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80张PPT。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八年抗战?十四年抗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中,8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的全面抗战;14年抗战则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开始的抗战,包含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
14年抗战不是对8年抗战的否定,1937年作为历史节点的意义,在于全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同样不会被否认。日本侵华大事记(20世纪30年代前)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1900年——1901年 参与八国联军侵华
1904—1905年 日俄战争,将侵略势力扩张到我国东北
一战期间 日本对德宣战,侵略山东,
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思考:30年代日本为什么又大规模地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材料二、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1931年日本经济危机达到了顶点。……日本统治集团为了摆脱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从各方面加紧侵华战争的准备。……完全听命于军部的广田弘毅组阁,实行全面的法西斯化。
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则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是世界知东亚为我国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田中奏折》
经济危机冲击,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 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侵略野心膨胀阅读材料,分析日本侵华的背景蓄谋已久,既定国策(大陆政策、田中奏折) 材料三、1929年欧洲各国忙于应付国内危机,无暇东顾,“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与英美达成秘密谅解,英国支持日本的行动,美国表示“不闻满洲事变”。国际:英、美等国推行纵容日本侵略的“绥靖政策”。材料四、1933年5月8日,蒋介石在崇仁总指挥部对各级剿共军官发表长篇讲话,中心意思是:(1)只要剿匪成功,攘外就有把握。(2)日本的侵略,就是共匪所招致的。……。(6)愈是非常时期,越要小心谨慎,注重智谋。 国内:国共对峙(内战)局面,提供可乘之机
一、九一八事变
1.概念
(1)时间:
(2)地点:
(3)经过:
14.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1931年9月18日;沈阳日本借口柳条湖事件, 炮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军有没有进行抵抗?
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密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不顾。”——《张学良年谱》1931年7月6日,张学良曾下令: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本将对我要求割地赔款,东北将万劫不复,宜亟力避免冲突。——《中国近代通史(第8卷)·内战与危机(1927-1937)》杨奎松著
事变后张学良态度“我要郑重地声明,就是关于不抵抗的事情……那个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说不抵抗是中央的命令,不是的,绝对不是的。”“当时,因为奉天与日本的关系很紧张,发生了中村事件等好几个事情。那么我就有了关于日本方面的情报,说日本要来挑衅,想借着挑衅来扩大双方的矛盾……我下的所谓不抵抗命令,是指你不要和他冲突,他来挑衅,你离开他,躲开他……”——张学良张学良9月19日发表通电: 副司令行营效日(19日)来电云:顷接沈阳臧主席、边署荣参谋长皓午电称:日兵自昨晚十时,开始向我北大营驻军施行攻击,我军抱不抵抗主义,日兵竟致侵入营房,举火焚烧,并将我兵驱逐出营,同时用野炮轰击北大营及兵工厂。关于抗日情事,假如本人想要全国国民拥戴我,是最容易做到的。只要对日本宣战,全国国民一定称赞我。我为什么不这样做,反给一般人疑我不抵抗呢?不是我怕死,而是我不能把国家的命脉断送,不能使民族的生命危殆,我要为国家的前途打算,要为民族的前途着想,不能为个人名誉而使中国灭亡!纵令不致永久灭亡,或者灭亡不过是几十年或几百年,还是可以复兴的话;但是如果我们现在有办法可以使中国不亡,使中国不致受几十年或百年亡国痛苦,我们为什么不采用?为什么反而愿意冒几十年或几百年的痛苦? ——蒋介石事变后蒋介石的态度 “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 蒋介石为什么采取不抵抗政策? 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蒋介石在南昌的讲话认为共产党威胁更大日本国力大大强于中国,抗日必亡 “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 寄希望于国联攘外必先安内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坐镇沈阳的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中将参谋长荣臻根据张学良的指示,命令东北军“不准抵抗”。因此北大营的8000名守军竟被只有300人的日军击溃。同时,关东军第2师团第3旅团第29联队进攻奉天,至9月19目10时,日军先后攻占奉天、四平、营口、凤凰城、安东等18座城镇。
当时东北军在东北有正规军16.5万人、非正规军4万人,总共约20万人。而日军在东北的关东军正规部队有1.5万余人,另外有在乡军人和警察等非正规部队约1万余人,总兵力约2.7万人。双方兵力对比(无奈!!!)结果东北三省128万平方公里领土,相当于日本国土的3.5倍,3000多万人民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沦落到日军的铁蹄下。
