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血肉筑起的长城” 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血肉筑起的长城” 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2-27 08:56:25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歌曲《太行山上》红日照遍了东方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看吧!
千山万壑,铜壁铁墙!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气焰千万丈!
听吧!
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
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日军“3个月占领中国”的迷梦被粉碎后,又迅速调集兵力,加紧了侵华的步伐。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国共两党合作对敌,坚决抗战。 在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上,中华儿女与敌人进行着殊死搏斗,用血肉之躯筑起保卫国家、民族的长城,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的英雄乐章。第3课 太平天国第四单元 伟大的抗日战争第19课 血肉筑起的长城1、台儿庄大捷 为使华北和华东战场连成一片,1938年春,日军 进攻徐州。(1)、背景:(2)、时间:1938年春 (3)、指挥者:李宗仁(4)、地 点:在台儿庄地区(5)、战果:大败日军,歼敌万余人。(6)、意义: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徐州 台儿庄位于徐州东北,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第三十一师师长池峰城奉命率部死守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拉锯战。由于伤亡惨重,池峰城曾向长官孙连仲请求转移阵地,孙连仲说:“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 我就来填进去。”5月,徐州失陷。(1)、背景:1938年5月,徐州失守。6月,日军开始进攻武汉,一场“保卫大武汉”的战役随即打响。(2)、过程:为了攻下武汉,日军投入了近30万人。蒋介石则调集约100万人保卫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依托有利地形及气候,顽强阻击日军,毙伤日军4万多人。后因日军对武汉形成了包围态势,中国军队被迫战略撤退。2、武汉会战 长江以南:6月11日,日军在海军支援下登陆攻占安庆市,这被视为武汉会战的开端;
万家岭:在万家岭一带中国军队围歼日本军队第106师团大部;
长江以北:田家镇、黄梅县、太湖县等地;
大别山:富金山、湖北省的麻城、信阳等地;
广东作战:日军乘广东地区的粤军主力多抽调支援武汉会战,袭击广州。武汉会战的主要战场:(3)、结果:10月底,武汉失守。(4)、影响:
①、是抗战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会战。
②、日军虽然控制了中国的腹地,但并未
实现“结束对中国战争”的狂妄野心,战争进入相持阶段。3、 作用 正面战场的抗战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最大限度地牵制了敌人,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阵线中的盟军。 日军曾于 1939年9月和 1941年 9月两次进攻长沙,均被击退。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牵制中国军队南下,日军向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叫嚣“到长沙过新年”。中国军队进行了殊死抵抗,双方僵持不下,日军被迫撤退。在当时英美对日作战接连失利的情况下,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给人们以极大的鼓舞,造成了重大的国际影响。博闻 (1)、客观原因:在军事实力上,敌强我弱,双方力量悬殊,而且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2)、主观原因: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只依靠政府和军队,不敢发动人民群众,无力阻止优 势敌人的疯狂进攻,致使半壁河山沦于敌手。 学习与
探究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丧师失地的原因? 抗战爆发以来,出现了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和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敌后战场,两者相互配合,互为支持。中国共产党坚持统一战线,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1、平型关大捷(1)、时间:1937年9月(2)、地点:山西东北平型关一带。(4)、意义: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3)、过程:八路军一一五师在林彪指挥下,在平型关附近设伏,歼敌千余人。 抗战爆发以来,日军在华北进军迅速,气焰嚣张,充当先锋的板垣师团 更是骄横万分,其后续及辎重部队一头扎进八路军伏击圈。八路军首先以步枪、机关枪、手榴弹攻击,然后展开白刃战,殊死杀敌。平型关战斗胜利后,蒋介石发来贺电说:“贵路军一战攻克平型关,毙敌遍野,俘虏甚多。 忠勇之气,益寒敌胆。特电驰贺,续候捷音。” 由于日军的疯狂进攻,中国逐步失去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八 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依靠人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对日军构成了严重的威胁。2、敌后抗日根据的建立3、 百团大战(3)、时间:1940年秋(4)、指挥者:朱德、彭德怀(1)、背 景:——囚笼政策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把打击的重点转移到抗日根据地,推行“以铁路为柱, 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根据地日益缩小。(2)、目的:为了打破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分割和封锁,促进全国的抗战,八路军总部发动“百团大战”。 (5)、结果:八路军集中了105个团的兵力,在5个多月的时间里,对华北日伪军据点和交通线实 施了大规模的破袭,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彭德怀(6)、意义: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战役。它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4、敌后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1)、背 景: 敌后战场的抗战震动了日军,为了进行报复, 他们加紧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并实行了 更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日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和实行 “三光政策”。(2)、过程 根据地军民积极开展反“扫荡”斗争,并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等战法,灵活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地道战示意图 地道战是抗日军民在华北平原利用地道打击侵
