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五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教案素材)(打包5套)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秋五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教案素材)(打包5套)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12-07 15:57:39

文档简介

小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能够主动收集生活中的小数信息,提出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数学问题。
2、会主动联系并提取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3、学会类比迁移、联想建构的学习方法,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与同伴交流思想,对数学学习活动充满热情。
4、敢于质疑,勇于暴露学习问题,主动与同伴开展合作学习。
重点难点
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会正确地计算小数加减法。
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思考与调整
一、教学例1。
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
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铅笔盒、美工刀、………;
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
先列出算式。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
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把学生的想法板演出来)
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
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
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3、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
二、教学例1减法部分
1、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
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
并列出竖式
你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
试着计算出来,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
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
2、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三、归纳小结
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
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还要点上并对齐小数点。
四、练习。
你们同桌两人一共用了多少元?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你买的两样东西价钱一样吗?哪种多些,多多少?把你的想法用算式 写出来。



















教学过程
思考与调整
谁最会花钱,花了多少?谁用得最少?他们俩相差多少元?
每个同学如果都有10元钱,售货员还应找回你多少元?
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几位学生上去板演,集体订正。
比一比哪一小组的正确率高。
完成练习八1、2
注意数位对齐
练习八的第3题
可以结合线段图让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五、全课小结。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
我想知道你们小组共用了多少元,小组的同学合作一下,把结果告诉我。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题
小数加、减法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被减数小数部分末尾看作“0”再计算的方法,初步掌握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
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算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思考与调整
一、回忆复习。
自己复习上节课所学习内容47页的例1和48页的例2。
二、基本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 0.65-0.25 6+0.34
1.6-0.4 4.5+0.5 0.82-0.42
0.83-0.5 9.2-6 2+2.8
3.4-3.1 17.6+3.9 3.6+2.4
0.45+2.85 0.73-0.23 14-3.9
2、用竖式计算
7.5-3.18 0.51-0.37 4-0.82
5.26-4.75 13-3.9 8.04-7.4
每个同学选做两题,比速度更要比一比正确率,做得全对的同学予以鼓励。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三、提高练习。
1、“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7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9题。
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
练习八的第10题。
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练习八的第11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3、作业完成第8题。



















教学过程
思考与调整
四、课后延伸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题
小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小数减法。(会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运算)
2、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会解决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的相互关系。)
3、通过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自觉验算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
探索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 难:引导探索当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的处理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思考与调整
一、回忆复习
小数加减法计算时有什么注意点?
二、自主探究
钢笔
笔记本
讲义夹
水彩笔
8元
3.4元
4.75元
2.65元
提出一个用一步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注意提问的有序性。
1、谈话:你能独立解决“一个笔记本比一枝水彩笔贵多少元”的问吗?
追问:被减数百分位上没有数了,怎么办?让学生说一说被减数的百分位上为什么可以看作0?
2、指导完成P49试一试启发学生利用例2的计算经验先独立完成这里的计算,再学习小组内交流。 ? ?
3、小结: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了小数减法。(板书课题)比较一下,今天的小数减法与上节课的有什么不同?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说想法。
讨论被减数的百分位上为什么可以看作0?
4、完成P49试一试观察与例2中的计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利用例2的计算经验先独立完成这里的计算,再学习小组内交流。
三、巩固深化 ?
1、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题
小组各做一题,比一比哪一小组的正确率高。
独立完成,板演。
集体交流订正
2、“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4题 ? ?
3、解决实际问题: ?
练习八的第6题。


















教学过程
思考与调整
四、拓展练习
李阿姨想买2袋米(每袋35.4元)、14.8元的牛肉、6.7元的蔬菜和12.8元的鱼。李阿姨带了100元钱,够吗?请写出判断依据。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题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在计算器上按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会用计算器正确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
2、让学生在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数加、减法应用的广泛性。
重点难点
会用计算器正确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准备
例题情境图。
教学过程
思考与调整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谈话,看看李芸同学去超市购物的一张购物单。
2、提问:
(1)从购物单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你能算出李芸买这些物品一共用了多少元吗?
(3)要是把这么多小数加起来,如果笔算,感觉怎么样?
3、揭题。
二、运用计算器计算
1、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
(1)提问:怎样在计算器上按出买铅笔的0.80元?
(2)交流
方法一:在计算器上一一按键。
方法二:按照次序在计算器上一一按键,末尾0不按。
方法三:整数部分0不按,直接按小数点和8。
追问:第二种方法末尾0为什么可以不按,依据是什么?
验证:第三种输入方法。
指出计算器的智能性。
比较:这几种按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3)小结:怎样在计算器上很简洁按出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2、用计算器计算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
交流反馈每个加数的按法以及计算的结果。
指出:计算过程中,每个加数按键是末尾可以不按出,但是写得数时要写出两位小数,表示所花的钱。
3、交流操作感受
谈话:刚才我们运用计算器计算出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你觉得在使用计算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三、动手操作,熟练运用。
1、完成“试一试”
如果李芸付出00元,营业员应该找回多少元?
列式和计算结果



















