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物质的密度》同步练习
1.王兵在“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时,测出几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绘出图象,能正确表示“密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图象是( ) A.?B.?C.?D.
2.小华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块不规则塑料的密度,在测量体积时发现它浮在水面上,于是她经过思考采用了下列步骤,其中多余的步骤是( ) A.用天平测量出塑料块的质量 B.在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测出它的体积V1 C.取一铁块,将其浸没于量筒水中,记下液面示数V2 D.把铁块和塑料块系在一起浸没于量筒水中,记下液面示数V3
3.小刚要测量盐水的密度,进行了以下操作: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金属块,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再将金属块浸没在待测盐水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实验结束后小刚发现无法得出盐水密度,原因是实验中小刚忽略了关键的一步( ) A.测出待测盐水的质量???????B.测出容器内水的质量 C.测出金属块重??????????D.测出盐水的体积
4.晓亮同学在做“测量色拉油密度”的实验中,有以下操作: ①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 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测量出烧和色拉油的总质量; ③将烧杯中的色拉油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色拉油的体积; ④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调节天平平衡; 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最佳的操作顺序应是( ) A.④②③①??B.④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④①③②
5.小明在测量正方体金属块密度时: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被测金属块的质量(如图甲)为 ______ g,然后用刻度尺测量金属块边长(如图乙)为 ______ cm,最后算出金属块的密度为 ______ kg/m3。
6.小明在盆中清洗樱桃时发现樱桃会沉入水中,他想知道樱桃的密度,于是他做了如下操作: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 ______ 移到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左侧,接下来应向 ______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用天平测出透明空烧杯的质量m1=20.8g,然后将透明空烧杯中装入适量水,把一粒樱桃放入烧杯中的樱桃放入烧杯中,再往烧杯中逐渐加盐并搅拌,直至观察到樱桃悬浮,随即停止加盐,将烧杯中的樱桃取出,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与盐水总质量,如图甲所示,记作m2= ______ g。 (3)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空量筒中,如图乙所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V= ______ cm3,则樱桃的密度为 ______ kg/m3。 (4)以上实验操作,测出的樱桃密度比实际值将偏 ______ (选填“大”或“小”)。
7.小明同学在”测量矿石密度“的实验中,首先取来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的位置,发现如图甲所示情况。 (1)他应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 。 (2)天平调节平衡后,小明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他的实验操作有两点错误,请你帮他找出: ?????? ① ______ ; ?????? ② ______ 。 (3)小明纠正错误后,测得矿石的质量如图丙所示,体积如图丁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是 ______ g,密度是 ______ kg/m3。 (4)若他先测矿石的体积,再测矿石的质量,那么用这种方法测得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会 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同”),原因是 ______ 。
8.在物理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设计实验来测量一个小木块的密度。小明和小红设计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①在量筒中倒入水,记下水的体积为20mL。 ②把木块轻轻放入水中,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不动,此时 量筒中的水面如图B所示,则木块的质量是 ______ g。 ③用一根细针把木块全部压入水中,量筒中的水面如图C所示。 (1)小明和小红测出的木块的密度值ρ木= ______ kg/m3。 (2)实验中,如果小明按照如图A、C、B的顺序进行操作,读数正确,则此次测出的木块密度值ρ木′ ______ ρ木(选填“>”、“<”或“=”)。 (3)小明把量筒中的水倒净,然后在量筒中倒入盐水,想利用木块来测出盐水的密度,则他们只需要重复图中的实验步骤 ______ 即可。
9.小赵和同学们一起利用天平、水和烧杯来测量一不规则金属块的密度,请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度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应将天平右边的 ______ 向 ______ (选填“左”、“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右盘中放入一个50g和一个10g的砝码并且调节标尺上的游码如图甲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______ g。 (3)如图乙所示: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金属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 b。取出金属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53g; 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标记处,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83g; d。金属块取出后又加入水的质量为 ______ g,金属块的体积为 ______ cm3。 (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为 ______ kg/m3。 (5)聪明的小赵同学发现:将金属块从水中取出,会导致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 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6)若已知这个金属块是铝制的(ρ铝=2.7g/cm3),那这个金属块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______ c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与解析