略者的一种作战方式。经过长期摸索,地道从单一
的躲藏功能发展成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
地下工事,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
的规模庞大的地道网。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3)、结果:随着抗日根据地的恢复和发展,敌后战场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八路军、新四军成为抗日的生力军。善思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因为中国共产党:(1)、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坚持全面抗战路线,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依靠人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的胜利,建立抗日根据地,对日军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敌后战场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八路军、新四军成为抗日的生力军。 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抵抗侵略的战争,国内军民和海外华侨团结一致,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积极投身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日寇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文艺界人士以笔为武器,创作出一大批充满爱国激情、鼓舞士气的优秀作品,为全民族抗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田汉 作词、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徐悲鸿的画作 《愚公移山》和齐白石的画作《寒鸟》等作品,都是 以爱国、抗战为主题的代表性作品。1、 文艺界(1)、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岗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呈英豪
…… 徐悲鸿(1895—1953)(2)、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 年4 月,原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全民族抗战开始后,“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歌声传遍中华大地,极大地鼓舞了亿万中华儿女争取自由解放的斗志。(3)、徐悲鸿:画作《愚公移山》《愚公移山》(4)、齐白石:画作《寒鸟》《行到几时休》齐白石的画作《寒鸟》《行到几时休》(局部) 广大海外华侨也以各种方式支援祖国的抗战。他们慷慨捐款捐物,有的还亲自回国参战或加入医疗队支援前线。 海外华侨捐款总计达13亿元,还捐献了217架飞机、27辆坦克和1000余辆救护车及包括大米、药品等在内的大量物资。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在他的领导下,南洋华侨提出 “组织华侨千百万, 复兴中华一条心”。 1939 年 2 月,首批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80 人从新加坡出发。陈嘉庚说:“你们代表千万华侨回国服务,一定要坚持到底。华侨捐赠的救护车在开往八路军驻地的途中陈嘉庚(1874—1961)2、 华侨界 1931年到1945年的14年间,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中国军人英勇杀敌与各界人士支援前线,奏响了中华民族英勇抗战、不屈不挠的英雄乐章。李宗仁1937年9月正面战场1.台儿庄大捷1.指挥2.意义2.武汉会战1.爆发2.过程3.意义3.正面战场的作用敌后战场1.平型关大捷1.时间2.指挥3.意义2.抗日根据地建立3.百团大战1.时间2.目的3.指挥4.评价5.作用4.反“扫荡”斗争林彪文艺界和华侨抗战 《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愚公移山》
《寒鸟》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的英雄事迹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精神财富?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发扬?温故知新 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不仅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血战到底的坚实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支柱,而且在抗战的烽火中得到了新的丰富和升华。这是伟大的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大力继承和发扬。1、李欣同学整理的历史笔记中包括“1940年、彭德怀、主动出击日军、战线两千多米”等关键信息,由此可知李欣同学整理的笔记内容是 (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2、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指的是 (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平型关大捷 D.淞沪会战DA3、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望两岸共圆“中国梦”。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   )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  ②北伐战争 
③南昌起义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近期,中央电视一台黄金时段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彭德怀元帅》,再次唤起了人们对他的怀念。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出生于湖南宁乡 B.被称为“横刀立马”的将军(元帅)
C.中共七大当选为“五大书记”之一
D.被誉为“党和人民的骆驼” BB5、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胜利的相同意义是 (   )
①沉重地打击了日寇 ②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③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④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1942年,罗斯福谈到中国抗战时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日本有多少师团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谈话表明 (   )
A.中国是世界强国 B.美国重视中国抗战的作用
C.中国会打败日本 D.美国将派兵参加中国抗战AB7、十四年抗战,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畔,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
(1)、请写出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和“国民党爱国将士”取得胜利的战役各一个。
(2)、为了“筑起坚不可摧的长城”,国共两党是怎样做的?
