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2006、12、06
回顾上节课知识
三、焦耳定律
1、内容
3、何时消耗的电能与产生的热量相等
2、计算公式
一、电流的热效应
1、含义
2、能量转化
二、电热器
2、制成原理
3、主要组成部件及特点
1、生活中实例
1.有三个用电器,其中一个为“220V,60W”的电风
扇,一个为“220V,60W”的白炽灯,另一个是
“220V,60W”的电热器,都在额定电压下工作
相同的时间,比较这三个用电器产生的热量是 [ ] A.电风扇最多. B.白炽灯最多. C.电热器最多. D.都一样.
3.某电炉的电阻是100欧,通电10秒产生的热量是4×103焦,那么通过这电炉的电流是( )
A. 4A B. 2A C. 40A D. 20A
2.有两个电热器,其R1>R2电阻,串联在同一电路中,要使它们产生相等的热量,则通电时间为( )
A.t2>t1 B. t2=t1 C. t1>t2 D. 无法确定
[训练]
1.一个直流电动机的线圈电阻是0.5欧,加在电动机两端的电压为220伏,当电机正常运转时,通过线圈的电流是20安。试求: 1)1小时内电动机共消耗了多少电能? 2)电流通过线圈产生了多少热量? 3)电动机做了多少机械功?
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国将两颗外号为“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弹,分别投到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时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将两座城市在瞬间化为废墟。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原子弹的爆炸:
二战末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
(1)
(2)
原子核
(正)
核外电子
(负)
质子
(正)
中子
(不带电)
原子弹的外观
原子弹爆炸的情景
1.获得核能的途径
1).重核裂变
---------是指-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2个新原子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链式反应
例如:原子弹、 核电站
链式反应:
铀核裂变时,同时放出 2 ~ 3 个中子,如果这些中子再引起其它铀核裂变,就可以使裂变反应不断地进行下去,这种反应叫做链式反应。 链式反应的主要应用是在两个方面: 1 .不可控的核反应。如果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在极短时间内就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发生猛烈爆炸,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2 .可控反应堆。如果用人工方法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使核能比较缓慢、平稳地释放出来。这种使核能缓慢释放的装置叫核反应堆,核反应堆是核电站的核心。
2)获得核能途径
----轻核聚变
---------是使2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较大的新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热核反应
例如:氢弹、太阳
氢弹爆炸升起的蘑菇云
设疑:核能这么巨大,难道只能用于战争吗
如何才能有效地控制核能的释放?
二、核能的和平利用――核电站
如果使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在可控制的条件下缓慢进行,释放的核能就可有效地利用。
三、核能的和平利用--核电站
P111阅读:核电站工作的原理?其中能量的转化如何?
思考:核能的优点及缺点?
法国1980年到1986年间核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由24%提高到 70%,在此期间法国总发电量增加40%,而排放的硫氧化物 却减少了9%,尘埃减少了36%,大气质量有明显改善。
秦山核电站
大亚湾核电站
1994年底,全世界核电站的发电量已经占总发电量的17%。我国十分重视核能的利用,目前,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已经运行发电,几座新的核电站正在建设之中。
原子弹的威慑力导致人们对核电站的恐惧
α射线:带两个单位正电荷(氦核)
β射线: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电子)
γ射线:不带电(中子)
大剂量放射线对人畜会造成很大的伤害;但是,如果用较小的剂量,并谨慎地加以控制,射线也可以为人类做许多事。
放射性物质的标志
四、放射线
小结:
一、核能:原子核发生改变所产生的能量
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
1、裂变:
2、聚变:
-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 裂成2个新原子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是使2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较大的新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例:原子弹、核电站
例:氢弹、太阳
--链式反应
--热核反应
3、聚变威力更大
练习
课后练习
[训练]
“220V 1000W”的电动机其线圈电阻为4欧,当它正常工作时通电1小时产生的热量是多少焦耳?
【例题3】
如图a、b两相同容器中分别装有相等质量的水,水中的电阻丝阻值分别为R1和R2,且R1<R2,则闭合开关S后,a、b容器中水温上升较快的是--------------------( )
A.a容器中的水 B.b容器中的水
C.a、b容器中的水温上升快慢一样
D.无法判断
CFXB型“220V1100W”电饭煲有两档开关,如图所示,档2是高温烧煮,档1是焖饭、保温。当接档2时,电路的功率是1100瓦;当接档1时,电路的总功率是22瓦。(虚线框内为电饭煲的简易原理示意图)
求:(1)串联电阻R的阻值;
(2)接档1时R消耗的功率;
(3)用公式说明档1是否比档2省电。
R0
R
1
2
220V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电加热器电阻为16欧并保持不变。电加热器Q放入装有一定质量水的烧杯M中。当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中点时,经4分钟将杯中水烧开(沸腾),电流表的示数为0.6安;将滑片P置于b端,电压表的示数为18伏。
求:(1)这时电加热器两端的电压多大?
(2)若烧开初始条件完全相同的一杯水,需要多长时间?
b
V
S
A
p
a
Q
M
水
24伏
10.24分钟
焦耳,1818年出生在英国。焦耳出身在一个酿酒商家庭,从小就跟着爸爸酿酒,没有进过学校,但小焦耳勤奋好学,一边劳动一边认字,焦耳虽然在酿酒厂里当技师,却把注意力放在工作之余从事的科学实验上。他把父亲的一间房子要来改成了实验室,开始了对电学以至热学的研究。 几年以后,经过连续多次实验,焦耳终于找到了电与热的规律--焦耳定律,并发表了论文。焦耳的论文发表以后,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因为焦耳只是个酿酒技师,没有名牌大学的文凭;更因为相当多的学者不相信电与热的关系竟是那么简单。 科学就是真理,科学从来不需要取悦于权力,因为世界上只有真理最有力量。焦耳继续着他的实验,坚持着他的观点。 一年后,俄国科学家、彼德堡科学院院士楞次重复了焦耳的实验,测量的结果和焦耳的一致,无疑这对焦耳是一个有力的支持,后来人们把这个定律叫做焦耳-楞次定律。他是一位终生从事科学研究的业余科学家,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确立人之一。焦耳可以说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最杰出的科学家。
今天我们用焦耳作为功和能的单位,就可见焦耳对科学的伟大贡献了。
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