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红桥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红桥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12-06 19:1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津市红桥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分别是400mm年等降水量线、3000m等高线和昆仑山一阿尔金山—祁连山。据上述文字可知,决定我国三大自然区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A. 土壤、植被 B. 地形、土壤 C. 气候、地形 D. 气候、水文
2. 我国民居的屋顶坡度从北到南逐渐增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热量 B. 光照 C. 降水 D. 地形
3. 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明显,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南方内河运输是一种普遍的联系方式,北方道路网四通八达,这种影响属于
A. 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和通达性的影响 B. 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C. 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 D. 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
4. 有关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青藏地区农业以高寒农牧业为主
B. 秦岭一淮河以北地区,均可发展水田农业
C. 东北地区因降水较少,故只能发展一年一熟的农业
D. 西北干早半干早地区东部降水相对较多,也可以发展水田农业
【答案】1. C 2. C 3. A 4. A
【解析】
1. 材料中400mm等降水量线是气候因素,3000m等高线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地形因素,C正确。
2. 我国降水量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了排水屋顶坡度逐渐增大,C正确。
3. 南方内河运输发达,北方道路网四通八达,这种影响属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和通达性的影响,A正确。
4. 青藏地区农业以高寒农牧业为主,A正确;秦岭一淮河以北地区,主要是旱作农业;东北地区因纬度高,热量不足,故只能发展一年一熟的农业;西北干早半干早地区比东部降水相对较少,以绿洲农业主为。
读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盆地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5. 两区域的共同特点是
A. 等级相同 B. 有明确界线 C. 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 D. 区域划分指标相同
6. 成都和拉萨纬度相近,但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海陆分布 B. 纬度位置 C. 海拔高度 D. 植被
7. 拉萨位于我国青藏高寒区,该区内部相对具有一致性,各自然地理要素在景观上努力保持一致性,即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具有____特点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脆弱性 D. 不确定性
8. 能体现四川盆地风土人情的是
A. 青稞 B. 窑洞 C. 孔雀舞 D. 成都话
【答案】5. C 6. C 7. A 8. D
【解析】
5. 西藏自治区是行政区,有明确的边界;四川盆地是地形区,边界具有过渡性,没有明确的边界;行政区和地形区划分指标不相同,等级无法比较,两区域都是地表的空间单位,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C正确
6.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拉萨位于青藏高原,因海拔高,气候高寒,影响两地自然环境差异的因素是海拔高度,C正确。
7. 各自然地理要素在景观上保持一致性,体现了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A正确。
8. 能体现四川盆地风土人情的是成都话,D正确;青稞是青藏高原的作物;窑洞是黄土高原的建筑;孔雀舞体现了云南的风土人情。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炭供应全国井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800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读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9. 比较两幅图可知,关于20世纪90年代该省焦化企业情况的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A. 规模小 B. 生产过程中废弃物捧放量大,污染点多
C. 分散、数量多 D. 产业运输以公路和铁路为主
10. 该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最直接措施是
A. 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B. 可以采用控制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捧放量
C. 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
D. 地方政府积极支持产业园区环境治理
【答案】9. D 10. C
【解析】
9. 两副图当中,1994年表示的是20世纪90年代,从图中可看出,焦化企业规模较小、分散数量多,生产过程中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点多,产业运输以公路为主,D不符合事实。
10. 题中说是在运输过程中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是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C正确;其他答案不是在运输过程中减少污染的措施。
海岛是指四面环海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包括有居民海岛和无居民海岛,读上海港口迁移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1. 读图可知,上海港口
A. 经历了4次区位迁移
B. 最开始位于黄浦江与长江的交汇处
C. 港口布局从河港向海港发展
D. 2005年以后开始了由黄浦江内老港区向长江口新港区为主的转型
12. 由于洋山深水港的加入,2010年,上海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907万箱,首次超越新加坡成为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上述文字表明洋山港建成对上海发展最重要的意义是
A. 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B. 加速临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C. 推动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D. 促进上海市内部功能的变迁
13. 历史上崇明岛是“天赐盐场”,后因渔业、盐业以及航海要塞地位而不断发展,如今该岛是有名的鱼米之乡,被誉为“长江门户”,规划到2020年崇明岛将建成全国开放度量高的绿色食品开发园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际金融贸易区。上述材料说明了
A. 如果地理环境过去对人类活动不利,将来就一定有利
B. 如果地理环境过去对人类活动有利,将来就一定不利