教学过程
思考与调整
提问: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可以怎样来检验?
2、完成“练一练”
独立计算,完成后同桌交换核对。
反馈计算结果。针对发生的错误,提醒学生看清数目和运算符号,认真按键进行计算。
四、巩固应用。
1、练习九第1题
先用竖式计算出结果,再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完成练习九第2题。
从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完成其余各栏的余额。
引导弄清“上月结余”“收入合计”“支出合计”和“表中最后余额”的关系,并利用这一关系进行验算。
3、完成练习九第3题。
观察比较前面三个算式和结果,发现了什么规律?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题
小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整理与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通过练一练,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数学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难: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思考与调整
一、回顾与整理。
1、说说本单元我们共同研究了哪些内容。通过学习有哪些收获与感受?
2、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 ??
用竖式计算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哪些相同点? ??
与整数加减法相比有哪些注意的地方?
3、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吗?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练习九的第5题:
口算时也要让学生说一说部分题的注意点和计算方法,特别是进位加与退位减,以及被减数的数位不够的情况与结果末尾是0的情况。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形象的复习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完成练习九第6题:
由于题目较多,可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些,然后集体订正,学生也要说出列竖式的注意点,并列举计算中一些典型的错误,让学生在改错中更深刻的体会计算的方法。
3、完成练习练习九的第7题:
结合示意图理解题意:竹竿的高度分成几个部分的和?现在已知几个部分?
第三部分的高度就是什么的高度?怎样求池水的深度?用什么方法?列出算式并解答。
集体订正。
4、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8题:
教师首先讲解,让学生弄清当日水位、警戒水位的含义以及水位上升下降的表示方法;其中 “水位变化”栏中的数字是与前一天比较的差值。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有关正负数和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里,比前一天多就是正数,比前一天少则是负数。
5、完成练习与应用的思考题: ??
先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有关知识和基本规律;
引导学生利用列表的策略进行解答。



















