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的测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密度的概念。
2过程和方法:通过学习掌握密度的一些特殊测量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1重点:进一步理解密度的概念。
2难点:在缺少器材的情况下如何测量物体的密度。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密度的公式:
,只要知道其中任何两个,就可以求第三个数。
2仪器:
测质量m,用天平测量;
测体积v:如果是规则的物体,可以用尺子测量相应数据计算得出。
若为液体或不规则物体,使用量筒进行测量。
3如果没有量筒,能测量物体的密度吗?
如果天平没给砝码,你能测量物体的密度吗?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给你一架天平,水、一个矿泉水瓶,你能测牛奶的密度吗?
2给你一架天平,水、大小烧杯各一个,你能测一个金属块的密度吗?
3给你一架没有砝码的天平,水、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一个量筒,你
能测一个金属块的密度吗?
(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
1给一架天平,水、一个矿泉水瓶,测牛奶的密度
实验步骤:
(1)调好天平测量空矿泉水瓶的质量。
(2)把适量的水装入矿泉水瓶,测量矿泉水瓶和水的总质量。
(3)把水倒出来,吹干水分,装上相同体积的牛奶。测量矿泉水瓶和
牛奶的总质量
。
(4)牛奶的密度为:
2给一架天平,水、大小烧杯各一个,测一个金属块的密度
实验步骤:
(1)测量金属块的质量
(2)测量空小烧杯的质量
(3)在大烧杯底部一侧垫一小木块,使大烧杯倾斜;在大烧杯里装上
适量的水,使水面与烧杯口相平,把小烧杯放在大烧杯口正下方。
把金属块放入大烧杯里,大烧杯里的水溢出,流入小烧杯。
(4)测量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5)金属块的密度为
3给一架没有砝码的天平,水、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一个量筒,测量
一个金属块的密度
实验步骤:
(1)调好天平,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个烧杯。
(2)
把金属块放在左边烧杯里,在右边的烧杯里倒水,直到天平平衡。
(3)把右边烧杯里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V。
(4)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
(5)把金属块用细线拴好,缓慢浸没在水中,记下体积。
(6)金属块的密度为
(四)效果检测:课堂训练
(下发本节习题,随堂测试部分)
三
课堂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四
作业:(下发本节习题,综合测试部分)
五
教学反思:《密度的测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密度的概念。学会使用量筒。
2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
1重点:量筒的使用方法。
2难点: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密度的公式:
,只要知道其中任何两个,就可以求第三个数。
2仪器:
测质量m,用天平测量;
测体积v:如果是规则的物体,可以用尺子测量相应数据计算得出。
若为液体或不规则物体,使用量筒进行测量。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密度的公式?
2在实验室测量物体质量的器材是什么?如何测量固体和液体质量?
3在实验室测量物体体积的器材是什么?如何测量固体和液体体积?
(1)量筒是以什么为标度的?是毫升还是立方厘米。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多少?
(3)量筒的使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二)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
1量筒: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一种仪器
使用前:
①看清量程
②看清分度值
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相平(水,如果是水银则是凸液面)。
注意:
若俯视,读数偏大,
若仰视,读数偏小。
量筒测量体积的方法:
(1)测量液体的体积:
将液体倒入量筒中,直接读数即可得到体积v。
(2)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排水法。
测量步骤:
①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
②将被测物体用细线拴好,缓慢浸没在水中,记下体积.
③被测物体的体积为。
(3)物体也能放进量筒,但是沉不下去:助沉法。
压入法:测量步骤
①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
②用一根体积可以忽略不计的大头针等物体把被测物体轻轻压入水面
使被测物体浸没在水中,记下体积.
③被测物体的体积为。。
悬重法:测量步骤
①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先把小重物浸没在水中,记下体积,
②再把小重物和被测物体一起浸入水中,记下体积.
③被测物体的体积为。
(4)如果物体无法放入量筒中:溢水法。
用烧杯:测量步骤
①用天平称出小空烧杯的质量.
②在大烧杯底部垫小木块使其倾斜,给烧杯装上水,使水面与杯口相平。
③用细线把被测物体拴好,缓慢浸没在大烧杯中,水溢出流入小烧杯。
④用天平称出小烧杯和溢出的水的总质量。
⑤被测物体的体积等于溢出的水的体积
用溢水杯:测量步骤
①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②在溢水杯中装上水,使水面与溢水口相平,把空烧杯放在溢水口下。
③用细线把被测物体拴好,缓慢浸没在溢水杯中,水溢出流入烧杯。
④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溢出的水的总质量。
⑤被测物体的体积等于溢出的水的体积
(5)物体能放下且下沉,吸水但体积无明显变化:
预先吸水法:测量步骤
①让被测物体先吸足水分。
②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
③将被测物体用细线拴好,缓慢浸没在水中,记下体积.