 
(3)、结合材料写出你的感悟。
 第四单元 伟大的抗日战争
第19课 “血肉筑起的长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借助讲述台儿庄的史实,体会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通过讲述百团大战的史实,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讲述中国社会各阶层在抗日战争中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身于民族解放战争的史实,体会各阶层在抗日战争中威武不屈、不怕牺牲的精神。知道徐悲鸿、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通过观看有关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纪录片,结合课本阅读,提高找出事件要素的能力;通过本节课后的自我测评题目,提高制作表格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归纳,学会正确分析、归纳历史资料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通过合作交流学习,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让学生了解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认识到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军、流血牺牲,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学习我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爱国激情和民族精神;形成良好的是非观念和提高个人素质,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以及正面战场的作用;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的影响;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反“扫荡”斗争;文艺界和华侨抗战。
2、教学难点:
通过具体史实,体会中国各阶层人民是怎样“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指导法、探究法、提问启发法。
【学 法】阅读、观察、讨论法与合作探究法。
【课 时】1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资料,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太行山上》图片并播放视频歌曲《太行山上》。
生:(观看、思考并回答)
师:(点评)日军“3个月占领中国”的迷梦被粉碎后,又迅速调集兵力,加紧了侵华的步伐。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国共两党合作对敌,坚决抗战。 在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上,中华儿女与敌人进行着殊死搏斗,用血肉之躯筑起保卫国家、民族的长城,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的英雄乐章。那是怎样一段历史,请大家随我一起去看看吧!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一问题去学习第19课吧!第19课 “血肉筑起的长城”(板书)
【2.讲授新课】
● 正面战场(国民党)
1 、台儿庄大捷
师:多媒体展示并播放视频《台儿庄战役》。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98页第一自然段,从中找出台儿庄战役爆发的背景、时间、地点、指挥者、战果和意义。
生:(观看、结合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为使华北和华东战场连成一片,1938 年春,日军进攻徐州。在李宗仁的指挥下,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大败日军,歼敌万余人。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
师:多媒体展示:《台儿庄和李宗仁》合影照。(归纳并强调)
(1)、背景:为使华北和华东战场连成一片,1938 年春,
日军进攻徐州。(2)、时间:1938年春。 (3)、指挥者:李宗仁。
(4)、地 点:在台儿庄地区。(5)、战果:大败日军,歼敌万余人。
(6)、意义: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
师:多媒体展示:《台儿庄战役形势图》及图片。(讲解)
台儿庄位于徐州东北,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第三十一师师长池峰城奉命率部死守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拉锯战。由于伤亡惨重,池峰城曾向长官孙连仲请求转移阵地,孙连仲说:“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 我就来填进去。”5月,徐州失陷。
2、武汉会战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98页第二自然段至最后一段,从中找出武汉会战爆发的背景、时间、过程、结果和影响。
生:(阅读课文,思考、讨论后回答)1938年6月,日军开始进攻武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一场“保卫大武汉”的战役随即打响。
武汉会战坚持了4 个半月,是抗战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会战。10 月底,武汉失守。日军虽然控制了中国的腹地,但并未实现“结束对中国战争”的狂妄野心,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师:多媒体展示:《保卫大武汉》、《蒋介石视察武汉》等图片。(归纳并强调)
(1)、背景:1938年5月,徐州失守。6月,日军开始进攻武汉,一场“保卫大武汉”的战役随即打响。
(2)、过程:为了攻下武汉,日军投入了近30万人。蒋介石则调集约100万人保卫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依托有利地形及气候,顽强阻击日军,毙伤日军4万多人。后因日军对武汉形成了包围态势,中国军队被迫战略撤退。
(3)、结果:10月底,武汉失守。
(4)、影响:①、是抗战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会战。
②、日军虽然控制了中国的腹地,但并未实现“结束对中国战争”的狂妄野心,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师:(提问)根据上述谈谈你对正面战场的抗战的评价?
生:(结合阅读课文,思考、讨论、交流并回答)在正面战场的历次战役中,中国军队浴血奋战,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最大限度地牵制了敌人,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阵线中的盟军。
师:(强调)3、作用:正面战场的抗战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最大限度地牵制了敌人,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阵线中的盟军。
师:多媒体展示:“博闻”(讲解)
日军曾于 1939年9月和 1941年 9月两次进攻长沙,均被击退。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牵制中国军队南下,日军向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叫嚣“到长沙过新年”。中国军队进行了殊死抵抗,双方僵持不下,日军被迫撤退。在当时英美对日作战接连失利的情况下,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给人们以极大的鼓舞,造成了重大的国际影响。
师:多媒体展示:“学习与探究”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丧师失地的原因?
