村〝的北极圈标志.
[课堂练习]利用挂图判别它们分别属于什么带
[本节小结]---本节你学到了什么 (略)
[活动]制作小地球仪----目的、要求详见课本P88
[教师演示指导](略)
[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学习内容.
2.完成作业本B第2节地球仪(二).
3.课外完成不地球仪制作.
2005.10.
PAGE
1科学华师大版第一册第3章第3节教案
时区和日界线
慈溪市匡堰中学 初一科学备课组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查找世界各地的时区,并计算它们的区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引入
  你知道北京是下午14:00时,纽约是几点?伦敦是几点?为什么媒体报时,总是说北京时间几点钟?想要搞清楚以上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以下重要问题:
  二 地方时
  时间是客观存在的,但时间的量度却是人为研究、规定的。
  一天中太阳的位置是时间的标志,这种以当地太阳的位置来确定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阅读 图3.3.2问:地球上相同经度的地区时间一样吗?不同经度的地区时间一样吗?
 为什么东边的地方时总是比西边的地方时来的早?(与太阳东升西落,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联系起来考虑)
计算:地球自转一周(3600)为一天(24小时),(1)两地经度相差150,地方时相差几小时?(2)两地经度相差10,地方时相差几分钟?
  三、时区的划分和区时
在生活实际中,在一定区域内应统一使用某个地方时作为该区域的标准时间,而又得避免大范围(如全球)共同使用某一时间。这个观点就是时区划分的根据。
全球按经度划分为24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0。-区域概念
什么是区时?
北京时间和北京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全时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叫区时。
  区时和地方时的区别是什么?
  我国所有地区采用北京时间吗?
  仔细观察“国际时区划分图”,想象把此图粘在地球仪有重合的部分吗?
计算:
1、 计算西五区和东二区的时差。
2、 已知东京时间(东九区)为10月23日12:00,求伦敦(中时区)的区时?
如何计算区时:
(1) 求时差,东边的时差减去西边的时差
(2) 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时差
 完成 教材提供的关于世界各地时区的计算。
  四.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思考与讨论:为什么会丢失一天?
为什么要划国际上统一遵循的日界线?
  日界线在那个时区?
  什么是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什么这条线不是直的?
  从北京出发,向西环球航行一周,每经过一个时区,应如何拨钟表上的时间,回到原地时,钟表上的时间有什么变化?怎样纠正?
  相反,向东航行呢?
  仔细阅读教材提供的关于日界线的“读图”,填空。
  拓展:有两个双胞胎在从西向东越过日界线前后出生,他们出生的时刻一样吗?出生的日期一样吗?
  提示:日界线所在东西十二区的时刻是一样的。
  如何理解日界线西侧是新的一天的起点?人为规定的,根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日界线西侧开始,自西向东每跨过一个时区加一小时,到日界线东侧时加了24小时,因此到了下一天,比如日界线西侧是5月2日0点,日界线东侧是5月3日的0点,根据地球每转一圈是一天,在任一时刻,日界线以东的区域已经转过一天,进入第二天,而日界线西侧还是该天的起点。如:在东西十二区里,如当日界线西侧为上午10点时,日界线东侧也为上午10点,它却已是第二天的上午10点。
  新课结束,小结
  作业:认真完成课后练习和科学作业本上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