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鲨鱼捕小鱼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节课以制作鲨鱼捕小鱼的动画为例介绍:运用设置旋转模式及碰到边缘就反弹指令改变角色行进方向的方法;运用条件选择指令和侦测指令方法;根据动画设计的需要选择动画背景及角色,并进行角色造型编辑的方法;
教材用比较大的篇幅分析创作本动画需要注意的技术问题及实现的技术手段.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脚本设计的整体意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
这节课以模仿为主,学生通过尝试修改指令内容,观察脚本结果,去理解原本脚本的设计意识。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所以学习兴趣较为浓厚。
三、教学目标
1、能简单地对角色造型进行编辑。
2、设定角色的旋转模式。
3、会综合运用条件指令和侦测指令。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能简单地对角色造型进行编辑,会用切换造型指令。
(2)会综合运用条件指令和侦测指令。
2.教学难点。
会综合运用条件指令和侦测指令。
五、教学方法
演示法:演示角色造型编辑器的常用操作。
学生自主学习法:研习鲨鱼和小鱼的脚本。
六、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分享作品:《鲨鱼捕小鱼》边讲故事,边播放作品。
2、揭题:《鲨鱼捕小鱼》
[设计意图:通过转变学生的角色——导演,让学生以自主的学习状态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让作品吸引学生的兴趣,感知作品的设计。]
(二)、课程新授:
1、再次演示作品:《鲨鱼捕小鱼》
对比角色的造型——讲解单造型和多造型。(造型可以复制或修改。
单造型:每一张单独出现的图片,我们称之为“单造型”。
多造型:像鲨鱼这样由两张以上组成的叫“多造型”。
在造型编辑器里,可以通过复制并修改角色造型来增加造型,同时也可以删除,减少造型。
2、梳理创作思路
想一想:创作这个作品需要解决的几个技术难点
3、范例研习
(1)、教师示范读剧本:鲨鱼脚本等待如果碰到边缘时,当单击”绿旗“时鲨鱼显示出来准备左右翻转地游动鲨鱼开始游动起来0.2秒后切换下一个造型
向右旋转150度,然后再游动60步。
(2)、出示学习卡,学生自主阅读:熟悉脚本。
找一找:是什么模块实现了这三个问题?用笔把它标注出来。
问题1 :小鱼怎样才能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什么命令给了它这个功能?
问题2:鲨鱼和小鱼遇到舞台边缘时,是怎么转方向的?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问题3:鲨鱼的嘴巴为什么是红色的?鲨鱼是怎么吃掉小鱼的?
(3)、教师检查学生理解脚本的情况:
问题一:小鱼怎样才能自由地游来游去呢?什么命令让它这么灵活呢?——旋转模式:左右旋转
问题二:小鱼碰到舞台边缘后只是掉头继续游动,可以用“碰到边缘就反弹”实现。
鲨鱼碰到舞台边缘后,除掉头后还需要改变行进的方向,可用“向右旋转15度”实现;
问题三:小鱼遇到鲨鱼后,是通过什么模块命令来完成的,遇到鲨鱼后,小鱼怎么了?
小鱼头部碰到鲨鱼嘴巴后消失,可在鲨鱼嘴部添加一个红色的小圆,当侦测到小鱼头部碰到鲨鱼嘴部的红色时,小鱼隐藏起来;侦测可以用
“如果那么”
”实现。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认识角色的造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而在鲨鱼捕获小鱼的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让学生通过范例研习,自主学习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促进者,让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开拓思维,培养科学严谨的科学精神。]
(三)、学生动手操作:分层任务
1、自主阅读课本:自主尝试编写角色脚本。
2、自由创作:——增加作品的趣味性。
[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任务采取分层任务,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感受“我能行”的学习信心,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增加作品的趣味性,拓宽创作的思路,体验创作的乐趣。]
(四)、展示作品:
展示几位学生的作品,并请他说一说对哪些指令内容进行了调整。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体验与他人分享、与人合作的乐趣。]
(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如果那么”这个条件模块来创作有趣的作品,希望同学们可以举一反三,制作出更有创意的作品,接下来,还有一点时间,你们可以继续完善作品。然后写一写评价表,看看你自己收获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激励学生创作更有创意的作品。同时,引导学生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填写评价表。]