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扁鹊见蔡桓公》(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扁鹊见蔡桓公》(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语文版(2016)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26 15:16:34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扁鹊见蔡桓公
语文版 九年级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激趣导入
你们知道它是怎么来的或者说出自哪里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韩非子的寓言《扁鹊见蔡桓公》,去看一看“讳疾忌医”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寓言中又到底发生了些什么。
喜欢寓言故事的同学请举手。那么,你们是否听说过“讳疾忌医”这个成语呢?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积累字词。
腠(còu) 
汤 熨
(tàngwèi) 
 
桓公(huán) ) 
骨髓(suǐ) 
好治(hào)
火齐(jì)
有间(jiàn)
还走(xuán) 
遂死(suì)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介绍作者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为人口吃,不善言辞,却勤著述。《韩非子》一书为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的文章而编成,是集先秦法家学说之大成的著作。书中许多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郑人买履》《自相矛盾》等历来为人们喜爱和传诵。
韩 非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创作背景
战国时代是群雄并立、战乱纷飞的年代,也是人才辈出、学术思想空前活跃的年代。诸子百家为了宣扬自己的主张,纷纷著书立说,聚众讲学。这样的时代要求当时作家的著作逻辑严谨,精心选材,说理透彻,令人信服。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扁鹊见蔡桓公》不失为先秦散文中的佳作。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第一层
第二层
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第三层
全文共分三个层次。
(从开头到“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写扁鹊四次拜见蔡桓公。
(从“桓侯故使人问之”到“臣是以无请也”):写扁鹊对桓公病情的分析。
(从“居五日”到文末):写桓侯最终病死。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请听课文朗读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通假字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汤”通“烫”,用热水焐)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齐”通“剂”,药剂)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还”通“旋”,回转、掉转)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古义:跑;今义:行,走)
居十日,扁鹊复见
(古义:止,停;今义:居住,住所)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古义:达到;今义:比得上)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古义:询问;今义:请求,邀请)
不治将益深
(古义:更加;今义:好处)
故使人问之
(古义:特意;今义:原因)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古今异义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一词多义。
故使人问之(代词,代扁鹊“还走”这件事)
司命之所属(结构助词,无意义,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介词,把)
臣是以无请也(因为,由于)

不治将益深(更加)
其家必日益(富足,富裕)
秦始皇益壮(渐渐地)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桓侯故使人问之(特地)
温故而知新(旧有的,原来的)
不治将恐深(将要)
将信将疑(且,又)
司命之所属(动词,管,掌管)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名词,类)
居十日(动词,止、停)
面山而居(动词,居住)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分析扁鹊前三次见桓公,感知病情的发展。
一见桓公,“立有间”写扁鹊细心观察桓公,“君有疾在腠理”写他准确诊断桓公病情,“不治将恐深”是和缓的规劝语气。
二见桓公、三见桓公,扁鹊用“在肌肤”“在肠胃”指出桓公病情加重,“不治将益深”,语气肯定,规劝中含着警告。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扁鹊在第四次见到桓侯时,为什么“还走”?最后为什么逃到秦国去了?
扁鹊“还走”的原因是因为桓侯的病已无药可治,“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他逃到秦国去,很明显,他是怕蔡桓公找他治病,为了避免惨遭迫害,他采取了果断的行动。“已逃秦矣”既表现了扁鹊对桓公病情诊断的准确,又写出了他机警精明,同时也看出蔡桓公为人残暴、蛮横。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分析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形象及全文运用的写作手法。
  扁鹊一见桓公,“立有间”突出扁鹊细心观察桓公,“君有疾在腠理”写他准确诊断桓公病情,“不治将恐深”是和缓的规劝语气。二见、三见桓公,扁鹊用“在肌肤”“在肠胃”指出桓公病情加重,“不治将益深”,语气肯定,规劝中含着警告。
四见桓公,转身就跑,这“望桓侯而还走”的动作间接写出桓公病情严重的程度。“已逃秦矣”既表现扁鹊对桓公病情诊断的准确,又写出他的机警。全文突出表现了扁鹊耐心劝告和高明的医术。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桓侯一句“寡人无疾”,固执、自负的形象跃然纸上,“不应”“不悦”冷冰冰地拒医生于千里之外。扁鹊三见桓公都没有分析病情、介绍疗法的机会,可见桓公讳疾忌医的严重程度。
四见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这个动作描写间接地写出了桓公病情严重,达到不可救药的程度。至此,桓侯仍未觉醒,只是对“还走”不解。最后,扁鹊“已逃秦矣”,桓侯“体痛”,临死才“索扁鹊”,已经无济于事了。全文对桓公讳疾忌医的特点写得很传神。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对比是这篇文章的主要艺术特色,利用对比刻画人物,这是文章的重点。作者用简洁传神的语言刻画了扁鹊和蔡桓公这两个人物。把扁鹊的善意规劝与蔡桓公的讳疾忌医进行鲜明的对比,揭示讳疾忌 医者的可悲可鄙。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归纳本文的主旨,完成填空。
本文通过写蔡桓公(
),最终毙命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正视自己的( )和( ),不能拒绝( )和( ),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应(
)。
讳疾忌

缺点 错误
批评 帮助
防微
杜渐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
教学目标
拓展延伸