生:(结合所学知识,讨论交流后回答)
师:(归纳)(1)、客观原因:在军事实力上,敌强我弱,双方力量悬殊,而且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2)、主观原因: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只依靠政府和军队,不敢发动人民群众,无力阻止优 势敌人的疯狂进攻,致使半壁河山沦于敌手。
● 敌后战场(共产党)
师:多媒体展示:(过渡讲解)
抗战爆发以来,出现了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和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敌后战场,两者相互配合,互为支持。中国共产党坚持统一战线,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1、平型关大捷
师:多媒体播放视频《平型关大捷》,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99页第三自然段,从中找出平型关大捷的时间、地点、过程和意义。
生:(观看、结合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1937年9月,日军进攻山西平型关一带。 八路军一一五师在林彪指挥下,在平型关附近设伏,歼敌千余人。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师:多媒体展示:《平型关大捷作战图》,(归纳、讲解)
(1)、时间:1937年9月。
(2)、地点:山西东北平型关一带。
(3)、过程:八路军一一五师在林彪
指挥下,在平型关附近设伏,歼敌千余人。
(4)、意义: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
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抗战爆发以来,日军在华北进军迅速,气焰嚣张,充当先锋的板垣师团更是骄横万分,其后续及辎重部队一头扎进八路军伏击圈。八路军首先以步枪、机关枪、手榴弹攻击,然后展开白刃战,殊死杀敌。平型关战斗胜利后,蒋介石发来贺电说:“贵路军一战攻克平型关,毙敌遍野,俘虏甚多。忠勇之气,益寒敌胆。特电驰贺,续候捷音。”
2、敌后抗日根据的建立
师:多媒体展示:《抗日根据地示意图》图片。(讲解)
由于日军的疯狂进攻,中国逐步失去华北、
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八 路军、新四军深入
敌后,依靠人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
据地,对日军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3、 百团大战
师:多媒体播放视频《百团大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99页小字最后自然段到P100页第二自然段,从中找出百团大战的背景、目的、时间、指挥者、结果和意义。
生:(观看、结合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把打击的重点转移
到抗日根据地,推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根据地日益缩小。
为了打破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分割和封锁,促进全国的抗战,1940 年秋,八路军总部
发动“百团大战”。在朱德、彭德怀指挥下,八路军集中了105 个团的兵力,在5 个多月的
时间里,对华北日伪军据点和交通线实施了大规模的破袭,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毙伤日军2 万余人,伪军5000 余人,拔除据点2900 多个,破
坏铁路470 余千米、公路1500 余千米,破坏桥梁、车站、隧道260 多处,缴获大批武器和战略物资。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战役。它振奋了中国人民的
抗日精神,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师:多媒体展示:《百团大战》战果图片(讲解)
(1)、背 景:——囚笼政策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把打击的重点转移到抗日根据地,推行“以铁路为柱,公路
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根据地日益缩小。
(2)、目的:为了打破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分割和封锁,促进全国的抗战,八路军总部发动“百团大战”。
(3)、时间:1940年秋。(4)、指挥者:朱德、彭德怀。
(5)、结果:八路军集中了105个团的兵力,在5个多月的时间里,对华北日伪军据点和交通线实 施了大规模的破袭,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6)、意义: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战役。它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4、敌后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00页第三自然段,从中找出敌后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的背景、过程(方式)和意义。
生:(阅读交流后回答)敌后战场的抗战震动了日军,为了进行报复,他们加紧对敌后抗
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并实行了更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根据地军民积
极开展反“扫荡”斗争,并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等战法,灵活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师:多媒体展示:《日军对敌后根据地“扫荡”和实行“三光政策”》图片。(讲解)
(1)、背 景:日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和实行 “三光政策”。
敌后战场的抗战震动了日军,为了进行报复, 他们加紧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并实行了 更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2)、过程:根据地军民积极开展反“扫荡”斗争,并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等战法,灵活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师:多媒体展示:《地道战、地雷战等战法》图片。(讲解)
地雷战 麻雀战 破袭战
地道战是抗日军民在华北平原利用地道打击侵略者的一种作战方式。经过长期摸索,
地道从单一的躲藏功能发展成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的规模庞大的地道网。
(3)、结果:随着抗日根据地的恢复和发展,敌后战场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八路军、新四军成为抗日的生力军。
师:多媒体展示:【善思】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生:(交流、归纳后回答)
师:(归纳)因为中国共产党:(1)、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坚持全面抗战路线,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依靠人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的胜利,建立抗日根据地,对日军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敌后战场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八路军、新四军成为抗日的生力军。
