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电脑病毒的危害与网络信息安全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电脑病毒的危害与网络信息安全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闽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7-12-07 14:5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电脑病毒的危害与网络信息安全 教学设计
一、教学题目:计算机病毒与危害 二、教学目标:认识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和特征 三、教学重点:病毒的特性,危害形式 四、教学过程: 1、病毒的定义 从广义上定义,凡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数据的程序统称为计算机病毒。直至1994年2月18日,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在《条例》第二十八条中明确指出:"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2、病毒的特征 未经授权而执行。一般正常的程序是由用户调用,再由系统分配资源,完成用户交给的任务。其目的对用户是可见的、透明的。而病毒具有正常程序的一切特性,它隐藏在正常程序中,当用户调用正常程序时窃取到系统的控制权,先于正常程序执行,病毒的动作、目的对用户时未知的,是未经用户允许的。 1)传染性 计算机病毒可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如软盘、计算机网络去传染其它的计算机当你在一台机器上发现了病毒时,往往曾在这台计算机上用过的软盘已感染上了病毒,而与这台机器相联网的其它计算机也许也被该病毒侵染上了。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判别一个程序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最重要条件。 2)隐蔽性 病毒一般是具有很高编程技巧、短小精悍的程序。通常附在正常程序中或磁盘代码分析,病毒程序与正常程序是不容易区别开来的。病毒一般只有几百或1k字节,而PC机对DOS文件的存取速度可达每秒几百KB以上,所以病毒转瞬之间便可将这短短的几百字节附着到正常程序之中,使人非常不易被察觉 3)潜伏性 大部分的病毒感染系统之后一般不会马上发作,它可长期隐藏在系统中,只有在满足其特定条件时才启动其表现(破坏)模块。只有这样它才可进行广泛地传播。例如:黑色星期五,“PETER-2"在每年2月27日会提三个问题,答错后会将硬盘加密。著名的"黑色星期五"在逢13号的星期五发作。国内的"上海一号"会在每年三、六、九月的13日发作。 4)破坏性 良性病毒可能只显示些画面或出点音乐、无聊的语句,或者根本没有任何破坏动作,但会占用系统资源。 恶性病毒则有明确得目的,或破坏数据、删除文件或加密磁盘、格式化磁盘,有的对数据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 5)不可预见性 从对病毒的检测方面来看,病毒还有不可预见性。不同种类的病毒,它们的代码千差万别,但有些操作是共有的(如驻内存,改中断)。 3、病毒的分类?? 按破坏性可分为:良性病毒,恶性病毒 按传染方式分为: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和混合型病毒。 4、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形式 破坏可执行文件,使这些文件不能正常执行。 破坏文件数据,造成信息的丢失。 破坏电脑系统文件,造成无法正常开机。 破坏文件分配表,造成数据的丢失。 占用系统内存,使内存可用空间减少,造成一些应用程序无法运行。 对整张磁盘或盘上某个扇区进行格式化,破坏磁盘数据。 占用系统资源,使系统运行速度减慢,降低工作效率。 五、板书设计: 1、病毒的定义 2、病毒的特征 3、病毒的分类 4、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形式 六、小结: ????通过对病毒的定义、特征和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了解病毒的可怕,培养良好的使用计算机和上网的习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