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上 第19课《捕蛇者说》(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九上 第19课《捕蛇者说》(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11 09:50:14

内容文字预览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捕蛇者说》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 .填空。
(1)《捕蛇者说》选自________,这篇文章是柳宗元被贬到________时写的。
(2)从全文看,蒋氏的遭遇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________的罪恶现实,并卒章显志,以________点明主旨。21cnjy.com
2.“永州之野产异蛇”中用“异”,不用“毒”,理解正确的一项( )
A.用“异”说明此蛇格外毒
B.用“异”说明与其他蛇都不相同
C.用“异”暗中伏下一个“毒”字
D.用“异”说明蛇是永州特产
(2)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  )
A.鼻涕  B.眼泪  C.鼻涕和眼泪
(3)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  )
A.牙齿  B.年岁  C.年月
3.选出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 (  )
A.君/将哀而生之乎
B.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C.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D.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4.选出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 (  )
A.吾祖死于是,吾父也死于是。
B.今虽死在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C.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D.自吾氏三世居是乡,居于今六十岁矣。
二、课内语段阅读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现在的情况看,乡邻们的情况怎样?而蒋氏的情况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  )
(2)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  )
(3)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  )21·cn·jy·com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君将哀而生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
(2)殚其地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犯寒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又安敢毒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四项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乡邻之生日蹙/可计日而待也
B.竭其庐之入/其真不知马也
C.悍吏之来吾乡/主人处处款之
D.虽鸡狗不得宁焉/虽欲言,无可进者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2)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11.选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柳河东集 永州
(2)苛政猛于虎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2. C 
3.C(解析: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4.C(解析:A项中“吾父也死于是”应为“吾父死于是”;B项中“今虽死在此”应为“今虽死乎此”;D项中“居于今六十岁矣”应为“积于今六十岁矣”)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课内语段阅读
8.(1)使……活下去。 (2)用尽。 (3)冒着。 (4)怨恨。 
9.D 
10.(1)假如我以前不干捕蛇这件差事,那么早已经困苦不堪了。 
(2)回来之后,就可以有滋有味地吃着地里长的东西,来过完我的余年。 
11.第一组:蒋氏:以捕蛇独存 乡邻:非死则徙尔 
第二组:蒋氏:弛然而卧 乡邻:虽鸡狗不得宁焉 
第三组:蒋氏:盖一岁犯死者二焉 乡邻:旦旦有是哉 
作用:①强调捕蛇者的不幸比不上缴纳赋税的不幸。②突出乡邻在沉重赋税下的痛苦遭遇。③衬托赋敛之毒。④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1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4张PPT)
捕蛇者说
苏教版 九年级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激趣导入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泣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站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询问那个妇人。子路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不幸的事。”那个妇人说:“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子路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 ”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
激趣导入
“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比毒蛇还要恶毒”,这也是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所表达的观点。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积累字词。
腊(xī) 
疠(lì) 
蹙(cù) 
转徙(xǐ)
挛踠(luánwǎn) 
瘘(lòu) 