● 文艺界和华侨抗战(社会各阶层)
师:多媒体展示:(过渡讲解)
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抵抗侵略的战争,国内军民和海外华侨团结一致,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积极投身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日寇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1、 文艺界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01页的课文,了解文艺界的斗争方式、代表人物及其所取得的成就。
生:(结合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文艺界人士以笔为武器,创作出一大批充满爱
国激情、鼓舞士气的优秀作品,为全民族抗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冼星海的《黄河大合
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徐悲鸿的画作《愚公移山》和齐白石的画作
《寒鸟》等作品,都是以爱国、抗战为主题的代表性作品。
师:多媒体展示:《冼星海》图片。(归纳讲解强调)
(1)、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师:多媒体展示:《田汉、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徐悲鸿》及其代表作品等图片。(归纳讲解强调)
(2)、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 年4 月,原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全民族抗战开始后,“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歌声传遍中华大地,极大地鼓舞了亿万中华儿女争取自由解放的斗志。
(3)、徐悲鸿:画作《愚公移山》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他的《愚公移山》创作于1940年,当时正
是抗战局势危急的时刻,画家通过颂扬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鼓励中国军民用决心和毅力去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4)、齐白石:画作《寒鸟》《行到几时休》。
2、 华侨界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02页的课文,了解华侨界的斗争方式、代表人物及其所取得的成就。
生:(结合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广大海外华侨也以各种方式支援祖国的抗战。他们慷慨捐款捐物,有的还亲自回国参战或加入医疗队支援前线。
师:多媒体展示:《陈嘉庚》、《华侨捐赠的救护车在开往八路军驻地的途中》、《徐悲鸿》等图片。(归纳讲解强调)
海外华侨捐款总计达13亿元,还捐献了217架飞机、27辆坦克和1000余辆救护车及包括大米、药品等在内的大量物资。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在他的领导下,南洋华侨提出 “组织华侨千百万, 复兴中华一条心”。 1939 年 2 月,首批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80 人从新加坡出发。陈嘉庚说:“你们代表千万华侨回国服务,一定要坚持到底。
师:(归纳强调)1931年到1945年的14年间,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中国军人英勇杀敌与各界人士支援前线,奏响了中华民族英勇抗战、不屈不挠的英雄乐章。
【3.课堂小结】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战役,沉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与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平型关大捷、敌后游击战、百团大战等是共产党和人民的抗战。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的抗战。还有爱国华侨对抗战的贡献等。说明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抗战得来的,它改变了百年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历史。
【4.板书设计】
台儿庄大捷
正面战场 武汉会战
平型关大捷
敌后战场 “囚笼政策”
百团大战
“三光政策”
文艺界和华侨抗战 《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愚公移山》、《寒鸟》

【5.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
1、李欣同学整理的历史笔记中包括“1940年、彭德怀、主动出击日军、战线两千多米”等关键信息,由此可知李欣同学整理的笔记内容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2、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指的是(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平型关大捷 D.淞沪会战
3、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望两岸共圆“中国梦”。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 ②北伐战争 ③南昌起义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近期,中央电视一台黄金时段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彭德怀元帅》,再次唤起了人们对他的怀念。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出生于湖南宁乡 B.被称为“横刀立马”的将军(元帅)
C.中共七大当选为“五大书记”之一 D.被誉为“党和人民的骆驼”
5、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胜利的相同意义是(   )
①沉重地打击了日寇 ②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③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④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1942年,罗斯福谈到中国抗战时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日本有多少师团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谈话表明(   ) A.中国是世界强国 B.美国重视中国抗战的作用
C.中国会打败日本 D.美国将派兵参加中国抗战
7、十四年抗战,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畔,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
(1)、请写出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和“国民党爱国将士”取得胜利的战役各一个。
 
(2)、为了“筑起坚不可摧的长城”,国共两党是怎样做的?
 
(3)、结合材料写出你的感悟。
 
【6.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