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1945.81946.61947.61948.91949.11949.41949.10.1和谈时期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渡江战役向全国进军导入新课第20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国统区的危机
三大战役的胜利
百万雄师过大江新课导入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1948年9月提出:继续在长江以北作战,……并特别要求准备打若干次,每次消灭国民党军两三个兵团的带决战性的大会战。
——《解放战争第三年军事计划》 中共中央为什么敢于做出战略决战的决定?一、国统区的危机上表反应了国民政府遇到了什么问题,造成了什么影响?印钞厂拿着钞票买日用品的女孩漫画:钞票满天飞,人人活不了国统区在1946、1947年连续发生了大规模灾荒,上千万人因此忍饥挨饿,图为一个救济处几百名瘦骨嶙峋的灾民。灾荒严重打击了国统区经济。127万430万1946年6月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队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1948年秋280万365万人数二、三大战役的胜利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你认为三大战役中应该首先进行哪场战役?为什么?辽沈战役材料一:东北是全国唯一一个人民解放军军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地区。1948年8月,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人数达到70万人,并控制了东北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国民党军队55万人,但被分割、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内。由于部分北宁铁路为人民解放军所控制,长春、沈阳通向山海关内的陆上交通被切断,补给全靠空运,物资供应匮乏。
材料二:东北是中国重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和最大的产粮区,也是侵华日军最早侵占的地区,东北的解放可以使其成为巩固的战略后方。因此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把决战的第一个战场选在东北。1.我军超过敌军兵力唯一战场;
2.敌人孤立分散,补给困难,又撤守举棋不定;
3.东北有工业基地,解放后,可获得雄厚的后方支援。黑山塔山(1948.9--1948.11)
林彪、罗荣桓关门打狗意义:解放了东北全境,使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东北野战军1948年10月15日锦州宣告解放 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发起总攻人民集会游行,庆祝全东北解放 黑虎掏心各个击破淮海战役总前委合影自左向右: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思考: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解放区农民踊跃支前 斯大林说:“奇迹!奇迹!60万打败80万,这真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陈毅元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人民群众是革命的主力军,是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张家口塘沽 新保安天津 北平分割包围华北野战军东北野战军
瓮中捉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1949年,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据守北平的国民党将领傅作义接受和平解决方式,命令所部出城,接受和平改编。三大战役概况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三大战役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的政治统治,极大地削弱了国民党的军事实力。至此,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全国的解放已胜利在望。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朱德 三、百万雄师过大江1.百万雄师过大江2.解放军占领南京3.结果:国民党政权覆灭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1949年4月21日——1949年4月23日上海江阴湖口南京浙 江安徽江 苏江 西渡江战役示意图 乘胜追击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1949年4月23日) 蒋介石退往台湾登机的场景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中所说“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你认为“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含义是什么? 霸王指项羽,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毛泽东引用这段历史事实,其用意在于号召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军指战员利用占领南京以后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有利形势,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蒋家王朝。史海探究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迅速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从党的领导、人民、军队三个角度思考)1.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战略方针和战略决策;
2.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3.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史海探究启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中共中央抓住有利战机,于1948年9月——1949年1月,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了战略决战的伟大胜利。它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胜利的牢固基础。三大战役胜利后,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4月23日占领南京,南京国民党政权覆灭。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迎来的是新中国诞生的曙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四、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