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2分数除以整数=21÷课前小研究1、我的问题: 2、我的算式:
3、我的结果: 4、我是这样想的:
5、我的发现: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一物像人又像狗,爬竿上树是能手,擅长模仿人动作,家中没有山中有。动动你的小脑瓜,猜猜它是哪种动物??猜谜语如果老师把“
1
米”改成“
9
10
米”,又该怎样来
解答呢?二、小组展示 探究方法小组交流汇总,展示前置研究的内容。÷小数除法意义3 =转化乘法你会计算吗?试试看!二、小组展示 探究方法基本性质画图1米二、小组展示 探究方法返回÷3 =返回==0.9÷
30.3(米)
÷3二、小组展示 探究方法1米=(米)返回÷3=二、小组展示 探究方法?米(米)13×==÷3二、小组展示 探究方法返回二、小组展示 探究方法÷3= (×
)÷(3×)=÷3= (× 10 )÷(3× 10)=?米(米)==×答:做一条裤子需要布料 米。三、合作交流 归纳定理归纳定理:想一想: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分数除以整数 ,等于分数乘这个数的倒数。(0除外)÷3 45==×÷4 ==×==×三、合作交流 归纳定理四、巩固练习 拓展提高××××5——8÷ 5 =5——8×1——5=——18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疑惑?
(3)你感觉自己今天表现如何?四、课堂总结 达标拓展1.先观察比较,再计算。=5÷=26÷=14÷=6÷四、课堂总结 达标拓展2.芳芳想把准备送给同学的生日礼品盒系上漂亮的丝
带,她将 米长的丝带剪成同样长的8段做成蝴蝶
结,每段丝带有多长?课后探究 如果将除数的整数改为分数,又将如何进行计算呢?吾将上下而求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1。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它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与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的基础。教材以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布艺兴趣活动”为素材,创设了布艺兴趣小组给小猴子做衣服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去。这些素材简明、直观、信息明了,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索活动。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为计算而计算”的编排体系,把计算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融合在一起,便于学生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实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步发展。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知道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在本册知道了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方法和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这些已有的知识为学生探索本课新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学习分数乘法的过程中,通过画一画、想一想、算一算等活动探索出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学生可以运用同样的方法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在探索、计算的过程中能够感知分数除以整数的基本算理,可以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借助直观图示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的使用这种方法进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
2、数学思考: 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经历探索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3、问题解决:初步学会由已知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4、情感态度: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准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纸
教学过程:
课前小研究:
我的问题:
我的算式:
我的结果:
我是这样想的:
我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猜谜语:一物像人又像狗,爬竿上树是能手,擅长模仿人动作,家中没有山中有。动动你的小脑瓜,猜猜它是哪种动物?
老师想给自己的毛绒玩具猴子做衣服,你能帮一下老师吗?
【设计意图: 富有挑战性的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我通过谜语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轻松的学习氛围,由此引出本节课信息窗的内容。】
二、小组展示,探索方法
教师多媒体出示前置研究的内容:
1、将你的想法跟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2、上台展示你们小组的方法。
(在学生展示列式的过程中,提问复习除法的意义,解决本节课第一个红点问题。)
而对于如何得出的结果,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情况:
方法一:画图分析理解:÷3就是把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米
(教师点评:这个小组把抽象的东西转化成形象直观的图形,一眼就看出来了。非常好。)
方法二:平均分:米是9个 米,把9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个 ,即 ,所以用÷3==(米)。
(这个方法孩子很难接受,需进一步点拨:把9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个苹果;把苹果换成,即把9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个 ,即,所以用÷3==。)
方法三:转化为小数
0.9÷3=0.3
(教师:这个方法是转化法,将分数转化成了小数)
方法四:转化成乘法计算:÷3就是把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根据前面学习的分数乘法的意义,也就是求的是多少,就把除法转化为乘法来进行计算,除以3变成乘3的倒数。
(教师:这里把除法转化为乘法来计算,把3变成了它的倒数,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方法五: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3=(×)÷(3×)=÷1=。
或:,÷3=(×10)÷(3×10)==
【设计意图: 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索计算方法,极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产生了多种算法,有效地落实“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理念。教师的及时点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性,感受一题多解,并多次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从而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合作交流,选择算法
师:用米长的布料做裤子,可以做两条。用你掌握的或喜欢的方法为猴子做一条裤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情况,学生完成后小组内讨论方法)
总结:画图法费事;分数变小数有时变出了循环小数影响计算。平均分的办法有时也不能正好分。只有第四种方法,把除法转变成乘法最好了。
【设计意图: 数学交流是为了让课堂学习群体成员彼此解释自己的想法,相互了解对方的想法与思考结果,为此,教师创设了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这里,老师让学生充分交流探究的多种计算方法,在各种思维的交流碰撞中,评价各种方法的优劣,发现了普遍的通用的计算方法。这样的交流有广度也有深度,更有效度。】
四、归纳概括,巩固练习?
(一)归纳概括
1、谈话:仔细观察、分析刚才所解决的两个问题,想一想:?
(1)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2)本来是“除”怎么变成了“乘”呢??
2、总结:分数除以整数也就是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己的探究、交流、举例验证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使大家确信,这个计算法则是正确的,能通用的。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了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而且渗透了数学学习的科学方法,只有经过验证,普遍适用的方法,才能成为规律。】
(二)巩固练习
第一题:小兔回家。
第二题:火眼金睛。
第三题:走进生活。
【设计意图: 基本练习是每节练习课最重要的一环,通过不同形式的基本练习,学生可以查漏补缺,解决疑难,使学生不理解的部分得以理解,使基本理解的变为理解清晰。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与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组教材,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追求实效,精讲多练,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五、课堂总结,达标测试
(一)课堂总结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疑惑?
3、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二)达标测试
1、先观察比较,再计算。
2、芳芳想把准备送给同学的生日礼品盒系上漂亮的丝带,她将米长的丝带剪成同样长的8段做成蝴蝶结,每段丝带有多长?
【设计意图:通过全课总结,让学生反思本课所学内容,达到升华知识,从而把知识装进脑袋,打包带回家!并通过当堂检测环节,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恰当的进行了终结性的评价反思。】
课后拓展:
如果老师将整数改为分数又将如何计算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一下。
板书设计:
分数除以整数
做一件背心需要多少米布料? 做一条裤子需要多少米布料?
÷3=×= ÷2= ×=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数的倒数。
【设计意图:在板书上力求做到中心突出,简洁明了,便于增强学生记忆,启发学生思维。】
《分数除以整数》课前小研究
姓名: 小组: 组号: 等级:
我的问题:
我的算式:
我的结果:
我是这样想的:
我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