A
解: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无关,因此,石块的密度不会随质量发生变化,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据此,我们可对选项中的各图象进行分析。 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正确分析图象的特点,才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B
解:根据公式ρ=料块的质量和体积,通过A可测出塑料块的质量; 根据CD可测出塑料块的体积V=V3-V2,所以没有必要取一铁块,将其浸没于量筒水中,记下液面示数V1,B多余。 故选B。 要测量塑料块的密度,根据公式ρ=,需测出塑料块的质量和体积,结合各项根据实验原理进行分析。 此题是测量塑料块的密度实验,塑料块在水中漂浮,所以在测量过程中可以用坠入法或按压法测其体积。 3.C
解: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中要通过金属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得出金属块所排开的水的体积,再测出其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利用其在盐水中排开相同的体积这一特点,最后用公式表示出盐水的密度。因此,实验中必须先测出金属块的重才行。 故选C。 首先要明确本实验的测量原理,再根据原理分析要测量的量是哪些,如何才能表示出盐水的密度。 根据题意明确其原理,确定其基本测量思路,才能看出实验中所忽略的步骤,这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4.B
解:根据测量液体密度的步骤可知,①首先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横梁平衡;②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③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测量出烧和色拉油的总质量;④烧杯中的色拉油全部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色拉油的体积。故合理的顺序是④①②③。 故选B。 常规做法是:①先测空烧杯质量m1,再将色拉油倒入烧杯中测出总质量m2; ②然后把烧杯中的色拉油全部倒入量筒中,记下色拉油的体积V; ③利用ρ=求色拉油密度的表达式。 本题考查测量液体密度实验步骤和原理,关键是平时要注意知识的积累,记忆测量的方法和原理;重点是记住测量密度的原理和测量步骤。
5. 解:砝码的质量为50+10g=60g,游码的质量为2.4g,所以该金属块的质量为62.4g。 由图乙可知,金属块边长为2.00cm, 金属块的体积为V=(2.00cm)3=8cm; 金属块的密度ρ===7.8g/cm3=7.8×103kg/m3。 故答案为:62.4;2.00;7.8×103。 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已知正方体金属块的边长可求得其体积。金属块的密度根据公式ρ=得出。 本实验考查了天平,密度基本公式的计算,是我们应该重点掌握的内容,应注意最后一个空的单位。
6. 解:(1)使用天平时,应将它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然后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上;天平指针偏左,应当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至平衡; (2)天平标尺上一大格表示1g,里面有5个小格,故其分度值为0.2g,盐水和烧杯的质量为50g+20g+5g+0.8g=75.8g; (3)倒入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75.8g-20.8g=55g; 量筒的分度值为1cm3,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50ml=50cm3; 樱桃悬浮时,樱桃的密度等于盐水的密度,则盐水的密度ρ樱桃===1.1g/cm3=1.1×103kg/m3; (4)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空量筒中,在烧杯的内壁上有盐水的残留,故使得测量的盐水的体积偏小,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所测盐水密度偏大;由于盐水的密度与樱桃的密度相等,故所成樱桃的密度偏大。 故答案为:(1)游码;右;(2)75.8;(3)50;1.1×103;(4)偏大。 (1)将托盘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拨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上;当指针恰好指在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摆动幅度相同时,表示横梁平衡;指针向左偏,平衡螺母向右调;指针向右偏,平衡螺母向左调; (2)观察标尺上的分度值,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读数; (3)观察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液体的体积V要平视量筒内液面直接读出;樱桃悬浮时,樱桃的密度等于盐水的密度;盐水的密度用ρ=直接算出,注意单位的换算; (4)根据盐水的体积变化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天平和量筒的读数、物体的浮沉条件、密度计算公式、误差分析和实验步骤的设计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 7. 解:(1)当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A图所示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左侧,左端下沉,右端上翘,要使平衡螺母向右移动。 (2)在称量时,应左盘放被测物体,右盘放砝码,即图中的物和码放反了;同时测量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图中的操作是错误的。 (3)此时所加砝码的质量是:50g+20g+5g+2.4g=75g;标尺上的是示数是2.4g;故物体的质量等于75g+2.4g=77.4g; 由丙图可知,物体的体积:V=40mL-20mL=20mL=20cm3, 物体的密度:ρ===3.87g/cm3=3.87×103kg/m3。 (4)若他先测矿石的体积,由于将矿石从水中拿出时,上面沾有水,所以所测矿石的质量偏大,根据密度公式ρ=知,所测密度会偏大; 故答案为:(1)将平衡螺母向右移;(2)①错将物体放右盘,砝码放左盘;②;测量过程中调平衡螺母;(3)77.4;3.87×103;(4)偏大;将矿石从水中拿出时,上面沾有水,所以所测矿石的质量偏大。 (1)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右侧,右端下沉,左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方向移动。 (2)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测量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 (3)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与游码示数之和;用量筒测固体的体积时,要取两次量筒的示数之差;利用公式ρ=可计算物体的密度。 (4)在把石块从水中取出时,石块上有附着的水,故从该角度分析即可判断。 要解这种类型的题目,首先要对天平的使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使用规则、注意事项等,都要考虑到,并要学习该实验中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实验中有关误差的分析是难点,关键能够分析出质量和体积的测量误差。 8. 解:②由图A可知V1=20mL,由图B可知V2=25mL,由图C可知V3=30mL, 木块的体积为V木=V3-V1=30mL-20mL=10mL=10cm3, 因为木块漂浮在水面时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V2-V1=25mL-20mL=5mL=5cm3, 所以木块漂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水的重力,等于木块的重力, F浮=G排=ρ水gV排=G木=m木g, 则ρ水V排=m木=1g/cm3×5cm3=5g, (1)测出的木块的密度值ρ木===0.5g/cm3=0.5×103kg/m3; (2)如果小明按照如图A、C、B的顺序进行操作,先将木块全部按入水中,而后才上木块浮上来漂浮在水面,这样才会沾水,因此在计算木块排开水的体积时偏大,根据m′=ρ水V′可知,计算的木块排开水的质量偏大,由ρ=可知,测量木块密度值ρ木′>ρ木。 (3)小明把量筒中的水倒净,然后在量筒中倒入盐水,与水的体积相同,记为V1; 把木块漂浮在量筒内水中,记下水面示数V2; 擦干木块上的水,再让它漂浮在量筒中的盐水中,记下盐水面示数V3。 则盐水的密度=。因此只需要重复图中的实验步骤AB即可。 故答案为:②5;(1)0.5×103;(2)>;(3)AB。 ②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应和液面的凹面处相平;要想知道木块的密度,需要测出木块的质量和体积;由图A和图C可以得出木块的体积,由图A和图B可以得出木块漂在水面时排开水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求出木块漂浮时受到的浮力,而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再由G=mg可以求出木块的质量,最后由ρ=即可求出木块的质量。 (1)根据ρ=可求得木块的密度值; (2)如果小明按照如图A、C、B的顺序进行操作,先将木块全部按入水中,而后才上木块浮上来漂浮在水面,这样才会沾水由ρ=可知,影响到密度情况。 (3)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等体积盐水,记为V1;把木块漂浮在量筒内水中,记下水面示数V2; 擦干木块上的水,再让它漂浮在量筒中的盐水中,记下盐水面示数V3。由此可求得盐水的密度。 实验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在能完成实验任务的前提下,要优化实验设计,尽可能减小误差。 9. 解:(1)已知指针向左偏,根据“右偏左调,左偏右调”的规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 (2)由图1知,金属块的质量m=50g+10g+2g=62g; (3)往烧杯中加入水的质量为m=183g-153g=30g, 由ρ=得金属块的体积: V=V水===30cm3; (4)金属块的密度: ρ==≈2.1g/cm3=2.1×103kg/m3。 (5)由于将石块从水中捞出时,上面会沾有水,所测石块的体积偏大,则所测密度偏小。 (6)若已知这个金属块是铝制的,由ρ=得金属块的实心体积: V实心==≈23.0cm3, 则空心部分的体积V空=V-V实心=30cm3-23.0cm3=7.0cm3。 故答案为:(1)平衡螺母;右;(2)62;(3)30;30;?(4)2.1×103;(5)偏小;(6)7.0。 (1)天平使用前调节平衡时,要调节平衡螺母,规则是“右偏左调,左偏右调”,即指针向右偏就向左调平衡螺母,指针向左偏就向右调平衡螺母,调左侧的还是右侧的平衡螺母都一样。 (2)金属块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3)根据V=V水=计算出金属块的体积; (4)根据ρ=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 (5)由于将金属块从水中捞出时,上面会沾有水,所测金属块的体积偏大,根据公式知,所测密度偏小。(6)根据ρ=计算出金属块的实心体积,然后用金属块的实际体积减去实心体积即为空心部分体积。 此题是测量金属块的密度,要测量密度,需得知质量和体积两个量,题目中告诉我们测量较大物体体积的方法:排水法,将金属块的体积转化为排开水的体积,应注意掌握。
《测量物质的密度》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以及密度计算公式后进行,具体包括了量筒的使用、测量固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这些知识。让学生掌握利用密度公式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本节课起到了巩固前面所学内容的作用,是密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体现,也有助于以后压强、浮力知识的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重要作用。在这个实验中,要求学生在前面学习质量、密度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天平的使用,并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步骤,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要能理解实验原理、注意实验仪器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根据数据得出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这些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学会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2.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对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过程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古时候,在地中海上,有一个叙拉古王国,它的国王交给金匠一定质量的黄金,让金匠为自己打造一顶纯金的王冠,当王冠打造完毕交给国王时,国王发现这个金冠精美无比,但国王却怀疑金匠偷窃了他的黄金而用其它便宜的金属偷梁换柱。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是你去鉴定这个王冠是否是纯金打造,你会用什么物理量去判定?这个物理量该怎么得到呢?