教学过程
思考与调整
集体订正。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增长了哪些知识?
这些知识就是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啊,小数加减法的运用还远远不止这些呢,你还能在我们的身边找到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吗?课后去找,比一比谁找得最多。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加法运算律的推广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认识到整数加法运算律在小数加法中同样适用,能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计算21cnjy.com
在整数加法运算律在小数加法中同样适用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类比,猜想,验证等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1·cn·jy·com
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技巧,同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自我反思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1).认识到整数加法运算律在小数加法中同样适用
(2.)能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出猜想,导入新课
出示问题:
先观察,再比较两个算式的大小。
938+654○654+938
938+654+346○938+(654+346)
提问:同学们,很快就知道答案了,那你是怎么想的呢?
谈话:好,那整数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吗?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继续出示
9.38+6.54○6.54+9.38
9.38+6.54+3.46○9.38+(6.54+3.46)
谈话:同学们这两道算式与上面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
你会表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谈话: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在整数中可以运用,那在小数中也能运用吗?
那就请同学们想办法验证吧?
二.验证猜想
投影片展示讨论验证;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在小数中也能运用吗?
提问:通过验证,发现什么了(加法的运算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研究加法的运算律在小数中的运用
三.应用规律
出示图片;
1.师;一天,小明去文具店购买三种下面的文具,如果你是小明,准备怎么买?
怎样列式呢?
师:这些题目同学们会算吗?在自己的本子上算一算。
学生板验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呢?
追问: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2.出示:小华在文具店买了下面的文具,一共用了多少元?
师:我们怎样列式呢?
8.9+3.6+6.4+1.1
=(8.9+1.1)+(3.6+6.4)
=10+10
=20
师:这里我们是怎么样算的呢?运用了什么规律呢?
3.完成练一练2
师:我们发现,计算小数加法的时候可以用加法运算律使计算简便,那小数的减法有没有运算律使计算简便呢?我们通过练习来看一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出示练习
9-4.37-0.63 9-(4.37+0.63)
6.48-(4.48+0.9) 6.48-4.48-0.9
学生计算提出猜想。
提问:继续研究这两组等式。先看第一组等式,从左往右看是从9中减。。。再减。。。等于9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也就是从一个数中。。。。。。等于这个数。。。。。。
第二道等式又告诉我们什么呢?(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里连续减去这两个数)
如果用字母表示:a-b-c=a-(b+c) 减法运算律
小结:刚才同学们说的就是减法的运算律,利用这一规律,小数减法可以更加简便。
出示:5.52-0.55-0.45
生:计算
师;看来同学们掌握的都不错嘛,下面老师要增加难度,考考大家
2.填上一个数,使计算简便。
16.5+2.71+( ) 7.58-2.46- ( )
3.怎样填空,使计算简便
47.15-12.4○( )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明白三点:
1、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2、计算时,我们要认真观察题目中数字的特点,能简便计算的就简便计算,有的题目是不能简便计算的。
3,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4.反思:这节课学生的积极性还没完全调动起来,在提问题时很少有人用数学语言准确回答,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着重培养这点。另外,我认为计算课应该多让学生练习,多见识各种题型,在今天这节课中,我出示的类型不多,比较肤浅,本来还有一题是判断题的,可由于时间原因没来得及练习,其实,小数的简算类型很多,学生的准确率也不高,这就需要学生多练习,教师多指导。21教育网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加减简便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扩展到解决其他简单问题。
2、形成解决小数加减简便运算的一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白整数的运算定律也可以推广到小数。【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判断小数加减法是否可以简算。  
难点: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和计算方法的准确的定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
35+28+72 125+49+75 156-47-53 137+98+2+43
师:在刚才的计算中我们运用了那些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汇报: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减法的性质
用字母表示就是
a+b=b+a (a+b)+c=a+(b+c) a-b-c=a-(b+c)
让学生说说它的实质内容
那大家知道为什么整数的加减法要用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吗?(为了凑整,这样计算简便,可以提高计算速度)
整数的加减法有简便运算,小数的加减法有简便运算吗?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探索新知:
1、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0.4+0.8○0.8+0.4
(2.6+5.3)+1.7○2.6+(5.3+1.7)
14.6-5.7-4.3○14.6-(5.7+4.3)
师: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师:把你的发现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生:○里可以填等号。
生:第一题是应用了加法交换律;第二题是应用了加法结合律;第三题应用了减法的性质。
师:刚才同学们说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加法的结合律还有减法的性质,可以知道○里填“=”,这是同学们的大胆猜想(板书:猜想),究竟对不对呢?还需要进行验证。(板书:验证)可以怎样验证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生:算一算○的左右两边的结果是多少?
师生共同计算,发现○的左右两边相等。
师:从这三组算式中你可以什么?
生: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
学生把规律读一遍。
师:应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可以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加减法简便运算。
