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必修1第7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课时)从“一边倒”看建国初期外交高考一轮复习 Warming up: 精明观察员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哪一种说法不符合当今中国外交情况,并简单说明理由:
1.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3.中苏同盟 4.中法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5.中日合作伙伴关系 6.中国-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
概念解读:新中国外交新中国外交,或曰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当代中国外交,其历史起点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把此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党、革命运动之对外关系全面提升、全面转型为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政府外交、国家外交来建设和发展。
——齐鹏飞《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外交(1949——2009)》起始时间: ;性质: 。
思考:影响新中国外交的因素有哪些?复习Tips外交方针政策外交活动国家利益国家性质综合国力对世界的判断对自身的定位史料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 为保障本国独立、 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 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我国根据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同任何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政策......在国际事务中……是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的崇高目的而努力。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支持被压迫民族和发展中国家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正义斗争,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努力。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思考:
1.依据上述材料,分别指出新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对外交往的基本原则与外交总方针是什么?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最大的区别。概念解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 目标:
2.地位:
3. 关键词:
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和平,共同发展。
新中国外交最稳定的轴心。
独立自主外交 人民外交 和平外交
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摘自中国外交部网站独立自主
的
和平外交1979至今1949至1978
1949——1950s后期
1950s后期——1960s末
1960s末——1970s末1970s末——1980s末
1980s末至今合作探究: “一边倒”方针
(概念及实践、原因、影响)
合作探究:“一边倒”的概念与实践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一边倒”外交方针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思考:列举“一边倒”的外交实践。
同苏联和各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合作探究:“一边倒”提出的原因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
3.新中国外交的立场是什么?在外交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4.新中国刚成立,国家实力如何?国际形象、地位与影响力如何?
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
——毛泽东(1949)
“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的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场。”
——周恩来(1949)合作探究:“一边倒”提出的原因战 后 世 界 形 势 图思考:1.战后(1947——1949)世界格局是怎样的?
2.美、苏对新中国的态度与政策各是怎样的? 合作探究:“一边倒”提出的原因(1)国家的核心利益:
(2)国际局势:
(3)国内形势:
(4)外交认知:
(5)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 独立、主权、领土完整
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
美国对华的敌视和孤立政策。
苏联的承认与帮助。
中国大陆尚未全部解放,百废待兴。
对世界的判断:冷战对峙与战争威胁;
中苏战略利益、意识形态趋同。
对自身的定位:国家性质+自我认知+国际角色
较弱,需要国际社会支援,确保生存与发展。
人民民主专政的
社会主义国家民族国家
民主国家世界革命支持者
东亚强国合作探究:“一边倒”的影响材料5 斯大林同意给新中国3亿美元贷款,年息仅1%,以机器、设备等材料和商品的形式提供。 在朝鲜战争中,中国军队实行了全面改装,其中有:106个陆军师中的56个师,6个坦克师、坦克团……101个高炮营、33个高射炮团、5个野战高炮团……到1954年初,中国组建的28个空军师、5个飞行团,共有3000余架飞机,都是苏联赠送和售予的。尽管这些武器装备不都是最先进的,但苏联是当时唯一能够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的国家。
在经济上,苏联援建了47个项目,1950-1953年提供的技术设备价值46973万卢布,还无偿提供了大量技术资料,并派高级专家来华工作。
——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Tips:可从国家安全、经济、政治、外交等国家利益角度出发分析材料6 :1949-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事件时间轴合作探究:“一边倒”的影响合作探究:“一边倒”的影响材料7 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时,斯大林迫使我国签订了一项秘密的《补充协定》,规定在苏联的远东和中亚地区、我国的东北和新疆, “不给予外国人以租让权利。并不许第三国的资本或其公民以直接或间接形式所参加之工业的、财政的、商业的及其他的企业、机关、会社与团体的活动。”
——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材料8 中美战争的爆发驱散了北京尽快结束中国内战的希望,阻碍了解决国共斗争的道路,并使中国国际地位的恢复变得更加复杂,以致于推迟了20多年。
——袁明等编《中美关系史上沉重的一页》
材料9 1960年7月,苏联对中国采取了撤走专家、撕毁合作的“制裁”措施,在一个月内撤走全部在华专家1390人,撕毁专家合同和合同补充书243个,废除科学技术合作项目257个。
——周瑞华《“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反思》合作探究:“一边倒”的影响参考答案经济利益
国家安全利益
外交利益苏联的经济、科技、人才援助,推动“一五”计划的完成。
国家战略安全的好帮手,可靠的大后方。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国家先后承认,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和封锁。合作探究:“一边倒”的影响参考答案中苏关系
外交
国内建设失衡,不平等,容易过分依赖,导致被动。
影响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
影响广交朋友,卷入战争。中美长期对抗。
照搬苏联模式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建国初期(1949——1953)外交“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外交活动国家利益国家性质战争威胁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国家、亚洲强国各抒己见“一边倒”是否毫无条件限制?