二、新课教学
(一)量筒的使用
请学生观察实验台上的量筒,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利用量筒能测量什么物理量?
(2)这个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毫升(mL)和立方厘米(cm3)之间是什么换算关系?
(3)该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
(4)课本图6.3-1中画出了使用量筒读数时的几种做法。请指出哪种做法正确,哪种错误,它们分别错在哪里?
学生练习使用量筒测量一下烧杯里水的体积。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观察水面的形状,读出它的示数。
思考:怎样用量筒测出形状不规则的项链的体积?先说出具体的步骤,然后实际操作。
学生能够想到的步骤:
(1)把项链放进量筒,倒进一些水,读出总体积;
(2)再把项链拿出,读出剩下水的体积,两个的差就是项链体积。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上面的步骤能测出项链的体积。不过,有几个问题还需要仔细思考:
(1)要把项链从量筒取出,最好先在项链上拴好细线。拴细线同样能让项链轻轻滑入量筒,避免损坏仪器。就是说实验还要注意安全,包括人身安全和仪器安全。为什么要用细线?一是便于放进去,取出来,二是误差小。
(2)向量筒水时,倒进多少水比较合适?
(3)把项链取出时,项链上会不会沾有水,这样会使测量的体积偏大还是偏小?
(4)注意到上面的三条,怎样改进实验步骤?
引导学生总结出测量固体体积的正确步骤:
(1)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2)用细线拴好固体,轻轻放入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
(3)计算出固体体积V=V2-V1。
(二)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先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
1.调节好天平,用天平测量出小石块的质量m;
2.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3.把用细线吊着的小石块浸入到量筒的水中,读出水的体积V2;
4.利用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
针对上面的实验步骤,引导学生思考:
(1)能不能先测小石块的体积,然后测量它的质量?
(2)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时,能不能先测量总体积,再测量水的体积?
让学生按上面的步骤测量小石块密度,并把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石块质量m(g)
量筒中水的体积V1(cm3)
放入石块后的总体积V2( cm3)
石块体积V(cm3)
石块密度ρ(g/cm3)
?
?
?
?
?
思考:蜡块不沉入水中,也能用天平和量筒测出蜡块的密度吗?想想有什么好办法?
方法一:
实验:测定密度比水小的石蜡的密度。
方法:压入法测体积。
器材:天平、量筒、水、细铁丝、石蜡。
步骤:
用天平称出石蜡块质量m;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③把石蜡放入量筒水里,用一根细铁丝把石蜡压入水中,记下这时量筒中水面达到的刻度值V2,两次读数之差V=V2-V1;
④根据公式,求出石蜡密度。
方法二:
实验:测定密度比水小的石蜡的密度。
方法:悬垂法测体积。
器材:天平、量筒、水、金属块、石蜡。
步骤:①用天平称出石蜡块质量m;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在细线上系上石蜡和金属块,先把金属块沉入水中测出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V1;
③把上面石蜡也沉入水中,测出水、金属块、石蜡的总体积V2,两次读数之差V
=V2-V1;
④根据公式,求出石蜡密度。
(三)测量盐水的密度
学生自己用盐和水配制一杯盐水,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所配制的盐水的密度,先设计实验步骤然后进行实验。
多数学生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1)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将盐水倒进烧杯,用天平测出装有盐水的烧杯的总质量m2;
(3)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V;
(4)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引导学生对上述实验过程进行了评估:实验原理正确,实验器材使用恰当,操作过程规范,读数准确,计算无误,得出的盐水密度也是不准确的。因为在操作过程中,烧杯中的盐水不可能全部倒入量筒中,多多少少会有一点儿盐水沾在烧杯内壁上。应该怎么办呢?