由“讳疾忌医”“防微杜渐”你联想到生活中哪些事、哪些富有同样哲理的话语呢?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从小偷针,长大偷金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扁鹊见蔡桓公》,我们知道了蔡桓公之所以落得不治而亡的结果,是他自己讳疾忌医造成的。我们有了缺点错误,不要害怕别人批评指出,只有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帮助,我们才会不断进步。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
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蔡桓公(huán) 立有间(jiàn)
B.腠理(còu) 汤熨之所及(yùn)
C.桓侯不应(yìng)火齐(jì)
D.骨髓(suǐ) 桓侯遂死(suì)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君之病在肌肤 (   )
B
助词,的
课堂练习
②不治将恐深  (    )
3.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异义。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古义:            
今义:                 
副词,将要

行走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
教学目标
作业布置
课下同学们互相交流,做课后练习。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
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一见
再见
三见
四见
扁鹊逃走
扁鹊见蔡桓公
汤熨
腠理
肌肤
肠胃
骨髓
桓侯遂死
针石
火齐
无奈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第19课《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
课题 扁鹊见蔡桓公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讳疾忌医的严重危害,理解防微杜渐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寓意。
知识目标 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重点 培养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和多角度解读文本的能力。
难点 多角度发掘寓言的寓意,进行个性化解读。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法 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喜欢寓言故事的同学请举手。那么,你们是否 ( http: / / www.21cnjy.com )听说过“讳疾忌医”这个成语呢? 你们知道它是怎么来的或者说出自哪里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韩非子的寓言《扁鹊见蔡桓公》,去看一看“讳疾忌医”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寓言中又到底发生了些什么。 思维发散 以问题的形式导入,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二、初读感知1.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了解作者及理解文题 。(2)自由朗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即文章的古今字词。 (3)再读课文, 理解课文的主旨及寓意 。2.积累字词。腠(còu) 好治(hào) 汤熨(tàngwèi) 火齐(jì) 桓公(huán) 有间(jiàn) 骨髓(suǐ) 还走(xuán) 遂死(suì)3.介绍作者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著名思想家,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为人口吃,不善言辞,却勤著述。《韩非子》一书为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的文章而编成,是集先秦法家学说之大成的著作。书中许多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郑人买履》《自相矛盾》等历来为人们喜爱和传诵。4.创作背景战国时代是群雄并立、战乱纷飞的年代,也是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才辈出、学术思想空前活跃的年代。诸子百家为了宣扬自己的主张,纷纷著书立说,聚众讲学。这样的时代要求当时作家的著作逻辑严谨,精心选材,说理透彻,令人信服。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扁鹊见蔡桓公》不失为先秦散文中的佳作。5.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三层(从“居五日”到文末):写桓侯最终病死。6.请听课文朗读,完成下列各题:(1)通假字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汤”通“烫”,用热水焐)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齐”通“剂”,药剂)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回转、掉转)(2)古今异义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古义:跑;今义:行,走)居十日,扁鹊复见(古义:止,停;今义:居住,住所)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古义:达到;今义:比得上)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古义:询问;今义:请求,邀请)不治将益深(古义:更加;今义:好处)故使人问之(古义:特意;今义:原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3)一词多义。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益 ( http: / / www.21cnjy.com ) 故 ( http: / / www.21cnjy.com )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 属 ( http: / / www.21cnjy.com )居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精读感悟1.分析扁鹊前三次见桓公,感知病情的发展。 一见桓公,“立有间”写扁鹊细心观察桓公,“君有疾在腠理”写他准确诊断桓公病情,“不治将恐深”是和缓的规劝语气。二见桓公、三见桓公,扁鹊用“在肌肤”“在肠胃”指出桓公病情加重,“不治将益深”,语气肯定,规劝中含着警告。 2.扁鹊在第四次见到桓侯时,为什么“还走”?最后为什么逃到秦国去了?〔明确〕 扁鹊“还走”的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是因为桓侯的病已无药可治,“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他逃到秦国去,很明显,他是怕蔡桓公找他治病,为了避免惨遭迫害,他采取了果断的行动。“已逃秦矣”既表现了扁鹊对桓公病情诊断的准确,又写出了他机警精明,同时也看出蔡桓公为人残暴、蛮横。3.分析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形象及全文运用的写作手法。〔明确〕 扁鹊一见桓公,“立有间”突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扁鹊细心观察桓公,“君有疾在腠理”写他准确诊断桓公病情,“不治将恐深”是和缓的规劝语气。二见、三见桓公,扁鹊用“在肌肤”“在肠胃”指出桓公病情加重,“不治将益深”,语气肯定,规劝中含着警告。四见桓公,转身就跑,这“望桓侯而还走”的动作间接写出桓公病情严重的程度。