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测试
1、某植物的花色受A和a、B和b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橙花植株甲与白花植株乙杂交,子
一代(F1)全开红花,子一代自交,子二代(F2)有红花、橙花和白花3种类型,比例为9:3: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F1减数分裂能产生数量相等的4种花色基因组成的配子
B.F1测交子代中红花、橙花和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1:2
C.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共有4种,比例为1:2:2:4
D.F2中的橙花植株自交,产生的所有子代中纯合体占50%
2、有人将两亲本植株杂交,获得的100颗种子种下去,结果为:结红果叶上有短毛37株,结红果叶上无毛19株,结红果叶上有长毛18株,结黄果叶上有短毛13株,结黄果叶上有长毛7株,结黄果叶上无毛6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株亲本植株都是杂合体
B.两亲本的表现型都是红果短毛
C.根据植株的表现型就能准确写出其基因型
D.就叶毛来说,无毛与长毛都是纯合体
3、已知豌豆红花对白花、高茎对矮茎、子粒饱满对子粒皱缩为显性,控制它们的三对基因自由组合。以纯合的红花髙茎子粒皱缩与钝合的白花矮茎子粒饱满植株杂交,F2代理论上为()
A.
12种表现型 B.
高茎子粒饱满:矮茎子粒皱缩为15:1
C.
红花子粒饱满:红花子粒皱缩:白花子粒皱缩:白花子粒饱满为9:3:3:1
D.
红花高茎子粒饱满:白花矮茎子粒皱缩为27:1
4、某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AA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的为小花瓣,aa的无花瓣。花瓣颜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基因型为RR和Rr的花瓣是红色,rr的为黄色,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
A.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
B.子代共有6种表现型
C.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的比例为1/3
D.子代的红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9
5、某甲虫的有角和无角受等位基因T/t控制,而牛的有角和无角受等位基因。F/f控制,性状表现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型为Tt的雌雄甲虫交配,子代中有角甲虫应为雄性,无角甲虫可能为雄性或雌性
B.如子代中有角均为雄性,无角均为雌性,则两只亲本甲虫的基因型为TT×TT
C.两只有角牛交配,子代中出现的无角牛应为雌性,有角牛可能为雄性或雌性
D.无角雄牛与有角雌牛交配,子代中无角个体均为雌性,有角个体均为雄性
6、某植物果穗长度同时受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时才是长果穗,否则是短果穗。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果穗长度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短果穗品系杂交后代不可能出现长果穗
C.长果穗品系自交后代只出现长果穗品系
D.纯合长果穗品系与短果穗品系杂交后代都是长果德
7、已知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蚕体色正常基因(T)与油质透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结茧白色(H)与结茧黄色(h)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现用正常体色结茧白色雄性与油质透明结茧黄色雌性杂交得到F1,F1只有一种表现型。让F1自由交配得到F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雄性家蚕的基因型为HHZTZT
B.F1表现型为正常体色结茧白色
C.F2中表现型与F1相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16
D.雄性亲本产生ZT配子的比例比雌性亲本大
8、某种生物的黑色素产生如图1所示需要3类基因参与,图2表示某个生物正常个体的体细胞部分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现有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杂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子代中与图2中所示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8
B.子代中表现为黑色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9/16
C.酶1、酶2和酶3的合成既受到基因的控制,也受到环境的影响
D.若物质乙表现为黄色,则子代中黄色个体所占的比例是3/16
9、某种鸟类的毛色受两对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基因控制色素的合成途径如下图所示。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来判断某白羽雄鸟的基因型,则下列方案可行的是
A.让该白羽雄鸟和纯合的白羽雌鸟杂交 B.让该白羽雄鸟和杂合的白羽雌鸟杂交
C.让该白羽雄鸟和纯合的红羽雌鸟杂交 D.让该白羽雄鸟和纯合的紫羽雌鸟杂交
10、油菜花是两性花,其雄性不育性状(不能产生可育的花粉)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m基因控制雄性不育性状,r基因会抑制m基因的表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mmRR的植株作为母本进行杂交前,需要做去雄处理
B.基因型为Mmrr的植株自交,产生的子代都是雄性可育
C.基因型为mmRr的植株的自交子代中,雄性可育:雄性不育=1:3
D.存在两株雄性可育植株进行杂交,子代均为雄性不育的现象
11、西瓜的瓤色素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B、b分别控制黄色素和红色素的合成,当基因W存在时,色素不能合成而显白色。现有纯合的3株植株,其中甲为白瓤,乙为黄瓤,丙为红瓤,它们相互杂交及其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杂交组合
亲本
F1
F2
组合一
甲×乙
白瓤
白瓤307株、黄瓤102株
组合二
乙×丙
黄瓤
黄瓤306株、红瓤103株
组合三
甲×丙
白瓤
白瓤252株、黄瓤70株、红瓤21株
A.植株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WWBB、wwBB
