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学案
学习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重、难点: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揣摩词语,品味优美的语言。第一课时
课前自主预习
将你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写在下面。
请将本课的生字词写在下面(需特别注意的字请特别标记),注意拓展多音字和形似字。
二、整体感知。 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1)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2)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 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三、精读赏析。1、自由朗读,思考问题:a.济南冬天的气候有什么特点?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小组讨论将答案填好,选出代表准备明确,其他小组补充) 2、研读第2—5小节: 默读课文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四、布置作业。 掌握字词及文学常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巩固词语及文学常识。二、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 [问题] a.第3小节和第5小节作者写景的顺序分别怎样安排的?
b.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写在下面,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除此之外,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小组之内讨论、交流,派小组代表明确
三、体验反思。 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写景方法)
四、拓展延伸。 将你知道的写雪的古诗词名句写在下面并标明作者和出处。
五、布置作业。写作练习:借鉴课文的写法,用你的笔描绘一副“校园秋景图”。
《济南的冬天》课堂达标测试
1.填空题
①《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现代著名作家。
②等到快日落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填空)
2.根据拼音写汉字
zhù____立 水zǎo ____ chéng ____清 宽chǎng ____
3.解释加粗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②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4.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
②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 )
5、阅读第2段完成以下问题
(1)文段中加点的两个"它们"的意思是否一样,请简要说明。
(2)指出作者描绘景物的观察角度。
(3)用文中的话说说“济南为什么是个理想的境界?
(4)文中"晒""睡""醒"用得很贴切,你是怎样理解的?
6、阅读第3段完成以下问题
(1)开头,作者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请你根据本段内容,具体说明下点小雪后,景色“妙”在何处。
(2)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小雪”的“小”?
(3)总说这一段文字内容的一个句子是
附答案
①老舍、舒庆春、舍予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伫 藻 澄 敞
①指天非常晴,阳光十分强烈
清净
4、①拟人
②拟人
5、(1)第一个是济南,第二个是一圈小山
(2)先俯视,后仰视
(3)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4)运用拟人的方法,创设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6、(1)因为薄雪覆盖下的小山,无论从山上,山尖还是山坡,山腰都突出了山秀美的景色和娇美的情态.山坡:;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给读者以动人的,动态的生活实感.黄昏: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写出了雪在夕阳照射下娇美的感觉.整段突出了作者对小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2)文中“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表现了“小雪”的“小”
(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济南的冬天》教案
学习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揣摩词语,品味优美的语言。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猜一座城市:它位于山东省;它的周围有一圈小山,其中最高的千佛山也只有285米;在它老城的北部有大明湖,是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处泉水汇成,湖面占全城的三分之一;它被称为泉城。它是哪一座城市?(生答:济南)。那么,济南的风景怎么样呢?今天,著名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将带我们进入《济南的冬天》。
二、检查预习
1、了解作者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关于老舍先生的简介(课前布置的预习作业),代表展示。
(2)教师ppt展示作者的相关资料,再加以补充、强调。
老舍(1899-199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他的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国文字,产生较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创作了《龙须沟》、《茶馆》等23个剧本,小说《无名高地》和其它形式的文艺作品,歌颂新社会,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有《老舍文集》行世。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1)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2)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 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四、精读赏析。1、自由朗读,思考问题:a.济南冬天的气候有什么特点?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小组讨论,派代表明确,其他小组补充) 2、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小组讨论后明确) [明确] 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五、课堂总结。 课堂小结: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六、布置作业。 掌握字词及文学常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巩固词语及文学常识。 二、合作探究。 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 [问题] a.第3小节和第5小节作者写景的顺序分别怎样安排的? b.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明确] 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过渡)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除此之外,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小组之内讨论、交流,派小组代表明确
三、体验反思。 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安排顺序(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四、拓展延伸。 你能说出多少写雪的古诗词名句
五、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六、布置作业。 写作练习:借鉴课文的写法,用你的笔描绘一副“校园秋景图”。
课件12张PPT。济南的冬天老舍作者简介 老舍
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他的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国文字,产生较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创作了《龙须沟》、《茶馆》等23个剧本,小说《无名高地》和其它形式的文艺作品,歌颂新社会,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有《老舍文集》行世。
细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2)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 1、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a.济南冬天的气候有什么特点?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精读赏析与北平相比无风声与伦敦相比无重雾与热带相比无毒日对比济南冬天的气候有什么特点?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
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阳光朗照下的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的远山
2、研读第2—5小节: 默读课文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小组讨论后明确) 精读赏析阳光朗照下的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的远山——
水色—— 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温静秀气淡雅绿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 (小组讨论、交流) a.第3小节和第5小节作者写景的顺序分别怎样安排的?
b.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合作探究除此之外,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合作探究a.细致观察 b.抓住特征
c.安排顺序(角度) d.运用修辞
e.情景交融 体验反思:
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拓展延伸———写雪的古诗词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 《江雪》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 《别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