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简便运算
(三)仔细观察,发现规律:
课件出示:
(1)彩色笔:8.9元、笔记本3.6元、钢笔6.4元、三角尺1.1元
我:我想要买全部的四种文具,一共要多少钱呢?怎样能很快算出得数?
(知道学生观察小数特点,让学生发现)
生:8.9和1.1凑成10,3.6和6.4也可以凑成10.这样子就变成了10+10了,很简便
(2)出示数字:9.582、3.6、1.75、6.4、0.43、0.25、2.57、0.418(分成两竖排写)
我:那么,现在我们来玩凑整的游戏吧。
我:请你来帮他们凑整,你最先看到哪一对?
学生说凑整情况,教师适时的指点我们在凑整的时候还真的不能光看最后一位是不是可以凑成整数。还要看看他们的小数部分的位数是不是相同才可以的www.21-cn-jy.com
我:现在我来说个数,请你帮我说个数凑整吧。7.8
生:2.2
我:(连续点了10来个学生。答案都是2.2)看来大家的答案都是2.2,那么除了2.2还有其他的数可以和7.8凑整吗?21cnjy.com
生:(思考片刻)12.2也可以。
我:如果我要一个最小的呢?
生:(沉默了一小会,突然一个声音叫起来)最小的是0.2.
我:哦?0.2也可以的吗?请说说你的想法吧。
生4:因为我们说的是凑整,并不是说凑成整十。这个可能就是小数凑整和整数凑整的不同吧。
(师小结:现在知道了小数凑整计算起来比较简便,那么以后遇到小数加减法的题时,要先观察小数,考虑能否简算之后再计算)2·1·c·n·j·y
(四)动手实践,灵活应用:
课本信息窗
1、你都知到了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小组合作完成  
(1)根据题目确定解答方法  
(2)写出解答过程,并说说理由  
3、汇报:    
4、说说怎么算比较简便?根据什么?
(五)当堂测试: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6.7+4.95+3.3=6.7+□+4.95
(1.38+1.75)+0.25=□+(□+□)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计算的就简便计算:
5.6+2.7+4.4 9.14-1.43-4.57
9.5+4.85-6.13 77+2.7+2.3+25
3.提高练习,发散思维:
?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使这道题可以进行简便运算。
8.68 +4.3 +( )
师:括号里可以填什么数,使这道题可以进行简便运算。
生:可以填5.7,这样可以和4.3凑成整数10,进行简便运算。
生:可以填1.32,这样可以和8.68凑成整数10,进行简便运算。
(六)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125+49+75 加法交换律 a+b=b+a
35+28+72 加法结合律 (a+b)+c=a+(b+c)21教育网
156-47-53 减法的性质 a-b-c=a-(b+c)21·cn·jy·com
137+98+2+43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p.53的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九第5~9题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体会小数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在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解决问题:
1、(第5题)四五年级同学采集树种,四年级采集了13.5千克,五年级比四年级少采集2.8千克。四五年级同学一共采集多少千克? 21cnjy.com
读题后让学生列式,交流各种解答方法的不同思路:
(1)13.5+(13.5-2.8)
四年级是已知的,五年级的未知,先求出五年级再算出两个年级
(2)13.5+1.35-2.8
先假设五年级和四年级一样多,再把五年级少采集的减去。
观察两个算式,哪个更简便?算出结果。
2、(第6题)分别计算书上的4个问题。
交流各个问题,注意有的学生会出现选错商品价格的现象。
二、学习例4,用计算器计算并探索:
1、课前板书:
商品名称 数量 单价/元 金额/元
铅笔 1支 0.80
电池 4节 24.00
铅笔盒 15.40 15.40
书包 1个 44.70
面包 3.00 6.00
问:这是一张不完整的发票,说说“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算出空的格子。
填写完整后,算出总金额。
(可以用计算器算,也可以利用数据特点口算或笔算。)
2、如果老师付出100元买这些商品,应找出多少元?
学生列式计算。
3、(第8题)小明家九月上旬的收支情况如下表。算出每次收支后的余额,并算出合计数。
指导学生看懂该份表格,区分“收入”和“支出”,依次算出每一个空格。
讨论:上月结余、合计收入、合计支出以及表中最后余额的关系。
4、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找到不变的数:小数部分前面都是8,最后一位是9
(2)找到变的数字及变的规律:整数部分是变的,它比最后一个小数的位数少1;它同时还是后面小数部分的8的个数。 21教育网
(3)按照发现的规律填出最后一题的得数。
5、两个小数的和是8,相差0.4,这两个小数分别是多少?
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
(1)画线段图(图略),发现如果把8减0.4,得到的是两个较小的数;或者把8加上0.4,得到的是两个较大的数。再除以2就可以了。 21·cn·jy·com
(2)从平均数的角度考虑:平均数是4,要符合“相差0.4”,一个数要大0.2,另一个数小0.2
(3)检验:两个条件都要符合“和是8”、“差是0.4”
6、思考题:小华在计算一道小数减数时,把被减数十分位上的8看成了3,把减数百分位上的1看成了7。你能算出错误的答案与正确的答案相差多少吗?
指名说说思考方法。明确:被减数少算了,结果也少算了;减数多减了,结果也偏小。
三、布置作业(略)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课题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第3课时
教学
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用计算器
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体会小数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在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
重点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
难点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
教 学 过 程
修 改 备 注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大家都去过天池超市吧?它每天都有很多顾客,特别是到了节假日,那更是人山人海。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为什么营业员会算得那么快呢,你知道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二、学习例4,用计算器计算并探索:
1、课前板书:
商品名称 数量 单价/元 金额/元
铅笔 1支 0.80 0.80
电池 4节 6.00 24.00
文具盒 1个 15.40 15.40
书包 1个 44.70 44.70
面包 2个 3.00 6.00
要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应怎样做,先把算式列出来。
你会在计算器上按出买铅笔的钱数吗?(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0可以省略不按,而直接先按小数点,再按小数部分)
你会用计算器算出结果吗?核对结果。
2、完成“试一试”题目
你怎样求应找回多少元?
可不可以把刚才的计算结果用起来?
用计算器计算方便了我们的计算,当然也方便我们检验了,你会检验吗?怎样判断你的计算是正确的呢?
三、巩固练习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要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算的最快,请准备好。
1、完成“练一练”
提醒学生看清数目和运算符号,认真按键进行计算,对正确率较高的同学给予鼓励。
2、完成练习九的第2题
先示范计算出“买米、油等”后的余额,使学生明确计算每次收支后余额的方法。再让学生分别算出其余各栏的余额。
弄清“收入合计数”“支出合计数”“上月结余数”与表中最后余额的关系,并利用这一关系进行验算。
3、思考题:小华在计算一道小数减数时,把被减数十分位上的8看成了3,把减数百分位上的1看成了7。你能算出错误的答案与正确的答案相差多少吗?
指名说说思考方法。明确:被减数少算了,结果也少算了;减数多减了,结果也偏小。
四、总结全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