莅(lì)
啮(niè)
顿踣(bó)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介绍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成就很高,今存《柳河东集》。
柳 宗 元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中期到唐宪宗元和初期,战争频繁,先后发生过安史之乱,对吐蕃的战争等,全国户口锐减,朝廷随意增设税收官,巧立名目,旧税加新税使人民负担日益加重,百姓苦不堪言。本文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期间所写。这时他虽然在政治上处于困境,心情抑郁,但他仍关心社会问题,关注民生疾苦,并以著文的形式来表达他改革政治的愿望。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文题解说
“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或叙事兼议论,或议论兼叙事,将叙事和议论结合起来,以说明一个道理。
比如,韩愈的《师说》《马说》,周敦颐的《爱莲说》等”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播放视频,请听课文朗读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谨食之
(“食”通“饲”,喂养)
非死则徙尔
(“尔”通“耳”,罢了)
通假字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古今异义
向吾不为斯役
(古义:假使;今义:方向)
则久已病矣
(古义:困苦不堪;今义:生病)
以尽吾齿
(古义:年龄;今义:牙齿)
虽鸡狗不得宁焉
(古义:即使;今义:连词,虽然)
去死肌
(古义:去除;今义:到……地方)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一词多义。

退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得,得到)
意气洋洋,甚自得也(得意)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可以,能够)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返回,回家)
是进亦忧,退亦忧(指退出朝廷)
笔力日以荒退(减退,衰退)
退则死于诛(退却)
岁赋其二(征收)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租赋)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若毒之乎(你)
更若役,复若赋(你的)
貌若甚戚者(好像)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制成)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做,干)
故为之说(写)
若毒之乎(怨恨)
呼嘘毒疠(有毒的)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害)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词类活用: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名词作动词,把肉晾干
(岁)赋其二 名词作状语,每年
岁(赋)其二 名词作动词,征收赋税
君将哀而(生)之乎 形容词作动词,使……活下来
而乡邻之生(日)蹙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殚其地之(出) 动词作名词,指地里的收成
竭其庐之(入) 动词作名词,指家里的存粮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特殊句式
A.省略句:
黑质而白章(主语)
触草木(主语)
尽死(主语)
以啮人(主语)
然得而腊之以(之)为饵
余将告于(之)莅事者
B.宾语前置句:
则何如(则如何)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第三部分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1):交代捕蛇缘由。
(2~4):主要记叙了蒋氏三代人宁肯冒死捕蛇不愿受苛政之害的事情。
(5):点明全篇主旨(赋敛之毒甚于蛇毒)。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研读分析,突破重点。
(1)本文作者是借什么事来表述他对什么问题的看法?
本文作者借蒋氏捕蛇一事来表达自己对唐朝统治者向人民征收赋敛问题的看法。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2)这篇“说”在形式上表现为先叙后议,还是先议后叙,还是边叙边议呢?
本“说”主要采用的是先叙后议的形式。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3)文中哪些段落主要是叙?哪些段落主要是议?
课文1~4自然段主要是叙,叙述蒋氏申述不愿换差事的理由,深刻揭露了统台者横征暴敛的罪恶。
第5自然段主要是议。用“余闻而愈悲”一句结束上文的叙事,并自然转入议论。先引用孔子的话作为立论的根据并用跌宕的笔法,由表“疑”而后表“信”,为文章蓄势。再用“呜呼”领出全文中最重要的一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点明文齐主旨。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4)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概括本段中所反映出的蒋氏的遭遇。
 
蒋氏一家三代从事捕蛇的差使,蒋氏的爷爷、父亲都死于毒蛇之口,蒋氏自己也是九死一生。
(5)齐读第5自然段,讨论:这段议论性文字的核心是什么?哪句话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看法?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这句话是作者观点的集中体现,点明了全篇的主旨。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6)蒋氏的遭遇不可谓不悲惨,可是课文中为什么却说蒋氏是“专其利”呢?蒋氏自己也认为这是“利”吗?
蒋氏自己也是认为这是“利”(与纳税比较而言)。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蒋氏认为捕蛇
之“利”主要表现在:
①自己是“以捕蛇独存”,乡邻却因纳税“非死则徙”“其室十无四五”;
②自己因捕蛇“弛然而卧”,乡邻却因纳税“虽鸡狗不得宁”
③自己因捕蛇“一岁之犯死者二”,乡邻却因纳税“旦旦有是”;
④自己因捕蛇而后死,乡邻却因纳税先死。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7)蒋氏的答话可以用第4自然段中哪一句话来概括?