C. —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固定不变的
D. 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
14. 根据国际法的先占原则,哪个国家先发现和占领新生的岛礁,便拥有对该岛礁的领属权,从而兢可以控制岛礁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广大海域,上述文字体现了岛屿的一项巨大价值是
A. 经济开发
B. 港口和海洋运输
C. 旅游胜地
D. 其周围一定范围内海域的归属权
【答案】11. C 12. A 13. D 14. D
【解析】
11. 从图可知,上海港口经历了6次区位迁移;最开始位于黄浦江与苏州河的交汇处;港口布局从河港向海港发展,C正确;2005年以后开始了由黄浦江内老港区向洋山港新港区为主的转型。
12. 从题中“首次超越新加坡,成为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可知洋山港提升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A正确。
13. 从题中的材料可看出,崇明岛从“天赐盐场”到鱼米之乡,到长江门户,再到绿色食品开发园区,旅游度假区,国际金融贸易区,说明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不同的,D正确。
14. 拥有岛礁的领属权,就可以控制岛礁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广大海域,体现了岛屿的巨大价值是对其周围一定范围内海域的归属权,D正确。
2017年4月1日国家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距北京100多千米).它是我国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读深圳、浦东和雄安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5. 深圳、浦东和雄安所在省区均位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中的
A. 东部经济地带 B. 中部经济地带
C. 西啬Ⅱ经济地带 D. 东、中部经济地带
16. 某同学在作文中写道:四月的早晨,一望无尽的田野,绿油油的稻苗在清风中起舞桑林丛中不时传来姑娘们的笑语歌声,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摇过,鱼儿在池塘中跳跃,基埂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该同学描述的区域最可能是我国的
A. 珠江三角洲 B. 长江三角洲
C. 黄淮海平原 D. 渭河平原
【答案】15. A 16. A
【解析】
15. 深圳、浦东和雄安新区所在省分别为广东、上海和北京,均属于我国的东部经济带,A正确。
16. 从材料当中的稻田可知该地为水稻种植业,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从材料“鱼儿在池塘中跳跃,基梗上蔗苗茁壮”,说明该地是基塘农业,最可能是我国的珠江三角洲,A正确。黄淮海平原和渭河平原以旱地为主,种植作物为小麦;长江三角洲基塘农业不发达。
读我国1980年三次产业构成图,回答下列问题。
17. 关于我国当时的产业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以第三产业为主
B. 第一产业大于第二产业
C.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比重将会增长
D. 从第二产业比重来看,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根高
18. 关于产业转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不发达地区往往是落后产业的迁出地
B. 发达地区往往是落后产业的接收地
C. 向发达地区转移的往往是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D. 不发达地区接收的往往是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答案】17. C 18. D
【解析】
17. 从图中看,当时我国第二产业占比重最大,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产业比重大于第一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比重将会增长,C正确;仅从第二产业的比重,看不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但我国第一产业比重较大,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18. 不发达地区往往是落后产业的转入地;发达地区往往是落后产业的迁出地;发达地区转出的,不发达地区接收的往往是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企业,D正确。
【点睛】从本质上讲,企业生产为了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而进行产业转移。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主要因素。工业化之初,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一般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相应提高,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又会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的特征有
A. 东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一直领先全国
B. 中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呈减慢的态势
C. 1978~1990年,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相同
D. 1978~1990年,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速最接近
20. 1978~ 2015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速变化反映了
A. 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
B. 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主要取决于中西部增速
C. 基础设施的改善对西部地区的发展促进作用不显著
D. 21世纪以来,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局发生了变化
【答案】19. D 20. A
【解析】
19. 读图可知,东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在2000~2015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呈加快的态势;1978~1990年,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较接近,但不是相同,其中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速最接近。
20. 读图可知,1978~2015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年均增速差异较大,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西部地区2000~2015年增速最快,反映了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不断加快。
考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肥沃沉积物,因没有其他植被,可以直接在沉积物上种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1. 不同历史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影响不同,古埃及农耕文明出现在
A. 采集和狩猎阶段 B. 农业社会阶段
