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鱼我所欲也(课件+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26 鱼我所欲也(课件+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06 20:50:30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鱼我所欲也 孟子,名 ,字 ,邹人,战国初期 、 。他是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是 学派继孔子之后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 ”。在政治上,他提倡“ ”,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反对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______论。作者简介轲子舆儒家亚圣思想家教育家仁政性善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故不为苟(gǒu)得也
死亦我所恶(wù)
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一箪(dān)食
一豆羹(gēng)
蹴(cù)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xiè)也课文听读听读课文,要求:
1. 听准字音;
2. 分清句读。原文:译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熊掌:得兼:熊的脚掌,是一种珍贵的食品。同时得到。 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所想要的/所喜爱的。所欲:舍:舍弃。取:选取。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原文:译文:生:义:生命大义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东西,大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要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原文:译文:有甚于:苟得:恶:患:辟:比……更重要。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wù,厌恶,与“欲”相反。祸患,灾难。通“避”,躲避。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然而我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事情,但所厌恶的事情有比死亡更为严重的,所以有祸患我也不躲避。原文:译文: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如使:何不用也:莫:假如,假使。下文“使”义同。什么手段不可用呢?没有。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为严重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原文:译文: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由是:通过这种方法。是故:因此,由此可见。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东西比生命更重要(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事情比死亡更为严重(那就是“不义”)原文:译文: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非独:不仅仅。勿丧:不丢掉/不丧失。是心:这种本性。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原文:译文: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箪:
豆:
呼尔而与之:
蹴尔: 不屑: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用脚踢着。尔,助词。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原文: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辩: 奉:
何加: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译文: 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分辨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那么,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通“辨”,辨别。侍奉(有)什么益处。 所熟识的贫穷的人。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与:通“欤”,语气词。译文: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通“向”,以前。为,宁
愿,宁肯。全句:从前宁肯死也不愿接受。 第一个“为” wèi,介词,为了。第二个“为”,wéi,动词,这里是接受。 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是亦不可以已乎:
之谓:
本心:原文:译文: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是,此,这种做法。
已,停止,放弃。天性,天良。羞恶廉耻之心。 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相当于“称作”“叫做”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
重点问题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本文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什么?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什么?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由本文要说明的道理概括出的成语是什么?它的现代意义是什么?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5、 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6.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赞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 7.你如何理解“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这句话的。 作者认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有些人贪生怕死,见利忘义,在面临生死存亡的重要抉择时,只有贤者才保有本心,才能舍生取义。8.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说明。 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比如:举例论证---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事例论证义重于生。
对比论证---用“乡”和“今”的不同做法论证了不能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用“一箪食,一豆羹”的正面例子和“万钟”的反面例子对比,论证义重于利。9.请你谈谈对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的认识。 舍生取义是君子之为,为了正义而牺牲生命,可歌可泣。我们要把舍生取义奉为行为准则,在关键时刻,见义勇为,见义巧为,见义智为,不见利忘义。小结 本文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他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鱼我所欲也1.故患有所不辟也
(通“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通“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吗。)
4.乡为身死而不受
(通“向”,原先,从前) 重点词语——通假字1.二者不可得兼 (两种东西都得到)
2.故不为苟得也(苟且求得,指只为求活,不择手段)
3.所欲有甚于生者 (超过 ,胜过)
4.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
6.贤者能勿丧耳(丧失)
7.蹴尔而与之(践踏)
8.乞人不屑也 (认为值得)重点词语——其它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形容多,这里指很优厚的厚禄)
10.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11.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接受)
12.妻妾之奉(侍奉)
13.是亦不可以已乎(止)
14.此之谓失其本心(人原有的羞恶之心)重点词语——其它2重点词语——其它3
   1.与
  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吗”
  ②蹴尔而与之: 给予
   2.而
  ①修饰:蹴尔而与之 呼尔而与之
  ②顺接:乡为身死而不受
  ③并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④转折: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1、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
2、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如人所想要得到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那么凡是可以求得生命的,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不丧失罢了。
翻译句子6、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如果见了高位厚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8、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的人受到我的恩惠而感激我吗?9、乡为身死而不受原先为了义宁愿死也不接受10、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
(1)是亦不可以已乎?
?
??? (2)此之谓失其本心。
?
3. 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
4. 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2分)
?有什么益处通“德”,感激。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
对比论证 ?? 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全面鲜明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富贵不能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句意动词,居住。名词,居所。道路。(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句意 得到,实现。志向。循着。固守,坚持。原则。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句意??????????????????????????????
动词使动用法,使… …迷惑。动词使动用法,使… …改变。动词使动用法,使… …屈服。威胁暴力。富贵不能使其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其屈服意志。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丈夫(或这样才叫做大丈夫)!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其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其屈服意志。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丈夫(或这样才叫做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