东北的沦陷,在军事上最直接的就是当时号称亚洲最大的兵工厂——沈阳兵工厂也落入日军之手,有步枪约15万支、子弹约300万发、迫击炮约600门、炮弹约40万发,山、野、重炮约250门,炮弹约10万发,火药约40万磅,飞机300多架全部成为日军战利品。沈阳兵工厂在此后更是成为日军重要的军火基地之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松花江上》1935年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是与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过程相联系的两个概念。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开始的全国性抗战,十四年抗战是包含从1931年开始的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伪满洲国(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是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后,所扶植的一个傀儡伪政权。因国民政府和中共及国际社会对伪满政权均不予承认,故被称作“伪满洲国”或“伪满”。“伪满洲国”初期为“共和”体制,不久后以立清废帝溥仪为“元首”,初期称号为“执政”,年号“大同”,溥仪后称“皇帝”,年号“康德”。“首都”设于新京(今吉林长春),“领土”包括现今中国除关东州(今旅顺和大连)以外的东三省全境,以及蒙东和河北省的承德市、秦皇岛市。伪满洲国华北事变华北事变是指继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之后,1935年日本侵略军蚕食侵犯华北地区的一系列事件的统称。1933年长城抗战《塘沽协定》签订之后,日本暂时将对中国“武力鲸吞”的露骨侵略方式转变为有序推进的“渐进蚕食”方式,即企图一口一口啃噬掉中国。华北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矛盾的主导地位。华北事变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要灭亡中国,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作为其独霸亚洲,征服世界的战略基地的野心。华北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一个重要步骤。事变后,日本准备把战争扩展到更大的范围。1936年8月,广田内阁确定了“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海洋发展”的侵略方针。其侵略野心昭然若揭。一二·九运动日军在华北所制造的一系列侵略事件,使华北的局势处于危机关头,中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影响重大。一二·九运动 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12月12日,北平学生举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绥远抗战"、" 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攘外必先安内1935年9月,蒋介石命张学良为西北剿共副总司令,指挥陕、甘、宁、青四省的剿共军队。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的历史事件。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美英的在华势力,支持和平解决。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主张“讨伐”张学良,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亲美英派宋美龄等竭力主张和平解决。日本美英亲日派亲英美派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中共态度的转变1936年12月12日,共产国际收到西安事变的消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成员及共产国际执委会的人员认为应该杀死蒋介石,毛泽东也主张公审杀死蒋介石。1936年12月13日中共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时,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在我们的观点,把蒋除掉,无论在哪方面都有好处”。? 但12月13日起,苏联《真理报》《消息报》等报刊和共产国际刊物《国际新闻通讯》连续发出报道、评论和文章,对西安事变的性质作了错误的分析,并对这一事变的发动者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指责。中共中央在对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进行正确分析之后,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引起的问题,反对新的内战;同时中共中央还主张用一切方式联合南京的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以推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派周恩来赴西安参加谈判,促进事件和平解决。结果1936年12月24日,蒋介石签订六项协议,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12月26日,蒋介石最后获得释放回到南京。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后北秘密软禁起采,由大陆到台湾,失去了五十年的人生自由; 杨虎城被蒋介石长期囚禁,1949年9月17日在重庆惨遭杀害。东北军被分拆瓦解,十七路军被取消。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停止了”安内攘外“政策,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逐步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张学良?爱国?误国?此次事变,为我国民革命过程中一大顿挫。八年剿匪之功,预计将于两星期至一个月可竟全力者,几全毁于一旦。而西北国防交通、经济建设,竭国家社会数年之 心力,经营敷设,粗有规模,经此叛乱,损失难计。欲使地方秩序,经济信用恢复旧观,又决非咄嗟可办。质言之:建国程度,至少要后退三年。可痛之至!——蒋中正〈西安半月记〉
中国形成一个领袖不容易,如果蒋介石出现不幸,中国将倒退20年,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名为抗敌,实则自坏长城,是国家民族之罪人。没有西安事变,XX党很快就可以消灭了……西安事变对我们国家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胡适
“蒋介石将军,虽已失去自由,但中国政局仍为彼所操持,全世界闻讯之余,皆为之震惊。足见全世界均认蒋氏,为中国最大领袖,而自动推崇之。”——美国《纽约时报》