B.杂交组合一的F2中某白瓤植株的基因型为WWBB或WwBB
C.杂交组合二的F2中黄瓤植株随机交配,子代中黄瓤植株占5/6
D.杂交组合三的F2中黄瓤植株与红瓤植株随机交配,F3中黄瓤:红瓤=2:1
12、下列关于科学史中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的叙述中,有几项正确( )
①研究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②萨顿假说和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类比推理法
③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假说一演绎法
④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模型建构法
⑤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对比实验法
⑥分离各种细胞器和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差速离心法.
A.
二项
B.
三项
C.
四项
D.
五项
13、野生型雌雄同株青蒿是二倍体。已知其秆的颜色和叶的形状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为研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_____(填“能”或“不能”)利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通过自交进行实验,其原因是______。将纯合的白青秆分裂叶植株和纯合的紫红秆稀裂叶杂交得F1,F1自交得F2,若F2的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__,则说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否则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
(2)假如控制秆的颜色和叶的形状的基因仅有一对位于青蒿的5号染色体
上,又知等位基因(C、c)与(D、d)也位于5号染色体上(见右图)。
现有基因型为AaBbCcDd的植株自交(基因型为CC或DD的个体不能成
活;各对等位基因功能互不影响,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不发生交叉互换)。
若_________,则说明控制叶的形状的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
(3)用纯合的稀裂叶植株和分裂叶植株进行杂交,F1中偶尔发现几株分裂叶植株。请对此现象给出
合理的解释
(只考虑杂交实验中有关操作失误)。
14、某植物花色色素形成与基因的关系如图1,该植物两对等位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如图2。请根据听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和图2可知,开红花雌性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图2中植物与开黄花植株大量杂交,若得到的子代只出现两种花色,则该黄花植株基因型为
;若得到的子代出现三种花色,那么子代雌性植株中开红花个体所占比例为
。
(2)若该植物正常植株均为圆形叶纯合体,利用种子进行辐射诱变处理后单独隔离种植,出现了一株椭圆形叶突变雌株。若该性状是由于某条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发生突变而产生的,则:
①突变发生在常染色体上,则显性性状是
;
②若该突变发生在Z染色体上,请设计杂交实验判断显性性状是圆形叶还是椭圆形叶。
Ⅰ.实验设计思路:取该椭圆形叶突变雌株与
杂交,统计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Ⅱ.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子一代
,则圆形叶为显性性状;
若子一代
,则椭圆形叶为显性性状。
15、豌豆腋生花对顶生花(花的位置性状)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显性,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每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甲:顶生红花高茎(aaBBDD),乙:腋生白花高茎(AAbbDD),丙:腋生红花矮茎(AABBdd)。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定控制这三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同学让甲×乙,乙×丙分别得到F1,再让F1自交。统计发现两个杂交组合的F2均出现了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由此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该同学的实验设计是否合理,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2)品系乙与品系丙杂交,得到F1,F1自交,F2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将F2中的高茎豌豆自然种植,F3中高茎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生物兴趣小组将品系乙与品系丙杂交,F1中出现了一株矮茎豌豆,原因经过初步探究,还需进一步判断发生了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变异,可采取的具体判定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某雌雄同株植物,其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A基因控制红花素的合成,aa个体表现为白花,B基因具有削弱红花素合成的作用,且BB和Bb削弱的程度不同,BB个体表现为白花。(假设不考虑突变影响)
实验一:现用一粉红花植株与一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子一代花色表现为粉红色、红花和白花3种。
实验二:想要知道这两对与花色有关的基因是位于一对染色体还是在两对不同的染色体上,利用该粉红花植株自交,产生了足够多的F1,观察并统计F1花色及比例。
(1)根据实验一的结果可推测:此粉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实验一中子一代出现三种花色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由实验二推测:如果无致死效应,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则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不同的染色体上。
