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6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2016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2-06 09:2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2016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383年交战双方: 时间:前秦──东晋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结果:投鞭断流、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成语典故: 一、淝水之战影响: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一、淝水之战为什么南方能够保持局部统一和相对安定,而北方则经常陷入分裂混乱的局面?

北魏统一1、民族:3、统一时间:4、影响:2、政权名称:北魏439年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鲜卑族1、北方的统一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
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学汉语汉化政策汉化政策——穿汉服北魏供养人服饰《孝文帝出行图》。画面中所有的人都是峨冠博带,宽衣大袖,反映了孝文帝汉化改革以后北魏的衣冠制度。——改汉姓汉化政策元
长孙



刘穿汉族服装
的鲜卑贵族——联汉姻汉化政策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3、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
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在我们今天的56个民族大家庭中,已没有匈奴、鲜卑、等民族了,他们去哪儿去哪儿了呢? 扬场是一种劳动,就是打下来的谷子等作物扬一下,把壳去掉留下谷子等。 《孝文帝出行图》穿裤褶(zhě)服的南朝乐队 裤褶服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小袖上衣和窄腿裤子;传入中原后,适应汉人衣着传统,袖子变宽,裤腿变肥……两名汉族士大夫食用烧烤食品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以汉语的方式流传千古,
说明了什么?高车语鲜卑语汉语互相学习农业生产经验和畜牧业经验汉族接受北方民族的食物、服装、用具等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沿用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民族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民族心理 他们带来的有战乱,还有北方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北方草原民族文化是极富生气和极其活跃的。它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què)《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北方民族的交融对中华
民族的发展有何意义? 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当年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使得鲜卑族慢慢消失,所以孝文帝的改革不值得肯定。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各抒己见魏蜀吴西 晋十六国东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北 朝宋齐梁陈东 汉南 朝隋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唐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