“张学良之叛变,或已救助日本政府,盖日本之对华政策,乃与德缔结反共协定,已引起多数政治家之抨击也。”——英国《泰晤士报》
“张学良将军曾有充分可能抵抗日本侵略,其军队亦曾有热烈之战态,然张将军本人乃一贯采取不抵抗政策。他乃以抗日运动从事投机,俨然高揭抗日旗帜,实际上则助日本使中国分裂,使中国更加骚乱,成为外国侵略之侵略品。”——苏联《真理报》1936年12月14日 所谓不忠,是指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一枪不发拱手让出东北,致使东北军共损失飞机300余架,战车26辆,各种火炮300多门,其中重炮200多门,轻重机枪5864架,步枪15万支,手枪6万支。张学良对国家不忠。
所谓不孝,是指张学良对不起其父张作霖。张作霖,草莽起家,打下东北大片江山,交到张学良手里,三年时间折腾光偌大的产业。加上他喝酒、抽大烟,皆为不孝之举。
所谓不仁,是指张学良杀害与他私交甚好的新闻界名人邵飘萍。邵飘萍是中国近代著名记者、民国初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人。然而,抓捕邵飘萍时,各界人士找张学良求情,张学良最后说:〝飘萍虽死,已可扬名,诸君何必如此,强我所难。〞最后还是把邵飘萍杀害。
所谓不义,是指张学良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蒋介石遂与其结拜为兄弟,并任命其为仅次于蒋介石国民政府陆海空总司令的副总司令。可是对于结拜之交,张学良全不顾及,悍然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华北事变宛平
1894年
1931.9.18
1935年
1937.7.7日本近代以来的侵华行动甲午
战争台湾1、日军为什么要进攻卢沟桥?
2、日军以什么理由进攻卢沟桥?
3、中国军队的反应如何?
4、卢沟桥事变与九一八事变相比,战争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卢沟桥事变问题一:为什么日本全面侵华首先在卢沟桥爆发?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是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中日军事上的必争之地。一、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2、日军以什么理由进攻卢沟桥?
3、中国军队的反应如何?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日寇进犯,我军首当其冲。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佟麟阁卢沟桥事变4、卢沟桥事变与九一八事变相比,战争形势发生什么变化?局部侵华→全面侵华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由此爆发7月29日 北平沦陷
7月30日 天津陷落
8月13日 进攻上海,发动了八一三事变
11月12日 上海沦陷
…… 材料一: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
桥通电》(1937年7月8日)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对日政策如何?材料二: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蒋介石7月17日庐山谈话 共产党号召全民族抗战国民党决心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成立。总指挥:朱 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参谋长:叶剑英
115师师长:林 彪
120师师长:贺 龙
129师师长:刘伯承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军 长:叶 挺
副军长:项 英
参谋长:张云逸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工农红军的改编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爆发于1937年8月13日,这是中日双方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指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 ,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1、学习和回顾这段历史,绝不是为了煽动国人的复仇心理,应谨记和平来之不易。2、做为中国人,要世世代代铭记这段惨痛的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从中吸取教训,居安思危,发奋图强,努力学习和工作,为祖国的进一步强大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3、要高度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坚决防止日本法西斯势力的复活,决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启示徐州会战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史称之为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对日军给予了巨大的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中方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徐州会战,在李宗仁的直接指挥下,经全体官兵的浴血奋战,共歼灭日军2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开了正面战场胜利之先河,使日军遭到自新式陆军组建以来的第一次惨败。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国民党正面战场——战略防御阶段(1937.8—1937.11)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
(1937.9—1937.11)太原会战中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平型关大捷;
(1938.1—1938.5)徐州会战中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台儿庄战役;
(1938.6—1938.11)武汉会战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1940.5—1940.6)枣宜会战中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