  可以用“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一句来概括,这句话可以看作蒋氏这段答话的纲。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8)课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句,简要分析其作用。
第一组:蒋氏的“吾以捕蛇独存”与 乡邻的“非死则徙尔”进行对比;
第二组:蒋氏的“弛然而卧”与乡邻的“虽鸡狗不得宁焉”进行对比;
第三组:蒋氏的“盖一岁犯死者二焉”与乡邻的“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进行对比;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作用:
①强调捕蛇者的不幸比不上缴纳赋税的不幸。
②突出乡邻在沉重赋税下的痛苦遭遇。
③衬托赋敛之毒。
④ 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学目标
拓展延伸
归纳本文的主旨,完成填空。
课文通过对捕蛇者蒋氏宁愿冒死( )而不愿受苛税之苦(
),反映了封建社会下层人民遭受的( ),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 ),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深切( )。
捕蛇 记

苦难
罪行
同情
教学目标
拓展深化
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
课文最后一句“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点明了作者写作的动机。这个结句反映了作者把变革这一黑暗社会现实的希望寄托在“观人风者”——封建统治者的身上,幻想最高统治者能够体察民情,从而能革除弊端。 
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种观点是作者思想局限性的表现。但是,作者在文中流露的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是真实的,深切的,也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dàng)
B.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xī)
C. 吾嗣为之十二年(sì)
D.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jí)
2.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
A. 生病  B. 痛苦  C. 困苦不堪
D
C
课堂练习
②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
A. 鼻涕  B. 眼泪  C. 鼻涕和眼泪
3.根据课文填空。
(1)《捕蛇者说》中引用孔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揭示蒋氏遭遇的社会意义。
(2)点明本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交代写作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苛政猛于虎也。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蒋氏祖孙三代人宁可死于毒蛇之害也不愿交租纳税的描述,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文中写蒋氏的自述,自始至终采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从各个时期、各个角度将捕蛇者的所谓的“利”与乡邻因赋税带来的不幸进行对比,两相映衬,给人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从而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教学目标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中的习题。
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捕 蛇 者 说
柳宗元
“役”之幸 “ 赋”之不幸
(捕蛇者) (乡 邻)
以捕蛇独存 非死则徙尔
驰然而卧,熙熙而乐 哗然而骇
后 死 先 死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QQ在线咨询:51286273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7课《捕蛇者说》教学设计
课题 捕蛇者说 单元 第5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揣摩蒋氏复杂的心理,正确认识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学习通过对比、衬托突出中心的写法。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自读课文,2.提升学生自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重点 学习通过对比、衬托突出中心的写法。
难点 揣摩蒋氏复杂的心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法 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泣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站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询问那个妇人。子路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不幸的事。”那个妇人说:“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子路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 ”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比毒蛇还要恶毒”,这也是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所表达的观点。今天我们就学习课文《捕蛇者说》。 思维发散 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释疑的兴趣。