④被测物体的体积为。
(注意:该方法不是最好,即使先吸了水,拿起后表面会有水。)
以沙换水法:测量步骤
①在量筒中1装入适量沙子,记下体积。
②把被测物体放入量筒2中,再把量筒1中的沙子导入量筒2中,小心
地摇匀,记下体积。
③被测物体的体积为。
2不规则固体密度的测量
(1)实验原理:
(2)实验仪器:天平、量筒
(3)实验方法:间接测量。
(4)实验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不规则固体的质量m;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
③用细线拴好物体,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录水面到达的刻度;
④根据公式
计算被测物体的密度。
注意:考试时,若想为难学生,一般在体积测量上出手,具体方法见
上述量筒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
(5)记录数据:
设计表格
(6)分析下列测量方式,使密度偏大还是偏小,原因何在?
方法一:
①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
②用细线拴好物体,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录水面到达的刻度;
③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不规则固体的质量m;
④根据公式
计算被测物体的密度。
分析:缺陷在第三步,物体从水中拿出后,物体表面沾有水,测出的质
量偏大,使物体的密度偏大。
方法二:一个物体吸水。未经特别处理。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不规则固体的质量m;
②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
③将被测物体用细线拴好,缓慢浸没在水中,记下体积.
④被测物体的密度为
分析:因为物体吸水,测出物体的体积小于物体的真实体积,
使测量出的密度值偏大。
3液体密度的测量:
(1)实验原理:
(2)实验仪器:天平、量筒
(3)实验方法:间接测量。
(4)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中倒入适量待测液体,用调好的天平测烧杯和液体总质量
②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录体积V。
③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量筒中液体的质量
为-,
④根据密度公式
计算盐水的密度。
(5)数据记录
(6)分析下列测量方式对结果的影响:
方法一:①调好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②将待测液体倒入烧杯,用调好的天平测烧杯和液体总质量。
③把待测液体倒入量筒中,记录体积V。
④根据密度公式
计算盐水的密度。
分析:缺陷在第三步,烧杯中的待测液体不能全部倒入量筒中,有一部
分沾在烧杯中,使测出的体积偏小,最后算出的密度值偏大。
方法二:①调好天平测量空量筒的质量。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待测液体,记录体积V。
③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筒和液体总质量。
④根据密度公式
计算盐水的密度。
分析:这个方法在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由于量筒的重心比较高,在称
量过程中,调节天平的平衡时容易碰倒量筒。操作不方便。一般不提倡。
方法三:①在量筒中倒入适量待测液体,记录体积V。
②调好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
③将量筒内待测液体倒入烧杯,用调好的天平测烧杯和液体总质量
④根据密度公式
计算待测液体的密度。
分析:缺陷在第三步,量筒中的待测液体不能全部倒入烧杯,由于量筒
中沾有一部分待测液体,使测出的质量偏小,计算出的密度偏小。
(四)效果检测:课堂训练
(下发本节习题,随堂测试部分)
1在出土文物中有一个如火柴盒大小的印章,四周和上端都有浮雕。考
古人员决定测出它的密度,看看它究竟是什么材料
。现在把这个任务
交给你,请你选用实验室常用的器材或常见的生活用品做实验。有一
点需说明的是,这枚印章放不进常用的量筒。
(1)你需要什么资料以备在实验时参考?
(2)实验室只有常见的量筒,你是否选用?
(3)请简单说明实验方案。
2给你一架天平、一只小烧杯、适量的水、如何测出牛奶的密度?
要求:(1)简要写出实验步骤;
(2)根据你测量的物理量,写出计算牛奶密度的公式。
3
有一个吸水的小木块,它的质量是27g,量筒里装有10ml的水,把小
木块放入后,水面上升到16ml,把吸水后的小木块提出来称量,质量
变为37g,它吸了多少水?小木块的体积是多少?
解:小木块吸出的水质量为
小木块吸出的水体积为
小木块的体积为
答:小木块吸了10g的水,小木块的体积为16ml.
三
课堂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四
作业:(下发本节习题,综合测试部分)
五
教学反思:
1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