自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的8年中,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6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架。海军舰艇损失殆尽。 国民党先后有74名将军战死在沙场,其中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等8名上将;吴克仁中将、冯安邦中将等32名中将;邹绍孟少将、王凤山少将等32名少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战初期,抗战比较努力,是防御阶段的主战场,广大官兵也表现出勇敢顽强的精神,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抗战后期,虽然“消极抗日”,但还是继续抗日,没有向日投降,并组织了如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战役,鼓舞了士气,对抗战的最终胜利起到了不可抹灭的作用。如何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略相持阶段(1938.10 武汉广州失守至1945.8全国大反攻)
→日军对华政策变化:
对国民政府军事打击为辅,政治诱降为主;
主要兵力转向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共产党敌后战场——战略相持阶段1940年下半年
彭德怀
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
拔掉敌人据点近三千个
目的
时间:
指挥者:
战线:
战果:
意义:①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②增强抗战的信心;
③提高中共的地位。粉碎敌人囚笼政策,振奋人民抗日精神,争取抗战形势好转共产党敌后战场(百团大战)抗战时期后方社会生活民族工业的内迁(时间、过程、意义)宜昌大撤退纪念园 内迁的工厂第一步先迁到武汉,第二步再迁四川,据统计:到1940年6月沙市、宜昌失守时,沿海沿江迁入四川的民营工厂共计245家,物资总约9万余吨……迁川厂矿主要来自上海(104家)、汉口(90家)、南京(10家),其余来自南北各省。迁移地址90%以上均在川东重庆、巴县一带,少数在成都和川西各县。
抗战时期后方社会生活南渡北归——抗战时期高校内迁 材料一:“抗战既属长期,各方面人才直接间接均为战时需要。为自力更生抗战建国之计,原有教育必须得维持,否则后果将更不堪,就兵源而言,以我国人口之众,尚无立即征调此类大学生之必要。故决定以‘战时须作平时看’办理方针,适应抗战需要,固不能有任何临时措施,但一切仍以维持正常教育为其主旨。” 1938年,政府还特别成立了全国战时教育协会,负责全国学校、研究所的迁建工作,决定在西南、西北建立抗战教育基地,为长期抗战作准备。问题:高校内迁的理由有哪些? 长期抗战的需要大量人才;我国人口众多,兵源充足,无需征调大学生当兵;国民政府奉行“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方针
抗战时期后方社会生活西南联大:永存的精神力量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联大校歌南渡北归——抗战时期高校内迁朱自清陈寅恪闻一多钱钟书钱穆 从1937——1946年,先后有约8000人在西南联大就读,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学、技术、国防等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
在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6位是联大学生;
2000年以来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的9位科学家中,有3位是联大学生;
新中国成立后的两院院士中,联大师生有164人,其中联大学生有90人。
联大校友录上,还有两个更为耀眼的名字――杨振宁、李政道,两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一部部著作在硝烟中问世:华罗庚完成了开创性的著作――《堆垒素数论》;吴大猷的《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光谱及结构》被视为该领域的经典;还有张青莲的《重水之研究》、赵九章的《大气之涡旋运动》、孙云铸的《中国古生代地层之划分》、冯景兰的《川康滇铜矿纪要》、马大猷的《建筑中声音之涨落现象》、闻一多的《楚辞校补》、冯友兰的《新理学》、陈寅恪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汤用彤的《汉魏晋南北朝佛教史》等等大批奠基性论著 受战事的超预期发展影响,部分高校内迁次数太频繁,饱受战祸之苦,如同济大学共迁了6次,辗转于沪、浙、赣、桂、云、川等地。据不完全统计:迁校4次以上的约有19所,其中7次的有中山大学、山西大学等5校;8次的有广东省文理学院,各学校所到之处,皆为落后的山区,备尝艰辛。侯德榜(1890—1974),福建闽侯人,中国化工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侯德榜一生在化工技术上有三大贡献:第一,揭开了苏尔维法的秘密;第二,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第三,为发展小化肥工业做出贡献。曾任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总工程师、南京永利硫酸铵厂总工程师,兼任北洋大学教授、中国化学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化工部副部长。 邹韬奋(1895—1944),江西余江人,出生于福建永安。中国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闻记者、政治家、出版家。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在上海创办《抗战》三日刊。上海沦陷后,转至武汉,继续主编《抗战》,并将其改编为《全民抗战》三日刊。武汉沦陷后,到重庆继续主编《全民抗战》。1938年任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4年7月24日,病逝于上海。 陈嘉庚:爱国华侨领袖、南洋华侨实业家。1938年在新加坡建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当选为该会主席,积极推动南洋华侨抗日救国;并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0年春,他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曾到延安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二届常委与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副主席。