讲授新课 二、初读感知腊(xī) 挛踠(luánwǎn) 瘘(lòu) 疠(lì)  莅(lì) 蹙(cù) 啮(niè) 转徙(xǐ) 顿踣(bó)曩(nǎng) 3.介绍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成就很高,今存《柳河东集》。4.创作背景唐玄宗天宝中期到唐宪宗元和初期,战争频繁,先后发生过安史之乱,对吐蕃的战争等,全国户口锐减,朝廷随意增设税收官,巧立名目,旧税加新税使人民负担日益加重,百姓苦不堪言。本文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期间所写。这时他虽然在政治上处于困境,心情抑郁,但他仍关心社会问题,关注民生疾苦,并以著文的形式来表达他改革政治的愿望。5.文题解说 “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或叙事兼议论,或议论兼叙事,将叙事和议论结合起来,以说明一个道理。 6.播放视频,请听课文朗读,完成下列各题:(1)通假字谨食之(“食”通“饲”,喂养)非死则徙尔(“尔”通“耳”,罢了)(2)古今异义向吾不为斯役(古义:假使;今义:方向)则久已病矣(古义:困苦不堪;今义:生病)以尽吾齿(古义:年龄;今义:牙齿)虽鸡狗不得宁焉(古义:即使;今义:连词,虽然)去死肌(古义:去除;今义:到……地方)(3)一词多义。得退若为毒赋(4)词类活用: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名词作动词,把肉晾干(岁)赋其二 名词作状语,每年岁(赋)其二 名词作动词,征收赋税君将哀而(生)之乎 形容词作动词,使……活下来而乡邻之生(日)蹙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殚其地之(出) 动词作名词,指地里的收成竭其庐之(入) 动词作名词,指家里的存粮 (5)特殊句式A.省略句: 黑质而白章(主语) 触草木(主语) 尽死(主语) 以啮人(主语) 然得而腊之以(之)为饵 余将告于(之)莅事者B.宾语前置句: 则何如(则如何)(6)长句的断句。①永之人/争/奔走焉②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③而/乡邻之生/日蹙(三)精读感悟1.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明确〕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交代捕蛇缘由。第二部分(2~4):主要记叙了蒋氏三代人宁肯冒死捕蛇不愿受苛政之害的事情。第三部分(5):点明全篇主旨(赋敛之毒甚于蛇毒)。2.研读分析,突破重点(1)本文作者是借什么事来表述他对什么问题的看法?〔明确〕 本文作者借蒋氏捕蛇一事来表达自己对唐朝统治者向人民征收赋敛问题的看法。(2)这篇“说”在形式上表现为先叙后议,还是先议后叙,还是边叙边议呢?〔明确〕 本“说”主要采用的是先叙后议的形式。(3)文中哪些段落主要是叙?哪些段落主要是议?〔明确〕 课文1~4自然段主要是叙,叙述蒋氏申述不愿换差事的理由,深刻揭露了统台者横征暴敛的罪恶。第5自然段主要是议。用“余闻而愈悲”一句结束上文的叙事,并自然转入议论。先引用孔子的话作为立论的根据并用跌宕的笔法,由表“疑”而后表“信”,为文章蓄势。再用“呜呼”领出全文中最重要的一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点明文齐主旨。 (4)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概括本段中所反映出的蒋氏的遭遇。〔明确〕 蒋氏一家三代从事捕蛇的差使,蒋氏的爷爷、父亲都死于毒蛇之口,蒋氏自己也是九死一生。(5)齐读第5自然段,讨论:这段议论性文字的核心是什么?哪句话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看法?〔明确〕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这句话是作者观点的集中体现,点明了全篇的主旨。(6)蒋氏的遭遇不可谓不悲惨,可是课文中为什么却说蒋氏是“专其利”呢?蒋氏自己也认为这是“利”吗?〔明确〕 蒋氏自己也是认为这是“利”(与纳税比较而言)。蒋氏认为捕蛇之“利”主要表现在:①自己是“以捕蛇独存”,乡邻却因纳税“非死则徙”“其室十无四五”;②自己因捕蛇“弛然而卧”,乡邻却因纳税“虽鸡狗不得宁”;③自己因捕蛇“一岁之犯死者二”,乡邻却因纳税“旦旦有是”;④自己因捕蛇而后死,乡邻却因纳税先死。(7)蒋氏的答话可以用第4自然段中哪一句话来概括? 〔明确〕 可以用“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一句来概括,这句话可以看作蒋氏这段答话的纲。(8)课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句,简要分析其作用。第一组,蒋氏的“吾以捕蛇独存”与 乡邻的“非死则徙尔”进行对比; 第二组,蒋氏的“弛然而卧”与乡邻的“虽鸡狗不得宁焉”进行对比; 第三组:蒋氏的“盖一岁犯死者二焉”与乡邻的“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进行对比; 作用:①强调捕蛇者的不幸比不上缴纳赋税的不幸。②突出乡邻在沉重赋税下的痛苦遭遇。③衬托赋敛之毒。④ 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四)拓展深化1.概括本文的主旨,完成填空。〔明确〕 课文通过对捕蛇者蒋氏宁愿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税之苦的(记述),反映了封建社会下层人民遭受的(苦难),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2.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明确〕 课文最后一句“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点明了作者写作的动机。这个结句反映了作者把变革这一黑暗社会现实的希望寄托在“观人风者”——封建统治者的身上,幻想最高统治者能够体察民情,从而能革除弊端。 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种观点是作者思想局限性的表现。但是,作者在文中流露的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是真实的,深切的,也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自主学习,相互探究。合作探究,披文入情。读中感悟。 文言文读准字音及断句,是翻译、理解课文的关键。让学生学会在课下注解中找准知识点。理解主要内容,划分段落层次。 难点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让课后链接充分发挥作用,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
课堂练习 ①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 A. 生病  B. 痛苦  C. 困苦不堪②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 A. 鼻涕  B. 眼泪  C. 鼻涕和眼泪3.根据课文填空。 (1)《捕蛇者说》中引用孔子的“ _______________ ”来揭示蒋氏遭遇的社会意义。(2)点明本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交代写作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巩固学习目标,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蒋氏祖孙三代人宁可死于毒蛇之害也不愿交租纳税的描述,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文中写蒋氏的自述,自始至终采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从各个时期、各个角度将捕蛇者的所谓的“利”与乡邻因赋税带来的不幸进行对比,两相映衬,给人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从而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中的习题。 帮助理解课文,巩固课文。
板书 捕 蛇 者 说柳宗元 “役”之幸 “赋”之不幸 (捕蛇者) (乡 邻) 以捕蛇独存 非死则徙尔 驰然而卧,熙熙而乐 哗然而骇 后 死 先 死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整我课文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