小结:“一边倒”是特殊环境下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一边倒”方针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呼唤更理性的外交战略。
THANKS课件24张PPT。新中国外交活动巡礼(1949——2009)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 1950年5月,印度首任驻华大使潘尼迦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印是当时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1953年12月,中国和印度开始就中印关于中国西藏与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双方同意,五项原则被载入了该协定。图为1954年4月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与印驻华大使赖嘉文在北京签署上述协定。宋庆龄、董必武等中国领导人出席签字仪式。
1954年4月至7月,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旨在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作为五大国之一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图为周总理一行步入会场。
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这是历史上首次由亚非国家自主召开、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会议期间,周总理倡导“求同存异”,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促成了万隆十项原则的产生。图为周总理在会议上发言。
1964年1月,中国与法国建交,这一事件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右图为当年6月中国首任驻法大使黄镇向戴高乐总统递交国书后合影。
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格雷厄姆·斯廷霍文率领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这就是著名的"乒乓外交"。
1971年10月,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讨论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二十三国的提案,并通过了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左图为决议通过时的联合国大会会场。右图为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副团长黄华和代表符浩、陈楚、熊向晖。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图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会见尼克松。
1972年9月,毛泽东主席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田中访华期间,两国政府首脑签署了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名,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1979年1月,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出席卡特总统在白宫举行的欢迎仪式。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在中美关系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1987年6月,国务委员兼外长吴学谦访问科特迪瓦时拜会博瓦尼总统。
1988年5月,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访的阿根廷总统阿方辛。
1993年11月,江泽民主席在美国西雅图与美国总统克林顿举行正式会晤。双方认为应把中美关系放在世界范围来看,应着眼于未来,着眼于二十一世纪。
1998年11月,江泽民主席访俄,与俄总统总统叶利钦在莫斯科举行中俄两国元首首次非正式会晤。访问期间,双方宣布中俄国界东、西两段已勘定的边界在两国关系史上首次在实地得到准确标示,双方还发表了题为《世纪之交的中俄关系》的联合声明。 1998年11月,江泽民主席访问日本。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日,双方就致力于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达成共识。图为江主席与日本首相举行会谈。 1998年11月,江泽民主席出席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的第六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提出了加强国际合作,克服金融危机,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制,尊重自主选择改革发展方式的主张。图为江主席与各成员与会者在会议通过的《吉隆坡宣言》宣读仪式上。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出席了会议。
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承办2001年APEC会议是我国在新世纪伊始的一次重大外交活动,它给我国在新世纪巩固和发展与APEC各成员的关系,加深与它们的经贸往来与合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承办此次会议,还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向前发展,并使之成为我国向全世界展示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的一个重要窗口。 2001年9月17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工作组第十八次会议在日内瓦通过了中国入世议定书及附件和中国工作组报告书。这意味着中国工作组正式完成了历史使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全部结束。 大国要有大国的风范与气象,胸怀与担当。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但各种乱象还将持续。中国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发挥“稳定器”的作用,为营造自身和平发展的环境,同时,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