1961年8月12日病逝于北京。 克莱尔·李·陈纳德(Claire Lee Chennault)(1893—1958),美国陆军航空队中将,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队长。 诺尔曼·白求恩 (1890—1939),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938年3月,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率领医疗队来到延安。1938年8月,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郑律成(1914—1976),原名郑富恩,出生于朝鲜光州。后加入中国国籍,是近代中国著名的作曲家,《八路军进行曲》(后来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曲作者。中国原国家副主席王震评价说:“他是当代继聂耳、冼星海之后,又一位杰出的优秀的作曲家,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柯棣华(1910—1942),印度人,著名医生,国际主义战士。1910年出生于印度孟买,1938年随同印度援华医疗队到中国协助抗日,先后在延安和华北抗日根据地服务,任八路军医院外科主治医生、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任院长。1942年12月9日,柯棣华病逝于河北唐县,年仅32岁。 汉斯·米勒(1915—1994),内科专家。生于德国。曾任延安和平医院门诊部主任、晋东南国际和平医院医生、第十八集团军卫生部流动手术队队长兼一二九师医务顾问、冀察热辽军区医院院长、第四野战军医院管理局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北京积水潭医院教授,北京医学院副院长、教授。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1.从独立抗战到携手反对法西斯材料一 从1937年7月战争爆发到1941年12月日本袭击珍珠港,中国都是独自进行抗战。它从西方国家那里只得到了同情、道义支持和一些小笔贷款。材料二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西北陆路运到中国。英美物资通过香港、越南和滇缅公路运到中国。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3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内,并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问题: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抗战初期,中国几乎孤军奋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等国积极援助中国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1.从独立抗战到携手反对法西斯 材料三 1941年,美国对英国援助9.99亿美元,次年为43.25亿美元,1943年增到86.25亿美元,全部对英租借占总额的64.65%。即使是对苏联,美国也很慷慨,租借总额112.6亿美元,约占美国租借法案下全部对外援助额的23.2%。
相比之下,1941年到1945年,美国援华的租借总额只有8.25亿美元(加上战后援助,一共15.48亿美元,占美国租借外援的3.2%)。问题:材料三又说明了什么? 美采取“先欧后亚”的策略,对华援助不占主要地位;出于国家利益。 “蒋夫人身穿黑色的富有魅力的中国旗袍,身材苗条,举止端庄,说一口地道的英语,声音柔美。”——《华盛顿邮报》
“国会议员们被她的优雅风度、妩媚和智慧迷住了……大家惊愕万分……神魂颠倒。”
——《生活》杂志
“她在战时走来,她的勇敢、智慧、尊严和可爱,赢得全美国的敬佩。”
——《纽约前锋论坛报》
“蒋夫人的演讲是那一届国会最精彩的,不过其精彩处并不尽在内容,而在于其娇小妩媚的女人魅力和一口畅快流利的英语。” ——美国记者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1942年底,洛杉矶市长讲话,欢迎宋美龄到访。宋美龄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 材料一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在19 41 年5 月27 日指出,不断加强的“ 中国的壮丽的防御战” 是阻止希特勒征服世界的计划接近完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曾经一向对中国的抗战表示轻视的丘吉尔, 也不得不在19 4 2 年4 月18 日写道: “ 我必须指出,中国一崩溃, 至少会使日15个师团, 也许会有2 0 个师团腾出手来。其后, 大举进犯印度, 就确实可能了。” 材料二 到1 9 45年日本战败时, 向中国战区( 包括台湾和越南北纬16度 线以北地区) 投降的日军共128.3 万人, 这个数目大约相当全部海外日军2 7 4.6 万人( 不包括关东军) 的4 6.7%。《近代史研究》第5期提出:“抗战8年,中国人民生命牺牲多达2000万。” 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重要的贡献。三个战场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境外战场主力:国民党军队主要战役:四大会战主力:共产党军队主要战役:百团大战主力:国民党军队主要战役:入缅作战中华民族的抗战依据以下材料分析中共七大召开的历史背景 材料一:孙科于1944年春严厉地批评政府的专制,无效能和镇压的倾向。他指责国民党已经采取了“一种统治阶层的态度和习惯”,不与人民接触。对政府的批评受到彻底的压制,以致“人民不敢也不能讲话”。他警告说,国民党中国正在竭力仿效他的敌人——纳粹德国。 问题1:孙科指责国民党执行什么样的政策? 材料二:1944年,中共领导下的各根据地军民普遍对日、伪军展开局部反攻,恢复和扩大原有根据地,并向敌后进军,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一年中,共作战约2万次,歼灭敌军近20万人,攻克县城20多座,解放人口1700多万。 问题2:材料二可以看出当时中国抗战是什么样的形势?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1945年4月:美苏军队易北河会师;美军攻占日