(4)多次重复实验二,后代中实际结果粉红花总是占2/7,红花总是占3/14。推测后代中有个体死亡了,死亡个体的基因型应该是_______________;如果仅考虑致死现象而不考虑其他因素(生物变异和自然选择等),让实验二F1中的所有个体再连续自交多代,A和a的基因频率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报春花的花色性状中白色(只含白色素)与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A与B的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基因A和基因B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实现对花色的控制。控制报春花花色遗传的两对基因_______________(答“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黄色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想利用现有的纯种白花植株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黄花植株,他设计的育种方案为:先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获得F1,让F1植株自交获得F2;从F2植株中选择开黄花的个体进行自交留种;自交若干代,直到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3)根据(2)实验过程分析,F2中开黄花与白花的植株之比为_________。开黄花的F2植株自交得F3,F3中开黄花的纯合子所占比值为_____________。
18、已知某种昆虫(XY型)的体色由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A+(红色)、A(黄色)、a(棕色)控制,且A+A+个体在胚胎期致死(巳知复等位基因的显隐关系是A+>A>a);另一对等位基因B/b影响昆虫的体色,只有基因B存在时,上述体色才能表现,否则表现为黑色,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红色昆虫(甲)与黑色昆虫(乙)杂交,F1中红色:棕色=2: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欲判断B、b基因是否位于2号染色体上,现利用F1昆虫设计如下实验,请预测实验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
①实验方案:取F1中一只红色雄性昆虫与F1中多只棕色雌性昆进行交配,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②结果预测及结论:
a.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则B、b基因不在号染色体上。
b.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则B、b基因在号染色体上。
(2)若基因B/b位于性染色体上,当其仅位于X染色体上时,红色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当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推测在这个昆虫种群中黄色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
19、番茄是二倍体植物。有一种三体,其6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有3条,在减数分裂联会时,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2条随意配对联会形成一个二价体,另1
条同源染色体不能配对而形成一个单价体。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组成二价体的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组成单价体的1条染色体随机地移向细胞的任何一极,而其他染色体正常配对、分离。
(1)从变异类型的角度分析,三体的形成属于
。
(2)若三体番茄的基因型为AABBb,则其产生的花粉的基闪型及其比例为
,其根尖分生区一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所得到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
。
(3)现以马铃薯叶型(dd)的二倍体番茄为父本,以正常叶型(DD或DDD)的三体
纯合子番茄为母本,设计杂交实验,判断D
(或d)基因是否在第6号染色体上。最简单可行的实验方案是
。
实验结果:
①若杂交子代
,则
。
②若杂交子代
,则
。
20、某种鼠类的黄毛(A)对灰毛(a)为显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基因A、a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则选择_________________(表现型)亲本杂交
(2)若已证明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但在研究中发现,另一对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存在时,其表达产物会进入细胞核中,并阻碍黄毛基因表达的转录阶段,由此可以推断,灰毛鼠的相关基因型有_______种。现有一黄毛个体与一灰毛个体杂交,全部子代中黄毛:灰毛=1:3,则亲本黄毛个体和灰毛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
。
(3)在群体中发现有一变异个体,基因组成和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该个体发生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___。若该个体能正常繁殖,子代能正常发育,则该个体测交产生的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
21、小鼠的品种和品系很多,是实验动物中培育品系最多的动物.目前世界上常用的近交品系小鼠有250多个,均具有不同特征.以色而论,小鼠的毛色有灰色、棕色、黑色、白色.四种表现型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R、r和T、t决定,且TT个体胚胎致死.将一只黑色雄鼠和多只纯合灰色雌鼠杂交,得到F1有两种表现型:棕色鼠96只,灰色鼠98只;取F1中的多只棕色鼠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有4种表现型:棕色鼠239只,黑色鼠81只,灰色鼠119只,白色鼠41只.请回答:
(1)R、r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T、t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则:
①亲本黑色鼠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亲本灰色鼠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F1灰色鼠的基因型是