“已逃秦矣”既表现扁鹊对桓公病情诊断的准确,又写出他的机警。全文突出表现了扁鹊耐心劝告和高明的医术。桓侯一句“寡人无疾”,固执、自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象跃然纸上,“不应”“不悦”冷冰冰地拒医生于千里之外。扁鹊三见桓公都没有分析病情、介绍疗法的机会,可见桓公讳疾忌医的严重程度。四见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这个动作描写间接地写出了桓公病情严重,达到不可救药的程度。至此,桓侯仍未觉醒,只是对“还走”不解。最后,扁鹊“已逃秦矣”,桓侯“体痛”,临死才“索扁鹊”,已经无济于事了。全文对桓公讳疾忌医的特点写得很传神。对比是这篇文章的主要艺术特色,利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比刻画人物,这是文章的重点。作者用简洁传神的语言刻画了扁鹊和蔡桓公这两个人物。把扁鹊的善意规劝与蔡桓公的讳疾忌医进行鲜明的对比,揭示讳疾忌 医者的可悲可鄙。4.归纳文章主旨,完成填空。本文通过写蔡桓公(讳疾忌医),最终毙命的故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告诉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和(帮助),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应该(防微杜渐)。(四)延伸拓展 由“讳疾忌医”“防微杜渐”你联想到生活中哪些事、哪些富有同样哲理的话语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从小偷针,长大偷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自主学习,相互探究。合作探究,披文入情。读中感悟。 文言文读准字音及断句,是翻译、理解课文的关键。让学生学会在课下注解中找准知识点。理解主要内容,划分段落层次。 难点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让课后链接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对待自身的缺陷与不足
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蔡桓公(huán) 立有间(jiàn) B.腠理(còu) 汤熨之所及(yùn)C.桓侯不应(yìng)火齐(jì) D.骨髓(suǐ) 桓侯遂死(suì) ( http: / / www.21cnjy.com )   今义:                  巩固学习目标,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扁鹊见蔡桓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知道了蔡桓公之所以落得不治而亡的结果,是他自己讳疾忌医造成的。我们有了缺点错误,不要害怕别人批评指出,只有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帮助,我们才会不断进步。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
布置作业 课下同学们互相交流,做课后练习。 帮助理解课文,巩固课文。
板书 扁鹊见蔡桓公  一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腠理 再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肌肤 三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肠胃 四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骨髓 扁鹊逃秦 ( http: / / www.21cnjy.com )桓侯遂死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整我课文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扁鹊见蔡桓公》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立有间(jiān)    不应(yìng)
B.腠理(cóu) 还走(huán)
C.汤熨(tàngwèi) 桓公(huán)
D.火齐(jì) 好治(hào)
2.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立有间 有间:一会儿
( http: / / www.21cnjy.com )
D.桓侯不应 应:答应
不治将益深 益:更加
3.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词义。
(1)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2)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3)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4.判断下列句子内容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1)“在肌肤”、“在肠胃”、“在腠理”、“在骨髓”,表明了蔡桓公的病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本文是以蔡桓公病情的发展为线索,按时间顺序记叙事件发展的。 (  )
(3)《扁鹊见蔡桓公》告诫人们不要盲目自信、讳疾忌医。因为蔡桓公的死,正是他盲目自信、固执己见、讳疾忌医的必然结果。 (  )21教育网
5.请你选出对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
A.医生治好了没有病的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
B.医生喜欢治没有病的人,认为这是自己的功劳。
C.医生喜欢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作为自己的功劳。
D.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
A.扁鹊看见桓侯转身就走。
B.扁鹊看见桓侯就往回走。
C.扁鹊远远地望见桓侯转身就跑。
(3)桓侯故使人问之。 (  )
A.桓侯特意派人问他跑的原因。
B.桓侯故意派人问他。
C.桓侯这才派人问他原因。
6.填空。
(1)本文作者是    末期思想家     ,    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的文章长于推论事理,词锋犀利,其文风峻刻峭拔。 21cnjy.com
(2)本文用简洁、传神的     、     描写刻画了两个人物,一个是     ,另一个是     。本文记叙的顺序是    。
(3)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      ,常用来比喻      。
二、课外类文阅读
扁鹊投石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也。”21·cn·jy·com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武王示之病
(2)君与知之者谋之
8.“君以告扁鹊”中的“告扁鹊”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9.扁鹊的话一方面是针对             而言,另一方面是针对     而言。
10.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B(解析:“腠理”中的“腠”应读“còu”,“还走”中的“还”应读“xuán”) 
2.D(解析:“桓侯不应”中的“应”是“理睬”的意思) 
3.(1)“还”通“旋”,回转,掉转。 
(2)“汤”通“烫”,用热水焐。 
( http: / / www.21cnjy.com )
(2)语言 神态 扁鹊 蔡桓公 时间顺序 
(3)讳疾忌医 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拒绝别人的批评和帮助。
二、课外类文阅读
7.(1)疾病。 (2)计议,商量。 
8.亲信认为“我”的病治了也难好,且会危及视听。(意思对即可)  
9.治病 治国 
10.将使您的耳朵(听觉)不灵敏,眼睛不明亮。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