注意到了上述因素,有同学提出了改进方案:
(1)用天平测出量筒的质量m1;
(2)将适量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
(3)用天平测出盐水和量筒的质量m2;
(4)计算出盐水密度。
单纯从减小误差的角度来考虑,上述步骤是正确的。但上述步骤忽略了另一重要因素──安全性。因为量筒又细又高,底座面积又小,放在晃晃悠悠的天平上,一不留神就会翻倒。安全性──包括人身安全和实验仪器安全,应是实验者考虑的首要因素。
既然烧杯中的水无法全部倒入量筒,我们不妨让它多剩一些,测出烧杯和剩下的盐水的质量,可知倒出去的盐水质量,倒出去的盐水体积可由量筒直接测出,这样就可算出倒出去的盐水的密度。正是这样经历多次设计,多次评估,考虑到各种因素,确定了测量盐水密度的最佳方案:
(1)将适量的盐水倒入烧杯中,测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1。
(2)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
(3)测出量筒内盐水的体积V。
(4)计算出量筒中的盐水密度(与配制的盐水密度相同)。
这种方法避免了因盐水沾在容器壁上所引起的误差,保证m1、m2测量准确,V读数准确。
让学生按上面的步骤测量盐水的密度,并把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烧杯和盐水总质量m1(g)
剩余盐水和烧杯总质量m2(g)
倒出盐水的质量m(g)
倒出盐水的体积V(m3)
倒出盐水的密度ρ(g/cm3)
?
?
?
?
?
三、课堂总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四、布置作业
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4小题。
五、板书设计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量筒的使用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
课件19张PPT。老故事,新问题:
古时候,在地中海上,有一个叙拉古王国,它的国王交给金匠一定质量的黄金,让金匠为自己打造一顶纯金的王冠,当王冠打造完毕交给国王时,国王发现这个金冠精美无比,但国王却怀疑金匠偷窃了他的黄金而用其它便宜的金属偷梁换柱。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是你去鉴定这个王冠是否是纯金打造,你会用什么物理量去判定?这个物理量该怎么得到呢?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学会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密度的测量: ρ=m/v需要测量的量: ①质量:m ② 体积V固体液体认识量筒和量杯量筒粗细相同、刻度均匀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一、量筒
1.量筒上的标度
单位: 毫升 mL (ml)
1 mL = 1 cm3
最大测量值:常用100 mL,200 mL
分度: 1 mL, 2 mL,5 mL观察量筒这个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
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和分度值分别是多少?如何读数?一、量筒
2.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
量筒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应把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刻度时,视线、刻度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三者保持水平。
注意:如果页面是凸形的,则观察刻度时,视线要与凸液面最高处平齐。解析:
读数时俯视刻度,读出的数值比实际数值大;读数时仰视刻度,读出的数值比实际数值小。本题中,第一次读数是俯视,量筒内水的实际体积小于20mL;第二次读数是仰视,量筒内剩余的水的实际体积大于12mL;故倒出的水的体积小于8mL。选C。例. 向量筒内注入水,俯视读数为20mL,倒出一部分后,仰视读数为12mL,则倒出的水的体积为(??? )A. 等于8mL?? ? B. 大于8mL?? C. 小于8mL?? ? D. 无法确定C一、量筒
3.用量筒测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因用刻度尺根本无法测出其体积。这时只能用量筒利用排水法进行测量。具体方法是: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所对刻度V1,再将被测物体轻放入或按入水中,读出此时读数V2,V2-V1即是该固体的体积。石块的体积石块放入前水的体积石块和水的总体积二、测固体(如小石块)的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1. 。2. 。 3. 。 参照上面的三幅图,请叙述测石块密度的步骤,设计出记录数据的表格,写出密度的表达式。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V1用细线将石块系好,慢慢放入量筒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24. 小石块密度表达式:实验数据的记录三、测液体(如盐水)的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盐水、烧杯 1. 。 2. 。3.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将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 上面的三幅图是改进后的实验方案,请将下面的步骤补充完整,并练习设计出记录数据的表格。4. 盐水密度表达式:实验数据的记录盐水密度的表达式:四、拓展
1. 测量木块的密度
讨论:怎样测漂在水面上的木块的体积?
?如图,用细线把木块与一铁块连在一起沉入水底(助沉法),使用量筒,运用排水法测体积。
?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木块压入水中。
四、拓展
2.测量体积过大的物体的密度
(即放不进量筒中)
溢水法: 体积由于形状不规则且不能直接放入量筒中,所以用溢水杯借助于排水法测量。四、拓展
3. 易溶于水的物体,如何测量它的密度?
可用面、土、小米等替代水 例.给你一架天平、一只小烧杯、适量的水、如何测出牛奶的密度?
要求: (1)简要写出实验步骤;
(2)根据你测量的物理量,写出计算牛奶密度的公式。等体积法:
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水和牛奶。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