___________.
②F2灰色鼠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
.F2中一只棕色雌鼠正常减数分裂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则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_
.
(2)T、t基因也可能位于如图中X、Y染色体的Ⅰ区段上.现有雌、雄黑色鼠各一只,请设计实验探究T、t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Y染色体的Ⅰ区段上.实验过程如下:
①取这一对黑色鼠多次交配,得F1.②观察统计F1的
___________.
结果预测:
a.若___________
,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若
___________,则这对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Ⅰ区段上
参考答案
1-12、DCDBB
DCCCB
CC
13、1)不能
无论两对基因是否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均只能产生两种配子,自交结果无差异。(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白青秆分裂叶:白青秆稀裂叶:紫红秆稀裂叶=1:2:1
(2)白青秆稀裂叶:紫红秆稀裂叶=3:1(或全为稀裂叶或白青秆:紫红秆=3:1)
(3)杂交时,母本去雄不彻底,分裂叶植株自交。
14、(1)2;bbZAZA;
1/4
(2)①椭圆形叶
②Ⅰ.正常圆形叶雄株
Ⅱ.无论雌雄都表现为圆形叶;雄性都为椭圆形叶,雌性都为圆形叶
15、(1)
不合理;该方案只能确定A、a和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b和D、d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但不能确定A、a和D、d的位置关系
(2)
性状分离
5/6
(3)
分别制作F1中高茎和矮茎的分生区细胞临时装片,显微观察判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16、
(1).
AaBb、aabb
(2).
该植株性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A(a)与B(b)基因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3).
白花:粉红花:红花=7:6:3
(4).
AABb
(5).
A的基因频率会下降,a的基因频率会上升
17、
(1)
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遵循
(2)
AAbb、Aabb
AABB
aabb
(3)
3:13
1/2
18、(1)A+aBB和A+abb
红色:棕色:黑色=3:3:2
红色:棕色:黑色=2:1:1或红色:棕色:黑色=1:2:1
(2)6
10
19、(1)染色体数目变异
(2)ABB:ABb:AB:Ab=1:2:2:1
AABBb
(3)F1的三体植株正常叶型与二倍体马铃薯叶型杂交
①正常叶:马铃薯叶=1:1
D(或d)基因不在第6号染色体上
②正常叶:马铃薯叶=5:1
D(或d)基因在第6号染色体上
20、(1)灰毛雌性个体
黄毛雄性个体
(2)
7
Aabb
aaBb
(3)染色体结构变异
黄毛:灰毛=1:3
21(1)①rrTt
RRtt
Rrtt
②2/3
RrTt
(2)答案一:②性别比例
a.F1中雌鼠:雄鼠=1:1
b.F1中雌鼠:雄鼠≠1:1(或雌鼠:雄鼠=1:2;或雌鼠:雄鼠=2:1)
答案二:②雌雄个体中的表现性及比例
a.F1雌雄个体中都是黑色鼠:白色鼠=2:1
b.F1雌雄个体中的表现型不都是黑色鼠:白色鼠=2:1(或雌鼠均为黑色,雄鼠中黑色鼠:白色鼠=1:1;或雄鼠均为黑色,雌鼠中黑色鼠:白色鼠=1:1)
C
d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