本硫磺岛,冲绳岛;1945年4月30日:苏军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杀。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1943年2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1944年1月:苏联收复全部领土;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问题3:依据材料三,指出当时国际战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中共七大召开的历史背景 (1)国内:
① 国民党实行独裁专制,失去民心。
② 中共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进行大反攻。
(2)国际: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4月 陕西延安1.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
报告
2.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3.确定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
4.选举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主要内容历史意义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
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时间地点投在广岛和长崎原子弹: “小男孩(Little boy)”(左)和“胖子(Fat man) ”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当天夜里苏军越过国境向关东军进攻。当时苏军出动了陆海空总兵力共150万人。经6天作战。至8月14日西线集团已越过大兴安岭,进入东北平原东线集团已进入牡丹江平原,北线集团到达佳木斯附近。抗战的胜利抗战再回首1.通过学习14年抗战你得出了哪些认识?
2.如何得出历史认识?中国人民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日本停战诏书(原件)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
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每年的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或抗战胜利纪念日,用以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举行的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日本第十方面军司令兼台湾总督安腾利吉在投降书上签字,结束了日本对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谁打败了日本?(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重要因素) (1) 中国军民的抗争。特别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协同作战,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3)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3.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1)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对外战争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尊重,逐渐获得了政治大国的地位。
(3)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它促使一百多年来一盘散沙的中国人开始团结起来,大大加强了民族的凝聚力。 不能缺席的东京审判问题探究
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的惨败而结束,1937-1945年的抗日战争则以中国的胜利而载入史册。试从领导力量、民众力量、战略技术、国际因素四方面分析两次战争结局各异的原因。
问题探究①领导力量:腐朽的清王朝,不顾国家民族利益;抗战中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战胜利。
②民众力量:清政府不敢发动民众反对侵略;抗日战争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全民族的抗战。
③战略技术:清政府奉行避战求和政策,采取消极抵抗方针;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持久抗战。
④国际因素:甲午战争时欧美列强默认、纵容日本侵略中国;抗日战争则逐渐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同情和支持。抗战遗留历史问题与中日的未来1.东京审判
2.南京大屠杀
3.日本教科书和靖国神社
4.钓鱼岛等领土争端警惕日本第三次打断中国现代化进程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国意识到中国与世界先进列强的差距,从而萌发了“师夷之长以制夷”的初步跟上国际现代化潮流的思想,积极的走上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虽然受到本国封建顽固势力的极大阻挠和破坏,毕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30年后,日本发动了甲午战争,中国在蹒跚的现代化的初步上升期间被日本击溃,从次一蹶不振,最终沦落为彻底的殖民、半殖民地。
第二次,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经济,民智有一定的发展,新式军事开始建立,到1927年左右,北伐战争基本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但是,也就是辛亥革命胜利后的近30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进一步的全面侵华的战争,通过918,和77事变把中国拖入战争的深渊,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再一次被打断。
文革结束后,中国再一次力图走向现代化,试图赶上让中国进步发展的这最后一班末班车,又是30年,中国经济有个初步大发展,国家实力有了一定的增强,现在也处于较为关键的时期。
中国应当警惕,中国人民应当觉醒,警惕日本第三次打断中国现代化进程! 牢记历史,不留遗憾。80年前老兵们证明了他们上不愧天、下不愧地,对得起国家与民族;他们是最中国的中国人;80年后的今天,轮到你们来证明一些东西,来取得一些资格了。【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