C. 工业社会阶段 D. 后工业化阶段
22. 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 阵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23. 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该区域耕种期为
A. 1月-12月全年 B. 6月-10月 C. 11月到第二年5月 D. 4月-8月
【答案】21. B 22. A 23. C
【解析】
21. 古埃及农耕文明出现在农业社会阶段,B正确。
22. 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是东非高原,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降水特点为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A正确。
23. 尼罗河每年6月到9月定期泛滥,尼罗河泛滥时不能耕种,该区域的耕种期为11月到第二年的5月,C正确。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3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4. 江苏习惯上以 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
A. 淮河 B. 洪泽湖 C. 长江 D. 太湖
25. 这种区域划分突出体现了该河对两岸地区
A-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互相联系的阻隔作用 D.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26. 据材料可知,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 市场 B. 交通 C. 劳动力 D. 技术
【答案】24. C 25. C 26. B
【解析】
24.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C正确。
25. 以长江为界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C正确。
26. 由材料可知,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说明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交通,C正确。
2000年7月,连接哥本哈根和马尔默的厄勒海峡跨海工程竣工通车.铁路与公路合用的海底E道和跨海大桥的设计避免干扰飞向哥本哈根国际机场的飞机航线并为国际航运留出通行水道,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7. 下列叙述,不符合图文信息的是
A. 该跨海工程采用了公路和铁路合用的设计
B. 东侧的海底隧道比西侧的跨海大桥短
C. 该工程由海底隧道、人工岛和跨海大桥组成
D. 该工程连接重要海港丹麦的哥本哈根和瑞典的马尔默
28. 区域差异为区域合作提供了条件,利于该海峡两岸区域经济合作的条件是________的差异
A. 自然景观 B,语言文化 C.产业结构 D.交通规则
29. 跨海大桥建有200米高的中央桥墩和57米高的船舶通过空间,保证过往海峡的船只从桥底顺利通行。上述文字说明了大桥工程有利于
A. 降低建设成本 B. 海上交通通畅 C. 避免破坏景观 D. 保护海洋生物
30. 萨尔特岛是丹麦的自然保护区,植被以草为主,野生鸟类在岛上筑巢。桥隧结合处未利用该岛,而是新建人工岛,有利于
A. 保护萨尔特岛生物
B. 降低施工难度
C. 保持水流畅通
D. 提高通行速度
【答案】27. B 28. C 29. B 30. A
【解析】
28. 海峡两岸区域经济合作的条件是产业结构的差异,C正确;两地自然景观、语言文化、和交通规则与区域经济合作关系较小。
29. 试题中“保证过往海峡的船只从桥底顺利通行”说明了大桥工程有利于海上交通通畅,B正确。
30. 由材料“野生鸟类在岛上筑巢”可知新建人工岛,有利于保护萨尔特岛生物,A正确。

二、综合题。
31. 认真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中的地理现象。
(2)说明产生这种地理现象的原因。
【答案】(1)植被稀少;地表土壤和岩石裸露;地面破碎;沟谷纵横;谷坡陡峭;坡面有明显的流水冲刷痕迹等。
(2)黄土易侵蚀性;降水集中,多暴雨;开矿,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农业活动等。
【解析】试题通过黄土高原景观图考查地理现象的描述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图中的地理现象可从植被、地形、地貌、水文等方面来回答;从图中可直接读出该地植被稀少,地表土壤和岩石裸露,地表沟谷纵横;谷坡陡峭,坡面有明显的流水冲刷痕迹。
(2)图中地理现象的原因是可结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来回答,自然原因为黄土易侵蚀性;降水集中,多暴雨;人为原因为开矿,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农业活动等。
【点睛】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坡面陡峻、黄土以颗粒状为主,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人为原因滥伐树木地面失去植被保护、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过度放牧、开矿及其他建设等。
32. 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西南部,北部湿润,萨克拉门托河等河流水量丰沛,南部地势平坦,光热条件好,但这里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全州年径流量的3/4集中在北部,而需水量的4/5却在南部.通过调水,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已发展灌溉面积,33万多公顷,成为水果、蔬菜的生产出口基地.还保证了以洛杉矶市为中心的6个城市共1700多万人的生活、工业等用水需求,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为了综合开发,美国政府和加利福尼亚州政府共同建设了加利福尼亚水道,该水道的流向是________。该调水工程改变了该州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它是通过对水循环中的________环节施加一定的影响而实现的。
(2)说明该州南部输水干线受水地区水资源缺乏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据材料概括调水工程对该州南部地区的有利影响。
(4)该调水工程的水质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试分析保障该工程优质供水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案】(1)自北向南 地表径流
(2)自然原因:南部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干旱少雨;
人为原因:人口增加,生活用水增多;工农业发展,生产用水增大。
(3)使南部地区水源增加;促进农业发展;为城市提供生活、生产用水。
(4)有效控制萨克拉门托河等河流域的排污量,确保取水源地水质清洁;对沿线地区生产、生活污水进行治理,实现达标排放
【解析】(1)从图中加利福尼亚水道可看出,水道自北向南流;影响的是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
(2)水资源缺乏的原因应从供和需两方面来分析,水资源数量少于需求量就会出现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自然原因为该州南部是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降水少;缺水的人为原因是人口增加,生活用水增多;工农业发展,生产用水增加。
(3)从材料中可读出北水南调工程可增加南部地区的水资源数量,促进农业发展,为城市提供生活、生产用水。
(4)保障该工程供水水质的措施可从控制污染和治理污染两方面来分析;如控制萨克拉门托河等河流域的排污量、确保水源地水质、对沿线地区污水进行治理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